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当演员 第69节

  “李导,牛逼,太TM牛逼了!”乔山回过神来,连忙恭维道。

  “前路漫漫,现在才开始呢。”李明洋微微一笑。

  啪嗒!

  他点燃最后一根烟,扫向身后停在路边的豪车。

  后果?

  不言而喻,他日后肯定会被京圈封杀。

  但那又如何,他找刘艺菲拍电影,就不可能混京圈。

  所以,神挡杀神,佛档杀佛!

  ……

  在电影上映前,除了对电影内容进行审核外,电影宣传物料也需要经过审查。

  电影制作方在进行宣传时,包括海报、预告片、宣传片等素材都需要提交给审核部门进行审查。

  然后,电影在未拿到上映许可证之前,不得公开发布预告片、片花。

  上映前的准备工作有很多,有些道道李明洋其实也不清楚。

  而精通此道自然就是发行方了。

  李明洋和光线刚签完代理发行的合同,光线宣发部门的经理,就给李明洋讲起了宣发事宜。

  坏消息是,比李明洋想的还复杂。

  好消息是,光线都可以代办,包括拍摄制作海报之类的琐事。

  不过在最后的路演安排上,李明洋与光线产生了冲突。

  他拒绝去香江路演。

  “这是早就定好的,你不愿意,我们很难办。”

  李明洋摆了摆手,“我有自己的宣传策略,用不着你们帮我搞宣传。”

  对方冷笑一声,合上文件,“你不按我们说的做,宣传费用我们一毛钱都不出。”

  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

  李明洋懒得管他,在李明洋看来国内没有人比他更懂宣传,更懂观众想要什么。

  国内现在的电影宣传,除了拿以前的样本,抄抄,毫无心意,还有可能弄巧成拙。

  即便后来国内成为世界第二电影市场,很多电影公司都没玩明白宣传。

  因为宣传不到位,或者宣传错误,差点导致票房扑街的,比比皆是。

  

  比如封神榜,那宣传是什么鬼东西,又是妲己跳舞,又是狐狸柰子,又改番位。

  简直辣眼睛,导致电影上映时,一片唱衰,要不是片子质量过硬,后期口碑发酵,票房持续上涨,乌尔扇估计得跪求观众了。

  另外还有老谋子的第二十条,春节上映,疯狂宣传赵丽影的苦情戏,直接导致明明是喜剧内核,片子极佳,反而在首周,被贾打拳和沈滕一顿暴揍,后期拿到日冠,但大盘已经没了,成了春节档的老三。

  李明洋来到王常田的办公室,和他直接谈。

  刚好宣发部的经理也在,李明洋直言不讳,宣发自己来,而且拒绝去香江。

  王常田听完李明洋的话,咧嘴一笑:“年轻人,不要想那么多,老老实实按照我们公司的步骤来,这样你至少回本没问题。”

  “我要的可不是回本,宣传费我自己出。”李明洋说。

  王常田看了一眼,宣发部门的经理一眼,对方心领神会,离开了。

  “你知道刘艺菲为什么被封杀吗?”

  “不就是拿了华艺的资源,然后不愿意签约,被京圈封杀了吗?”

  王常田点了点头,喝了一口茶,“那你知道刘艺菲为什么要去港圈,港圈又为什么愿意接纳她吗?”

  “还不是去年次贷危机搞的,她干爹,那个陈金飞作为房产大鳄首当其冲,遭到重创,没钱给她铺路去好莱坞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寸步难行,国内这些地产商想度过寒冬,港圈又想抄底,这一来二去,老陈不就去港圈找钱了,他不舍得出让土地,那手里的筹码就只有刘艺菲了。”

  “去年那个门,港圈新生代几乎全完蛋了,剩下一个阿Sa,因为老公是太子基,不缺钱不缺资源,所以没参与。但她指望啥挑大梁?当花瓶都不够格。”

  “港片算进口片,每年有限额,所以才出现了合拍片,而港圈合拍片的标准搭配就是抗票房的香江男星和内地花瓶。”

  “她虽然是美籍,但漂亮啊!内地新生代里最漂亮的花瓶就是她,国民度高的吓人,到时候随便找个内地的女配搭配一下就行。港圈图她的名,她干爹图港圈的钱,简单的利益互换而已。”

  王常田握着茶杯久久没有回过神来,这是谁教育谁啊!

  这小子怎么知道那么多……

  “王总,你还有什么想问的。”

  王常田呵呵一笑,“说说看,你为什么不想去香江路演。”

  “港圈都完蛋了,而且那些人排外啊!冯裤子的非诚勿扰香江总票房几个钱?才TM一百多万啊!”

第84章 联手‘新王’光线(第五更,求首订)

  “我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难说哦。”李明洋翘起二郎腿,胳膊抵着扶手,支着下巴说:“我昨天和刘艺菲打电话,她说自己可能没时间来内地路演,你知道这意味什么吗?”

  王常田没说话,吹的茶水热气都没了,才喝了一口,缓缓道:“她们是想打压刘艺菲?”

  “顺便打压你啊!”

  “打压我?”

  “你自己知道就行了,说的太明白,没意思。”李明洋忽然笑道:“华艺都快成京圈大本营了,我得罪了华艺,差不多就是得罪了整个京圈,未来应该混不了京圈,而且我又看不上港台圈,所以你觉得我应该去哪个圈?”

  “柳颜说你很清醒,你何止是清醒。”王常田想了想,“你想去沪圈。”

  “沪圈除了有钱,其他毛都没有。”

  “那边资本很多,你有能力,有野心,又挺会说的,他们应该很喜欢你这种人才。”

  “上影属于不做不错,利益至上,我早就联系他们了,但是直到现在他们都没联系我,也就是说他们更看中京圈带来的利益。”李明洋顿了顿,“我哪个圈都不想去,我要自己的圈。”

  “有想法。”王常田不置可否的说道。

  “我想和光线合作,拍电影。”

  “你这次是时机把握的好,成功忽悠刘艺菲拍电影,按照市场价,她的片酬至少五百万,加上你的制片成本,总共是七百多万,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你的回本线是2100万左右。虽然电影还没上映,但以我的经验来看,即便正常在所有院线上映,除非有奇迹,否则绝对超不过一千五百万。”

  “如果超过2100万呢。”李明洋笑道。

  “光线缺自己的电影导演。”

  ……

  纵观光线的发展历程,不盲从于大制作大项目,更倾向于‘以小博大’的电影。

  旗下艺人都还可以。

  但在导演这块,光线很失败。

  光线扶持的新导演大都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导演非科班出身,大多为演员转型导演。

  扶持的新导演拍的电影,很成功,大赚特赚。

  但是要么留不住导演,要么留下的导演一个比一个坑。

  徐争、黄波、赵燕子、大鹏、宝强都是光线一手挖掘出来的新导演。

  然而这些人最后都跑路了。

  燕子背后是阿里。

  大鹏找光线就是过度。

  宝强是华艺那个圈子的。

  而徐争和黄波是宁昊那个圈子的。

  宁昊和徐争,还有‘影视壳王’董平创立了欢喜传媒。

  欢喜传媒为什么敢叫板院线?

  因为欢喜传媒是内娱最顶级的导演公司,以“导演合伙人制”,签下了许多大导演,比如老谋子、墨镜王、陈可辛、张一白、顾长卫、黄渤、贾樟柯、陈大明等著名导演。

  而宁昊又用“坏猴子72变导演计划”扶持签下了一众新人导演。

  以监制,行导演之权。

  要说内娱众多导演之中,最牛逼,最深不可测的就是宁昊。

  新生代导演几乎都是摸着他走过的路过河,一步步成长为资本。

  比如陈思成、郭凡、邓潮。

  而宁昊那个圈子打造出现象级大爆的最佳电影是哪一部?

  不是小破球,小破球主要是郭凡和吴京,宁昊只是投了钱。

  而是《我不是药神》!

  这部电影豆瓣两百多万人打出9.0的高分。

  票房大爆,超过三十亿。

  割奖也割麻了,把国内能割的电影节都割了个遍,割了很多奖。

  要不是上面限制,不让去海外拿奖,药神会更疯狂。

  票房、奖项、口碑,三爆佳作!

  最后留在光线,最有名的电影导演就是放飞自我的邓潮和拍一部砸一部的包备尔。

  王常田肠子都悔青了。

  作为电影导演,李明洋实在太年轻了,王常田其实更看重他拍网剧的能力。

  但李明洋这一路走来,真的是奇迹。

  座山雕和冯裤子可是铁哥们,最后座山雕的心竟然倒向了李明洋,太胡扯了!

  “你竟然执意要自己搞宣传,那这个宣传就给你负责吧,宣传费用总共是一百万……”

  “我不要钱,宣传费我自己出。”

  王常田愣了一下,“你确定?”

  “当然。”

  李明洋站起身,“祝我们合作愉快,还能有下次合作的机会。”

  王常田沉默不语,目送李明洋离开。

  

首节 上一节 69/5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