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奥斯丁的胆子那么的大,搞定的铃木汽车的人,江辉自然没有意见。
当然了,这525万美元,肯定不是奥斯丁一个人全部拿走。
至于里面都由哪些人可以分润到好处,这些人是通用汽车的人还是铃木汽车的人,江辉就完全不关心了。
甚至奥斯丁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出卖一些通用汽车的利益给铃木汽车,江辉也不在乎。
江辉只关心这条生产线什么时候可以顺利的拆卸完成,然后运输到深城。
当然了,最终的组装,肯定也是很重要的。
别到时候买了一堆废铁回来,那就尴尬了。
“我跟铃木汽车的生产本部本部长的关系很不错,他的儿子在美利坚留学的事情还是我帮忙搞定的。”
“到时候可以让他出面安排一批东瀛的工程师给你,帮宝马科技把生产线给顺利的组装起来。”
看到江辉那么痛快的履行承诺,奥斯丁的心情也是非常的不错。
1982年的525万美元,这个价值足够让任何人动心了。
“那就再好不过了,为了方便后续的一些培训,我们也希望安排摄影师把这条生产线的情况全部都拍摄下来,后面对组装工作也更加有好处。”
东瀛人做小动作的事情,江辉听说过不少。
虽然这一次有奥斯丁背书,江辉觉得铃木汽车大概率不会搞什么幺蛾子出来。
但是提前做一些预防的动作,还是有必要的。
要不然到时候就只能吃哑巴亏了。
毕竟人家铃木汽车走的是设备报废流程,卖给宝马科技的设备出现一些问题,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你有什么具体的需求,都可以提出来,只要不是很过分的,我都可以帮你们协调。”
通用汽车现在也算是铃木汽车的大股东,并且持股的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
高峰时期,通用汽车持有铃木汽车超过20%的股份。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这个比例已经是非常高了。
作为通用汽车的代表,奥斯丁在铃木汽车内部的影响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当然了,最关键的是东瀛跟美利坚的关系比较特殊。
通用汽车这种美利坚首屈一指的大企业,在东瀛可以调动的一些官方资源,还是非常巨大的。
“那我就多谢了,到时候我让下面的人整理一下具体的情况,让他们跟铃木汽车那边对接。”
不是什么特别重大的项目,肯定是不需要奥斯丁跟江辉去对接。
只要有奥斯丁的那句话,让铃木汽车那边安排对接人员,一切事情就好办了。
反正对于铃木汽车来说,其实自己也没有做什么亏本生意。
本来这条产线如果没有人要的话,确实也是需要报废处理。
现在能够卖奥斯丁一个人情,中间有些人还能拿到好处,自然不会有人轻易跳出来从中作梗。
你影响别人挣钱,那可是比工作中的冲突要严重多了。
第284章 正式签约,汽车巨头扬帆起航
“各位,这一次参观完铃木汽车的生产线之后,宝马科技会跟对方正式的签署相关的合同,采购他们的一条生产线。”
“未来三个月内,这条生产线的所有设备都会拆卸运输到港城,然后最终进入到我们的深城工厂。”
“所以这一次考察,大家都要好好的研究一下他们的生产线,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随时跟对方提出来。”
“后续负责生产线工艺设计和确认的相关负责人,将留在东瀛一段时间,协助宝马科技尽快的完成设备的拆卸工作,也监督铃木汽车认真履行签署的合约。”
跟奥斯丁见完面之后,江辉立马就回到酒店跟相关人员开了一场内部会议。
这一次那么多人浩浩荡荡的过来,肯定不是简单的参观一下铃木汽车的生产线就行。
江辉是要大家借着这个机会把生产线的情况尽可能的了解清楚,要不然后续什么都要依靠东瀛的工程师,就很容易被人拿捏了。
好在有奥斯丁帮忙打招呼,那帮东瀛工程师,到时候应该会比较收敛。
“厂长,按照这个速度,这些生产线的设备,岂不是今年之内就能到达深城?”
侯国明现在对宝马汽车是越来越期待了。
宝马之光很显然是一款非常有前途的车型,到时候宝马汽车很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华夏销量最高的汽车厂家。
作为宝马汽车的研发中心负责人,侯国明在华夏汽车行业的地位,必然也是水涨船高。
最关键的是终于可以好好的钻研汽车设计,侯国明觉得人生也是圆满了。
“没错,今年年底深城工厂那边也会优先把冲压车间和焊接车间的厂房给修建好,到时候正好把这部分的设备慢慢的进行安装。”
“各种冲压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也是属于时间比较长的。”
“反倒是总装车间的各种设备,相对比较简单,大家也比较容易上手。”
“我们争取在明年上半年之内,就把宝马汽车的生产线给组装起来,在明年下半年完成工厂的所有建设。”
深城速度,这可不是盖的。
从今年上半年到明年上半年,一年时间就把厂房修建好,还把生产设备给组装上去,绝对可以做到的。
毕竟厂房修建,只要钱给到位了,施工单位是365天,日夜不停的给你干。
深城这边又不用担心冬天没有办法施工,进度自然很快。
至于设备,直接是现成拆卸下来的二手设备,自然也不用担心周期赶不上。
“那看来我们的宝马之光的设计工作,要加快进度了。”
“要不然到时候生产线都已经修建好了,却是连样车都没有办法生产,干等着也不是一个事情。”
“今年之内要是能够完成宝马之光的设计定型,明年上半年准备各种样件,下半年结合几个阶段的额样车制作,好好的培养一下生产线的工人,争取在明年年底或者后年上半年让宝马之光正式上线,我们厂就算是进入到正轨了。”
侯国明一下就有了几分压力。
虽然之前配合江辉设计新款BJ212的时候,日程其实也是非常的紧张。
但是现在的情况自然又有所不同。
“这一次回国之后,宝马汽车研发中心要全力攻关宝马之光的设计工作,让我们一起创造一个奇迹,引领着华夏汽车行业高速的向前发展。”
“宝马之光的量产工作,争取在明年12月之前完成,让一些人可以在明年春节的时候用上我们的产品。”
江辉正式的给大家定了一个目标。
1983年12月宝马之光要量产。
这个时间可就非常的赶了。
虽然后世华夏各个新能源车企开卷的时候,一年半的时间,甚至是一年的时间开发一款新车型也算是行业惯例了。
但是在这个年代,各个车企还是没有那么卷的。
许多公司都还是停留在一款新车型的开发要持续四到五年的时间的长周期玩法。
单单是早期的新车型设计工作,就要花费差不多3年时间。
从最开始的各种设计样件,一直到后面面向量产的样车生产,前前后后估计要进行五六次样车的制作。
每一次都还有大量的测试工作要展开,耗费的时间不是一点点。
像是发动机上面的一些重要零件,基本上在车辆量产前的四五年就已经确定好要给哪家厂家生产,然后跟着这家厂家一起去开发、测试,才能满足大部分国际汽车巨头的开发日程。
这种速度,对于后世华夏的那些新能源车企来说,完全是不可思议的。
后世许多合资公司在新能源车上掉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开发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
你现在开发的一款车型,对标市场上的各种竞争对手,觉得配置和性能方面都有优势。
但是你要四五年之后才能量产,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华夏本土的新能源车企,都已经对产品进行了两三次更新换代了。
曾经就你觉得有竞争力的配置和性能,等到投产的时候已经完全跟不上市场需求。
最明显的就是各种车机系统,合资车企在这方面是有一家算一家,没有一家能打的。
当然了,自主品牌那么快速的开发新车型,肯定也是有一些问题的。
比如一些零件的各种技术验证和测试都没有完成,就已经直接装车了。
出了问题就一边修改设计,一边正常生产。
……
奥斯丁的面子还是很大的,这么一个出售铃木汽车某个工厂淘汰生产线的事情,铃木汽车的社长岩田雄一居然也出席了。
作为非铃木家族出身的人物,岩田雄一担任铃木汽车社长之后,压力其实也是很大的。
他如果不能带着公司不断地发展壮大,到时候屁股下面的位置肯定是保不住的。
甚至借着这个机会,他还跟宝马科技那边沟通了在华夏组建摩托车合资工厂的想法。
当然了,方慧慧肯定是不会同意,但也不会拒绝。
大家先接触一番,等到采购的生产线全部都组装完成之后,再正式的拒绝人家。
“朱总年轻有为,不仅在华夏投资摩托车产业,如今更是开始进军汽车产业,我很期待贵公司在华夏今后的发展。”
当朱淋代表宝马科技签署了相关的合同之后,岩田雄一也跟她还有方慧慧、江辉几个交流了起来。
由于知道宝马科技跟奥斯丁这个通用汽车大股东的代表关系密切,岩田雄一的态度算是非常的不错。
当然了,这可能也跟这几年华夏和东瀛之间的整体和睦关系有关系。
美利坚需要华夏帮忙钳制北极熊,东瀛这个小老弟自然也是冲在前面,率先跟华夏走的更加接近。
特别是总师访问东瀛之后,两国在许多方面的合作都变得多了起来。
“铃木从1952年开始生产摩托车,1955年开始生产汽车,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在微车领域更是独树一帜的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有许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学习。”
“这一次我们也希望活用铃木的汽车生产线,在华夏汽车市场上试一试水。”
“要是这条路行得通,到时候也算是为国际同行尝试了一条新的道路。”
朱淋现在是作为港城企业的负责人来跟岩田雄一交流,而港城如今是属于英吉利的治下。
英吉利和东瀛都是美利坚的跟班,一定程度上东瀛的许多立场跟英吉利也是一样的。
这么一来,朱淋那么说话,就显得一点都不违和了。
“我们铃木如今已经安排了好几拨人去华夏考察,也接待了不少华夏的考察团。”
“最迟在明年,我们也会跟一些华夏的厂家展开技术合作,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开拓华夏这个新兴市场。”
岩田雄一说的这个信息也不算什么公司机密,稍微调查一下也都能知道。
再说了,这些内容作为董事的奥斯丁肯定都是知道的。
岩田雄一觉得对方大概率已经跟宝马科技那边共享过这些信息,所以倒也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签署合同只是一个形式,更多的内容都是在签署合同之前就已经谈妥了。
所以签完合同之后,双方的团队直接开始履行合同责任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