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今天来,是想诚挚的邀请你们加入到《今天》的大家庭中来……”
赵振凯的外表很斯文,不说话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很沉稳,说起话来嗓音柔和而有力,条理清晰,隐隐带着一股煽动感。
林朝阳的眼神偶尔瞥向周围,只见刚才被赵振凯提到名字的人里,除了他,其他人无不是一脸激动和憧憬,看样子恨不得双手捧着稿件奉上。
可林朝阳面色波澜不惊,他竖着耳朵,就从赵振凯的一番慷慨激昂中听出了一句话:
老子要白嫖你们!
(本章完)
第65章 《十月》怎么了
《今天》说好听是民间刊物,实际上是不合法的,甚至不如五四文学社创办的社刊《未名湖》,至少《未名湖》有燕大背书。
当然了,这是从办刊的角度来说。
创刊四个月,《今天》在燕京文化界所引起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当中。
王晓平、查剑英和黄子平等人的亢奋情绪林朝阳是可以理解的,对于他们这些文学青年来说,作品能够发表到《今天》上,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比上了《人民文学》更让他们激动和感到光荣。
因为这是属于年轻人的潮流。
在赵振凯讲话结束后,查剑英第一个表态支持,然后是王晓平和黄子平等人。
从来的时候林朝阳就注意到,今天来的这波学生几乎都是以中文系的早晨社为主。
所谓早晨社,是去年由中文系学生们自发组建的文学社团,但跟五四文学社的官方背景不同,早晨社组织松散,只是个名义上的组织。
但也别小瞧人家,早晨社还有自己的社刊,名字就叫《早晨》,创刊时间比《未名湖》还早了半年。
《早晨》的第一期刊物就是诗歌专号,不言而喻,成员们自然都是诗歌重度爱好者。
不过最近几个月以来,随着五四文学社的发展,不断虹吸早晨社的成员,让早晨社的发展陷入了停滞。
大家都表完了态,不自觉的把目光都投到了一直没说话的林朝阳身上。
“说来不巧,我之前确实写了篇小说,不过刚刚交给《燕京文艺》,《今天》这面恐怕帮不上什么忙。”
林朝阳当然不会直接提稿费的事,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互相留個体面。
闻言,赵振凯的脸上露出几分失望的表情,但还是说道:“那真可惜。不过以后你要是有稿子,可以优先考虑我们《今天》。”
“有机会一定会的。”林朝阳笑了笑,语气带着打工人特有的真诚,但内容却又敷衍的让人一听便知。
气氛似乎有些尴尬,陈健功说笑了两句,林朝阳与众人打了个招呼后离开。
等他走后不久,赵振凯也走了。
查剑英脸色不好看,对王晓平抱怨道:“你说的没错。那个林朝阳,真是傲的没边儿!”
“我觉得还好吧。人家自己的稿子,当然有决定给谁的权力。之前他不是也说过吗?他对诗歌不感兴趣,看起来应该是真的。”
“谁也没逼着他,关键是他的态度,真是让人生气。”
查剑英的心理其实不难理解,就跟后世那些追星的粉丝一样。
赵振凯在她心里就是偶像,偶像来找他们约稿,那是多大的荣幸?
林朝阳当面拒绝也就算了,态度还有些敷衍,真是一点都不懂得尊重人!
“小查,朝阳和我们不一样。他的作品是已经经过了大众验证的,之前刘昕武替《十月》来约稿,他一样没给。”
陈健功今天去邀请林朝阳,纯粹是因为王晓平的央求,她知道陈健功和林朝阳的关系好。
“《十月》?《十月》怎么了!”
查剑英的语气犹显愤愤不平,但声音却低了下去。
她心疼偶像不假,但还没到完全失去理智的程度。
陈健功笑了出来,“好了,这事你真怪不到朝阳身上。”
查剑英不再说话了,王晓平拉着她准备去食堂吃饭。
回到家中,林朝阳就听见一阵吵闹声。
是刚回家的小姨子被陶玉书给抓住了,姐妹俩吵的正欢。
“吵吵吵!就知道吵!”
两个孙子在家里上蹿下跳,陶玉书姐妹俩吵个没完,陶母被这群不省心的吵的脑袋疼。
这会儿陶父和大舅哥也刚下班,家里面乌泱乌泱的,三个大男人默契的对视了一眼,走出了家门。
“爸,您抽根烟!”
林朝阳给陶父递烟,大舅哥也上来要。
抽着烟,林朝阳突然想起了送他烟的小舅子,说道:“也不知道杜峰那小子在南边怎么样了。”
陶杜两家平时走动不算多,但当年患难见真情,关系自然不差。
林朝阳突然提起杜峰,陶玉成有些唏嘘的说道:“才刚19。”
陶父抽着烟,“没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这话说的没错,杜峰只是一个前去慰问演出的文艺兵,没消息才是好消息,真要是有消息,只能是噩耗。
几个大男人在单元门门口闲聊,这时楼下又下来个老同志。
“吴教授!”
来人正是之前林朝阳去蹭他课的吴祖缃,林朝阳跟老同志打了个招呼,主动上前递了根烟。
几个男人默契的再次点了一根烟,没过一会儿,单元门门口烟雾缭绕。
到吃饭的时候,家里已经恢复了风平浪静。
吃完饭回到屋里,陶玉书将一封信拿出来,“家里来信了。”
上次过年前林二春夫妻给陶家邮来了一大包山货,借着这个礼物,陶父决定了明年到东北认亲家,还礼尚往来的给林二春夫妻也寄了一份礼物。
礼物是小年前后邮的,但却是过年后到的,林二春夫妻俩收到礼物高兴坏了。
他们高兴的当然不是礼物,而是陶家的态度,而且林朝阳在信里也告诉了他们夫妻俩陶父的决定。
这半年来,林二春夫妻俩心里一直不踏实。
林朝阳和陶玉书回城,儿媳妇当然是好意,可她家呢?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意见呢?儿子去了燕京能不能适应?在陶家会不会受气?
往常的信件里,他们从来不提这些话题,怕的是让林朝阳和陶玉书焦虑上火,年后的那封信和礼物算是彻底让老两口放下了心。
今天这封信已经是年后家里来的第二封信了,可信里还是会提到陶父送的礼物和队里人的反应,一看就是出自张桂芹的手笔。
林朝阳的脑海中甚至能出现她对着队里妇女大放厥词的画面,这才一份礼物,要是陶父带着他们回了小杨屯,林朝阳估计小杨屯的天都能被张桂芹同志戳出个洞来。
想到这里,他的脸上情不自禁的露出几分笑容。
林朝阳正回信呢,陶玉书问他:“钱怎么办?”
过年前陶玉书邮了100块钱给林二春夫妻,可转过年,两人又把钱邮了回来,还说林朝阳夫妻俩刚结婚,要用钱的地方太多。而他们夫妻俩在乡下,想花钱都没有花钱的地方。
林朝阳叹了口气,“等回去的时候给他们换成东西吧,你给他们邮钱,他们肯定是不会收的。换成东西,他们舍不得扔。”
陶玉书露出会心的笑容,就像她了解自己父母一样,林朝阳对于自己父母同样了解。
“好。”
翌日上班,林朝阳没去蹭课,老老实实的待在馆里。
中午吃饭的时候,林朝阳让胡文琼先去食堂,他自己在前台盯着。
胡文琼和杜蓉一起前往食堂,吃完了饭,两人准备回图书馆,走到食堂门口,看到几个学生在堆煤。
这年头学生在学校参与劳动是家常便饭,两人走过学生的身边,一段对话飘进他们的耳中。
“诶,你们真去图书馆看许灵均了?他长什么样?”
“挺普通一个人,没什么出奇的。”
好奇心驱使着杜蓉停下了脚步,图书馆?许灵均?
她顺便拉住了要走的胡文琼,胡文琼刚才没注意到两个学生的对话,不解其意。
这时就听那两个学生又说了起来。
(本章完)
第66章 借书处出了个大作家
“他是干嘛的?我们平时见没见过?”那人带着十足的好奇问道。
“经常去图书馆的肯定见过他,闭架借书处的,有个小年轻你有印象没?”
“我好像有点印象。他长什么样来着?一下子想不起来了,反正扔人堆里找不着的那种。”
“没错,这个形容准确。我当时还挺失望的,根本不是小说里面的许灵均那样。”
“哈哈!把小说当真的,你可真行。”
……
两个学生说着八卦,干活干的起劲,谁也没有注意到正站在一旁的杜蓉两人。
胡文琼和杜蓉脸上惊疑不定,等走出几步路,胡文琼才问道:“杜蓉,他们说的那个人……”
杜蓉艰难的开口,“应该是朝阳吧?”
闭架借书处一共五個人,只有杜蓉和林朝阳两个年轻人,排除了杜蓉自己,就只剩林朝阳一个人了。
再说那两人说的多明白啊,扔人堆里找不见人,可不就是林朝阳吗?
胡文琼想到了之前林朝阳在工作时摸鱼写作的事,之前她还以为林朝阳只是爱好,她甚至好心“指点”过人家,想到当时那个画面,胡文琼有种脸上发烧的感觉。
可她还是有点不敢相信,林朝阳竟然就是写《牧马人》的那个许灵均?
“真能是他吗?”
杜蓉性格大大咧咧,根本不去纠结,拉着胡文琼,“回去问问不就知道了吗?”
回到图书馆,林朝阳看到两人,笑着说道:“回来了。”
他起身准备去食堂吃饭,杜蓉却神神秘秘的凑到他身前,询问道:“朝阳,你写的小说是不是发表了?”
借书处的几个同事都知道林朝阳写作,但他从来没有透露过小说发表的事,之前大家谁也没当回事,只以为他是在自娱自乐。
现在大家既然都知道了,林朝阳也没什么可隐瞒的。
可还没等他说话,杜蓉迫不及待的解释道:“刚才我从食堂出来,有几个学生在门口堆煤,他们聊天说闭架借书处的有个年轻人就是许灵均。”
说出这句话时,杜蓉的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和探究。
图书馆的人都知道林朝阳原本只是个农村的小学老师,是因为娶了历史系陶教授的女儿才得以进城,并以教职工家属的身份被安排到图书馆工作。
大部分同事对于林朝阳谈不上好恶,只是一直津津乐道于他和陶玉书的经历。
但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是非,图书馆不是世外桃源,少不了会有一小部分人私下里讲些闲言碎语传来传去。
杜蓉对林朝阳印象不错,当了半年同事关系也十分融洽,她从来不会去参与这种话题。偶尔说起,也都是调侃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