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 第305节

  然而,陆良压根都没看他,

  双眸无神,意识早就云游天外。

  没道理呀,

  为什么还没人找他。

  座谈峰会结束,一位自称林帆的秘书找到陆良,暗淡的眼眸才重新焕发色彩。

  在众人,包括小王羡慕的目光中,陆良跟着秘书进入车厢,出发去往相关部门。

  这位秘书,他们昨天见过,就站在表彰会致辞的领导旁边。

  无人知晓,陆良下午去哪,直到晚上,他才返回举办方为他们安排的酒店。

  “说啥了?”小王一脸好奇。

  “也没什么。”

  陆良面露微笑,哼着小曲,心情很是不错,但并没有多说。通过下午的交谈。

  之前他就像影视导演,由于不清楚红线在哪,只能小心翼翼的试探,并自我阉割。

  现在知道了,哪些底线绝对不能触碰,哪些还没有明文规定的灰色地带可以游离。

  原先身上背负的枷锁,起码卸掉九成,不用再担心,某些行为会不会触碰到红线。

  小王一脸幽怨,陆良根本没有搭理他,留下一句话就走了:“让熊猫尽早上市。”

  还是几天前的那家咖啡厅,同样靠窗的位置,只是等候的人,从陆良变成程伟。

  “程总,久等了。”陆良笑容满面。

  “我也才刚过来。”

  寒暄几句,陆良告知大半计划,其中包括在纽交所上市,及用熊猫上市打样。

  程伟瞪大眼睛,脸上难掩激动,伸手说:“陆总,祝我们合作愉快,马到功成。”

  被个女人骑在头上,一骑好几年,压制的一点声音都没有,总算看到希望的曙光。

  “程总,您也别高兴的太早,还没到合适的时机。”陆良面露歉意,并没有握手。

  师出要有名,不能名不正言不顺,国安调查,滴滴上市受阻,他这个时候加入,只会让人以为他是国家队的代表。

  陆良以后还想在国际混,所以可以因为利益,也可以因为贪婪,才介入滴滴这件事,但绝对不能因为国家想,他才去做。

  一旦打上国家队的标签,以后估计也没人愿意陪他玩,所以断然不能这么做。

  虽然托盘计划,但陆良不打算现在介入,要等合适的时机,最好在熊猫上市后。

  程伟收回手掌,沉吟半晌,忍不住问:“如果熊猫上市后,还没有合适的时机呢?”

  “那就只能一直等。”陆良笑容不减。

  “陆总,您的计划不错,我愿意等您。”

  程伟沉吟良久,忽然明白陆良的顾虑,也同意等待那个未知的时机。

  毕竟对面是曾经泰山会的会长之女,容易拔出萝卜带出泥,引起连锁反应。

  所以这场战役不能是持久战,必须是闪电战,最好一发入魂,省得节外生枝。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陆良跟柳晴没有利益冲突,所以他才有足够的耐心等下去。

  “多谢程总的理解。”

  陆良面露笑容伸出右手,也不担心,因为计划告知,从而被程伟放弃。

  这个计划,不算精妙,难的是国内,找不出除了他以外的执行者。

  整个计划,就是为陆良量身定做,没有他的加入,计划根本不存在,也无法实施。

  告辞了程伟,陆良吃了个宵夜,没有回到三元桥的凤凰城,而是回到酒店。

  昨晚他在张恬爱家留宿,

  陆良清楚的感觉到,她情绪的变化。

  梁祝之情,千年不朽,成为最动人的爱情故事之一,是因为他们死的,恰到好处。

  假设十年后,梁山伯一直郁郁不得志,祝英台吃腻了粗茶淡饭,感情会不会变质?

  人的感情也一样,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有可能变好,也有可能变坏。

  一般爱生爱死,所谓的伟大感情,变坏的概率比较大,因为求生是动物本能,为感情愿意付出生命,本质就是上头了。

  就像凌晨网购不太需要的商品,第二天大概会退单,涉及几十几百块都会后悔,何况是涉及生命。

  陆良刚认识张恬爱那会,那个时候,她刚拍完太子妃,还不确定自己会不会红。

  两年时间过去,一部首富,张晨有意投桃报李,让张恬爱重新爆火,并跻身娱乐圈四小花旦之列。

  根据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共五个层次。

  张恬爱已经满足生理的需要及安全的需要,现在大概介于归属爱和尊重需要之间。

  简单来说,就是她已经得到了够多,但还想要更多。

  陆良知道,但懒得去哄她,因为他的态度一直都没变,变的只是张恬爱的想法。

  她需要点时间,好好想一想,想通了关系继续,想不通,从此相忘于江湖。

第365章 第四期基金发行

  “最近怎么样?”

  入夜,陆良跟苏婉玉视频通话,得知再有两周就到预产期,具体是提前,还是推迟就不得而知。

  他笑着说:“20号前,我尽量赶过去,免得孩子出生,她妈妈还在惦记爸爸。”

  这个月,陆良有点忙,凌晨一过就是9号,明天他就要回魔都,筹备新一期的私募基金。

  15号去海岛参加第一届新能源汽车大会为期三天,作为理事成员,不能提前离开。

  20号之前,应该能挤点时间,抽空过去一趟爱丁堡,但估计也待不了太久时间。

  28号美联储要宣布提息,他们需要提前几天准备,好好布局谋划。

  “哼~少臭不要脸了,谁会惦记你。”苏婉玉一脸傲娇。

  “心情很不错?”

  陆良看出苏婉玉的心情很好。

  “因为姐姐啊,她好厉害哦~”

  苏婉玉叽叽喳喳讲起,自从陆雅过来,生活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有点社恐,不喜欢跟人交流,郑晓璇虽然好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陆雅没来之前,两人就像两个自闭孩童,连对面邻居住的是谁都不知道。

  陆雅一来,哪怕语言不通,在很短时间,也能跟邻居,周边商店的老板混熟,把所有事情都安排的井井有条。

  而且陆雅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很有经验,知道很多她不知道的注意事项。

  虽然她身处爱丁堡,但中西方人种不同,对待孕期的方式也大不相同。

  苏婉玉只是过来留学,又不是在这边长大,国内那套,更适合她的体质。

  “姐夫有点木讷,家里的粮油店,都是陆雅在管,交际能力杠杠的。”

  两人聊了很久,大部分时间是苏婉玉在讲,陆良在听,直到夜渐深。

  “国内应该两点了吧,你也早点休息,别熬夜了喔~”

  “嗯,拜拜。”

  隔日中午,陆良从京城回到魔都。

  飞机刚落地,孙玉涛对外放出消息,告知新一期私募基金立项,及管理规模和全新的收费模式。

  “才15亿美元?”

  “陆总,怎么越混越回去了?”

  “执掌半年公募,被大A同化?胆子变小了?”

  “不是说了嘛,30亿美元,国内只有15亿美元,剩下15亿美元,引入外资。”

  由于有公募基金帮忙吸引火力,新一期私募基金立项的消息,只在小圈子流传。

  除了本期的资产规模,及引入外资,采用阶梯式收费模式,也引起部分人的吐槽。

  3+20N,以国内15亿美元规模为准,假设分为25份,每份认购需6000万美元。

  ‘3’则代表,需额外付出180万美元,这笔钱是无论盈亏都要缴纳的管理费。

  业界普遍都是2+20,不过陆良在上一期私募就提高到3+25,倒也没人有异议。

  关键是‘20N’,以30%盈利为准,盈利率每上涨30%,同比增加5%管理费。

  如果达到60%收益率,管理费25%,90%就30%,120%就是35%,封顶40%。

  “合着只要盈利到150%,假设每份赚9000万,陆良就要分走3600万?”

  “这个收费模式,是不是有点变态了?”

  “当你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心里其实已经接受了,只是想讨价还价。”

  全新的收费模式,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小石子,有涟漪,但没有影响。

  想要达到封顶40%的要求,起码要有150%的利润,9000万扣掉3600万,还有5400万,90%的净收益。

  以陆良如今的声望,发起100亿美元,甚至200亿美元规模的私募,都轻轻松松。

  他却选择发行30亿美元,其中还有一半份额留给外资,国内资本只有15亿美元。

  还有结算周期,不同上期的三年,这期只有一年,明显他就是奔着投机去的。

  一时间,孙玉涛的电话几乎被打爆。

  一年内,30亿美元想变成75亿美元,达到150%收益率,其中蕴含很高的风险。

  但第一期结算471%总收益,第二期结算91%总收益,还有现在累计收益94%的三期。

  让他们对陆良无条件盲从,哪怕陆良亲口说自己不行,他们也会觉得只是在谦虚。

  临近中午,陆良来到22楼的私募公司。

  “陆总,您看看。”

  孙玉涛赶忙上前,邀请陆良进入办公室,提供张五十多人的名单。

  第四期基金也分成50份认购,国内外各25份,每份价值6000万美元。

  国外的认购份额,由陆良亲自负责,国内的认购份额,由他负责统计。

  现在,陆良需要在名单54人里面,挑出25人或更少,进行份额分配。

  “雷君、大强子、小马、老马、张一明、周鸿伟……都是熟人。”

首节 上一节 305/5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