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许青舟把回忆压下去,又把打脑阔的文章关掉,继续查资料。
半个小时过去,许青舟倒是看到了不少熟悉的数学家的名字,有对他那篇证明文章的补充和改进,也有对波利尼亚克猜想的研究。
可惜,都不深入,研究方向仅仅能算是对孪生素数定理的延伸,根本没几篇有借鉴意义的。
而在有用的论文里,他重点的看了是一篇叫“Mertens定理与素数定理”的论文。
这篇论文的作者算是许青舟的老熟人,亚吉尔教授。
在剑桥遇到的,那位说要证明孪生素数猜想的印度小哥的老师,来自印度帝国理工大学的高等数学研究所。
在论文中,他们首先通过计算素数倒数和引入了Mertens常数,接着通过对zeta函数欧拉乘积运用数分技巧得到了Mertens常数更精确的表达式.
这的确是一个研究素数分布的一个好办法。
文章结语,亚吉尔教授十分乐观地表示,他们已经在继续推进,如果幸运的话,大家在一年之内就有可能听到波利尼亚克猜想被解决的好消息。
许青舟笔尖轻点,觉得很有意思,打算照着这篇论文的方向继续算下去。
对于什么被抢先证明之类的,他倒是不担心。
数学嘛,有时候真像长跑。
波利尼亚克猜想就是终点,比赛的过程就是证明波利尼亚克猜想的过程,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已经看到终点了,但等再前进一步的时候也许会猛地发现。
艹,跑反了!
况且,搞学术,一切以实力说话,要是对方真的能提前证明出来,他不介意竖起大拇指,说一句:你们真牛逼。
下午三点,正当许青舟在推算的时候,接到顾教授的电话,他拿着手机走出图书馆,才给顾教授回电话。
顾教授在电话那头说:“小许,你的万人计划申请通过了。”
“这么快?”许青舟意外,原本还觉得至少要一两个月,没想到十几天就下来了。
顾教授笑呵呵地说道:“我们这么多老家伙联名推荐,上面总得给点面子,再说,你这么多成就摆在哪儿呢,要是因为年龄就把你卡了,会让人心寒。”
“麻烦顾教授了。”许青舟点头道谢。
顾教授说道:“你小子多搞出点成果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
“一定一定。”许青舟笑着附和。
电话那头,顾教授顿了顿,才问:“你上次说要试试波利尼亚克猜想,进度怎么样?”
“刚开始。”许青舟老实的承认。波利尼亚克猜想比孪生素数定理难太多,他现在还处于收集资料,思考方向的阶段,还没有具体的想法。
“我就知道。”电话中,顾教授悠悠说道:“目前,最接近摘取证明波利尼亚克猜想这个成果的,一共有三个地方。”
“美国伯利克里分校的詹姆士数学研究所,德国的拉法埃拉·帕特尔教授,还有印度理工大学那边的高等数学研究所。”
“您也在关注这个啊?”
许青舟诧异,记得顾教授主要是研究极限理论的。
“那不然呢,你小子天天就忙物院那边的事情,我得帮你盯着国内外的状况。”
顾教授笑骂,微微停顿,又略微感慨:“多亏了你,在数学界掀起了一场研究波利尼亚克猜想的热潮。”
孪生素数猜想被证明,乍一看,只要稍微往前一步就能成功摘下这颗王冠,真有点唾手可得的感觉。
证明一个数学猜想所带来的荣誉和自豪,对于数学家们不言而喻。
“压力突然大起来了。”许青舟咂舌,视线转一圈,打算找了个凉快的地儿,最后在图书馆门口的树前停下。
“有压力就好。”
顾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道:“虽然你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在素数领域走在多数人前面,但还是不能松懈。”
许青舟说:“您放心,我也已经着手准备了。”
顾教授“嗯”了一声,继续道:
“咱们数学的研究经费一直比较少,但总归还是有点,我建议,你可以自己成立一个项目,这样无论是申请使用学校的设备还是申请其他的协助,都会方便。”
“我也有这个打算。”许青舟点头,以“四青”人才的身份成立项目,最起码可以获得国家层面的支持。
虽然没有具体的思路,但在证明波利尼亚克猜想的过程,涉及到大规模的素数筛选,至少会用到学校的超算中心。
总不能再接顾教授的面子噌设备吧,名不正言不顺。
顾教授:“另外,你知道LHC吧?”
“大型强子对撞机。”许青舟挑了挑眉,没想到顾教授会提到物理领域的东西。
除了LHC,国际上还有诸多国家间的合作组织,比如国际空间站(ISS)、全球变化观测任务(GCOM)等等。
而其中最大的,属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
许青舟最想说的,还是这个项目。
核聚变研究一直都是热门,这东西是人类未来能源的主导形式之一。
ITER最先由美、苏、欧、日四个国家启动,夏国2006年参与到里边,只不过,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由于各种因素,夏国受到了不少限制,甚至于差点被踢出来。
核聚变呐
许青舟陷入回忆的过程时,顾教授在电话说话:
“8月中旬,那边会举行CMS实验,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我们京大都会参与,前段时间我和老季琢磨了一下,觉得这是一次不错的锻炼机会,想让你跟着研究组过去。”
虽然顾志钟不是很愿意许青舟搞物理,觉得会分散精力,可这小子已经选了,他也只能支持,尽量帮着争取锻炼的机会。
“谢谢教授,我会珍惜这个机会的。”
许青舟心里挺感动,顾教授是真的把他当成自己的学生。
CMS实验是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一个大型通用粒子探测器实验,实验目的是寻找新粒子,精确测量粒子性质,探索重离子对撞物理。
他曾经就对粒子物理领域感兴趣,可惜由于精力不够,算是浅尝辄止。
这辈子倒是可以好好研究一下。
像现在这种参与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的机会可不多。
“谢谢之类的话就免了,你小子注意平衡数学和物理的学习,别把数学落下了。”
“嘿嘿,绝对不会。”
“行了,就说这么多,老头子还有事。”
“教授再见。”
第239章 我真是直的
图书馆门口,许青舟结束和顾教授的通话。
他真挺意外,在原本的计划里,主要任务是提升数学计算能力,这一点在解决数学猜想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上来了。
数学和物理一样,各个领域都是交叉融合的,他搞定的两个数学猜想虽然属于数论领域,可同样涉及到其它数学分支的知识。
除了数学,就是逐渐把曾经物理上成果发表出来,现在已经完成量子光频梳的内容,这段时间又在帮助研究所搞量子卫星的计算。
大型强子对撞机,就连当初夏国都才刚刚建立自己的对撞机。
他同样没来得及体验就挂了。
粒子物理学研究重点很明确,标准模型的精确检验、新物理现象的寻找以及统一理论的探索.
“爽啊,8月,又多了件让人期待的事。”
许青舟伸懒腰,心情相当不错,正准备回图书馆,背后突然响起清冷的声音。
“期待的事?”宋瑶刚下课,一双漂亮的眸子盯着许青舟。
“.”
许青舟被吓得一个哆嗦,表情不自然。
“你很怕我?”宋瑶朝走了一步停在许青舟面前,凝视着他,这货明显做贼心虚。
刚才只是措不及防,现在许青舟已经镇定下来,“我怕你做什么,就是被你这突然吓到了。”
说着,就要伸手挽住近乎贴在自己身上的宋瑶。
可宋瑶早有准备,脚步一侧,躲开拥抱,“我还是觉得你有事情在瞒着我,坦白从宽。”
许青舟没得抱,只能拉过宋瑶的手,一边朝图书馆走,一边说:“LHC,就是大型强子对撞机,在欧洲那边,8月份,学校准备让我跟着过去。”
宋瑶点点头,已经适应许青舟的变态,见他不说话了,“还有呢?”
“还有什么?”许青舟装傻。
宋瑶一边走一边帮他回忆:“你刚说的是:又多了件让人期待的事。”
“口误。”许青舟摇头,总不能说8月份天气肯定会很热,他想去宋瑶房间吹空调吧。
宋瑶停下脚步,转头看着他,明显不信。
“绝对是口误,我以人格担保。”
“呵呵。”
“宋瑶,你这‘呵呵’两个字有点侮辱人格了。”
另外一头,结束和许青舟的通话之后,顾志钟抚了抚茶水,眯着眼思考。
老季提出来的让许青舟参加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这确实是一个好机会,大一就跟着去研究组,绝无仅有,但.
顾教授眯着眼,物院恐怕也有私心,多半是想多让许青舟接触实验,再慢慢挖过去。
没错,这小子物理上是有天赋,再强能比数学强?
他可是解决了两个世界级数学猜想的天才,要是完全跑去搞物理简直是浪费人才!
有点头疼,总是有老家伙惦记数院的宝贝学生。
5月份在忙碌中过去。
这段时间许青舟一直都在忙,除了偶尔帮着研究院搞点计算,大部分都在研究波利尼亚克猜想,并且也把成立项目的申请提交下去。
6月初,万人计划的证书下来,伴随着这个,还有项目的200万元经费,这算是许青舟这辈子自己领导的获得国家基金支持的首个国家级项目。
200万元,项目预算充足,这些经费主要用于项目设备使用,出差,交流,或者给手下研究生的津贴。
但许青舟本身就是本科生,当然没有什么研究生之类的。
或者,也可以像上次一样给自己找两个助手。
仔细考虑过后,他pass了这个想法。这次和物理实验不一样,实验不能停,需要人一直有人守着,可研究数学猜想,基本就靠他自己一个人。
这些钱虽然不能塞进腰包,但给自己改善改善生活,开个万把块钱的工资还是可以的。
6月6日,周六,燕东园。
客厅很安静,只有清脆的打字声音,宋瑶咔咔地敲着键盘,时而又低头计算着什么东西。
对面,许青舟面前铺着两张稿纸,上面满是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