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巨头从娶女儿国王开始 第311节

  “这样子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办事效率,让各个企业积极的去修建新工厂,扩大产能。”

  江辉稍微思索了一下,便把后世政务服务中心的运行逻辑给搬了过来。

  早期但凡是去相关部门办理过业务的人,都能感受到其中的麻烦。

  需要的资料不明确,去一次让你补充一次。

  需要审核的部门很多,一个一个的跑,简直就跟玩游戏通关一样,每一关都不好过。

  现在改革鼓励各种企业的发展,但是有些人哪怕是胆子比较大想要尝试一下,往往也被这样那样的繁琐手续给吓退了。

  这对经济的发展肯定是没有好处的。

  所以江辉今天才会把这个方案给抛出来。

  “你说的是把企业注册和运营过程当中各种相关的工商、税收、消防、城建等各种各样的手续全部都集中在一个服务中心去办理?”

  刘天武细细的品味了一下江辉的提议,初听起来好像非常普通,但是琢磨一下,就会发现其中的妙处。

  他也是在基层待过的人,很清楚下面办事人员的各种态度。

  深城这边已经算好了,但是成立一家新工厂,要跑的各种手续也还是非常繁琐的。

  哪个部分稍微卡你一下,就能让你很难受。

  重点项目有领导们盯着,往往没有谁敢卡着。

  但是一些普通老板的项目,那就不好说了。

  如果能够集中在一起处理,肯定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这方面的风险,大幅度的提升办事效率。

  “没错,这样子各个企业的办事人员,至少不需要到处跑,只要在服务中心待着就行。”

  “并且各个部门可以把办理各种事情需要提交的资料都在服务中心列出来,或者专门开设一个窗口接受大家的咨询。”

  “有些事情就算是一天没有办法全部办理下来,只要都是在服务中心可以处理,也还是很有效果。”

  江辉慢慢的把自己对于政务服务中心的想法跟刘天武介绍了起来。

  这一说,两个人就这个话题谈了一个小时,算是让刘天武对这个方案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

  “江厂长,这个政务服务中心要是搞起来了,将来推广到全国各个地方,对当地企业的发展绝对是非常有利的。”

  “到时候你可是最大的功臣啊。”

  刘天武的眼光一点也不差,他可是很能意识到这个事情的潜在影响力。

  虽然现在只是在汽车产业园上面试点运行,但是效果出来之后,完全可以在整个深城推广,然后扩大到整个岭南省,乃至全国各地。

  到时候许多领导肯定都会来考察深城这边的第一家政务服务中心,刘天武自然会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到领导们的视野之中。

  这对他的仕途发展来说,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主要还是领导高瞻远瞩,创新性的提出了汽车产业园的规划,我才举一反三的想到了是不是也可以把各个部门的窗口集中在产业园里办公,为各个企业的发展提供最便捷的支持。”

  江辉不在体制内混,他不需要政务服务中心成立和推广的功劳。

  但是刘天武不一样,这个东西对他太重要了。

  所以政务服务中心的这个概念提出者的名头,江辉自然没有必要跟刘天武去抢。

  只要这个东西实施下去,以宝马汽车为首的相关企业都能享受到其中的好处。

  至于虚名,完全可以让出去。

  对于江辉的反应,刘天武也很满意。

  看来江辉年轻是年轻,但是年纪轻轻就能做出这么大的事业,还是有原因的啊。

  今后自己可以跟宝马集团走的更近一些,让宝马集团成为深城第一批标志性的知名企业。

  “江厂长,以后宝马集团那边有什么需要我协助的,你可以随时打我电话,只要我能搞定的,我一定帮忙。”

  “我能力有些搞不定的,也会去找市里面帮忙。”

  “扶持宝马集团的发展壮大,是完全符合深城经济发展的布局,区里面各级部门都会全力支持。”

  刘天武收下了政务服务中心这个“好处”之后,自然也是投桃报李,明确承诺会全力推动宝马集团的发展。

  江辉今晚送出去的这份礼物,显然是比任何物品都要有价值。

  这也让江辉对今后如何跟相关部门的打交道,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刘天武也完全没有闲着,第二天上班之后,就召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把汽车产业园的想法,以及在区里面首先设立政务服务中心的安排给落实了下去。

  这个时期在深城这边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是从外地调遣过来的精兵强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都非常的高。

  刘天武的这个方案虽然会给一些部门增加麻烦,但是其中的好处大家都还是可以感受到的。

  当然了,这些事情江辉暂时没有去关注,他是直接被朱建生叫回首都,要参加一场非常特别,但又很重要的活动。

第337章 正式交付

  6月份的首都,气温已经开始上升。

  不过走在首都理工大学,校道两旁有高大的白杨树,倒是一点都不热。

  这几个月基本上是首都绿色面积覆盖率最高的几个月了,等到入秋之后各种树叶脱落,整个首都都会变成灰蒙蒙的。

  “七机部那边的专家都已经来现场审核过,相关的性能指标都达到他们的要求了吧?”

  理工特种车辆厂坐落在距离首都理工大学西北五六公里处的一座新厂区里头。

  后世这一片都算是市区,不过现在周边都还是农田。

  江辉去到首都理工大学,在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那边参加了几个会议之后,就跟着朱建生等人来到了理工特种车辆厂。

  “七机部最开始给我们定的标准不算特别的高,我们都是按照你最初制定的标准去设计开发的。”

  “现在的样车距离你说的那些指标还有一点差距,但是跟七机部规定的参数相比,全部都是超额达成了。”

  “所以这一次的样车确认工作,七机部那边是非常的满意,直接就通知我们可以进入到量产状态。”

  “现在最大的问题,反倒不是我们的导弹发射车是否可以满足设计要求,而是七机部那边需要我们生产多少辆。”

  朱建生把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车的项目作为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这两年最重要的项目来搞,甚至是不计成本的在搞。

  悍马军车项目提供的各种利润,几乎都被扔到了导弹发射车上面去了。

  要不然就靠相关部门给的那点经费,是完全没有办法完成导弹车的设计和开发的。

  现在产品开发出来了,就要看相关部门的需求有多大。

  一枚洲际弹道导弹的生产成本不低,这种东西又没有办法对外出口来分摊成本。

  华夏现在的大方向是发展经济,洲际弹道导弹这种战略性武器要发展,但是研发出来了也不会大规模的装备,只会在一些队伍里头先小批量的搭载。

  这么一来,理工特种车辆厂那边的订单,自然就不会很多了。

  “十二轴的洲际导弹发射车我们都生产出来了,简化一下生产8轴和6轴的发射车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这些发射车的需求是比较大的,并且有一部分是可以用来对外出口。”

  ‘下一部分理工特种车辆厂可以把这些产品都搞出来。’

  “不说多挣钱,至少依靠相关单位的拨款,让导弹发射车项目不亏本还是可以做到的。”

  “而伴随着更多的悍马军车被拿回到厂里面自己生产,今后这部分盈利可以用来开发一些其他的产品。”

  “有了导弹发射车和悍马军车项目打底,再研发其他一些商用车,难度就大幅度的降低。”

  “像是重卡项目,那就完全不是问题,现在可以大手笔的搞一搞。”

  关于理工特种车辆厂今后的发展方向,江辉之前就跟朱建生讨论过。

  重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项目,按照现在的推进日程,明年差不多也可以有产品拿出来。

  到时候理工特种车辆厂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

  “你的这个观点跟我们校委会上讨论的差不多,现在只能依靠重卡项目和悍马军车项目给导弹发射车项目输血了。”

  “除了重卡之外,其他的项目你还有什么想法吗?”

  难得把江辉叫回来,朱建生也好,其他的几个教授也好,肯定都是想要从江辉身上多“压榨”出一些想法出来。

  “这方面的需求,我倒是觉得可以跟相关部门交流一下,像是野战部队使用的浮桥,我觉得其实也是有改善的空间。”

  “如果可以直接开发出一种架桥机,为野战部队快速架桥做贡献,应该也是有一定需求的。”

  “再比如一些战壕的挖掘,现在南边那边都还是依靠手工为主,如果有专门的挖战壕的机器,应该也是很受欢迎的。”

  “并且这种产品也是可以考虑用来出口。”

  “进一步的扩展一下,让理工特种车辆厂成为一家专业的工程机械厂家,也是没有问题的。”

  “各种挖掘机、压路机等产品,伴随着各地基建的扩大,应该都是非常有市场的。”

  “而这些产品上面使用的一些技术,跟我们现在掌握的技术之间都是有很高的重叠度。”

  江辉一股脑的把各种想法都给抛了出来。

  至于理工特种车辆厂那边选择先重点开发哪一项产品,他就不管了。

  反正这些产品都是有一定的市场,华夏也确实是有相关的需求。

  只要搞出来了,亏不了钱。

  并且这些都算是重工业的范畴,最是适合理工特种车辆厂去搞。

  不说特别的产品,将来都是可以用在军工产业上面。

  “朱校,我觉得江厂长说的还挺有道理的,我们确实是可以充分的利用一下现有的技术,拓展开发各种工程机械,将来不管是提供给军队使用,还是销售到各个企业去使用,都是很有市场的。”

  “现在一些高端的工程机械都需要进口,国内生产的还有很大的技术差异,我们理工特种车辆厂完全可以把工程机械当成拳头产品之一来开发。”

  “将来军用车辆事业部、重卡事业部、工程机械事业部,几大事业部互相配合,完全可以让理工特种车辆厂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重型特种车辆厂。”

  赖永峰在旁边听了颇为意动,忍不住插了一嘴。

  作为底盘领域的专家,他很清楚洲际导弹发射车在研发的过程当中,底盘方面积累了多么深厚的经验。

  这些经验完全可以在其他重卡和工程机械上面使用。

  “我之前出国考察的时候,看到过国外有许多的特种车辆。”

  “清障、清扫、清洁、起重、装卸、升降、搅拌、挖掘、推土、冷藏、保温等的各种专用机动车,市场上都是有很大的需求,但是各个厂家都没有充分的重视,或者说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符合市场需求。”

  “甚至就连消防车这种产品,国内的不少单位都还想着从国外去进口,我们要是好好的搞一下,还是非常有搞头的。”

  搞研发的人员,肯定是希望手中的项目多一些,这样子才能出成绩。

  特别是赖永峰作为首都理工大学的教授,手中还有研究生需要带,更是想要有更多的项目来让研究所都有自己的好课题去研究。

  将来他还要进一步的带着博士生去做课题,需要的项目就更多了。

  项目多了,不管是写论文还是申报各种业绩和奖项,都有东西可以写。

  要不然单靠胡编乱造,烧掉无数脑细胞不说,心里面也发虚啊。

  “赖教授说的没错,这些产品,随便哪一个出来都值得一个教授带着科研团队去研究。”

  “到时候充分的发挥出产学研的优势出来,不仅可以让理工特种车辆厂为学校提供足够的研发经费,还可以培养大量的人才。”

首节 上一节 311/4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