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伟看着小丫头的神情,嘴角漾出一丝笑意。同时也轻叹一口气,还是太小了。
现在是真不敢越雷池半步,担心吓到他的小丫头。
再等等,再等等...。
等小丫头高中毕业,那时候才是最合适的时机。
周立伟看着只顾着扒饭不夹菜的小丫头,无奈地笑笑。
给她夹了几筷子菜,“不要只顾着吃饭,也要吃菜。”
云秀回神,微红着脸轻声应道,“嗯。”
吃了几口,发现周立伟只一个劲儿地给她夹菜,自己却没吃多少,也开始给对方夹。
“周大哥,你也吃,不要给我夹了,碗里都堆不下了。”
“好。”周立伟笑着答应。
两人嘴里虽然都应着,但眼睛时刻都关注着对方碗里。只要对方碗里的菜吃了两口,又迅速给补上。
这顿饭叫两人吃的......。
其他啥味估计都没尝出来,只知道齁甜。
周立伟就这样每天往返公社和小院之间。直到几天后,哈市那边报社的人来了后,他才停止了这种奔波。
来人是一个二十四五的年轻小伙子。戴着一副金边眼镜,中分头,挎着一个斜挎大包,手里一直拿着钢笔和笔记本。
到公社后直接找到了合作社,周立伟刚好也在。
见到这人的这副装扮,周立伟就有几分猜测,在对方还在四处张望的时候,就主动问道,
“同志你好,请问你找谁?”
俞光辉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回道,“你好同志,我是从省城《人民日报》过来的俞光辉,来找周立伟同志的,请问他在吗?”
周立伟大方地伸出手,“欢迎余同志,我就是周立伟。”
俞光辉也赶紧伸手握了握,“原来你就是周同志啊,幸会幸会。”
两人寒暄了几句,周立伟将人迎进了柜台里面坐下,还让云朵去准备了糖水。
没有茶叶,糖水也算是高规格招待了。
两人交谈了一番,互相都了解了一下情况。
周立伟知道了他早就说过来而没来的原因。的确是先去找了林丛,了解与成衣合作社合作的情况。
好在他们有及时沟通好。就在祁光荣找林丛将事情交代清楚的第二天,俞光辉就去采访林丛了。
知道他们想要专门弄个商场出来,以销售服饰为主,俞光辉就开始跟进这件事。
有陈达的批准,这事十分顺利,现在祁光荣和林丛那边已经着手在安排,领导的支持,报社的跟进,让这件事的进程加快了不少。
“俞同志,你来这边想采访什么,可以提前跟我说。我们这边好作安排。”
俞光辉打开手里的笔记本,扫了一眼,才道,“首先,要采访一下你们公社的社长,其次是你们合作社的工作情况。再次就是想去大队看看他们制作衣服的情况。”
周立伟颔首,“行,要不你今天先休息一晚,咱们明天开始?”
俞光辉摆手拒绝,“今天时间还早,麻烦周同志就先安排起来吧。”
周立伟看看时间,没有异议。
“那行,我们直接去公社办事处找余社长。”
只是,两人来到办事处的时候,被告知余社长不在,而是去了国营裁缝铺。
俞光辉问道,“现在应该是上班时间吧?”
言外之意,这个社长上班时间不在岗,而是在什么裁缝铺,不太称职啊。
周立伟笑着解释,“余社长应该是在裁缝铺视察工作。有些大队的裁缝技术不过关,做出来的衣服不太好。余社长就将这些人聚集在了裁缝铺,让那里的老师傅帮忙教导一二。估计余社长是去看看他们的学习情况如何。”
自从出了西山大队闹事的那档子事,周立伟将事情汇报给余振华后,他就没管了。但是余振华却亲自走访了西山大队,将他们私自换村干部的事处理了,还让几个不合格的裁缝来到公社裁缝铺培训。今天肯定也是看情况去了。
俞光辉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觉得这是个很好的采访素材。
于是道,“周同志,现在带我去裁缝铺可以吗?”
“当然。”
两人又来到裁缝铺。
此时的裁缝铺已经挤满了人。不仅有几个来学习的队里的裁缝,更有余社长和干事在询问情况。
周立伟和俞光辉没有上前打扰,只是远远看着。
俞光辉还从包里拿出相机,给余振华拍了一张照片。
刚好余振华在一台缝纫机前,指着一件刚缝制出来的衣服,询问老裁缝做工情况。
画面正好定格在了这一幕。
从画面中可以看出,余振华是个认真负责干实事的好领导。
周立伟缓缓勾起唇角,看样子这个哈市来的报社记者还是个好相与的,也是个上道的。
他这一拍照,咔嚓一声响,顿时就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周立伟赶紧相互介绍。
余振华很是热情,俞光辉也很谦虚。
余社长的采访很顺利。
晚上,余振华想安排俞光辉在公社住下,不过,他想跟周立伟去村里,美其名曰想跟着去村里看看社员们制作衣服的情况。
回村的时候,两人聊了一路。
俞光辉很是惊讶,这个周同志明明比自己还小几岁,可是他的学识和见闻完全不输自己。关键是有些观念,跟自己还出奇地相似。
车子还没到青山大队,两人就已经开始称兄道弟了。
“兄弟,我感觉咱俩投缘,以后你出车到哈市,一定要去找我,再过一段时间天冷了,就可以去松花江畔滑冰,可好玩了。我到时候可以带你去玩,保你玩了还想玩。”
周立伟心里更是讶然,没想到这个戴着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的青年,实际是个豪爽的性情中人。
第203章 有戏?
两人到达青山大队,云松山热烈欢迎,高桂香热情款待。
周立伟差云朝光去喊俢世杰,过来的除了俢世杰,还有冯邵明和赵军。
几人带了粮食,让高桂香帮忙一起做了,晚上一起陪俞光辉喝两杯。
一群年轻人,很是投机。
不过酒量都不怎么样,不敢多喝。关键现在酒精贵,谁也不敢敞开肚皮喝。
周立伟一瓶白酒,每人二两都不到。
但就是这样,大家都很满足。
俞光辉甚至很羡慕他们这些知青在乡下的日子。
俢世杰嗤笑,“你少扯淡,今天是因为你来了,咱们不干活陪你。改明儿让你看看村里人真正过的日子,保准你再不会说这话。”
云松山也适时哭穷,“是啊,咱们社员的日子苦啊,前几年粮食不够,时常都要饿肚子。这两年才好点,土豆红薯南瓜啥的,混着粮食,勉强能混个半饱。”
顿了顿又道,“不过我们都相信,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现在小周带着大家做衣服做鞋子,好歹让大家多少有点收入。不至于像以前买盒火柴买包盐,都要用省下来的口粮去换。现在啊,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了。”
周立伟听着未来老丈人的话,缓缓勾起了嘴角。
云叔就是聪明。
在这位省城来的记者面前,肯定要哭穷。不然,怎么说明他们迫切需要通过成衣合作社来改变现状呢。
但又不能一味地哭穷,说他们的日子不好过。说多了,严重了就变味了。也就更不能体现成衣合作社成立的意义了。
日子越来越有盼头,这都是合作社给的希望。
这也从正面说明了成立这个合作社是非常有必要。从而也证明了哈市林丛他们的作为是正确的,有意义的。
晚上,俞光辉住在了周立伟的屋里,跟他睡在了一个炕上。
农村的炕都不小,睡两个大男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周立伟是个爱干净的,俞光辉住的没有一点不习惯。
第二日,周立伟又带俞光辉参观了大队部做衣服做鞋子的地方。
俞光辉还采访了很多村民,大家都喜气洋洋地跟他说这个成衣合作社办得好。
周立伟陪了俞光辉两天,不仅了解了青山大队的情况,还去了附近的两个大队,采访了一番,也拍了很多珍贵的照片。
俞光辉还想继续走访其他大队,可是周立伟没时间陪他了。
“合作社验收成品的时候到了,我得在场盯着点,帮帮忙。”
俞光辉一听,也来了兴趣。正好可以看看验收成品的场面。
这可是重要的环节,可不能错过。
于是,他又跟着周立伟到了公社的合作社。
差不多用了两天的时间,所有的成品验收完毕。
一共4200件衣服,只有几件不合格。成效还算不错。
这一批还是秋装,接下去全部都要做冬装了。做衣服的速度估计就没那么快了。不过也约好了半个月要交一次货。
下次交货的时候,就可以领上批货的加工费了。
这4200件衣服验收好,周立伟就准备往哈市送货。
这时候,青山大队已经做好了50几双布鞋,周立伟也一并带上了。
俞光辉很是兴奋,“我是不是可以跟着你们的车一起走?”
“当然。”周立伟没有拒绝,车上就他和张亮两人,再多个人也坐得下。
货送到哈市后,周立伟跟俞光辉提出了一个要求。
“能不能尽快将这事报道出去?我们这批货马上要上市了。”
周立伟是想借他报纸,给这批服装做个宣传。
在他眼里,这就是个免费的广告。
不过在其他人眼里,这就是一次工人与农民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成果。这种国家提倡和宣传的东西,大家都会支持与鼓励。
支持和鼓励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当然是买这次合作的成品——衣服。
俞光辉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明白了周立伟的意思。推了一下金丝边眼镜,眼里满是看穿一切的笑意。
“明白,完全没问题,今天回去赶稿,明天印刷,后天你关注报纸,保证上面有这事的报道。还会呼吁广大群众去商场看看你们的产品,共同验证你们的成果。”
周立伟笑了,心想这小子是真上道。
用拳头顶了一下他的肩膀,“谢了,回头请你下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