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巨头从娶女儿国王开始 第342节

  “我比较擅长底盘,但是他非常擅长车身零件的设计和生产制造,特别是在金属成型工艺方面的研究非常的深入。”

  “据说在欧洲那边,他还深度的参与了一项专利技术的开发,成为全球第一批研究汽车热冲压成型技术的人才。”

  “这项专利还被萨博汽车用在了它们去年最新量产的Saab9000上,让车身的强度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为了表示自己的努力,赖永峰也把自己的一些安排跟江辉进行了共享。

  大家以后是要深入合作的,自然要把情况搞清楚。

  “热冲压成型技术?”

  听到这个有点遥远又很熟悉的名词,江辉一下就来了兴趣。

  别人不知道热冲压成型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发展情况,他还能不知道吗?

  这项技术在1977年就被开发出来了,最初是用在生产割草机的刀片和锯条上面,没有用在汽车行业。

  萨博公司的工程师别出心裁的把这项技术导入到了自己的产品上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不过这个年代的热冲压成型技术还不是那么的成熟,用来生产汽车车身零件的话,难度还是非常高。

  这就导致零件的生产成本非常的高,并且模具的准备周期也比较长。

  在大家对于汽车的碰撞性能还没有特别重视的时候,热冲压成型技术的优越性就不是那么的明显。

  特别是跟高成本相比,那点强度提升就显得不是那么明显。

  而要让大家充分的感受到强度的巨大提升,那就要加大热冲压成型零件的使用量。

  前防撞梁、A柱、B柱、门槛加强件等关键的车身骨骼零件都使用这种工艺来加工,才能让整体的强度上升到一个非常巨大的程度。

  但是这个时期的技术不足以支持这些零件的生产,成本也是非常的夸张。

  普通的一个前防撞梁,使用钢板冲压焊接之后加工而成,一个零件在欧洲的生产成本也就去到二三十美元而已。

  但是如果使用热冲压成型工艺的话,成本直接就飙升到了上百美元,甚至更高。

  这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但是江辉知道伴随着世界各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法规的出台会让车辆对轻量化和高强度的车身有更高的要求。

  轻量化本身和高强度是有矛盾的两个要求。

  毕竟同样的钢板的情况下,肯定是钢板越厚,强度越高。

  这个时候,为了同时实现这两个有矛盾的要求,热冲压成型技术在汽车上就开始了大规模的使用。

  到了2020年左右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汽车上面都已经在使用热冲压成型零件。

  并且一辆车上普遍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车身零件是使用了热冲压成型工艺。

  路虎越野车要是能够提前把这项技术给用上的话……

  江辉脑中一下就想到了很多。

  “是的,江厂长你也听说过这个技术?”

  赖永峰颇为意外的看着江辉。

  他也是跟自己的同学交流之后才知道这项技术的,但是看江辉的反应,似乎他之前就听说了。

  “你的同学之前是在瑞典的PLANNJA公司工作?”

  江辉这么一问,赖永峰就更加惊奇了,“是啊,之前是在这家公司,后面去了萨博,这个月才回国加入深城大学。”

  “这也就是他在欧洲那边挣够了钱,再加上我热情邀请,所以才回国尝试一下新的工作和生活。”

  “我这个同学叫做柳玉树,莫非之前你也认识?”

  虽然自己的这个猜测显得很没有逻辑,但是赖永峰有点理解不了江辉为什么知道的那么多。

  瑞典的PLANNJA公司,他之前可是听都没有听过啊。

  “这几年我一直都在关注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利坚的各种汽车杂志和一些相关的论文,我都看了挺多的。”

  “恰好就留意到了热冲压成型技术。”

  江辉随口找了一个理由,要不然总不能说自己后世经常听到这个技术吧?

  “下次我把柳玉树带过来一起跟你好好的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技术。”

  “他回国之后也打算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希望在国内把热冲压成型技术给使用起来,让我们的汽车技术也能快速的跻升世界水平,这一点,他的想法跟你是完全一样的。“

  感受到了江辉对热冲压成型技术的兴趣,赖永峰变得积极了起来。

  对这种技术有了一些初步了解的赖永峰,知道要研究热冲压成型技术,其实是很花钱的。

  不说其他的,要搞这个技术研究,你总得生产几套相关的热冲压成型模具吧?

  要不然你对着空气研究啊?

  然后有了模具,你肯定也得有配套的冲压设备吧?

  这不要花钱啊?

  建设一座文科性质的大学,可能只要把学校的楼宇修起来,最大的开销就已经出来了。

  但是搞工科相关的专业,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你不买设备,不买仪器,怎么搞教学,怎么搞研究?

  虽然各级部门都很重视深城大学的发展和建设,但是能够给与的资金支持却也是比较有限的。

  要是柳玉树的研究能够跟宝马汽车这边充分的结合起来,那就不需要担心经费问题了。

  大部分设备和模具都放在宝马汽车这边,反正距离也不远。

  “可以啊,也不用等下次,我们现在就直接去学校拜访一些柳教授。”

  “我对热冲压成型技术,还真是有不少相关的想法。”

  “等会跟柳教授好好的交流一下,看看能不能在我们的下一款车型上面就把它用起来。”

  江辉这么一说,赖永峰心中立马就激动了起来。

  虽然这个技术不是他负责的,但他是学院负责人,也是车辆工程系主任。

  要是学院刚刚成立几年就能取得一些很好的科研成果,并且在宝马汽车的新产品上进行使用的话,那绝对是非常拿得出手的成绩了。

  “既然你对热冲压成型技术那么的感兴趣,那我们直接去找老柳。”

  赖永峰生怕江辉变卦,立马起身准备走人。

  作为几家公司的负责人,他也是知道江辉每天的工作都是很忙的。

  这要是临时被其他的人叫走了,那就不知道下一次过去学校拜访交流是什么时候了。

  这肯定不是赖永峰想要看到的局面。

  很快的,几个人就乘坐着一辆改装过的宝马之光,来到了深城大学。

第366章 门槛高?好事啊!

  深城在后世的知名度提高的,但是整个城市的面积其实不大。

  不说现在还有关内和关外的说法,就算是后世的深城,城市面积跟首都、沪上和羊城都不是一个级别的存在。

  深城大学和宝马汽车集团又都在一个区里面,五菱之光开了不到十分钟就进入到了深城大学。

  赖永峰轻车熟路的把人带到了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的办公楼里面,很是顺利的找到了柳玉树。

  虽然他们两个是同学,不过柳玉树的穿着明显要时髦很多。

  一身得体的西装穿在身上,再搭配一副金丝眼镜,整个人的学者气息还是颇为浓厚的。

  赖永峰快速的给两人做了一些介绍,然后就直接进入主题了。

  他知道江辉时间忙,也知道柳玉树在国外吃了那么多年面包,不喜欢绕圈子。

  “柳教授,你们现在研究的热冲压成型工艺是使用模具内加工水道进行淬火处理,还是直接在模内喷水淬火呢?”

  江辉一句话就直接让柳玉树感受到了专业性。

  没有研究过这个领域技术的人,可问不出这样子的问题。

  特别是模具内加工水道来进行淬火处理,这种做法之前压根就没有任何公司试过。

  这个技术也是柳玉树深度参与的一项重要成果,是热冲压成型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

  “江厂长,你这个问题一下就问到了关键点上了。”

  “按照我们目前的设计方案,钢板在落料机上加工成为需要的料片之后,被转移到加热炉之中进行加热。”

  “从钢板金相组织的性能来看,奥氏体状态的钢板是属于比较软,很适合成型的。”

  “而马氏体状态的钢板,强度非常的大,碰撞性能非常的好,但是很难轻松的去加工。”

  “我们使用特殊的钢板加热之后金相组织会呈现奥氏体为主的状态,然后转移到模具里头进行加工。”

  “紧接着成型之后通过往模具水道注水进行淬火处理,让钢板的金相组织从奥氏体为主的状态转化为马氏体为主的状态,强度一下就有非常大的提升。”

  “原本抗拉强度只有两百多兆帕的钢板,通过热冲压成型工艺加工之后,强度会提升到一千多兆帕,实现飞跃式的变化。”

  说到专业的事情,柳玉树一下就变得激动了起来。

  他研究的这些东西,在国内想要找个人好好的交流都有困难。

  隔行如隔山,在科研领域里头这方面的情况特别的严重。

  比如同样研究物理的专家,研究的方向不一样的话,很可能连对方的论文都看不懂,更加不用说深入交流了。

  赖永峰主攻的底盘设计跟柳玉树主攻的车身钢板成型等技术还算差别不是特别大,多少能够聊一聊,但也就是处于聊一聊的状态。

  除非赖永峰有时间也跟着一起对热冲压成型工艺进行深入的研究,他们两个才能舒畅的交流。

  现在好不容易碰到一个似乎对这方面有所研究的人员,柳玉树的谈兴一下就起来了。

  “经过热冲压成型工艺加工之后,钢板强度变为一千多兆帕,这个时候要对零件进行再一次的处理,恐怕就非常困难了吧?”

  “而我们的零件只是在模具内进行了一次成型,估计没有办法直接把零件用在汽车上面,需要对零件进行切边处理吧?”

  聊专业技术,江辉从来不憷谁。

  哪怕柳玉树是这方面的专家,研究的深度可能比江辉深,但是广度方面肯定不如江辉。

  “是的,这确实是一个问题,目前萨博汽车那边是通过引入了激光切割机来进行零件的切边和打孔处理。”

  “在激光面前,强度再高都不是问题。”

  柳玉树回国之前就在萨博汽车待过几年,对于Saab9000上面使用的热冲压成型零件的加工工艺,那是比谁都要熟悉。

  “现在的激光加工设备技术也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不管是激光加工的速度还是精度,都不见得能够完全满足需求。”

  “最关键的是这样子的激光切割设备,售价应该非常的高,而这些成本都是要摊销到零件的加工成本上面,最终反映到售价上面的。”

  “本身热冲压成型钢板比较特别,价格就比普通汽车钢板要贵。”

  “加工过程当中需要加热,又需要特别的淬火处理,加工效率应该比较低。”

  “再加上热冲压成型零件的模具设计肯定很复杂,加工成本和加工工艺都很高。”

  “最终的零件成本,应该是原本传统的冷冲压零件成本的十倍以上吧?”

首节 上一节 342/4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