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287节

  李士非心里是想一期发完的,这样对于读者的整体阅读感受是有好处的,而且也算是对小说作者林朝阳的一种礼遇。

  他说完自己的想法,立刻赢得了同事们的赞同。

  大家的赞同不仅是因为李士非在编辑部的威望,同时也是对于这部小说的认可。

  编辑部的林贤治原本是阳江乡下的赤脚医生,李士非发现他文章写的不错,就把他调到了编辑部。

  他情绪激动的说道:“像这样的好作品就应该受到这样的礼遇,我相信它发表以后一定会在读者当中引发相当大的反响。”

  李士非微微点头,“反响大是一定的,林朝阳的作品向来受欢迎。”

  有人又问,“老李,你听没听说过那个传言?”

  李士非面带疑惑,“什么传言?”

  “有人说只要是发表林朝阳的小说,杂志的当期销量就没有低于100万份的。”

  那人说完这句话,立刻引来了其他人的议论。

  “这话我也听说过。不过也当不得真,我记得林朝阳在《沪上文学》上还化名发表过小说,《沪上文学》的销量从来也没听说过破百万份啊!”

  “但大多数还是破百万份的吧?”

  “这个……倒是真的。”

  李士非听着众人的议论摆了摆手,说道:“是否破百万份,不光有作品的原因,跟杂志本身的影响力也有很大的关系。

  大家不要迷信这种事,对于我们杂志而言,发掘和向读者们推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才是最重要的事。”

  听着李士非的话,众人止住了议论,随后一番商量定好了下一期杂志的事宜。

  新年刚过去没几天,NJ市的空气中还弥漫着一丝硝烟的味道。

  金陵职业大学是前两年才刚刚成立的大学,创办目的是为了缓解如今国内日渐紧张的高校教育资源。

  因为建校时间短尚没有一届毕业的学生,连老师们也都是以青年教师为主。

  叶兆岩78年考入了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金陵职业大学来,甫一入职便被学校分配了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由此可见学校的师资力量之紧张。

  现在既是假期,今天又赶上是周日,这个时间点叶兆岩本应该是在家里才对。

  可如今他父母都在燕京照顾祖父,家里空无一人,过年期间冷冷清清的,他就一直待在了学校宿舍,至少这里还有值班的老师和保卫可以闲聊。

  假期学校食堂未开,他早上先是到校外吃了早饭,然后信步游荡到距离学校1公里之外的新华书店。

  假期期间,叶兆岩有的是时间。

  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叶兆岩自小便有读书的习惯,他大学学的又是中文,还发表了几篇作品,因此读书这件事就成了他日常生活中最大的爱好。

  各大文学杂志上市的日子,他总会来新华书店带一本回去,偶尔赶上手头不宽裕的时候就晚几天,但总归是要买回去看的。

  今天是《花城》杂志上市的日子,赶上过年有些闲钱,叶兆岩来到新华书店后买了一本《花城》,痛快的付了钱后便出了书店。

  回学校的路程有点长,他边走边翻开了杂志。

  只看了一眼,他立刻发现了这期杂志与众不同的地方,目录比以往短了很多,排在最前头的并不是字样也不是以往的“中篇小说”,而是“长篇小说”。

  ——《渡舟记》。

  更惹他注意的是后面的署名,赫然写着“许灵均”三个字。

  叶兆岩喜欢看《花城》,主要是因为它上面经常会转载一些海外作家的作品。

  尤其是最近几个月,因为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缘故,《花城》推介了大量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昨天晚上他才刚刚啃完了一本《胡安·鲁尔福中短篇小说集》。

  早几年,胡安·鲁尔福在国内没什么名气,作品也几乎没有引进,他看的这本小说集是外国文学出版社在1980年出版的,当时外文社引进了一批这样的外国作家的作品。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胡安·鲁尔福的老乡马尔克斯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下子让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名声大噪,在国内更是受到了中国文学青年的狂热追捧。

  胡安·鲁尔福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人物,自然也成了大家的追捧对象。

  包括他这部前两年引进到国内的小说集,原本安安静静的躺在南京大学的图书馆里,少有人问津,可最近这几个月出借频率却是出奇的高,叶兆岩等了好些天才借到。

  叶兆岩看着目录上的文字,心中不由得好奇,没想到《花城》居然会发表林朝阳的作品。

  就安排在这一期杂志的最前面,他甚至不需要去刻意翻页码,便找到了小说的首页。

  在“渡舟记”三个字下方,有一段三四百字的编者按。

  《花城》编辑部少有写“编者按”的习惯,叶兆岩不禁好奇的读了一下。

  大意是说在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不仅在国内的读者当中广受欢迎,也受到了不少作家的瞩目。

  林朝阳(许灵均)勇于尝试新的文学风格,创作了这部新作品,故事围绕少年人杜三江与家人为躲避战乱而展开,讲述了他与一只老虎在海上共同度过277天的漂泊生涯。

  看到《渡舟记》这个名字,叶兆岩的第一个感觉是有一股禅意,让他想起了一些中国古典小说的命名方式。

  可看着“编者按”的简略概括,这却是一个类似于《鲁滨逊漂流记》的求生故事。

  心中带着好奇,叶兆岩的眼神深深的扎进了小说之中。

  (本章完)

第321章 三层故事

  所谓《渡舟记》,其实就是林朝阳根据后世看过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而来的故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的是一个叫派的印度少年与家人乘船遭遇海难,不幸和一只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共同滞留在一段残破船体之上,不得不在太平洋上漂流的故事。

  电影由华人导演李安执导,2012年上映后在全世界范围内豪取6亿美元的票房佳绩。

  同时这部电影还在当年获得了诸如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等多项大奖,可以说是票房、奖项双丰收,让导演李安的电影生涯再创高峰。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这部电影在国内上映时一度引发了不小的反响和观影热潮,使得这部电影在国内最后取得了5.7亿人民币票房。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算不上是商业大片,在2012年这个时间点,5.7亿人民币的票房成绩毫无疑问是一个不小的票房奇迹。

  毕竟这是一部美国人投资、制作,华人拍摄,讲述印度人故事的电影。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个故事的本身是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和口味的。

  在林朝阳的故事里,时代背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印度变成了三十年代的中国。

  主角派变成了杜三江,年龄、性格并没有大的改变,只是改变了电影中派那驳杂的、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宗教信仰,改为了佛教、道教和基督教。

  也去掉了电影里保险理赔员对于主角的询问,将故事直接变成了主角与作家的对话,林朝阳以这样的方式将原本的故事里两层互为表里的叙事结构延续了下来。

  一位正在寻找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了杜三江的传奇经历,来到医院采访他,此时距离杜三江渡海漂流已经过去了四十余年时间,他已经是一位花甲老者,他半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向作家讲述了他的那段传奇经历。

  杜三江的父亲杜邦杰是中国第一代动物研究学者,同时也是沪上市立动物园的第一任园长,因为这样的家庭条件,让杜三江从小养成了与动物的亲近习惯。

  民国时期的沪上汇聚了各国商贾政要,多個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织在一起,让杜三江接触到了僧、道、基督等宗教,他天生早慧,逐渐养成了对信仰、人和动物本性的独特看法。

  一次他试图与孟加拉虎交好的举动激怒了父亲,父亲当场以血淋淋的教训让他知道:动物与人思考模式不同,一旦忘记这一点就会送命。

  侵华战争爆发,日本迅速占领中国北方区域。淞沪会战惨败后,有权贵打算趁着战乱偷偷将动物园内的珍稀动物卖到国外获利。

  正带着家人准备避难的父亲发现权贵的阴谋,不顾性命危险阻拦,最后一家人都被抓了起来,带到了准备运送动物去国外的轮船上。

  本来出海后,他们一家人就要被坏人杀害,不想海上突然掀起了一阵猛烈的暴风雨,顷刻间便将轮船吞没。

  轮船沉没了,但杜三江靠着救生船活了下来,除了他之外,还有曾经和他有过接触的那只孟加拉虎、鬣狗、黑猩猩和受伤的斑马。

  冒险的旅程就此开始。

  为了活命,饿极的鬣狗审时度势杀死了受伤的斑马,大猩猩为了阻止鬣狗的暴行也被杀害,而杜三江却只能在一旁无力的看着。

  但他也知道,在鬣狗的虎视眈眈下,说不定下一个死的就是他。

  正当他准备鼓起勇气向鬣狗宣战时,老虎却将鬣狗杀了。

  面对饥饿的老虎,杜三江不得不将刚做好的简易木筏扔到海里,自己跳上了简易木筏。

  就这样,一船一虎、一筏一人,被一条绳连接在一起,漫无目的地漂泊在这一望无际的海洋里。

  一路上,杜三江要时刻提防着饥饿的老虎对他下口,但同时两者又是这孤独大海上同病相怜的生物。

  他们互相敌视、互相攻击、互相陪伴,共同经历了生死,也共同见证了大海的瑰丽奇观。

  最后一觉醒来,两者漂泊到了一座人型小岛上,岛上到处是食材,就连树根都能食用。

  老虎上了岸,杜三江也本想在这里住下,他到了晚上他却发现,树上的果实里竟然长着人类的牙齿。

  原来这是一座食人岛,白天吸引活物入岛,到了夜晚,淡水变成酸液,消化掉这些活物,借此获得营养来供给岛上的生命。

  杜三江为了活命不得不再次出发,这次他把小船装满了食材,重新返回了大海,并且很快就发现了陆地。

  当杜三江终于回到陆地后,那头老虎也在上了岸消失在了海边的丛林之中。

  通过杜三江的陈述,作家得到了一段充满挑战和冒险的传奇故事,但他又觉得杜三江的叙述之中有些难以理解的地方。

  比如杜三江提到沉船后猩猩是坐着香蕉飘到他的小船上的、比如他们在海上遇到的那些送到嘴里的飞鱼、比如杜三江与老虎如此长时间共存却毫发无伤、比如那座人型岛屿上的种种神奇之处……

  在作家的不断追问之下,杜三江终于又讲出了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在这个版本的故事中,幸存下来的没有动物,只有他、他的母亲、船上的厨师和水手。

  水手摔断了腿,伤口感染了,厨子建议水手截肢保命,但在漂泊不定的大海上,没有麻醉和消炎药物,不可能完成截肢,水手就这样死掉了。

  然后厨子用水手的残肢去钓到了鱼,这也就是杜三江第一个故事里那些海上飞鱼的来历。

  母亲看出了厨子并不是为了救水手,他的目的其实就是要杀死水手,利用他的尸体囤积海鱼当做食物。

  再后来厨子身上的兽性逐渐显露,他竟然吃掉了水手身上残余的肉。

  一天,杜三江因为不小心弄丢了鱼遭到了厨子的暴打,母亲为了保护他被厨子用刀捅死,被丢进海里成为了鲨鱼的食物。

  杜三江心中的愤怒和兽性被彻底点燃,他伺机用同一把刀杀死了厨子,为母亲报了仇,然后活了下来。

  讲到这里,杜三江笑着问作家,你愿意相信哪个故事呢?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叶兆岩看完小说之后意犹未尽,后一个故事小说里并没有展开,仅仅是花了几千字来描述。

  在这个故事里杜三江看似将真相讲了出来,可实际上还有一些让人费解的地方了。

  因为他总感觉故事未竟,心里有些疑惑没有解开。

  当他的眼睛在小说最后一页的几行字上直愣愣的盯了一会儿之后,心中突然升起了一股毛骨悚然的感觉。

  如果说杜三江将人比喻成了动物,美化了自己的记忆,那么事情的真相真是如第二个故事所讲的那样吗?

  他的脑海中不断的推演着杜三江口中的两个故事,支离破碎的信息被不断的拼凑出来,他似乎也距离故事的真相越来越近。

  猛地一下,他的心中突然升起一股明悟来。

  如果按照杜三江的说法,鬣狗就是凶恶的厨子,受伤的斑马就是受伤的水手,母亲是黑猩猩那么杜三江就是那头孟加拉虎。

  四人漂流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为了果腹,厨子先把目标对准了受伤的水手,然后又杀害了杜三江的母亲。

  杜三江为母亲报仇,又杀害了厨子。

  一番自相残杀后,船上只剩下杜三江一人,杜三江就是那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老虎。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杜三江叙述的第一个故事中,他为什么可以平安的跟老虎相处的277天,因为那头老虎就是他自己,代表的是他心中的恶念,是人性最深处的黑暗。

  上岸后,老虎钻入丛林消失不见,再也没有出现过,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叶兆岩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母亲是被厨子杀害的,当母亲死后,以厨子的性格,他连水手的残肢都不肯放过,怎么可能会把母亲的尸体扔到海里呢?

首节 上一节 287/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