我一心科研,你却想骗我谈恋爱? 第82节

  “行,我直接发在群里,但还有不少是记在笔记本上的,那个没办法。”

  “只要有考试范围就行。”许青舟不在意,连复杂的猜想都能搞定,区区政治考试难道不行?

  孔先波发完资料,心里想着,现在看起来,在绩点方面,优势在我啊!

  在专业课上对他有威胁的就是老许,梁全节,还有3班的邵九明。

  公共课的话,薛颖,张舒怡,2班的李静。

  

  整体上来说,就梁全节能构成威胁。

  毕竟,老许公共课去的次数都没一半,能不挂科就算好的,别说挣绩点了。

  这头,许青舟看了一眼资料,又登陆官网查看考试安排,得,离考试还有一周多的时间,天大的事情,都得先把论文搞出来。

  于是,接下来5天时间,许青舟都在写论文,整个过程相当复杂,在准确的同时还得简洁明了。

  12月27日,空教室里。

  “(p n/ n)^2是发散的(n越大,所对应的素数就越大),可与 2k近似等价,所以(p n / n)^2是相邻素数的近似差值,仅限取偶数,即:p n+1 -p n =(pn/n)^2 =(nlnpn/n)^2 =(lnpn)^2。”

  “故 pn+1 -pn =(lnp n)^2。”

  “所以 pn+1-pn =(lnp n)^2,故(pn+1 -p n)/(lnp n)^2 =1(n充分大时),克拉梅尔猜想得证。”

  敲下最后一个字过后,许青舟脸上带着笑意,伸了个懒腰。

  论文写完,接下来翻译,以及最后的投稿。

  12月29日。

  翻译完成,经过一番纠结,许青舟最终还是选择了上次投的《数学发明》,不收版面费,熟人好办事,过稿速度说不定都能快一点。

  其实,也有更好的选择,比如《Annals of Mathematics(数学年刊)》。

  这本期刊影响更大,是四大数学期刊里面最老的期刊,创刊主旨为介绍和分析纯数学及应用数学中社会感兴趣或重要的问题,在数学领域拥有更高的权威性,唯一遗憾的是,还要收取一笔不菲的版面费。

  而且,许青舟这样的一个新人,审稿时间拉得比较长,要慢慢排队,等待编辑有时间再进行审核。

  尤其是像这类涉及到证明重要猜想的论文,编辑一般都会格外的认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问题,毕竟一旦把错误的结果刊登出去,损害的可是自家期刊的声誉。

  不过,许青舟对于这篇论文相当有自信,这是他验证过无数次过后的底气。

  接下来,他又耗费1小时,把各种资料填好,点击上传。

  (今天两章,还有一章没改好,明天一起发。)

第131章 用一天创造奇迹

  “呼~”

  空教室中,见投稿成功,许青舟长长舒了口气,一共63页的证明过程,总算是全部被搞定了。

  上传完论文,许青舟直接收拾好东西,大步离开教室。现在,除了回去好好的睡一觉之外,他什么都不想做。

  这是一个特大的论证,数以百计的数学计算通过数以千计的逻辑链环错综复杂地构造而成只要有一个计算出现差错或者一个链环没衔接好,整个证明都会失去它的价值。

  所以,这段时间他几乎都不敢有任何的松懈,全程紧绷。

  许青舟这一觉直接睡了3小时,直到中午2点,才起床,洗漱过后,从书架上翻出了早已经开始吃灰的近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去食堂吃了个饭,朝着图书馆过去。

  原本,他计划五天内搞定论文,结果直接弄到了29号。

  明天考近代史纲要,31号上午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午考英语,那叫一个匆忙。

  晚上,丁佳慧和郭子扬他们约了一起跨年。

  再然后,除了数院的专业课考试,还得参加物院的考试。

  公共课考试不需要,专业课的话,得参加高数,线代,普通物理三科,这也多亏许青舟能够免听,还是个挂逼,不然真就得感受到什么叫做绝望。

  图书馆,3楼中庭。

  考试周前,图书馆人满为患,就连徐正洋这样的混子都跑来临阵磨枪,求个心理安慰。

  至于他,都不算磨枪,根本就是来创造奇迹的。

  许青舟在熟悉的位置看到宋瑶,又在图书馆找了一圈,终于找到一根凳子,搬到宋瑶对面。

  宋瑶在看一本叫《经济学原理》的书。

  见许青舟掏出崭新的近代史,宋瑶停下手中签字笔,低声问:“你复习到哪了?”

  “刚开始。”许青舟说道,这个时候,望着一本厚厚的书,他居然有种无从入手的感觉。

  宋瑶蹙眉:“你明晚考近代史纲要。”

  “嗯。”许青舟点头,表情凝重:“所以我才来找突击学习一下。”

  宋瑶有点无语,前段时间她明明都提醒他要注意时间了,论文晚几天发难道不行吗,这下可好了,等死吧。

  每个学院的出题老师不一样,考试内容也一样,她就算想着勾个重点都不行。

  她只能没好气地催促:“别说了,赶紧背书。”

  12月29日晚,就在许青舟疯狂背诵知识点时,那篇叫《超导体铌钛合金的电磁特性和热传导性能的数学模型》在夏国物理学报上发表。

  至于项目经费,也在28号发下来了,许青舟没有去旅游,赵升文确实大方,加论文的奖金,一共发4万块钱。

  金陵大学。

  吕彦规教授说道:“京大那些论文你们都看过了吧。”

  “那数学模型做得相当完美,尤其是里边涉及到傅里叶变换简化过的Navier-Stokes方程,流体力学方程.王师弟,你输得不冤啊。”

  青年点头,回忆起论文内容,有些感慨。

  侧面,戴着眼镜的青年叹了口气,无奈道:“是,输得很彻底。”

  吕彦规教授安慰道:“小王,你也别妄自菲薄,并不是说对方在数学上比你强,比如你擅长的泛函数分析,数论。他嘛,胜在物理基础比你强一点。”

  “许青舟以前怎么没听说过这个人。”右侧青年好奇。

  “我打听了一下,不是物院的,应该是赵升文那个家伙从京大数院那边借过来的。”

  说完,见王姓学生有点受打击,吕彦规教授拍了拍他的肩膀:

  “行了,夏国的数学界说小不小,可说大也不大,能搞出这个模型的,未来多半不会是无名之辈,只要还呆在这个圈里,你早晚能遇到的。”

  12月30日的考试如约而至,许青舟还是输在了公共课考试上面。

  本来以为自己是被物理耽误的天才,谁知道第一趟考试就遭到当头棒喝。

  近代史的考卷一发下来,他就盯着试卷两眼发直。

  一句话:考到的全没背,背到的全没考。

  也有勇猛的兄弟,考试半小时一到就起身交卷,给许青舟留下了一个潇洒的背影。

  深吸了口气,他也低头,奋笔疾书。

  

  这种科目的考试不像理科,1就是1,2就是2,任何偏差都是零分,只要大方向不错,基本都会有分。

  于是,许青舟还是尽量把试卷写满,所有的答案基本都是他凭借经验答出来的。

  应该相差无几?

  反正最后能有多少分,就得看老师了。

  就在许青舟紧张考试的同时,大洋彼岸,一间米国传统民居内,作为《数学发明》编辑部编辑的埃尔顿·普列托刚吃完早餐。

  妻子正在收拾餐具,他则是准备回书房看一会儿稿件。

  书房,埃尔顿打开电脑,登陆《数学发明》后台,望着圣诞假期内积攒的论文投稿。

  咦~

  他突然被一个名字吸引。

  qingzhou·xu

  有点熟悉啊。

  哦,是上次夏国的那个小伙子,那篇论文写得不错,想着,他点开审核邮件。

  关于素数间隔规律的讨论以及克拉梅尔猜想的证明?

  看着标题,埃尔顿苦笑起来,揉了揉太阳穴,在这一年之中,他这边就有十几篇各种猜想的证明投稿。

  就比如圣诞假期前还收到过一位数学爱好者的霍奇(Hodge)猜想证明,比较可笑的是,这位学者连代数闭链的问题都还没解决。

  尽管一位位数学爱好者在证明猜想的道路上折戟沉沙,可依旧有无数人趋之若鹜,这可能就是数学的魅力,当然,还有扬名立万的吸引力。

  克拉梅尔猜想非常难。

  就连提出这个猜想的瑞典数学家克拉梅尔都曾经说过“在我发现这个猜想时,我没有真的费神去试图证明它,因为我知道这是痛苦的”。

  研究这个猜想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菲尔兹奖得主,现在正在普林斯顿任教的格里特·伯伊尔,或者剑桥高等数学研究所的尤拉伊·米尔顿教授。

  这些人都想找到通往数学真理这座山峰的路,可惜.没人成功。

第132章 郭子扬,危险啊

  这个猜想与其他有名的猜想的确有差距,但价值仍然不言而喻,能够证出来,不说菲尔兹奖稳了,最起码提名是有机会的。

  行啦,就让我看看这个年轻人有什么新的想法吧。

  想着,埃尔顿饶有兴趣地点开文章。

  他虽然不大相信这年轻人能够证出来,但很欣赏对方敢于挑战的勇气。

  图论和组合学,范畴论引入物理学方面的工具,挺有想法。

  他的目光落到正文上面。

  时间一点点过去,埃尔顿身体逐渐坐直,表情开始严肃起来。

  中午。

  “上帝啊,你一定是疯了,假期.”

  妻子推开门,本来想吐槽埃尔顿又开始处理那些可恶的工作,可看到他的表情,沉默下来,退出书房,下楼对着两个正在打闹的孩子喊:“小家伙们,动静小点”

  就是因为熟悉,她知道丈夫这个样子绝对是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12月31日,2014年最后一天,英语考试顺利结束。

  对于京大的学生来讲,过一个英语考试毫无压力,可大家都是追求的是高分,毕竟和绩点有关。

  前面两科考试差点自闭,许青舟做完英语试卷,终于找到点信心。

  考试完,在徐正洋等人艳羡的目光中,简单收拾了一下,出门找宋瑶去了。

  徐正洋和山鹰社的几个朋友一起,孔先波和翟自强则是跟张舒怡她们。

  下午6点,许青舟在校门口见到了姗姗来迟的宋瑶,背着个白色的包,脖子上绕着围巾,厚厚的衣服显得她整个人都很小巧。

首节 上一节 82/2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