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当演员 第234节

  涓涓的歌唱能力能复制……演技能不能复制呢?

  很快……双眼湿润,两行清泪,涓涓而下。

  竟然真的能复制。

  那一刻,李明洋突然意识到,心有灵犀技能的效果有多炸裂。

  不仅能产生心灵感应,偷听心声,还能复制对方的能力。

  不过第二天……他又变的五音不全,情绪调动能力也拉垮了,很难哭出来。

  触碰需要持续,一旦长时间不接触,那复制的能力就会随之消失。

  小白眼狼能复制,刘师师自然也能复制。

  虽然两女的演技都有点水,但比自己强啊!

  也就是那时候,李明洋坚定了自己当男主的想法。

  心有灵犀+体验派,他的演技绝对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

  至于景恬,景恬只要听话,演技不行,也没关系。

  慢慢磨呗。

  让景恬听话太简单了,桃花眼瞬秒!

  ……

  你的名字的拍摄计划经过三次大改,已经规划完毕。

  中影给的拍摄时间是两个月。

  最迟不能超过九月中旬,否则很难赶上贺岁档,与冯裤子打擂台。

  采访结束后,众人去附近的大酒店吃了一顿开机宴。

  中途,没参加开机仪式的座山雕来宴会露了个面,就匆匆离开了。

  随后没过多久,王常田也带着光线的人离开了。

  自此,剧组正式交给了李明洋。

  座山雕和王常田只负责后勤,把其他所有的权利都交给了李明洋。

  其实,直到这时候,座山雕和王常田都没搞明白每个演员的角色到底是谁。

  不过两人也没有精力去管李明洋了。

  王常田要搞票补,冲上市。

  座山雕更忙,要出国交流,半个月以后才能回国。

  午宴结束,李明洋带着十几名演员和幕后,乘坐飞机回横店。

  当天晚上九点多,众人回到了横店。

  演员们去了早就包下的酒店。

  李明洋则带着大鹏,吴志奎回到了名扬娱乐。

  张昭的电影中心,最后还是没有离开名扬娱乐。

  因为花钱的地方太多,钱不够用……

  所以他就把名扬娱乐的内部结构改了,在一楼新开了一个大门,新装了一部只通6789楼的电梯。

  把原来的电梯只设到一到五楼。

  又在内部逃生通道,五楼和六楼之间新建墙体,彻底封死。

  然后在墙体外部新装了逃生通道,只花了一百多万,就把名扬娱乐一分为二。

  一楼到五楼是花束平台,六楼到八楼是电影中心,九楼是总部。

  很拥挤……但没办法。

  张昭的计划有点庞大,李明洋给他多少钱,他都能花光……

  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原来八楼的绿幕摄影棚,在他的操作下,变成了好莱坞水准,比中影还要好的蓝绿幕摄影棚,砸进去七千多万……

  原来六楼宴会厅被改成了办公区,吞了两家小的特效公司,组成了新部门——后期特效部。

第237章 什么新海诚,未来只有李海诚!

  李明洋一开始是拒绝的,但张昭给他看了一个关于工业光魔的纪录片之后。

  他决定遵循时代的轨迹,对特效工业加码。

  2010年,好莱坞的特效制作水平飞速迭代,远超他的想象……

  甚至虚拟拍摄都出现了。

  看完纪录片,李明洋不仅见识到了国内外的差距,同时也让他意识到,特效这个赔钱的玩意,春天来了。

  国内对特效的投入其实一直都很低,即便是后来进入绿幕站桩输出时代,各种炸裂的特效层出不穷。

  特效的投入占总投资的比例,依然不高,10%都是良心制片方了。

  但特效的质量却远超前几年,从光污染到视觉震撼。

  电影特效其实是一个依赖软件的行业,当越来越多神奇软件被开发出来,特效的制作方式也越来越简单。

  例如机器学习技术、数据直接驱动模型技术、面部行为编码系统、行为集群系统、面部表情程序化……

  可以说每一个软件的出现都是特效的一次迭代。

  尤其是行为集群系统,让万人大战场面变得更加逼真,更加简单,再也不用一个个去调整,一键随机自动生成数据模板。

  将特效制作带入了另一个领域。

  以前特效公司的利润很低,一般在5%到10%左右。

  这主要是因为渲染速度,依赖电脑硬件。

  而今年之后,电脑的硬件迭代,达到瓶颈,进度缓慢。

  硬件升级不再是关键,软件开发才是王道。

  特效的质量在今年会迎来疯狂的迭代,效率狂升。

  今年花一千万做出来的特效,明年可能只需要两三百万。

  2010年,花费上千万,三四个月制作的电影特效。

  在十几年后,一个特效艺术家,几台电脑,一周时间就能轻易完成。

  只要起速够快,特效公司的利润是很可观的。

  如果只从效率和质量上来说,绿幕拍摄其实还不是最夸张的……

  等到虚拟拍摄时代,五个人的小团队就能完成各种场景空间的拍摄。

  隧道追车、极地跋涉、丛林历险、星际穿越……LED显示屏都可以实时呈现,最大程度地满足导演的拍摄需求,按照剧本的设计秒换场景。

  依托游戏引擎实时渲染和LED摄像机跟踪技术,

  演员只需要配合屏幕中的高仿真场景进行表演。

  所见即所得!

  所有人都可以直观地看到拍摄环境,配合现场灯光的变化,无需抠像,直接出片。

  室内拍外景,没有时空、天气、光影的束缚,拥有更多变化和无限可能。

  大大节省了转场消耗的时间、精力。

  虚拟拍摄是比绿幕拍摄更先进的技术。

  但虚拟拍摄并不能完全替代绿幕拍摄。

  因为虚拟拍摄很贵……

  前世李明洋离开企鹅之后,准备将虚拟拍摄应用到短剧之中。

  加快效率,不过在分析了性价比之后……还是算了。

  虚拟拍摄局限性大,价格贵。

  精品短剧的成本也就十几万,不配用虚拟拍摄。

  后来,李明洋改用绿幕拍摄。

  丰富单调的室内短剧,室内外相结,让剧本创作更加天马行空,开启新的征程。

  只可惜刚出了点成绩,去参加同学聚会,一觉醒来,回到了解放前。

  不过这也让他同时掌握了传统绿幕拍摄,以及更先进的虚拟拍摄。

  ……

  晚上十一点多。

  李明洋、吴志奎、大鹏来到八楼的绿幕摄影棚。

  对摄影棚进行调试,以便明天能顺利完成他想要的效果。

  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你的名字的剧情上。

  认为男女主演的演技是最重要的……

  其实大错特错。

  你的名字最牛逼的是分镜。

  太炫了!

  动画不同于电影,只需要将摄影机放在被拍摄体前面就可以即刻成像。

  动画作品里每一笔一画都需要创作者自己从头开始亲手创作。

  所以一般动画的创作时间成本要远高于电影。

  时间成本上的消耗,往往通过人物造型所产生的周边产品进行二次利润收回。

  所以在人物造型被重视的潮流之下,新海诚作为擅长风景的创作者可以说算是少数而又异数。

  在早期,他忽略了人物塑造,总是用写实、细致、唯美的场景,来征服观众。

  比如秒速五厘米中,散落的樱花雨、沉沉静静被白雪覆盖的城市。

  言叶之庭中,雨水打在池面树叶上的清新感、雨过晴天后浮动的白云。

  用人物所处的环境背景,或者反应季节变化时间推移的符号。

  连动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直接作用到了叙事的层面上。

  比如,秒速五厘米中,男女主人公在列车关门分离时,用鸟从树枝上飞走—白雪中的空椅—闪烁的红绿灯等几个空镜头转场,来表现离别时的惆怅感。

  早期,新海诚人物塑造的麻木感,是被人吐槽最多的。

首节 上一节 234/5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