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这也算上头条了吧?
谢敏是《百姓日报》的一名记者。
作为1965年进入到燕京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谢敏算是过去十多年最后一批正常高考入学毕业的学生。
不过她报道内容,一向都是讲究实事求是,不懂变通,所以毕业差不多十年了,也还是一名记者,没有混上管理职位。
在华夏,只要没有带“长”的,不管是在企业还是机关,显然都不算混得好。
前两天她陆续从一机部和首都内燃机总厂那边听到好几个人说首都汽车制造厂新款BJ212外观非常惊艳的事情,所以专门去打听了一下。
这一了解,她立马就来了兴趣。
不管是什么时候,《百姓日报》的名头绝对是非常好用。
她带着一名摄影师,很是顺利的进入到首都汽车制造厂。
保卫科那边直接给陈奇打了电话,所以谢敏首先见到的是陈奇。
不过她自然是做过功课,知道江辉才是关键。
所以简单的采访了陈奇几句之后,就提出来想要采访江辉,并且希望跟江辉一起去参观一下BJ212的油泥模型。
这就有了陈奇让陈晨星通知江辉去接客的事情。
“小江,这是《百姓日报》的谢敏记者和摄影师梁华龙,他们是专门过来了解新款BJ212油泥模型的事情。”
“你带她去参观一下,顺便给她介绍一下我们首都汽车制造厂的历史和近年来的一些成绩。”
陈奇看到江辉来到自己办公室,立马就把谢敏扔给了他。
对他来说,跟记者打交道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一不小心说错话了,指不定就要出丑。
还是让说话艺术很是高超的江辉去搞定吧。
“江老师,你好!”
谢敏主动的起身跟江辉握手,脸上满是笑容。
她拥有着一张令人过目难忘的脸庞,五官精致而和谐,仿佛是大自然最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那双眼睛,深邃而明亮,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又能在采访的瞬间捕捉到受访者内心最细腻的情感波动。
笑起来时,眼角微微上扬,弯成两轮新月,释放出无尽的亲和力与感染力,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分享她的故事与见解。
江辉没想到自己要接待的客人,居然是这么一位女记者。
要不是自己已经见识过女王陛下从外到内的美,这一次指不定就要愣个几秒了。
“你好,谢记者,你称呼我小江就行。”
轻轻地握了握手,江辉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心情。
“我还要去开一个会,谢记者就交给你了。”
陈奇准备去跟厂长郑海明汇报一下这个事情。
当然了,话肯定不能说的那么直接,随便找个开会的理由就行。
“那就叫你江工吧。”
“我可是听好几个人说过新款BJ212的外观非常让人惊艳,今天就有劳江工带我们长长见识。”
“也让更多的华夏人知道,我们自己也能设计出让人难忘的汽车出来。”
谢敏一如既往的展现出了自己的亲和力。
反正这几天已经接待了好多波客人去参观油泥模型,江辉倒也不担心泄密的事情,所以直接带着谢敏和梁华龙去到了油泥模型车间。
把当初给一机部介绍的说辞再一次的拿出来,江辉几乎是连脑细胞都没有怎么调用,就顺利的完成了从外观到内饰的介绍。
谢敏虽然听得有点似懂非懂,不过一手拿着钢笔,一手拿着笔记本在那里速记的速度却是有点超出江辉的想象。
这个手速,有点惊人啊。
不愧是《百姓日报》的记者。
完了之后谢敏还专门让摄影师拍摄了几张江辉跟油泥模型合影的照片,还说后面会把照片邮寄一份给他。
这倒是让江辉对买相机这件事来了兴趣。
这个年头的首都,还是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拍照留念的。
周末的时候跟朱淋一起去各处玩一玩,顺便拍拍照,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消遣。
这不比去看那些老电影来的有意思?
当然了,买相机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几乎万物皆需票的时代,买相机自然也是需要有相机票才行。
要不然有钱也买不到。
谢敏的效率很快,来首都汽车制造厂的第三天,跟新款BJ212相关的报道就正式在《百姓日报》亮相了。
虽然不是头版那种重要的位置,但是版面位置和内容长度都还可以。
“近日,笔者采访了首都汽车制造厂新款BJ212的外观设计师江辉……”
“新款BJ212,作为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新时代创新精神的经典之作,其外观设计不仅是对过往辉煌的传承,更是对未来越野风尚的一次勇敢探索与重塑。”
“这款车型以其独特的设计语言,将力量、野性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魅力,让人一眼难忘。”
“在浩瀚的汽车设计长河中,BJ212无疑将会是一颗璀璨的星辰,它将见证华夏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整篇文章都在歌颂BJ212,歌颂江辉,歌颂首都汽车制造厂。
文章发出之后,在汽车相关行业引起了非常的关注。
一汽和二汽等内部都在讨论这个事情。
至于首都汽车制造厂,那就更加不用说了。
“师父,这一下你算是彻底的出名了。”
一大早,陈晨星就拿着一份《百姓日报》来到了江湖身边。
自从江辉接受了报社的采访之后,从第二天开始,陈晨星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一份报纸。
好在谢敏没有让他多等,很快陈晨星就看到了报道新款BJ212的内容。
里面还有一幅江辉和1:1油泥模型的合影。
“报纸上每天报道那么多的内容,有几个人物是你看过之后能够记住的?”
江辉很是淡定的接过了陈晨星递过来的《百姓日报》,快速的浏览了一下。
谢敏的文笔还不错,整篇内容显得言之有物。
有内容、有高度!
要写出这种文章,其实还是很考验笔力的。
“不管怎么说,至少在汽车行业,你的名字应该是被大部分人记住了。”
陈晨星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心情比江辉还要好。
第74章 真正的升职
新款BJ212油泥模型通过评价之后,各方面的设计工作算是彻底的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状态。
整个首都汽车制造厂的技术人员都铆足了精力,要把这个项目给尽快的搞出来。
而作为最关键的人物,江辉的事情厂领导自然是非常的上心。
技术处技术科底盘组组长的退休手续还在办理之中,新的人事任命就正式的公布了。
江辉这个刚刚进入厂里三个月的大学生,成为了技术科底盘组组长。
“小江,好好努力,我这个技术科科长的位置什么时候挪一挪,给你腾出位置出来,就要看新款BJ212项目的进展啦。”
廖成文一点都不担心江辉的崛起会威胁自己的利益。
在技术处,大家都知道江辉是他的人。
当初廖成文亲自去门岗那边接江辉进厂报到的事情,不少人都已经知道。
他们两个都是朱建生的学生,这个事情也不是什么秘密。
所以哪怕是江辉的职位快速提升,要占据廖成文这个科长的位置,最终的方案肯定也不是廖成文撤职或者降级,而是高升到其他的岗位。
毕竟作为技术科的人,江辉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技术科的贡献。
廖成文这个科长,自然也是有功劳的。
“廖科,您是技术处的核心管理人员,下一步伴随着厂里面对技术处的支持力度增加,很快我就要改口叫您廖处了。”
“至于新款BJ212的推进,您不需要特别的担心,一定可以顺利的生产出来。”
江辉给廖成文吃了一颗定心丸。
就以自己的实力,要是连新款BJ212都没有办法推进成功,那以后还谈什么成为汽车巨头?
“这话可不能乱说,不过我以后能不能升职加薪,可真就指望你了。”
廖成文现在很庆幸江辉来到了技术科,而不是去了设计处。
要不然这一次新款BJ212的事情,估计就跟他们技术科没有太大关系了。
并且很可能设计处会彻底成为超越技术处的存在。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
技术处跟设计处完全是平起平坐的样子。
江辉跟廖成文聊了好一会,才离开技术科回项目小组办公室。
只是他这么一升职,技术科并不是每个人都很高兴。
特别是之前就看江辉不爽的林天盛,立马就跟坐在旁边的葛良月吐槽了起来。
“江辉才来三个月,不仅快速的转正,现在甚至成为了底盘组的组长,这完全不合规矩。”
“老葛,按理说底盘组下一任组长的位置应该是你的啊。”
林天盛为人尖酸刻薄,最是喜欢挑拨离间。
别看底盘组也没有几号人,但是肯定有不少人盯着组长的位置。
葛良月就是之前呼声最高的一位。
“人家现在可是在一机部的领导那边露了脸的。”
虽然心中很是不爽,但是葛良月也知道自己的实力不如江辉。
“不就是有个好丈人吗?”
“之前那个4MT手动变速箱,我听说就是在他老丈人带领下搞出来的,指不定他完全就是挂了个名。”
“这一次新款BJ212的油泥模型,也是由首都工业学院的几名老师配合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