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02级导演系开始 第100节

  电影需要大量的观众,且观众也需要透过商业管道才能看到电影,但是这种商品性与商业电影的本质并非一致的,商业电影并非都是商业电影,而娱乐强的商业电影中具有社会性与艺术性的也不少。

  因此商业电影与电影的商品性被非一致。文学艺术片本意为文学作品改编成的电影,现在已经是专门针对商业电影而言的一个定义。

  商业电影是相对于艺术电影,或者说文艺片而言的。顾名思义,艺术电影追求的是影片的艺术内涵,以行业认可为目标。

  商业电影追求的是票房及其衍生物的市场价值,以消费者认可为目标。

  所以我们所看到的所谓艺术电影的主题都是探求哲理、挖掘人性之类的深奥题材,拍摄手法不拘一格。

  而商业电影往往为了迎合广大观众的欣赏口味,拍摄手法以视听感官的刺激为方向,于是这个导演看见那个导演的方法受欢迎就拿来借鉴,日久天长就难免落入俗套。

  但事实上,在高度物质化的现代社会,即使是一部艺术电影也必须或多或少的考虑到自身的商业化效果,当然一部商业电影也或多或少带有艺术成分。

  完全的商业和完全的艺术几乎不存在。

  其实按照通俗标准来说,商业电影就是为了盈利而专门拍的电影,艺术电影则反之,不为了盈利,仅仅为了艺术、理论、宣传教育等而拍摄。

  但是市场经济以后,纯艺术电影丧失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空间,于是我们现在经常看见所谓的文艺电影也在争夺影院票房,而许多商业大片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同时也是提升其商业竞争力。

  而在一些技巧上借鉴艺术电影的视角或者手法,往往也获得票房和影评的双赢。

  所以说,严格的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不仅没有很严格的界限,而且随着时间越来越久,界限会越来越模糊,甚至严重交叉,我们一般还是通过习惯性判断,和电影表达的内涵以及导演的执导思想来确定一部电影的大致方向。

  看看现在国内的商业电影,光是卖电影票、卖版权,算什么商业电影。

  真正的商业电影就得像现在这样,通过一部电影,把各方产业都给联动起来,赚更多的钱!

  同时也能照顾到各方合作者,大家都有肉吃。

  这才是商业电影的价值。

  而《博物馆奇妙夜》就教会了国内的导演们什么什么是商业电影。

  虽然这部剧的背景是美国自然博物馆,但是这不妨碍大家的好奇之心。

  全国各地博物馆都迎来了一波游客高潮。

  而且在影城里,凭借《博物馆奇妙夜》的票根只要在里面各家商店消费达到一定等级,可以领取礼品。

  礼品就是电影里联名Q版人偶手办,还有各种抱枕,布偶娃娃。

  原本陈风易以柳亦非可可爱爱的模样,再加上粉丝基数在那,她的联名礼物数量售出会是最多的。

  联名仅仅推出半个月不到,国内就销售了三十万份,这个数据已经不错了,国外就几万,毕竟知名度不够。

  最让陈风易震惊的是朱娅文和罗劲的联名款国内销售十几万份,但是国外达到了三十多万,这两炮灰角色在电影里的表现看来征服了不少洋鬼子。

  而这些陈风易也是又分成的,不过不多只有百分之十,还有百分之十的DVD销售分成,要知道这是可持久的收益,不想电影票房就那一下没了。

  华纳高层再看到半个月周边销售数据,眼睛都笑眯了,他们今年做得最正确的一步就是重视和陈风易的合作,所以连《博物馆奇妙夜》之前增加的成本直接给陈风易免了。

  当然,仅仅是陈风易。

  韩三苹见此也没什么不乐意的,看到票房数据之后,屁颠颠的就补上了。

  韩三苹最近可是春风满面呀,和陈风易合作之后,这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感觉整个人都年轻了不少,原本重心是在那两亿美金的大制作上的,还以为这部就是个顺带,没想到给自己这么大一个惊喜。

  看着票房的势头,三亿票房不是梦,甚至四亿都有希望。

  就是可惜了这不是国产片,不然票房最高的记录直接要被刷新了。

  国内3D供不应求,可谓一票难求,有些人在看了2D之后回家看到网上的评论,忍不住跑去排队买3D的票。

  影院老板看在眼里,那是心里直抽抽,心疼死了,这都是钱呀。

  必须换了,重新装修!

  而影迷在等待的过程中,旁边还又影院精心准备的橱柜供大家无聊时候参观,甚至购买。

  那是博物馆中那美轮美奂的橱柜的微缩版。

  做工精美,人偶精致。

  橱柜里都是博物馆的周边商品。,这些都是钟丽芳与各大院线谈好的,大家看在钱的份上,直接拍拍胸膛,表示这点小小的要求,小意思而已,还有钱赚,王八蛋才不同意。

  而影迷们拍了大头贴,夹了娃娃,买了饮料爆米花,时间一到,开始进场。

  而从进场开始,不一样的体验就来了。

  “请领取3d眼镜。”

  工作人员重复了成百上千的次的话,这个时候说出来毫无感情波动。

  但对观众们来说却是新鲜的可以。

  “这个要怎么戴啊。”

  “怎么还有夹片的。”

  “要是坏了怎么办?”

  “镜片看不清能换吗.”

  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工作人员来说依旧是寻常。

  耐心解释后,大家领了3d眼镜进场。

  没一会儿,电影开场。

  而3d版的观影体验,也的确值得票价。

  其实3d版电影想要保证效果,对画面亮度是有比较高的要求的。

  而画面亮度高,就会折损放映机灯泡的寿命。

第191章 (水章)06年国内电影市场

  当电影开始播放的时候,才是激动人心的时刻。

  不过很多人表示应该看了电影再去博物馆,这样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随着电影剧情的推进,大家脑子里别的想法也全都被剧情代入了进去,影院里时而爆发出的笑声。

  最重要一些人看了盗版之后,被网上勾得心痒痒,又去体验了一把3D。

  “果然,还是3D爽呀!”

  《博物馆奇妙夜》上映第三周,国内出现一波小高潮。

  还有博物馆,光是门票收入都是一大笔巨款,据说周边营业额每天都有近十万!可惜这部分陈风易赚不到。

  好在门票收入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人流量!

  两周下来,通过博物馆引流进入商场的人流量,粗略统计都能有十万人次以上!

  然后......

  路演,必须路演!

  韩三苹直接亲自打电话给陈风易,希望他能停一停手里的工作,带着演员路演,好莱坞由华纳负责。

  陈风易被迫停下准备开始的拍摄,也跟着剧组奔波。

  好玩的是港岛那边,之前陈风易砍了《龙虎门》的排片。

  一些激烈分子直接按捺不住了,要不是看到陈风易势大,他们表示当场就要去风易影视揍他一顿。

  然后这一次《博物馆奇妙夜》他们跟张伟平一样抽风了,想着卡陈风易一手。

  结果,那些院线看到人家赚得盆满钵满的,眼红了,直接不管了,爱谁谁,挡我赚钱可不行。

  这些人气得直咬牙,没想到最后是自己人背叛了。

  这些都是饭后笑料,不值一提。

  作为曾经的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港岛电影,在九十年代中期的没落之后,不断的走着下坡路,而年年期待着明年能够救市成功,但至少,对于刚刚过去的2006年的港岛电影来说,这是八十年代以来最为低迷的一年。

  经历了风风雨雨、起起落落的港岛电影,有如《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王,表面上也许还有一些的华丽与威严,但骨子里头,却早已山雨欲来风满楼。

  港岛电影出现疲弱的姿势,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以近十年的电影产量来看,1997年年产量186部,1998年只有85部,1999年上升为169部,但随后至今的七年时间当中逐渐的下降,2000年一共144部港岛电影上映,但2006年,如果不包括小范围上映一天的电影《生日快乐》,那么,只有51部,也是八十年代以来产量最少的一次。

  再说票房,即使不计票价不断上涨的因素,早在1982年港岛本土电影的票房就达到4亿港币,而今年,算上已经不能说是纯粹的港产电影的《墨攻》、《霍元甲》、《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总票房大约3亿港币。

  其中,华语电影票房前十名当中的前四名都是合拍片,即《霍元甲》、《宝贝计划》、《墨攻》和《满城尽带黄金甲》。

  而港岛的本土电影,几乎缺失了本土市场。

  此外,年度票房冠军《霍元甲》虽然收了3020多万,也略胜于1999年的冠军《喜剧之王》约100万,但这也是二十年来倒数第二的一次,而前十名的总票房更是惨不忍睹。

  而如果比较近几年的对于港片来说很重要的贺岁档期跟圣诞档期的同一个导演的作品的话,港岛本土电影的颓势更加的明显。

  曾是银河映像干将的韦家会三年前加入了贺岁片的行列,2004年的《鬼马狂想曲》狂收2509万港元,而第二年的《喜马拉雅星》尽管创作班底基本上保持不变,但票房下降了大约一千万。

  去年的《最爱女人购物狂》一共上映34天,总票房不到一千万。(2006年的另一部贺岁片《春田花花同学会》,上映28天票房1065万港元。)

  再说圣诞档期的作品,2002年刘伟墙以《无间道》拿下5504万港元的票房而稳坐冠军位置,张一谋的《英雄》则以2664万港元而屈居亚军。

  第二年,刘伟墙的《无间道3》票房只有3022万,尽管还是冠军,但已经缩水差不多一半。

  去年12月21日同一天在港岛上映的《伤城》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制作班底还是类似于当年的《无间道》和《英雄》,但两者即使截止到今年1月,总票房也只是大约2000万港元,早已不复当年的辉煌。

  而如果再看看港岛电影市场的暑假档期,更是可以发现这种港片的颓势。

  2005年的暑假档电影《头文字D》收获3700多万港元而成为年度票房冠军,但2006年的从六月下旬到八月底的两个多月时间当中,只有《新札师妹3》、《鬼域》、《龙虎门》、《恋爱初歌》、《狗咬狗》、《死心·不息》、《黑白道》等七部电影上映,总票房为4157万港元。

  其中票房最高者《鬼域》也不过是1418万,而之前被看好的《龙虎门》只是收了1210万港元就后继乏力了。

  而这段时间中,《超人归来》、《加勒比海盗2:决战魔盗王》、《死亡笔记》即分别收了2559万、3582万、1502万港元;此外,这段时间当中还有《撞车》、《子狐物语》、《迈阿密风云》等32部外语片在港岛上映,与港片的寥寥落落形成明显的对比。

  港岛电影市场的暑假档近年来基本上成为好莱坞大片的天下,而现在,连传统的贺岁档期跟圣诞档期,港岛电影也在逐渐的失守当中,还能再现当年的辉煌吗?

  一首很喜欢的歌曲,南方二重唱的《离歌》,在舒舒缓缓的流淌的音乐中诉说着淡淡的离情淡淡的惆怅与淡淡的眷恋。

  而如今的港岛电影,也在不断的融入于华语电影当中,而逐渐的作别了自己的本土特色,有如那本文化随笔集所说的,消失的搭车客。

  尽管在电影在港岛出现的半个多世纪中,港岛电影与内地电影是大体上相似的,如五十年代朱石麟的充满着家的意象的作品。

  但是在六十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港岛电影的独立意识、主体意识也越来越明显,它们也越来越侧重于表现“港岛”这个独立的主体的意识,如邵氏武侠电影中的主人公大多数是浪子,这跟港岛在政治上处于内地与英国之间有关。

  而更加突出的是七十年代末的程龙的电影中的黄飞鸿的形象与五十年代关德行主演的黄飞鸿形象之间的差异——后者是一个集传

  2005年是华语电影诞生一百周年,港岛电影中出现了一些回归八九十年代的黄金时代的港岛电影的作品。

  如徐可的《七剑》、叶伟心的《杀破狼》、杜琪风的《黑社会》等,都是在向八九十年代的类型片致敬,甚至陈可行导演的《如果·爱》,则是向更早的五六十年代的粤语歌舞片的致敬。

  而这些致敬在如今看来,更像是一种集体的没有挥手的告别,告别了昨日的独特风格,而融入华语电影这个更大的圈子。

  《霍元甲》舍弃了当年《黄飞鸿》系列时的锐气与创新精神,剩下的除了武打就是赤裸裸的用台词一遍遍的宣扬所谓的武德(而不再像往日一样让人感悟),道德说教驾驭于电影之上。

  可相比于三十年代的左翼电影;《龙虎门》也没有了《杀破狼》时的痛感与快感,而通过电脑特效与剪辑手段成就了所谓的“实打”,且难以再看到漫画原著中的港岛的滋味。

  《放·逐》也不过是杜琪风的游戏之作,将往日作品中的特点融于一体,有如一首挽歌,献给那不再辉煌的港岛电影……

  还好的是程龙、许冠闻等主演的《宝贝计划》,再现了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港岛喜剧电影的特色,但这也存在着有如他们的角色身份一样的困境,要么从良,要么被捕……

  港岛著名的小说家西西曾经写过与港岛的本土特色与故事为重点的《我城》和《浮城志异》,而被知名评论家施淑高度评价为:“她提供给我们的是发现港岛、认知港岛的一个新方式,是关于一座20世纪城市的寓言,而这首先表现在特殊的低于感情和人文认同之上”。

  在后者《浮城志异》中,虽然只有短短七八千字的篇幅,但西西通过对一座“没有根”的城市的描绘而对港岛的八十年代以来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描述:

  这是一座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繁华的城市,但同时也是一座光怪陆离、飘摇不定的城市。

  繁华的外衣里浮城的人们做着同样的梦,梦见自己浮在空中,而知识分子意识到“浮城”的平稳是假象。

首节 上一节 100/2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