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176节

  听着外面的欢呼声越来越大,几乎传遍了整个燕大校园,陈健功他们三人有些迫不及待的打了个招呼,便跑去了外面。

  “听着好热闹啊,我也去看看!”陶玉墨也跟着下去凑热闹。

  比赛也看完了,陶玉书说道:“那我们也先走了。”

  她和林朝阳下了楼,骑上自行车,校园里四面八方的欢呼声鼓动着,黑暗中好像有千军万马。

  朗润湖公寓位于燕大北面,两人一路骑行到文史楼和图书馆中间,便看到路上不断的涌出学生。

  这些学生从宿舍出来,跟随着人群和欢呼声越聚越多,打头的人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一面大鼓,两人抬着,一人在敲,敲的是锣鼓点儿,身后有人举着火把、有人摇着红旗呐喊。

  路过38号楼时,楼上的学生们打开了窗户,一看下面这么热闹,又是一群人跑了下来。

  鼓、红旗、火把在前,后面的人越来越多,林朝阳夫妻俩被学生们裹挟着前进,车子只能推着。

  随着学生们的不断加入,欢呼游行的人群越来越庞大。队伍经过几栋宿舍楼,再由32号楼东面直奔南大门,边走边喊:“中国队,万岁!”

  路过留学生楼时,一群老外趴着窗户看热闹,他们不理解这些学生如此兴奋激动的原因。

  看到有老外在看着,学生们喊得更加卖力了。

  等过了留学生楼,那股亢奋劲儿过了,学生们的喊声低了下来,大家伙都是肉嗓子,连着高声喊了十多分钟,情绪一过,喊声也就稀拉了下来。

  打头的几个学生正商量着要不要换个口号,调整一下行进路线。

  林朝阳一路跟着队伍走,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队伍的前列,他平日里很少有孟浪之举,可今天也被学生们鼓动的情绪也有些激动。

  打头的学生里有个人是中文系的刘志达,林朝阳见这几个学生商量了好一会儿也没拿定主意,就开口对刘志达说道:“我看口号可以换成: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个口号好,朗朗上口!”

  刘志达和另一个学生反身朝着队伍的方向,双手握成喇叭状,向着队伍喊道:“同学们,咱们换个口号,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大家一起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他的提议迅速得到了学生们的响应,前面的几个学生们先是跟着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然后口号逐渐扩散开,迅速汇成一股巨大的声浪,回荡在燕大的校园上空。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换了新的口号,学生们的满腔热忱再次涌动起来,他们扯着嗓子,宣泄着心中的激情与热血。

  林朝阳注意到,队伍里有个学生在举着砖头录音机录音,还有个学生胸前挂着相机,跑出队伍找角度拍照。

  游行的队伍行走在燕大校园里,学生们的振臂齐呼好像一团火焰划过,照亮了黑暗。

  过了许久,学生们终于喊累了,声音逐渐低落了下来。

  就在这时,不知从哪里传来了一声号角,划破了夜空。

  那熟悉的旋律一下子让学生们再次振奋了起来,他们附和着旋律,再次张开了口。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嗡嗡嗡之后,国歌曾一度被换了新词,可在这些学生们心中烙印的仍然是田汉写的词。

  蓬勃跳动的胸腔迸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那曾激励着无数中国人民的国歌在此刻同样激荡着这些年轻学子的心。

  高亢的歌声回荡在校园里,林朝阳手扶着自行车,站在那里静静的看着游行的人群逐渐远去,血管里沸腾的血液逐渐冷却,眼中却始终闪烁着光。

  陶玉书站在他的身旁,好不容易等他的情绪平复下来,才说道:“以前真没看出来,你还有这么青春热血的一面!”

  林朝阳自嘲的笑了笑,洒脱道:“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听着他的话,陶玉书脸上的笑容没了,小手直往林朝阳腰上招呼,“我让你‘牵黄’,让你‘牵黄’!”

  林朝阳连忙告饶,一不小心没注意,把站在他左手边的媳妇给误伤了。

  “对不起,对不起!”

  夫妻俩笑闹了几下,才又骑上了自行车,这会儿已经是晚上十点半多钟了。

  他们骑车出校园时,仍隐隐有口号声传来。

  翌日上午,校广播台报道了昨天晚上校园里发生的事情。

  广播员以激动、热情的声音说:“3·20这个不平凡的夜晚,同学们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表达了燕大学子的爱国热情。”

  广播里还播放了昨天晚上的现场录音,虽然音质很差,但学生们的满腔爱国之心却透过广播传递到了每一个听众的心里。

  就在燕大学子都昨晚同学们的自发行动而感到无比骄傲时,中文系的刘志达却被团委的老师们叫到了办公室。

  昨天晚上的游行,他是领头人之一。他一进办公室,就见几个老师虎视眈眈的看着他。

  刘志达心里顿时暗叫一声糟糕,这是要三堂会审啊!

  (本章完)

第203章 《人民日报》为我证明

  林朝阳从副校长办公室走出来,仰天叹了口气。

  正打算骑着车子去陶家一趟,中文系77级的几个学生不知道从哪儿冒了出来,为首的正是昨天晚上游行时见过的刘志达。

  “好小子!”林朝阳一见刘志达就叫了一声。

  刘志达自知理亏,“朝阳,对不住。老师们非逼着我说是谁带头喊的口号,我也没办法。”

  其他几个人也埋怨道:“志达,你也太不讲究了。这要是放在抗日战争时期,你小子妥妥就是个汉奸。”

  “对不住,对不住。”

  昨晚上燕大学生们闹出了好大的动静,连隔壁水木的都听到了,校领导们担心的一晚上没睡好觉。

  今天一早广播站的学生们看热闹不怕事大,又把昨晚发生的事广而告之了一遍。

  大晚上的学生们聚众游行,在燕大这样的名校绝不是一件小事,校领导立刻着手调查昨晚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

  刘志达作为昨晚的几个领头人之一,成了老师们的重点突破对象,一进办公室就交代了個干干净净。

  林朝阳昨晚本来混在人群中很不起眼,结果非得给学生们出主意。

  校领导一看,还有教职工参与,这不得杀个鸡,儆个猴?

  正放假的林朝阳被老丈人陶敬法找到家里,听说校领导要找他谈话,一脸懵逼。

  我就跟着凑了会儿热闹,不至于啊!

  他说不至于没有用,校领导怕啊,虽说燕大如今的风气很开放,但涉及到学生们的突发行动,校领导不敢大意。

  林朝阳被老丈人叫到了学校,进了校领导办公室,见到了副校长张龙翔,他是负责学生工作的。

  昨晚学生们看完比赛突然暴动,吓得他一晚上没睡好觉,这会儿眼圈都是黑的。

  “你说说你,好歹也是个教职工,有没有点大局观?”

  “学生们闹,你也跟着闹?还给他们出主意?”

  “那么多人,黑灯瞎火的万一出点事怎么办?”

  张龙翔对着林朝阳就是一顿输出,学生们都是学校的宝贝,说不得、骂不得,你个教职工我还治不了了?

  等批评完林朝阳以后,他又说道:“这件事不算完,别以为批评完就完事了。”

  “张校长,不至于的,我就是随便喊了一句口号。再说,我那也是爱国口号啊!”

  “跟爱不爱国没关系,是行为和性质的问题。我说了这么半天,你是一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啊!”

  张龙翔看着林朝阳的眼神好像在看死不悔改的罪犯。

  “那学校要给我啥处分?”

  张龙翔盯着他,表情严肃,仿佛要宣判林朝阳的死刑,他口中吐出两个字。

  “警告!”

  这架势摆的,吓我一跳,我当要枪毙我呢。

  林朝阳腹诽了一句。

  好像是生怕林朝阳不理解这处罚的力度,张龙翔解释道:“警告处分期间内,不得聘任高于本岗位的岗位;本年度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职称评定延后一年。”

  林朝阳点点头,很好,这个处分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一点影响都没有。

  “校长,我这工作其实也可以暂停一下。”林朝阳建议道。

  张龙翔瞪着眼睛,误以为林朝阳是在反讽,怒声道:“不要给我带情绪!你还觉得冤枉伱了是不是?”

  “没有没有。”林朝阳连忙摆手,他说暂停工作可不是带情绪,只是单纯想放个假而已。

  你说不放就不放呗,急什么眼啊!

  “朝阳,对不住,晚上我请你吃饭,就当是赔罪了好不好?”刘志达说道。

  “得了吧。”

  林朝阳倒不是真生刘志达的气,昨晚那么多人,就算他不说,也有人说。

  主要是这帮校领导太不讲究了,学生们都是宝贝疙瘩不能动,所以干脆就挑他这个软柿子捏。

  惹到我,你算是踢到棉花上了。

  跟刘志达几人聊了几句,林朝阳来到陶家。

  见到他,陶父问道:“挨完骂了?”

  林朝阳点了点头。

  “什么处分?”

  “警告。”

  陶父微微颔首,笑着问道:“有情绪了?”

  “没有。一个警告而已,也不影响什么。就是学校不讲究,那帮学生闹的那么欢,屁事没有,我就给他们想了个口号……”

  “谁让你是教职工呢。”陶父笑眯眯的说了一句。

  林朝阳张了张嘴,他这教职工当的太悲催了,还不如学生。

  陶父没把学校的处分当回事,林朝阳也没当回事,回到家里,连陶玉书听到这件事也幸灾乐祸。

  “让你没事跟着他们瞎喊!”

  到了晚上,林朝阳化悲痛为力量,坐在书房里奋笔疾书。

  还别说,他写这部小说本来就是受《一场没有下完的棋》的刺激,本身就沾点主旋律的感觉,昨晚上被学生们这么一鼓动,文思泉涌,笔翰如流。

  次日,想着“假期”还有四五天就没了,林朝阳打算集中精力继续写稿子。

  不想十点多钟,陈健功、梁佐、刘志达三人突然跑到他家,一脸喜气。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林朝阳问。

  陈健功将手中的报纸挥得哗哗作响,“朝阳,咱们上《人民日报》了!”

  “上什么《人民日报》?”

  “你自己看!”陈健功将报纸递给他。

  林朝阳一眼就看到了第二版右侧“特写”一栏里的通讯稿,标题是一句他很熟悉的话——

首节 上一节 176/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