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两人就分道扬镳了……
具体原因,郭凡没说。
李杨倒是跟参与制作李献计的老吴说了,吐槽郭凡飘了。
每一个大导演,都不是一般人。
郭凡更是如此,他其实很滑头,善于钻营,懂人情世故。
飘?
不存在的。
他可是有大梦想的电影人。
李献计只是一个跳板而已。
郭凡的志向很远大……
李明洋来到名扬娱乐的九楼。
在会议室里和老吴、阿火、叶向东、曾佳、钟晓玉等人开了一个小会。
主要聊得是大家手里的项目进度。
等聊的差不多了,李明洋留下老吴和阿火,让其他人去忙。
会议室里就剩下三人,老吴马上开始吐槽了,“最近外面挖我们的人,挖的很凶,什么招都用,万达直接砸钱,华艺要培养他们当演员,英煌给他们画大饼,成龍都上了……我感觉他们撑不了太久。”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不错了。”
“不管了?”老吴疑惑道。
“怎么管?”李明洋反问道。
阿火不解道:“太杞人忧天了吧?我们公司可是内娱良心啊!老大从来没亏待我们啊!谁走谁傻逼。”
李明洋摆摆手,“我以前也这样觉得,现在……大家只是担心走了,就回不来了,并不是不想出去闯荡一番……你们没有闭门造车的能力。”
阿火闭嘴了,他其实也想去外面试试的……
李明洋和老吴互视一眼,都挺无奈的,阿火可不能走啊!
他管着公司最核心的分镜团队。
公司的分镜团队,其实并不在名扬娱乐,也不在花束娱乐,而是在杭州一家名叫阿火漫画的工作室里。
名扬娱乐特效部,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分镜团队,拍摄离不开分镜稿,后期更离不开分镜稿。
把后期所有工作环节串联起来的,不是李明洋,而是分镜稿,
是分镜稿,让所有人同步起来。
分镜涉及到一个超级巨大的电影工程。
好莱坞的分镜稿堪比电影……另外还有各种演示模拟软件,对效果进行各种模拟。
一段极具冲击力的大场面,可能要经过一个团队一周或者几周的疯狂模拟,才会进行绿幕拍摄!
诺兰更丧心病狂,因为他是实拍,实炸。
一炸就是几百万美元,甚至更高!
演员要是不能一遍过,就意味着重来!
再花几百万美元,甚至更高……
演员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从《蝙蝠侠》三部曲开始,“壕无人性”四个字,就被‘实拍狂魔’的诺兰,玩出了花。
成本最高的《蝙蝠侠:黑暗骑士》,预算达1.85亿美元。
充满「速度与激情」的装甲车追逐戏,是剧组每晚封路,连续3个星期拍摄完成的。
普通人可望不可即的兰博基尼,说撞就撞。
全世界仅存的4台IMAX摄影机,其一,就在撞车戏中壮烈牺牲。
为了将酣畅淋漓的画面,完美地呈现在众人眼前,若干台笨重的摄像机,铆足了劲配合。
著名的“小丑炸医院”场景,是花了整整500w,将一座烂尾楼买下后拍成的。
剧组用3个星期时间,将其包装成医院。
为了让小丑的出演,既有离爆炸现场很近的真实感,又保证足够的时间走到安全区域。
对其走出医院、摆弄遥控器等一系列情节,经过了反复计算和动画模拟。
光彩排,就进行了12次。
按照预设的效果埋下炸点,然后“哗”地一下引爆。
癫痫狂妄的小丑,看似神情轻松,连头都没有回。
实则却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爆炸时,擦肩而过的碎屑。
诺兰嘴上说自己不知道特效是什么,实际上他拍摄电影的流程,是标准的特效拍摄流程。
分镜稿先行,电脑模拟测试,然后再实拍。
CG特效取代实拍是大势所趋,即便实拍狂魔诺兰也不例外,后来也开始使用CG特效。
这涉及到效率问题。
同样的质感,CG特效更快,更便宜,毕竟特效是能够拆开的……用人海战术堆!
针对特效这块。
李明洋一直摸着石头走路,而参考的电影不是好莱坞制作的。
好莱坞那个电影工业太细化了。
涉及的是整个行业生态链。
李明洋参考的是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
史克威尔为了CG电影差点把自己玩破产。
依然死性不改,执念极大。
最终搞出了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这一视觉盛宴,CG电影巅峰。
以假乱真,一骑绝尘!!!
王者之剑不是一个好看的电影,但是要说到特效,那可就太绝了!
史克威尔艾尼克斯证明之战!真金白银狂烧!
再加上游戏和电影的分界线正在模糊。
这才有了CG电影巅峰,《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
酷炫的魔法对阵、凌厉的兵器打斗,梦幻的水晶屏障、狂乱的炮火射击,还有巨型怪兽和庞大机械……
蔚为壮观的各种大场面,充满想象力,让人看的眼花缭乱,又不晕眼。
某些重要建筑还融合了豪华的中世纪风格,既有生活气息,又充满魔幻气质,结合高超的CG技术,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王都场景。
为了能继承真人演员身上的魅力,团队在角色建模阶段就极度追求真实感,对人体结构质地、凹凸程度、皮肤的密度感、关键的肌肉和皱纹位置等信息都进行了海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所以,人物的毛发、胡须、皮肤与纹理都精致真实到令人发指!
眉毛和睫毛一根根定制,还有专业的发型师提供发型设计。
一个人物=动作捕捉+脸膜+配音
脸模负责颜值,动模负责表演,声模负责配音。
三位一体。
超一流水准的CG特效。
其采用的手段,在那个年代并不特殊,几乎是公开的。
动作表演捕捉、动态数码化以及特效合成技术。
制作成本传说1.8亿美刀,其实没那么多。
具体多少,史克威尔并没有公布,因为又血赔了……
王者之剑这部CG电影的巅峰,是一个中心,多点开花,特效全球化战略制作出来的。
50多家顶尖特效工作室协同制作,以业界“联合国”阵容倾力打造!
好莱坞的特效制作,大多数都是采用这一全球合作模式。
然而做出来的效果,却千差万别,究其原因,还是那一个中心的差异!
SE黑科技般的表情捕捉技术,让人物CG特效感不着痕迹,以假乱真,称得上是电影史上为数不多能直接跨越“诡异谷”的特效电影了。
诡异谷,又被称之为“恐怖谷”。
随着CG角色越来越接近真人,观众会突然觉得这些角色看上去不对劲,甚至有些恐怖,有些诡异。
只有当CG角色与真人丝毫不差时,才能真正跨越“诡异谷”。
现在的CG技术还不足以跨过诡异谷,
为了避开“诡异谷”效应,要么把逼真度降低,要么把人物卡通化,要么只捕捉动作而忽略表情。
当然也有天纵奇才大导演,剑走偏锋,巧妙跨越诡异谷,比如阿凡达卡梅隆,指环王彼得·杰克逊。
两者一个创造了非人非鬼的咕噜,一个设定外星人。
开局就消除了观众将CG角色与人类进行对比的念头。
而王者之剑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接踏了过去。
15年就踏过去了!
这就非常恐怖了!
SE的核心竞争力,恐怖如斯!
一个中心,多点开花的难度极大。
SE的50多家工作室一起做一部电影,这还没算其他外包。
流程管控和资料交接的严密程度,简直无法想象。
特效联合国的企业中有欧美的、东大的、小日子的、韩国的、澳大利亚的……
文化差异极大,文字和口语去沟通,沟通成本巨大!
而分镜是最通俗易懂的交流方式了。
特效的制作分离,多点开花,核心就是分镜稿。
会议结束后,李明洋回到办公室,老吴也跟着进来了。
“我感觉阿火有点要走的意思,要不要换个可靠的人?”吴志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