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曲线图上发现,筛选掉的本底里,有一段与希格斯粒子相似的共振峰。
有问题啊。
他把刚才的数据再次丢到CMSSW里,而后紧紧盯着屏幕。
很遗憾,没有出现相似共振峰的情况。
或者,错觉?
但不科学啊,都戒色快一个月了,还能有幻觉?
许青舟产生了自我怀疑,又拿着刚才的数据试了一遍。
还是没有?
眯着眼,他搓了搓手,抄起一张稿纸。
30分钟过去。
许青舟再度停下,从目前的推算来看,基本可以确定,刚才的共振峰似乎是顶夸克产生的。
按照标准模型的理论推测来说,粒子之间确实存在耦合,粒子按其自旋被分为费米子和玻色子。
其中玻色子不断地被费米子发射和吸收,使得费米子间存在了相互作用,即玻色子是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
比如在强相互耦合里,质子和中子通过强相互作用耦合,通过交换胶子来维持原子核的稳定性。
所以说,这是属于希格斯粒子和顶夸克之间的某种耦合?
许青舟内心不免有些小激动,希格斯粒子被发现的时间太晚,发现之后,强子对撞机在运行和维护之间关关停停。
因此,关于希格斯粒子的东西都停在理论上。
大有可为。
许青舟重新拿出一张稿纸,把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列出来。
数据中筛选出可能包含顶夸克的事件。
尝试重建出顶夸克的衰变过程.
工程量很大,好在这算是自娱自乐,没什么时间要求,可以直接访问CMS实验的数据库,使用现有的实验数据。
说干就干。
许青舟打开电脑,访问资料库,打算先看看以前的夸克研究资料。
自从决定尝试验证希格斯粒子和顶夸克之间的耦合存在,许青舟最后一丝休息时间也没了,倒是让他找到曾经玩命实验的感觉。
在这段时间,他也接到量子实验所马院士的电话,说关于量子卫星的各项测试已经完成,结果非常理想。
接下来就等最后的测试。
在忙碌的生活中,又是一周过去,到了轮休时间。
9号下午,刚从实验室出来,张长青就找到了许青舟:“师弟,晚上找个地方放松一下?”
“不了,我明天得顶一下沈组长的班,喝不了酒。”许青舟无奈地说道。
“沈组长?”
许青舟笑着点头,说道:“沈组长老板来了,他得去接一下。”
“楚院士来了?那是该去接一下。”
张长青点了点头,有些遗憾,“行吧,那现在只有我们自己去嗨了。”
许青舟笑着点头,回酒店,张长青和陈佩佩在实验室门口等人,准备一起去日内瓦玩儿。
望着许青舟的背影,陈佩佩叹息说道:“许师弟好忙啊,我发现这段时间他休息的时候都在看资料。”
“估计在准备毕业论文吧。”
“嘶~许师弟要毕业了?!”
“对,京大准备让师弟提前毕业,也正常,那些被碾压的本科生终于可以解放了。你想想,要是自己大四,被大一的学弟碾压,啧啧”
陈佩佩欲言又止,好像不仅仅本科,连她都有种被碾压成渣渣的感觉。
也许只有张师兄这样的专家才会好点吧。
第278章 我就试着研究了一下
杨院士从实验室出来,就看到在实验室门口说笑的张长青和陈佩佩。
“小许呢?”他早上还说让自己学生带着许青舟去放松一下。
实验要做,可也需要劳逸结合。
他今天还看到小许对着本底数据发呆,盯着那个费曼图看了又看。
想到这,杨院士笑着摇摇头,本底事件都能看半天,年轻人果然对事物都有好奇心啊。
他当时也瞄了一眼。
都是些无用的本底信息。
张长青说:“回酒店了,明天沈组长去接楚院士,许师弟顶班。”
“对,老楚要过来。”杨院士也想到这事情。
长达一个月的CMS实验终于到尾声,按照惯例,实验结束,将会有两天的报告交流会,有些学者会提前到。
“你们在外边玩,自己注意安全。”
“好嘞~”
许青舟回到酒店,几下吃完晚餐,继续投入计算里边。
整个过程相当复杂,涉及量子场论的微扰论方法、费曼图的绘制和计算、粒子的自旋和颜色等等。
借助量子场论的方法进行计算,使用拉格朗日量描述希格斯粒子和顶夸克相互作用的项。
接下来,需要用费曼图计算希格斯玻色子与顶夸克对散射的振幅。
还有散射截面,衰变过程等等。
到现在为止,他还在两个粒子之间的衰变宽度和分支比,以便能得到希格斯粒子和顶夸克两个衰变到不同末态的概率。
乐观的话,再有个一周时间就能出结果。
10号,本该轮休的许青舟代替沈苑杰做完数据分析,出了实验室,径直朝实验基地旁的小镇过去。
沈苑杰说请他吃饭,并且说楚院士也在。
所以,是楚江峰想见自己?
许青舟进包间的时候,就看到沈苑杰正陪着一个老头说话,老头看起来五六十,两鬓有些白,可精神十足,目光炯炯有神。
见许青舟出来,沈苑杰挥了挥手。
“小许,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老师,楚江峰院士。”
许青舟恭敬地问好:“楚院士,您好。”
楚江峰,京大的荣誉教授,绝对算得上夏国数学界的泰山北斗,扑拓学、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等等。
真正的数学大师。
“小许,坐,别拘束。”老爷子很和蔼。
沈苑杰笑着说道:“老师一直念叨说想见见京大的天才,今天终于找到机会了。”
“我也一直很仰慕楚院士。”
大家简单寒暄,同时开始点吃的。
点完,楚江峰望着许青舟,才问道:“你这边马上就要本科毕业了吧,我看你对物理挺上心,未来打算主攻物理?”
许青舟摇头道:“还是想以数学为主,物理的话,只是兴趣,偶尔参与一点。”
楚院士点点头,笑着说:“这个想法不错,数学学好,搞物理才能事半功倍。前几天在一个数学会议上,我还和顾教授见过面,他对你可是有很大的期待啊。”
许青舟挺感谢顾志钟教授,有个这样为自己着想的师长也算是幸运。
“老顾的意思,数论领域,他已经没什么可以教你的了。”
楚院士顿了顿,沉声道:“所以我想问问,你愿不愿意报我这边的研究生?”
许青舟在来的路上大致猜到楚院士的目的,他还没说话,楚院士已经摆了摆手,“不用着急给我答复,你可以等自己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决定。”
隔壁,沈苑杰心中感慨无比,曾经自己可谓是从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这才报到老师的研究生。
现在呢,老师亲自来邀请。
不能比,不能比。
不过,以许师弟的天赋,好像也值得。
许青舟认真地说道:“谢谢楚院士,我会认真考虑的。”
这次真不是借口,研究生阶段,他并不打算完全扎根数论领域,所以跟着楚院士是个不错的选择。
接下来,三个人聊了些数学上的问题,楚院士虽然不是主攻物理领域,但涉猎过,同时还参加过许多物理实验的计算,对物理上的东西依然很了解。
比如仨人还研究了这次实验物理模型的改进。
一顿饭氛围相当不错。
这只是小插曲,接下来的时间,许青舟再度恢复忙碌,沉浸在复杂的计算里。
9月18日,周日。
在最后一个轮休日,许青舟把自己的研究报告送到了杨院士的桌上。
望着桌上的u盘,杨院士一时间没反应过来,确认道:“你说,你通过数据,验证了希格斯粒子与顶夸克对的耦合存在?”
许青舟点头说:“我在做希格斯粒子的本底事件筛选的时候,注意到本底事件内出现了一段和希格斯粒子共振峰相似的波动。”
“于是就试着研究了一下,发现这段共振峰来自顶夸克对。”
“计算过程都在报告里边。”
杨院士陷入沉默,就是许青舟说得太轻松了,试着研究一下,就验证了标准模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所以,许青舟一直在忙的都是这个?
杨院士嘴巴动了动,但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许青舟的谦虚,只能说,“我得先看看。”
“没问题。”
许青舟不担心这份报告的正确性,自己验证过几遍了。
酒店大厅。
张长青抓着许青舟:“师弟,终于找到你了,我约了几个人,咱们烧烤去。”
“你们去吧,我得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