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161节

  祝昌盛调侃道:“有菜有肉还不够?蹭饭要求还挺高!”

  “我是想多尝他几道菜。”

  “那简单啊,等下回有空咱买点肉、买点菜来,让朝阳再跟咱们做。”

  小姚说道:“那得多大的面子啊!”

  她跟林朝阳接触不多,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产生敬畏,在她这个年轻编辑的眼中,林朝阳可是文坛顶流,专门给她做菜,这待遇想都不敢想。

  “欸,此言差矣!”祝昌盛就差把“老谋深算”这四个字写脸上了,他谆谆教诲道:“爱做菜的人,你让他给你做菜,那比给他说一百句好话都有用。你以为我今天光是来给他送信的?”

  小姚一脸懵懂,难道不是吗?

  “送信只是个借口,这关系你得处啊!

  你看,今天咱们是不是在他们家蹭了顿饭?下回你是不是有借口请他吃顿饭了?他要是不吃,你就买菜过来让他做。

  这一来二去的,关系不就熟了吗?关系好了,还怕组不到稿子?”

  祝昌盛的“组稿经”把小姚说的一愣一愣的,心中不自觉的又生出几分敬畏来。

  老祝这哪叫老谋深算啊,分明是老奸巨猾!

  刚才祝昌盛和小姚在这,林二春、张桂芹两人压制住了内心的好奇,等两人走了之后,他们夫妻俩便凑到麻袋前。

  “朝阳,这都是给你写的信?这得多少封信啊?”

  “不知道,三四千封应该是有的吧。”林朝阳估摸着说。

  “这么多?”张桂芹满脸惊讶。

  “也不算多吧,《当代》一期几十万份销量,这里几千封信,写信的读者可能还没占到百分之一。”

  以前光知道儿子的书写得好,能赚稿费买大房子,是大作家了,可张桂芹和林二春一直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

  今天看到祝昌盛和小姚送来的这些读者来信,他们总算是有些具体的认识了。

  刚才那两人还说这只是一部分,这要是全部得有多少啊!

  “这些信都得回?”

  林二春问了一个关键问题。

  在他心里,儿子可是大作家,写出来的字那都是能卖钱的。这么多信都得回,那得赔多少啊?

  林朝阳笑道:“都回我哪能回得过来啊,挑一部分回信就可以了。”

  “邮票也得不少钱呢!”林二春嘟囔道。

  “一天就知道算计,这都是读者的心意。”张桂芹指责道。

  “读者的心意咋了?不花钱?邮票能白来?”

  夫妻俩吵了几句,便互不理睬。

  林朝阳将两麻袋信件拿到书房,然后都倒了出来,一封一封的拆开。

  陶玉书走进来,见他弄的这么杂乱无章,便说道:“我帮你拆信吧。”

  “好。”

  两人在书桌两侧对坐,一起拆信读信。

  林朝阳读到了一封来自河南洛阳的信,写信的是一位文化局的职工。

  “这部小说不仅是悬疑与历史的巧妙融合,更是一次对艺术与人性的深情致敬。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仿佛亲自跟随着亚伦的脚步穿越了时空的长廊,站在了梵高先生的身旁,感受到了他那颗敏感而炽热的心。

  小说中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对梵高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还是对梵高画作背后故事的巧妙融入,都让人感到震撼。

  尤其是当小说结尾亚伦的身影与梵高重合,在现代美术馆中亲眼见证自己作品所获得的认可与赞美时。

  那一瞬间的触动,让我泪流满面。这不仅是一次对梵高艺术成就迟到的肯定,也是对所有坚持梦想者的鼓励。”

  这位同志的读后感很有水平,得回个信,林朝阳将这份信装回信封放到书桌的一角,然后又拆开另一封信。

  这封信就一般了,光夸好,又没说怎么个好法,差评,他把信纸塞回信封,装进空麻袋里

  “诶,你看这封信,初二的学生写的。”

  陶玉书递过来一封信,林朝阳看了一眼寄信人,是湖南湘潭寄来的,信一开头就是“敬爱的许灵均叔叔”。

  “通过亚伦的眼睛,我仿佛亲历了梵高在艺术道路上的艰辛与挣扎,也见证了他对美的不懈追求。

  小说中对梵高心理状态的细腻描写,让我对这个陌生的艺术家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不再是空洞的名字,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强烈情感和不屈灵魂的人。

  读完您的小说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份独特的创造和表达,因为正是这些独特的创造和表达才会改变世界。

  感谢这部作品给予我这样的启示,它无疑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宝贵的精神财富。期待未来更多的佳作,继续启迪我们的心灵。”

  看完了信,林朝阳问道:“这是初中生写出来的?”

  陶玉书笑道:“估计肯定是知识分子家庭,要么就是家里搞艺术的,而且早慧。要不然就是大人代笔的,不过我觉得应该不至于。”

  林朝阳点点头,确实,只是一封读者来信而已。

  他把信纸放到书桌上,这么有想法的小读者,得回一下。

  “这封信怎么这么厚?”陶玉书说着话拆开了一封厚厚的信封,看了几眼,她忍不住乐出了声。

  “怎么了?”林朝阳问。

  陶玉书递过信来,“你自己看吧。”

  看写信人的口气,应该是个大学生。

  “……《梵高之死》的出现是你文学创作道路上一次巨大的倒退,相比《赖子的夏天》中你展现出的纯熟技巧,《梵高之死》中的意识流文学技法可以说是拙劣。

  我认为《梵高之死》在构思上堪称精巧,但你在结构布置上却以僵化的线性叙事方式处理情节,完全浪费掉了这种精巧的构思和时间旅行、空间变换等新奇概念。

  在使用梦境、幻觉来展现梵高内心世界的复杂时,你的一些处理也过于流俗……”

  林朝阳弄明白了陶玉书乐出声的原因,整封信十六页,写了近万字。

  你说他喜欢《梵高之死》吧,他把这部小说和林朝阳这个作者批的体无完肤;你说他不喜欢《梵高之死》吧,他能专门写一万字评论。

  “这小伙子,是个人才啊!”

  看完了信,林朝阳不仅没生气,反而跟陶玉书一样,也乐了出来。

  陶玉书见他这个表情,问道:“他这些内容那么吹毛求疵,你就不生气?”

  林朝阳轻松的说道:“小说写出来了,怎么评论是人家的事,别骂街就可以了。他的理论知识还挺扎实的,估计是学中文的,你说吹毛求疵也对,估计是拿我的小说当世界名著那么要求了。”

  “有一句话你没听过?”林朝阳问。

  “什么话?”

  “爱之深,责之切。”

  陶玉书无语的笑了出来,“难怪心态这么好,你可真是会自我安慰。那你要不要给你的这位热心读者回个信?”

  “得回一封。这么多张纸,光是抄写都得多长时间,再说小说不翻个几遍也写不出这么细致的东西。”

  林朝阳笑呵呵的拿过信封来,眼睛瞥见上面的寄信人,愣了一下。

  (本章完)

第188章 有什么了不起的?哼!

  陶玉书察觉到他的异常,问道:“怎么了?”

  林朝阳回过神来,说道:“没事。果然跟我想的一样,是个学中文的大学生。”

  信封上写着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LN省SY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辽宁大学,中文系78级马原。

  陶玉书漫不经心道:“看信的风格就知道了,意气风发、挥斥方遒。不过没想到,还是辽大的高材生呢。”

  林朝阳将信封放到桌上,继续看信。

  夫妻俩拆了一个半小时的信,绝大多数来信都是礼貌性的夸奖,只有一小部分是需要仔细阅读的。

  两人看信的速度不算慢,可看了这么长时间依旧感觉到有些头昏眼花。

  最后一查,也就看了四百多封信而已。

  “今晚先这样吧。”林朝阳说道。

  陶玉书点点头,将信都收拾起来,林朝阳要起身,她却摁住了他。

  “干嘛?”林朝阳问她。

  “还没回信呢。”

  林朝阳头疼道:“都看一晚上了,明天再回吧。”

  “还有这么多信呢。今日事,今日毕。”

  “不行,看信看的头昏眼花。”林朝阳开始耍赖。

  陶玉书好笑的看着他,“那你说,我帮你写。”

  “那多不好意思啊。”林朝阳表情犹豫。

  “别磨蹭了,有这功夫都回完了。一封信别回太多字,控制在两百字以内就可以了,争取把挑出来的这些信都回完。”

  好家伙,KPI直接拉满。

  他们夫妻俩一晚上挑出来了三十多封信,按照这么算,岂不是要写六七千字?

  “玉书,咱这又不是学习考试,用得着这么紧张吗?”

  “最近你又不写小说,给读者回回信也挺好的。”

  林朝阳觉得,陶玉书就差没指着他的鼻子说他不求上进了。

  天地良心,《梵高之死》他才写完多长时间啊,那可是一部长篇小说,咱就不能歇一歇了?

  “媳妇,你不能拿对自己的要求来要求我。”林朝阳抗议道。

  陶玉书的眼眸望着他,柔情满满,“我没有拿对自己的要求来要求你,我只是拿对自己一半的要求来要求你而已。”

  “你……”

  林朝阳一时竟无言以对,陶玉书拉住他的手,“好了。赶紧回信吧,我们俩一起回,争取早点写完。”

  陶玉书主动帮他给读者回信,他也没办法拒绝,只能坐下来回信。

  原本快快乐乐的红袖添香因为多了KPI,变得有些痛苦。

  写了快两个小时,终于把信都回完了,林朝阳哀叹道:“这种事还是应该找个专门的人来干才对。”

  陶玉书这会儿正揉着手腕,听到林朝阳的抱怨,她若有所思。

  几秒后,她幽幽的说道:“玉墨放寒假了!”

  林朝阳的眼睛顿时眯了起来,差点把小姨子忘了。

  他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马上到小年了,明天多做两個菜,你把玉墨叫过来。好些天没见着她了,这丫头肯定馋我做的饭菜了。”

  陶玉书看着他,夫妻俩相视一笑,心有灵犀。

首节 上一节 161/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