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吃的,肯定不能自己独享。
江辉是准备明晚把朱淋一起带上。
“现在这个天气吃羊肉,是不是太早了一点?”
“东来顺的羊肉,什么时候吃都不算早。”
“那行吧。”
两口子一边吃饭,一边闲聊,然后又一起把碗筷给收拾了。
小日子过得倒也算是有滋有味。
第二天,等江辉回到办公室,他立马就被廖成文叫了过去。
“小江,听说你在首都汽车附件厂等几家配套厂那边,给人出了不少产品升级的主意?”
很显然,江辉在各个配套厂的光辉事迹,开始在系统内传开了。
“它们的零部件基本上都是十几年前的规格,很多都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了。”
“所以我跟他们交流了一番之后,提出了一些修改的建议。”
这个事情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甚至传的越广,对江辉来说反而是好事。
虽然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的,但是能够坐飞机去罗马,何必走路过去呢?
毕竟是否出生在罗马,自己做不了主,但是怎么去,还是可以选择的。
“上周设计处跟厂里面领导去一机部开会了,上面对目前的BJ212已经非常不满意了,要求尽快的推出改进的型号。”
“不过设计处就那么二三十号人马,连我们技术科都不如,指望他们去改进,恐怕够呛了。”
“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听说了你在配套厂那边的事情,想要把你调过去。”
“你自己有什么想法?”
江辉没想到一大早廖成文就跟自己说了一件大事。
职场中,岗位变动算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但也是非常关键的事情。
江辉才进入首都汽车制造厂一个月,连技术科的情况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就轮岗的话,其实不见得是好事。
看廖成文的意思,似乎也不是很想让江辉走人。
想清楚了这些,江辉立马回答道:“廖科,我对厂里的情况都还不是很了解,一切都听您的。”
对于江辉的这个回答,廖成文颇为满意。
他上周五其实就已经跟技术处处长提过,不同意江辉被技术处给抢走。
为此,他还专门跟自己的处长梁毅好好的解释一顿。
“行,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这周你就好好在技术科干活,不用去想那么多其他的事情。”
廖成文说完,拿起了自己的搪瓷杯,喝了一口水。
江辉明白这就是结束谈话的意思,自然不会强留下来。
“那我就先去忙了。”
说完这话,江辉后退两步,转身离开了廖成文的办公室,出门的时候还轻轻的把门给带上。
而就在同一时间,设计处却是在开一场气氛很是严肃的会议。
“一机部要求我们在半年内拿出新的设计方案,在明年之内打造一辆全新的样车出来。”
“样车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在1980年开始大规模的量产。”
“大家都发表一下意见,看看怎么应对这个事情。”
设计处处长吕坚强右手夹着根烟,一副要打持久战的模样。
这些年,设计处基本上是处于荒废的状态,真正有设计能力的技术人员,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一机部安排的任务,吕建强是完全没有任何信心。
但是他也不敢直接跟厂里说设计处搞不定,那样子厂长就要搞他了。
“处长,现在BJ212被人投诉比较多的就是乘坐舒适性比较差,其他的反而都是小问题,能改最好,改不了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我觉得紧抓这个关键来改进,应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底盘科科长徐小波首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别看他是一个科的科长,实际上下面就只有七八号人,关键是这些人按部就班的去画一画图纸,也许还勉强可以胜任。
要让他们搞创新,徐小波觉得自己就算是天天去雍和宫烧香都没用。
所以他肯定是要赶紧把升级换代的重点转移到其他科去。
“徐科说的也有道理,把内外饰方面的零件改好了,乘坐舒适性就提升了很多。”
车身科科长张武超也不傻,一下就明白了徐小波的意图,所以麻溜的跟上来甩锅给内外饰科。
死道友不死贫道,设计处虽然人不多,但是庙小妖风大,几个科长之间的关系其实都谈不上好。
“汽车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都不动,你们只想着改一改内外饰,这是当一机部和相关部门的专家都是傻子吗?”
内外饰科科长林良标说完这话,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烟雾从他的鼻中散出,飘向了会议桌。
又到了推书的环节了~
第35章 灵活的解决方案
“发动机的升级换代,这个要靠首都内燃机总厂,上周六管理科那边已经把要求传达过去了。”
“而变速箱的改进,同样是要看首都齿轮厂那边的努力,我们帮不上什么忙。”
“至于底盘,我倒是觉得BJ212的底盘已经比较优秀,改不改都不是重点。”
徐小波本来不想抽烟的,不过看到会议室的烟味越来越浓,也是拿起一根烟,用火柴点着,跟着在那里吞云吐雾。
反正他也是知道这个会议估计没有那么快结束了。
“我们的BJ212从1966年开始投产至今,已经生产了十二年了,如今已经老迈,各方的意见都比较大。”
“所以既然要改款,那就要全方位的更新换代。”
“不管是发动机和变速箱,还是底盘、车身和内外饰,通通都要进行技术升级。”
“我们要开发一款能够满足今后十年需求的第二代BJ212车型。”
作为设计处处长,吕坚强当年也是亲自参与到了BJ210样车的设计,以及后面BJ212的研发。
不过十多年没有从事相关的具体工作,让他重新去画图,那肯定是不行了。
但是一些基本的眼光,他还是有的。
这一次设计处要拿出让一机部满意的方案,绝对不能敷衍了事。
否则吕坚强觉得他的处境可能会不大妙。
毕竟现在的形势跟几年前已经完全不同,单靠务虚是不行的了。
“处长,我觉得要不还是把主要的配套厂的技术骨干一起叫过来开个会,大家商量一下具体的改进方案?”
一直没有怎么说话的管理科科长于静,起身推开了窗户,让烟气稍微散一散,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设计处几个科现在是什么情况,于静也算是非常清楚。
这事要搞好,肯定是要从外面想办法。
“于科的这个提议不错,反正那些配套厂都在附近,一个电话打过去,下午就可以开会了。”
林良标觉得继续在会议室里头讨论下去,指不定底盘科和车身科还会把焦点放在他身上。
但是内外饰科的人员实力,也没有比底盘科、车身科好到哪里去。
他可不想冲在最前面。
“集思广益,也是一个好主意。”
“那就赶紧安排,让他们下午就过来开会。”
吕坚强觉得这个事情不能拖,早点定下一个章程出来,才有成功的希望。
哪怕是最终失败了,至少也说明他们的态度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能力有所不够而已。
“处长,我觉得把技术科新来的那个江辉也叫上吧,他算是最近几年入职的大学生里头,唯一像是懂技术的人。”
“我上周跟首都汽车附件厂的人交流,他们好像对江辉的技术很是佩服的样子。”
设计处副处长李福达一般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过这一次他知道设计处是碰到大难题了。
要是度不过这个难关,他这个副处长也没有好日子过了。
所以他也难得的积极发言。
“我上周就跟廖成文沟通过了,想要把江辉调到底盘科来,不过他不干。”
徐小波有点不满的吐槽了一句。
很显然,他也是已经听说过江辉的一些事迹,想要趁着其他人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把他挖到底盘科来。
不说其他的,单单是江辉可以把现在的轮毂轴承升级换代成一体式免维护的轮毂轴承,这就是非常了不起。
最关键的是专业还对口,研究的轮毂轴承那些零件也都是属于底盘科的开发范畴。
这就让徐小波很是心动了。
手下没有人可以用,他很迫切的想要招个得力干将来帮忙做点事情。
当领导的,有时候会担心下面的人能力太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但是更担心下面没有人可以做事,自己完不成上级交代的任务。
“徐科,左右不过是一个工农兵大学生,你是不是对他的期待太高了?”
张武超觉得这么多人为一个今年刚刚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折腾半天,有点理解不了。
这些年首都汽车制造厂也不是没有工农兵大学生入职,那些人是什么情况,张武超是再清楚不过了。
前几年他们车身科来了一名首都工业学院的大学生,连最基本的制图和机械知识都不懂,感觉还不如他家初中毕业的儿子。
所以看到江辉这个同一学校毕业的“伪大学生”,他是很看不上人家的。
“人家能够独立设计出新一代轮毂轴承,还能把BJ212的板簧更换为螺旋弹簧,单单是这一点,我们底盘科就没有人比得上他。”
“最关键的是他不仅懂底盘,对发动机、变速箱和内外饰相关的零件都很熟,这个年轻人不一般啊。”
徐小波是真的想要把江辉搞过来给设计处做事,所以难得的在这么一场内部会议上夸奖江辉。
“其实技术处要是一直不放人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跟厂里面汇报一下,让技术处跟我们一起去承担这一次BJ212的改型设计任务?”
“那么一来,技术处安排人员帮忙,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不需要把江辉调过来,事情也能简单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