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02级导演系开始 第194节

第344章 游玩二(水章)

  陈风易笑呵呵的她打开了礼盒,但是里面的却是一个类似手机的东西。

  “孩子啊,这是这次送你的礼物……”

  “什么?”听到陈风易的话,再看了一眼陈风易拿出来的东西,憨憨包没想到才刚出来旅游就能收到礼物。

  “这是什么?”憨憨包有些搞不懂的看了一眼这个东西,而陈风易则是笑道:

  “翻译机,可以实时翻译,因为威尼斯说的都是意呆利语言,我怕我出门的时候你遇到别人不知道怎么说,所以提前买的。”

  “除了意呆利语言,还有中文、日文、还有西班伢语,以后我要是没有时间陪你,或者你和昌昌她去旅游的时候,都可以用的上。

  “喔吼……”听到是个这么利害的礼物,憨憨包立马就笑弯了眼睛。

  陈风易看着憨笑的她,也开始手把手的教她怎么用这个东西。

  没过一会儿她就会用了,见她会用,陈风易也让她看看窗外的风景。

  火车的速度并不快,在陈风易还有憨憨包看在窗外风景的时候,这辆火车才慢慢进入了大海对面的威尼斯火车站。

  来到这里后、陈风易和憨憨包也觉得新鲜了许多。

  走出火车站,外面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而广场对面则是宽数十米的大河道。

  河道中、来往的船五花八门,很多人都将船停在河道旁的临时码头,有的人是在钓鱼,而有的人则是以接人谋生。

  他们大多都不是威尼斯本地人,由于威尼斯人口多年持续减少。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威尼斯全市已不足6万人。

  作为旅游城市,威尼斯物价上涨迅速,每年有不少当地居民不堪忍受高物价,“逃离”家园。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威尼斯的人口一直在减少,据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1951年威尼斯的常住人口为174万人,而九十年代末这一数字已经下降为7万人。

  威尼斯人口锐减的原因除了日益频繁的水灾外,更重要的是兴盛的旅游业推高了生活成本。

  为了生活、大批市民不得不“逃离”威尼斯,选择到意大利其它城市或鸥州大陆居住。

  为了赚钱,日用品商店转而卖起了面具、玻璃制品等纪念物,这对当地居民来说,并不是好事。

  威尼斯房价高昂,而且很多房主乐于将房子短租给外来游客,而非长期居住的本地人,以获取更多租金。

  此外,旅游业还排挤了其它产业的生存空间。

  在威尼斯,如果有人不想从事旅游、餐饮等服务类行业的话,他很难找到其它工作岗位。

  因此河道上的很多人都是大海对面马格拉城市的居民。

  他们曾经都是威尼斯水乡的居民,现在只能住在马格拉,然后白天和黑夜以拉客为生。

  不过这些事情都和陈风易没关系,他并没准备在威尼斯买房子的打算。

  让华夏游客感到亲切的,应该还有每年8、9月份的华夏电影屡次获奖的威尼斯电影节。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所设最高奖为“圣马可金狮奖”。

  金狮奖的由来是因为圣·马可,圣·马可的标志是一只带翼的狮子,他是威尼斯的保护神。

  但是,威尼斯满城的石狮却不能阻止城市的陷落。成名于水也困于水的威尼斯城每年有200天被浸泡在水里,而在17世纪初,这一数字只有7天。

  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持续的降雨使得威尼斯泻湖地区海水涨潮时发生倒灌,游客只能踮起脚尖漫步著名的圣马可广场。

  许多古老的建筑物的地下基础结构被腐蚀,变得不坚固,造成大批古建筑下沉。2001年,科学家们发现,威尼斯自1727年以来的275年间下沉了67厘米。

  下沉的原因:除了海平面升高的影响外,也有人为的原因,那就是在近代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岩石层塌陷,整个水城正一点点没入水中。有人甚至预言说,80年后的威尼斯将成为水中城市。

  2001年1月1日清晨,警报声响彻威尼斯城,提醒人们洪水即将到来。威尼斯人又将面临一场与水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他们已经处于下风——洪水正在吞噬威尼斯,也许在二十一世纪末,威尼斯就会沉入水底。

  几经周折之后,一项耗资30亿美元的新防洪闸门建设工程终于定在2009年10月动工。

  尽管如此,一些科学家对该工程仍持有异议。他们认为:一方面,工程的实施会破坏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而引起的海平面升高会导致工程失效。

  要更好地理解威尼斯所处的困境,了解她过去的历史是有益的。威尼斯这座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是由威尼斯泻湖中央的大小117座岛屿组成的,泻湖最终流入亚得里亚海。

  威尼斯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452年,当时,人们为了躲避匈奴王阿拉提的入侵而来到泻湖的岛屿上。从此以后,水——这道天然的屏障,使得他们世代在岛上安全地繁衍生息。

  公元810年,威尼斯就曾依靠水的保护而免遭查里曼王子的侵略。

  水曾是威尼斯的保护神,却成了威尼斯最大的敌人。1966年,威尼斯发生大洪灾,城内水位高达1米,这一事件迫使意呆利政府将防洪列为国家头等大事。

  意呆利是非洲板块的一部分,非洲板块一直在向北漂移,似乎要挤入欧洲板块下面,正是这种漂移引起了阿尔卑斯山的上升和威尼斯的下沉。

  每100年,威尼斯就会下沉1.3厘米。

  二战后,为满足工农业发展的需求,人们大量开采地下水,这种行为虽然后来被禁止,但恶果已不可挽回:整个城市在20年内下沉了30厘米,威尼斯人生活的中心——圣马可广场只高于警戒水位30厘米。

  只要洪水发生,圣马可广场就会浸入水面下10厘米,而且情况还在不断恶化。

  2001年1月,威尼斯遭受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水灾,洪水持续了4天4夜,城市的大半部分都淹没在水中。

第345章 游玩三,正在沉没的城市(大水章,谨慎订阅)

  当水位回落时,则向水闸重新注水,使其沉入水底。

  许多环保组织反对建水闸。他们认为,泻湖与亚得里亚海的长期隔离会造成湖水停滞,从而威胁到湖内的生物。于是,有关方面又实施了多项补充计划。

  补充计划中,最大胆的一项是将城市低洼地带的地面、地基填高到1米,这样既可保护最易遭洪水袭击的地区免受水害,又可避免在不必要时启动水闸。

  在21世纪,已填高了960公顷低洼地,完成了目标任务的80%。

  有人提出,为何不干脆把整个威尼斯的地面都填高呢?其实,真要那样做的话,为保持威尼斯建筑的功能,建筑物的门就必须缩小。

  同时,填高圣马可广场是行不通的,因为这样一来它将失去古迹原来的风貌,这是人们所不能接受的。

  为此,人们填高了圣马可广场周围的防护堤,并在广场下面充填了一层防水彩土,以防止洪水上升而侵袭广场。另外,填高所有的地面也是一项耗资非常巨大的工程。

  填高到1米是较好的选择,因为威尼斯全市只有5%的地面没有达到这一高度而需要填充,花费约为4亿美元。如果要填高到1.2米,就会有30%的地面需要填高,费用会猛增到20亿美元。

  另一方面,只有当洪水水位在1米到2米之间时,才需动用浮动水闸。大概每年只需动用水闸7次,因此能把对水生物的影响减小到最低。

  一些地理学家认为,如果海平面因地球气候变暖而继续升高,几十年后,浮动水闸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

  而支持水闸的人却不这么看。

  他们指出,浮动水闸完全可以应付未来100年海平面50厘米的增高量,况且50厘米还仅仅是一个较为悲观的预测数。反对水闸的人又提出,这种预测忽略了降雨。

  河流量以及季风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会使泻湖的水位在水闸关闭后提高。

  意呆利政府仍然支持水闸工程,毕竟这项工程能保证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免受洪水侵袭。

  当然,支持该工程的人们也并非没有担忧,他们正在设计一些针对海平面升高风险的应对方案。但无论如何,他们对这一工程还是很有信心的,正如有人说的那样:当海平面升高20厘米时,也许威尼斯会是意呆利惟一安全的地方。

  意呆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持续减少。

  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威尼斯全市已不足6万人。

  当地居民14日为这座“垂死”城市举行“葬礼”。

  据悉,作为旅游城市,威尼斯物价上涨迅速,每年有不少当地居民不堪忍受高物价,“逃离”家园。

  据意呆利媒体报导,“葬礼”是在当地时间中午12点半(首都时间19点半)开始的。

  一个由三艘贡多拉组成的“送葬船队”,运载着象征威尼斯已死的粉色棺材,沿着威尼斯大运河缓缓前行。

  一名男子身披黑色斗篷,用威尼斯当地方言朗诵诗歌,表达对威尼斯人生活现状的惋惜。

  在抵达著名的里亚尔托桥,众人把棺材抬上了岸,并接着把它抬到了市政厅前面。随后,抬柩人打碎棺材,取出一面画有凤凰的旗帜。在意呆利,灰烬中复活的凤凰代表“重生”。

  在里亚尔托桥边上还竖起了一个巨大的电子屏幕,显示着正逐年下降的威尼斯人口数量。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威尼斯的人口一直在减少。

  据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1951年威尼斯的常住人口为17.4万人,而1996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为7万人。

  威尼斯市人口统计部门官员表示,照此趋势发展下去,截至2030年威尼斯将不再有本地出生的常住人口。

  威尼斯人口锐减的原因除了日益频繁的水灾外,更重要的是兴盛的旅游业推高了生活成本,大批市民不得不“逃离”威尼斯,选择到意呆利其它城市或欧洲大陆居住。

  威尼斯葬礼的组织者之一、商人沙奇介绍说,在1950年时这里仅有100万游客,而如今每年都有约2000万游客。为了赚钱,日用品商店转而卖起了面具、玻璃制品等纪念物。

  “这对当地居民来说,并不是好事——人们总不能吃玻璃吧,”沙奇说。

  威尼斯房价高昂,而且很多房主乐于将房子短租给外来游客,而非长期居住的本地人,以获取更多租金。

  此外,旅游业还排挤了其它产业的生存空间。

  在威尼斯,如果有人不想从事旅游、餐饮等服务类行业的话,很难找到其它工作岗位。

  前不久才退休的威尼斯酒店经营者协会主席马斯基耶托批评说,威尼斯之所以沦落至此,完全是由于过去20至30年来管理部门没有认真规划威尼斯的将来,只知道从旅游业中收取高额税收。

  自1951年起,已陆续有9万人离开了威尼斯,现有的6万市民非常担忧类似1966年的大洪灾会再次发生。

  为此,有人建议修建79座浮动水闸,一旦水位超过警戒线1米,这些水闸就会将泻湖与亚得里亚海隔离。

  嘤国伦敦和荷兰鹿特丹已有类似的防洪水闸,但这些水闸看起来与整个城市很不协调。

  不过,意呆利政府坚信他们不会步此后尘,因为水正常时,300吨重的水闸充满水,静止在水底,人们是看不见的。当洪水水位将要超过警戒线1米时,向水闸内注入空气,水被排出,水闸就会上浮。

  ......

  威尼斯市内任何车辆都不能进入,因此城内的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是船。

  像公交车一样有固定的线路和船站,或者可以像坐出租车一样坐出租船。威尼斯特有的交通工具是一种古老的游览船,威尼斯人称之为“贡多拉(Gondola)”,它是威尼斯特有的“TAXI”。

  “贡多拉”船身狭长,首尾翘起,最适宜在狭窄的水巷中行驶。艄公身着黑白相间的传统服装,头戴有红色帽箍的草帽,他们用单桨划船,操作非常熟练。

第346章 游玩四,贡多拉(大水章,谨慎订阅)

  “贡多拉”制作严格而又讲究:长为10.75米、宽为1.75米,以栎木板为材料,用黑漆涂抹七遍始成。坐满六人,加船夫一人。

  乘着“贡多拉”,在古老的手风琴和其他乐器的悠扬音乐声中穿行于古色古香的古老的水城中,欣赏“街道”两旁古老的建筑,古时候威尼斯日常生活的情景依稀在脑海浮现,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

  如果再去广场享受一次绝对正宗的意呆利快餐,来份意呆利面条或者来一份比萨饼和意呆利啤酒,那种惬意、浪漫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会令你更加陶醉!

  在古老的城市中心,运河取代了公路的功能,所以主要的交通模式是步行与水上交通。

  19世纪设立火车站,铁路长堤把威尼斯主岛西北部与意呆利半岛联接起来。

  20世纪,又加建公路长堤和泊车场。威尼斯主岛西北部因而成为铁路和道路的入口处。中心旧市区街道狭窄,为步行区,是欧洲最大的无汽车地区。

  在21世纪,这座无车都市是相当独特的。圣塔露西亚车站则是威尼斯唯一的铁路车站。

  “贡多拉”是威尼斯最具代表性和道统的水上代步小船。

  但现今威尼斯人通常会使用较为经济的水上巴士穿行市内主要水道和威尼斯的其他小岛。

  贡多拉有十分悠久的历史,11世纪是贡多拉最盛行的时期,当时的数量超过了一万只,但如今的威尼斯仅剩下了几百只贡多拉。

  虽然数目仅是18世纪的二十分之一,但让人高兴的是,像圣特洛瓦索这样的小船厂仍旧在制造并修理这种小船,使这种古老的威尼斯传统得以流传。

  贡多拉的外观设计原本是各式各样的,16世纪时的贡多拉外表异常艳丽,贵族们经常乘坐装饰着缎子和丝绸、雕刻精美的贡多拉炫耀自己的财富。

  为了遏制这种奢靡的风气,威尼斯元老院颁布禁令:不准在尖舟上施以任何炫耀门第的装饰,已经安装的必须拆除,所有的贡多拉都漆成了黑色。

  唯一留下来供装饰用的只有船头的嵌板。

  这一传统一直被保持了下来,如今的贡多拉也是统一的黑色,只有在特殊场合才会被装饰成花船。

  这种小舟有两个部位可体现工匠们的想象力,一个是自然奔放的船头,很像15和16世纪用的六齿钺戟。(每一个齿代表威尼斯的一个区),另一个是依奥尼亚式船尾。

首节 上一节 194/2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