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419节

  一边是完全封闭的市场,一边是低个头就能进入的市场,敌人很犀利,自己人又不给力。在这个年代的香江当Z派电影人,是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

  尽管都明白陶玉书的心理,可她的话说的也是事实,滕进贤和丁达明面对这种情况也难免尴尬。“唉!玉书同志,让你们受委屈了,我们的工作做的确实不够。”

  滕进贤的态度很好,但看起来并没有打算为在香江的Z派电影人出头撑腰的打算。

  电影涉及到意识形态管控,他一个局长可不敢做出什么承诺和表态。

  八十年代以来,资产阶级ZYH的风潮便一度在国内蔓延

  今年年初,《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ZYH》,统一思想。港台文化自然属于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也是要警惕的。

  陶玉书不死心的说道:“滕局长,我有个建议,是否可以请你们考虑考虑?”“请讲。如果是在我能力范围内的,我一定会尽量提供帮助。”

  言下之意,过格的话就别说了。

  “现在国家警惕资产阶级ZYH、警惕港台文化,我非常理解。但我想,是不是也可以给我们这些自己人提供一些便利。

  我们不敢要求那么多,只要每年给我们那么两三个电影分帐名额就可以。”

  在1993年前之前,国内引进的电影从来没有分帐一说,都是走版权卖断的形式,均价一般在2万美元左右。哪怕是银都机构与国内制片厂合作的那些电影,也顶多是分点中影支付给制片厂的买断费用。

  听著陶玉书的要求,滕进贤陷入了沉默。

  分帐这件事倒是跟意识形态管控没什么关系,但问题的根本是在于电影局和中影要这么干了,必然要得罪全国的电影制片

  我们自己人还都只能享受买断呢,凭什么外面的片子进来就可以分帐?

  这天下最难堵的就是悠悠众口!

  见滕进贤和丁达明一脸为难,陶玉书心中轻叹一声。这种事果然不是她凭著一张嘴就可以轻易改变的。

  “这件事..不太现实。”正当陶玉书灰心之时,滕进贤沉吟良久,终于开了口。听到这话,陶玉书的心彻底落入了谷底。

  “不过……”

  陶玉书本来失望落下的眼神立刻抬起来,望向滕进贤。

  “如果你们公司拍的影片能够获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奖项,我可以做主破例作为分帐片引进。”“滕局长,不知道您说的这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奖项’是个什么标准?”

  滕进贤的眼中闪过一丝怪异,“唔...能拿到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荣誉,或者是美国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闻言,陶玉书刚刚提起来的心又沉下了下去,满脸苦笑。

  可能是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过于离谱,滕进贤也有些心虚,说道:“玉书同志,这种事国内确实没有先例。”陶玉书并没有因为滕进贤提出的要求而感到气愤。

  她明白站在滕进贤的角度,他必须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才能够打破电影行业的统购统销制度,破一次例。向来理智的她只一眨眼的功夫便将那些灰心丧气的情绪收拾好,脸色从容的说道:

  “不管怎么说,感谢滕局长您总算是给我们开了个口子。这个要求的难度确实大,不过也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尽量一试。”

  滕进贤心知这种事的难度,虽然并不看好,但想到“求乎其上,得乎其中”的道理,万一真得奖了那也算是他的政绩。而且,这次电影展林氏影业来参加确实也给电影局和中影撑住了场面。

  他想了想,跟丁达明商量了一下,决定未来每年给林氏影业两部固定的进口片名额,同时在买断价格上给予一定的溢价。蚊子腿再小也是肉,陶玉书自然不会拒绝他的示好。

  一番长谈后,陶玉书要请滕进贤和丁达明吃饭,被两人谢绝后,她独自离开了中影大楼。到燕京的时候是九月份,电影展开完已经是十月份了。

  燕京事了,陶玉书让余玉溪给她订了张回香江的机票。

  次日一早,她来到首都机场候机,距离登机还有两个小时,她闲来无事走进了机场的新华书店。“咦?”

第487章 舆论汹汹

  看著书架上码放的整整齐齐的《大时代》,陶玉书心想这些天光顾著工作,没想到丈夫的新作已经在内地上市了。她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到柜台结帐,又问:“这本书上架几天了?”

  “刚上两天。” “卖得怎么样?”

  营业员笑了笑说道:“在机场书店,哪有卖得好的书啊!”陶玉书一想也是。

  这时候营业员又说,“不过许灵均的书卖的还不错,虽然没有外面卖的多,但在我们这地方卖的也不算少了。”陶玉书听到这话,心情愉快的结完帐走出了书店。

  落地香江后,她打的士回家,一路街灯霓虹,车流如织,两地经济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啊!

  到家之后,她先跟两个小家伙亲昵了一会儿,又跟林朝阳聊起了这回去参加中国电影展的收获。“他们这要求..”

  林朝阳听到滕进贤提出的要求,哑然失笑,“要是得了这些奖项,谁还稀罕国内的那点票房?”陶玉书说道:“有总比没有好,国内的电影领域短期内又放不开。”

  “行吧,就当是锦上添花了。”

  “对了,凯戈的新剧本我看了,写的不太行,我把你的想法跟老陈说了。”林朝阳轻叹了口气,要不是为了布局内地市场,谁愿意给自己找麻烦呢。

  国内的电影市场现在还处于封闭状态,林氏影业在内地的投资算是提前卡位了。

  现阶段国内能打的导演真没几个,林朝阳其实很想捧一捧张华勋、李少红他们这群中国第一批商业片导演但问题是林氏影业即便投资他们的商业片也没办法在内地分帐,而他们的水平又只够在内地市场上驰骋。投资商业片和商业片导演这条路在目前根本走不通,文艺片和文艺片导演是唯一的选择。

  不管章艺谋和陈凯戈两人各自有怎样的槽点,但在现阶段,他们俩确实是林朝阳能从矬子堆里拔出的为数不多的“大个儿”。

  两人聊了一会儿,陶玉书将在机场书店买的那本《大时代》掏出来。“你新书都上市了。”

  “香江这边也刚上。”

  陶玉书把香江和内地的两版小说放在一起,嘴角含笑,对林朝阳说:“以后应该留心一点,把你每部小说的各个版本都收集起来。”

  “这个工作量可不小。”“没事,交给玉墨就行。”

  正在哄晏晏睡觉的陶玉墨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后背一凉,她四处看了看,起身去将窗户关上了。翌日一早,陶玉书精神抖擞的去上班,公司的事务攒了那么多天,得赶紧处理一下。

  结果她刚到公司,就看到了周润发等在那里,身边还跟著他的新婚妻子陈慧莲,他们夫妻俩刚刚于6月完婚。“林太!”

  见到陶玉书来,周润发和妻子站起身来。

  “阿发!阿莲!今天怎么有空到公司来了?”

  陶玉书笑著问了一句,然后将夫妻二人请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进到办公室,寒暄了两句,周润发欲言又止,最后是陈慧莲开口说道:

  “林太,阿发可能不能接林氏的戏了。”

  陶玉书眉头微蹙,不动声色的问:“自由总会那边找阿发的麻烦了?”

  “是啊,之前冯淬帆来找过阿发。当时阿发合同都签了,就没太理会。前两天冯淬帆又来了,这次态度很强硬。说阿发如果再跟林氏合作的话,就要上黑名单。”

  陶玉书有些头疼,这帮人还真是步步紧逼啊!

  而且还专挑《寄生虫》要开机之前搞这么一出,时间掐的还真准。

  她暗自思忖,周润发现在正当红,票房号召力极强,而且跟林氏影业合作的几部片子都比较成功。如果可能的话,她是不想放走周润发的。

  但现在自由总会逼迫太甚,她也不可能完全不顾周润发的死活,以合约硬逼著周润发演戏。如果那样的话,说不定戏拍不成,人也跑了。

  “阿发,你现在跟我们还有两部合约..”

  陈慧莲急道:“林太,我们也不想毁约的,可您也得理解,我们也是没办法...陶玉书摆了摆手,“阿莲,你先别著急。”

  她的语气和缓,没有丝毫烟火气,陈慧莲见此安静了下来。

  “我当然明白你们是被逼无奈。好吧,《寄生虫》阿发就先别演了,那两部片约我想办法给你转到别的公司去。”听著陶玉书的话,陈慧莲松弛了下来,拉著周润发向她表达了一番感谢。

  陶玉书面色从容大气,“阿发跟我们合作这么多部作品,也算是自己人,我当然不会让他为难。”周润发听到这话面露愧色,“真对不住,林太,这件事...”

  陶玉书笑著打断了他的话,“没关系。最近自由总会逼迫太甚,暂停一下合作也没什么,等过段时间风声过去再合作也不迟。”

  周润发点了点头,陈慧莲拉著他又跟陶玉书道了两声谢,才离开了皇子大厦。“没想到林太这么好说话。”

  夫妻俩上车后,陈慧莲拉上车门口,感慨了一句。

  “是啊。我跟林氏合作了几部电影,就没见剧组有人说过林太的坏话。像林太这么大方的老板,在香江太少见了!”陈慧莲心中认可丈夫的话,她从婚前开始她就已经在负责周润发的经纪工作了,她知道周润发主演了林氏的三部电影。这三部电影部部大卖,片酬一直比给别的公司拍戏高了不少。

  而且每一部电影都是没等电影下映,林太的红包就已经送过来了。如果没有自由总会的逼迫,她也不想丈夫放弃跟林氏的合作。

  想到这里,她心中充满了对自由总会的厌恶。

  “没关系。只要林氏不倒,以后肯定还有机会合作的。”周润发夫妻走后,陶玉书倚在大班椅上闭目思考。

  像周润发这个级别的明星,身上可不止林氏一家的片约,冯淬帆敢代表自由总会发出那样的通牒,是要冒著得罪WD一些片商的风险的。

  虽然现在这样的情况对林氏很不利,但也证明了他们现在确实拿林氏没什么办法了。只能通过这种不惜得罪人的办法来给林氏使绊子。

  刚才她对周润发说的话半真半假,把周润发的合约转给别的公司是真,但这家公司叫大都会。

  大都会影业是林氏和邵氏成立的合资公司,不过林氏是间接持有股份,从表面上看这家公司跟林氏没什么关系。周润发现在是票房福星,她怎么可能放他这么轻易的离开。

  这种事要保密,所以陶玉书肯定不会直接告诉周润发。

  反正肉都是烂在锅里,也无所谓了。

  但《寄生虫》周润发肯定是拍不了了,得换个人选才行。

  当初考虑找周润发来演董事长一角,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现在票房号召力强。

  毕竟《寄生虫》计划投资2000万港元,投资风险还是很大的,如果冲奖不顺利的话,起码还能靠明星回本。现在既然周润发辞演,投资能降下来不少。

  至于人选,陶玉书思考片刻,想到了梁家辉,他的形象和演技跟董事长这个角色也很契合,就是有点年轻。这都是小问题,化妆就能解决问题。

  想好了人选之后,陶玉书打电话联系梁家辉。

  梁家辉前几年因为出演李翰祥的电影早被WD方面封杀过了,这两年虽然封杀令解除了,但接到的戏资源并不算太好。

  之前陶玉书给了他《秋天的童话》中Vincent一角,也就是原版陈百强饰演的角色,男二号,电影上映之后收获了不少好评。

  听间能出演《寄生虫》的男二号,梁家辉二话没说便答应了下来。陶玉书却说道:“阿辉,你先别急著答应..”

  她将周润发辞演的细节讲了出来,然后说道:“我们现在的戏被自由总会盯上了,阵容宣布之后,他们估计会点名封杀,到时候不一定有片商敢用你了,公司这边会给你每年两部电影合约,都是男一号或者男二号的戏,作为对你的补偿。“

  这个条件是当初林氏为了应对自由总会的封杀制定的,但从封杀以来还从来没有真正动用过,陶玉书心知这次恐怕要来真格的了。

  有了她的承诺,梁家辉更加有底气的答应了下来。而陶玉书刚联系完梁家辉,电话却接连响了起来。

  原来是参演《寄生虫》的几个主要演员都接到了自由总会的最后通牒,说如果他们胆敢出演《寄生虫》,将会被自由总会点名封杀。

  对于堅决要退出的,陶玉书并没有阻拦,对那些犹豫不决的,她尽量安抚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算是厘清了情况。

  晚上九点多,她才回到家中,疲惫的坐在沙发上对林朝阳说了现在的情况林朝阳思忖片刻,不解道:“他们突然之间这么卖力干什么?”

  “我也没弄明白。”陶玉书揉了揉太阳穴。

  WD方面JY,原本对文化产业的威权手段很多都不能用了,自然而然的也让他们对于香江电影行业的掌控逐渐变弱。自由总会现在突然这么搞这么一出,就算是打击了林氏,自己又有多大的好处呢?

  难道他们不怕大规模的封杀引起香江影视界、文化界和民众的厌恶和抵触情绪吗?

  夫妻俩想来想去,只能把这种行为归结为WD方面可能意识到这种掌控正在松动,所以想借林氏来立个威林朝阳脸色轻松的说道:“他们这次要是真把《寄生虫》剧组的演员们都给封杀了,我得谢谢他们。”

  “为什么这么说?”

  林朝阳露出一个神秘的笑容,“等过几天你就知道了。

  又过了两天,《寄生虫》正式开机,在银都机构的清水湾片场召开了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到场的记者们发现《寄生虫》的演员阵容,跟之前传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除了许观文这个男主角之外,周润发、钟楚红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梁家辉和鲍起静。这些记者早就听到了风声,说自由总会盯上了《寄生虫》。

  看到这种情况,情况不言自明,闻到大新闻的味道,这些记者如同间到了血腥味的鲨鱼,围著剧组主创们问个不停。结果就在《寄生虫》在清水湾片场的新闻发布会结束后的第二天,《香江时报》发出报导。

  点名许观文、梁家辉、鲍起静等参与《寄生虫》的演员,已经被列入了WD**局的封杀名单。《香江时报》是由WD控制的媒体,立场一贯旗帜鲜明地FG。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因为报导内容陈旧、印刷质量较差,销量已经日渐低迷。按照历史轨迹,用不了几年就会停刊。

  不过这次点名封杀演员,倒是让他们久违的在公众面前出了一次大风头。

  连续两三天时间,香江各大媒体的头条都被自由总会这次的大手笔封杀占据了。

  在此之前自由总会除了针对银都机构(长凤新)之外,还尚未出现过如此大规模的封杀场面。一时之间,在香江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

  自七十年代以来,因为经济发展和ZF的推动,香江人本tu意识这些年来逐渐强大。

  自由总会封杀梁家辉和鲍起静这群年轻演员还没什么,许观文可是香江开埠以来第一位国际影帝。为香江争光的人物,你们自由总会说封杀就封杀了?

首节 上一节 419/4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