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268节

  签完了名字林朝阳又想,用“矜持”与否来形容这些学生们的举动似乎不太准确,实际上应该是“活泼”才对。

  跟恢复高考后那几届苦大仇深的学生比起来,这两年入学,尤其是今年入学的学生们似乎格外的有活力。

  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们的平均入学年龄确实是在下降,以前的一个年级里年过三十的学生可以组成一个加强连,现在二十五六岁的学生都已经成了稀罕物。

  另一方面,大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们身上“天降大任于是人”的那种使命感和荣耀感也在不断削弱。

  在这一点上,学生们其实也有感觉。这两年燕大的老教授亲自给本科生们授课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

  脑海中思想着,林朝阳这几年第一次感觉到了时间流逝的真实感。

  又一个周末,林朝阳和陶玉书来到朗润湖公寓吃饭。

  怀孕这段时间,夫妻俩没有像以前那样周周都过来吃饭,两人上次回陶家吃饭还是半个多月以前。

  陶玉成一见陶玉书语气夸张的说道:“哎呦!你怎么胖成这个样子?”

  本来高高兴兴回娘家吃饭的陶玉书听到这句话脸黑的像锅底一样,大嫂赵丽暗暗掐了丈夫一下,疼的他“哎呦”一声。

  “玉书,别听你哥瞎说。我们女人怀孕变胖,肚子里的孩子才有营养,我怀孕那阵儿更胖。

  你肚子里这个以后出来了,体格一定棒棒的!”

  赵丽的话让陶玉书脸色稍霁,但眼神还是忍不住恶狠狠的瞪了大哥几眼。

  陶玉成自知理亏,不敢再去触她的眉头,转而跟林朝阳聊了起来。

  前阵子《火烧圆明园》开拍,燕京文艺界多有关注,剧组里几百个内地工作人员,有任何风吹草动,小道消息都会满天飞。

  最近剧组里香江和内地两边工作人员的待遇差别传的沸沸扬扬,顺带着连林朝阳帮着内地工作人员们争取待遇的事也传开了。

  而且经过不知道多少手传播,情况已经逐渐走样。

  按照陶玉成的说法,是林朝阳大闹剧组,痛斥香江人搞歧视,为同胞们据理力争,才让大家获得了公平的待遇。

  陶玉成语气夸张的描绘完他听到的情况,向林朝阳求证有没有这回事。

  林朝阳哭笑不得的说道:“哪有那么夸张!剧组想省点钱而已,我劝了劝李导,人家就同意了。”

  说起来这事也不能全怪剧组那边,我们内地的这些工作人员都是由自己单位负责,有的单位一天伙食补助就给三毛三,属实是少了点。

  而且也没有个人替大家伙说话,要不然剧组也不敢贸然这么干。”

  “这么说也是天灾人祸赶一块儿了,这帮当领导的,真是不管下面人的死活!”陶玉成语气不忿的说道。

  又说了几句《火烧圆明园》的话题,陶玉成又换了个话题,问林朝阳:“诶,《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上映了,你知道吗?”

  林朝阳闻言愣了一下,摇了摇头,“不知道。”

  自从陶玉书怀孕之后,夫妻俩已经很少去电影院了,陶玉书不知道听谁说的,说电影院的音响太大,会影响胎儿的听力。

  陶玉成嘿嘿乐道:“伱没听说也正常,都上映好几天了,一点水花都没有。我特意去看了,拍的什么玩意儿啊!”

  妹夫和燕影厂去年因为《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而产生冲突,他自然是帮亲不帮理,无脑站林朝阳这边。

  因而看到《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上映后毫无反响,他难免幸灾乐祸。

  “电影应该还不错吧?”林朝阳问。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剧本叙事角度虽然有问题,但也算是有些水准的,更何况还汇聚了不少优秀的电影人。

  “该怎么跟你说呢?这部电影不是合拍吗,我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中日双方编剧、导演水平差距有点大,不在一条水平线上。

  小日本夹带私货有点多,说是展现战争对于两国人民的荼毒,可中国这边给人的感觉却是混乱无序,而日本那边仿佛才是受害者,你以前说的真对。”

  陶玉成说到这里有些愤愤不平,“也不知道我们这边的人是怎么想的,就算你要顾忌邦交,那是不是应该把我们这边的戏份写的、拍的好一点?真是自己当厨子请人家吃饭。”

  听着大舅哥的话,林朝阳心中很平静,这种情况他早就预料到了,中日双方主创的名单他都看到过。

  日本那边的导演和编剧都是知名人物,相比之下中国这边的导演和编剧水平不能说有多差,但确实有差距。

  而且他之前也听江怀延说过,拍摄的时候日方的编剧对剧本盯的很紧,改了好几次剧本。

  在这种情况下,电影最后呈现出怎样的成片质量也就不让人意外了。

  和陶玉成闲谈了一阵,林朝阳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可没想到,有人却偏要把这件事跟他联系到一起。

  (本章完)

第300章 为王前驱,林氏门徒

  十年,对于中国的新闻出版行业是个极其沉重的打击,机构萎缩,骨干队伍流失,新闻报道和言论遭到禁锢。

  随着思想解放,国内新闻逐渐冲破禁区,迎来了新闻工作的春天,各地新创办的报纸、杂志如雨后春笋一般诞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八小时以外》杂志于1980年正式创刊。

  这份杂志成立于天津,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份杂志与如今的绝大多数杂志想要传达的信息都不一样。

  “八小时”指的自然是工作时间,“八小时以外”不就是工作之外的时间和事物吗?

  那会是什么呢?

  娱乐嘛!

  如果说具体内容的话,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八十年代初期版的《知音》,经常会发表一些吸引眼球的文章。

  比如在舞会时兴的时候,它会发表一篇《话说跳舞和舞会》,看起来是很正经的在给读者科普其中的知识,但同时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宣传,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打擦边”。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上映一周多时间,几乎没在国内影坛掀起什么水花,不仅是在电影界,连在影迷群体当中也是如此。

  本来按照这样的情况,各地电影院放个十天半个月,有了新的受欢迎的电影就会逐步下映该片,就像以往那些并不受欢迎的电影一样,既没有观众,也没有关注度。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天津的《八小时以外》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讲述《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幕后的文章引起了很多读者和观众们的注意。

  ——《中日第一部合拍电影背后的恩怨情仇》。

  如今没有八卦杂志,《八小时以外》虽然号称是集纪实性和趣味性于一身,但在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是这個时代的八卦杂志,只是尺度没有后世的大而已。

  《中日

  如今人民群众娱乐手段匮乏,电影是大众娱乐,像这种讲述电影幕后的文章本来就颇受欢迎。

  这篇文章内容还算详实,对于电影各种台前幕后的细节介绍的也比较详细。

  可能是觉得文章应该有个爆点,笔者在写到燕影厂邀请林朝阳加入剧组的内容时,耗费了不少的笔墨,细细一算,几乎占了文章近半的篇幅。

  如此不吝笔墨,将燕影厂邀请林朝阳加入剧组到最后双方反目的过程写的是淋漓尽致,荡气回肠,这也正应了文章标题中的“恩怨情仇”。

  杂志出刊之后,这篇文章迅速在读者群体当中引起了热议。

  别看后世《八小时以外》名声不彰,听起来像是路边小报。

  可实际上它在如今的销量并不低,单期三四十万份的销量虽然赶不上那些动辄上百万份的通俗杂志,但在全国范围内,它也是有些名气的。

  去年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曾经在燕京的电影圈内小范围的传播过,也不算是什么秘密,只是业内人知道的比较多一点。

  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读者看到这篇文章,这桩过去了一年多的公案被再度翻了出来,成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在绝大多数老百姓朴素的观念里,小日本都是恶贯满盈,即便近几年来两国邦交正常化,老百姓的观念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文章中的林朝阳因为立场问题与燕影厂和剧组发生了争执,乃至反目,成功的将他塑造成为一位坚定的爱国者形象,赢得了众多读者的赞赏,读者们纷纷给编辑部写信称赞林朝阳的坚定立场。

  本来事件到这里还算正常,可大概是出于义愤,有不少读者竟然给燕影厂写信将他们痛骂了一番。

  燕影厂一开始还摸不着头脑,怎么好端端的多出了百八十封观众来信都是骂人的?

  结果一了解才知道是怎么回事,顿时感觉一肚子委屈。

  现在不像后世,机关单位、国营企业可以像爷爷训孙子那样的对待普通老百姓,连中央电视台挨了老百姓的骂都得上《新闻联播》道歉。

  燕影厂自然不敢去触这些热心读者的霉头,于是就把事情反应给了天津文联。

  《八小时以外》是天津文联下面的刊物,燕影厂找他们反映情况算是找对了人。

  在燕影厂看来,去年他们和林朝阳的矛盾充其量只能算是双方的创作理念不合。

  事后双方关系虽然难以缓和,但也没有造成什么恶劣的影响,事情也就算这样过去了。

  《八小时以外》上面的这篇文章叙事脚底明显是包藏祸心,故意将燕影厂塑造成反面角色。

  而且文章在《一场没有下完的棋》上映前几天发表,正好赶上了电影上映后形成舆论,直接影响了电影票房。

  随着文章的不断传播,发酵的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大,已经给燕影厂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恶劣影响,他们找到天津文联进行沟通也无可厚非。

  天津文联在接到燕影厂的通气之后调查了《八小时以外》上的那篇文章,发现描述的基本无误,不过在立场上确实是有些偏颇。

  询问了一番编辑,才知道这篇文章是编辑部的年轻编辑吴子仁炮制出来的,多少带了点个人的民族情感。

  文联领导又询问吴子仁的信息来源,他的文章写的都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的幕后故事,就算是道听途说也得有个途径。

  吴子仁年纪轻轻、一腔热血,一开始还不想说,但终究是年轻人,没经历过什么大场面,被文联领导诈了一诈,就全交代了。

  原来他最近和燕大分到文协的张曼玲走得很近,前些天两人看到《大众电影》上预告了《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要上映的消息,张曼玲就和他说起了去年林朝阳和燕影厂结下的梁子。

  吴子仁听完之后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他家就是文艺世家,在电影界有点人脉,又找人打听了一下《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的一些幕后故事,于是便写就了这篇文章。

  文联领导了解完情况找来张曼玲对质,得知自己被吴子仁出卖,张曼玲先是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然后挺着胸脯,趾高气扬的承认了这件事。

  “他是被我撺掇着写的那篇文章,不过我们都是实事求是,没有捏造事实。”

  张曼玲将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她的举动让吴子仁倍感羞愧。

  文联领导听完张曼玲的话觉得纳闷,“你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不是要被燕影厂拍成电影吗?为什么要跟他们对着干?”

  张曼玲默不作声。

  心里愧疚的吴子仁替张曼玲说道:“曼玲她是为了给好朋友打抱不平。”

  “好朋友?”文联领导立刻意识到吴子仁说的应该是林朝阳,“这里面有他什么事?”

  “曼玲的小说能发表,多亏了林朝阳的推荐,她说林朝阳对她有半师之谊。

  正好这次有这个机会,要臭一臭燕影厂。”

  领导听完哭笑不得,“你个小丫头片子,还想跟人家正厅级的电影制片厂对着干?不怕人家不拍你的小说?”

  “我的小说是青影厂拍。再说了,不拍就不拍,有什么了不起的?全中国又不是只有一个燕影厂!”

  张曼玲的脾气桀骜不驯面对着领导的诘问一点不慌张,反而梗着脖子一副准备慷慨就义的样子。

  她是燕大的高材生,毕业前夕连发了两部影响力不小的中篇小说,如今已经是国内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分到天津文协来后,一直是领导们的掌声明珠。

  现在情况已经明了,文章是这两个年轻人炮制出来的,可怎么处理张曼玲和吴子仁却成了文联领导头疼的事。

  两人都是新分配来的大学生,很受单位的重视。

  尤其是张曼玲,才刚刚大学毕业,就已经在创作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是天津文协未来的重点培养对象。

  最后讨论了一番,给了两人一个警告处分,又让他们各写了一份检查,算是给这两个年轻人一点小小的教训。

  而在对外的态度上,天津文联主打的就是一个护犊子,给电影厂的回复是:

  调查了,没问题,文章的内容实事求是。

  言下之意就是你们燕影厂被读者骂的狗血淋头都是咎由自取,别上我这来找麻烦,多找找自己的原因。

  得到天津文联的回复,电影厂自然是倍感郁闷和气愤。

  这些天来,《八小时以外》上的那篇文章发酵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有不少读者来信把他们称为汉奸。

首节 上一节 268/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