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2004开始 第619节

  倒不是演技或者容貌让她这般仔细,而是她乃国内唯二去到好莱坞闯荡的女星。

  合拍片的女主角,除了巩莉以及好莱坞女星之外,就数她最合适。

  国内的其她女星,全都得靠边站。

  “也不是。”王树应声,眼见章紫怡听言脸色开始变化,随即再道,“紫怡姐,之前都说了,我们已经海选到意向演员,所以.”

  话不用说的太明白,说到这里已经能够让人明白。

  章紫怡听的明白,脸色瞬间有些不自然。

  因为这话,其潜台词说的是就算没选巩莉以及好莱坞女星,也不选她。

  哪怕她降低片酬,亦是如此。

  这就很挂不住脸了。

  因为,按理说除了巩莉以及好莱坞女星之外,就数她最合适。

  更别说她还主动降低了片酬。

  这种情况下,无人能够与她竞争。

  可眼前的情况

  王树也知气氛有些尴尬,随即笑道:“紫怡姐,我还有事,就先走了,以后有机会再合作,这次真已经选好了意向演员。”

  章紫怡固然面子挂不住,但听到王树的话,又开始觉得或许是真已经选好了角,不好更改。

  如果换做一些小导演,章紫怡只会觉得对方不给她面子,转身就走,根本就不会深入思考。

  而王树,因为她潜意识中想要与王树合作,不想将之得罪,也就会深入思考,开始反思,为对方找理由开脱。

  这是一种人性。

  “好吧。”章紫怡并没有黑脸,而是故作无奈的应声。

  还是那句话,自从王树成名之后,他身边少有碰到坏人,基本都是有礼貌礼节的好人。

  当然,冯小钢和陈恺歌这两大导演除外。

  这两人,颇有小人得志的感觉。

  未出名前,夹着尾巴做人。

  成名后,鼻孔看人。

  1984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离开部队回到京城的冯小钢成为电影厂的一名美工。

  他参与的第一部戏是郑会立导演的剧情片《生死树》,只是当时他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美工,电影屏幕上连名字也没有。

  但好歹也让他正式进入了电影圈,也让他知道了什么是电影。

  那一年,对于冯小刚而言,还有一件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搭上了大院子弟郑小龙(《甄嬛传》导演)的线。

  一来冯小钢会来事,二来冯小刚会舔。

  没多久冯小钢就把郑小龙舔舒服了,而后郑小龙就把冯小钢安排进了京城电视艺术中心(京台下属单位),虽然还是一名小美工,但冯小钢会来事会舔人啊。

  1985年,冯小钢继续舔啊舔。

  也是这一年年末,郑小龙为冯小钢介绍了一个朋友,王硕。

  这个时候,王硕已经是京圈文化大咖,一部《浮出海面》、一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已经引起了文坛轰动。

  到了1989年,郑小龙与王硕再加上几个文学青年,一边吃饺子,一边琢磨要写一个能把老百姓感动的女人故事,就这么着琢磨出了一部《渴望》。

  而后,电视剧《渴望》播出,万人空巷。

  最夸张的是只要这部电视剧播出的时候,犯罪率都会少很多,而当时公安部甚至专门制了一个锦旗送到京城电视艺术中心

  那一年,王硕有四部小说改编成电影,而且部部爆火,王硕自己都拍着胸脯自豪道:“从此以后中国电影界,哥们可以横着走!”

  通过郑小龙认识王硕,冯小钢也终于等来了他的机会。

  也是1989年,在享受到《渴望》带来的巨大成功以后,郑小龙又找到了王硕,商量是不是能拍一个室内情景剧。

  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室内有不少空地,空着也是空着,不如搭个棚子,拍些好玩的东西。

  还是“渴望”的老套路,郑小龙与王硕牵头,再加上一些文学青年,就在家里写,其中一个文学青年,就是后来在古董收藏界特别有名的名人,马未都。

  但是当时的马未都还只是一个文学编辑,只能跟着郑小龙,王硕一群人瞎折腾。

  一群人闭门造车,写了个把月,终于把稿子写完了,郑小龙拿着稿子就去找主任审稿。

  而后,不知怎么的,这个稿子给弄丢了。

  稿子丢了,郑小龙这一票人也心灰意冷,决定不干了。

  一直等在一旁的冯小钢却找着了机会,他找到王硕,说道:“你稿子丢了没关系,我跟你一起重头写。”

  王硕好奇:你又没有看过我的稿子,你能写出个啥啊?

  而后,冯小钢后来还真与王硕两个人将这个本子给写了出来了。

  王硕问他怎么做到的?

  冯小钢说:看了“王老师”不少作品,你剧本里那点插科打诨,我都熟的很。

  于是,1991年《编辑部的故事》正式播出,而冯小钢也终于在后面拿了一个联合编剧的冠名,至此冯小钢终于算混进影视圈的舞台之上了。

  有了《编辑部的故事》的成功,有了郑小龙这位京圈大佬的赏识,接下来的几年,冯小钢混的顺风顺水。

  与郑小龙合拍了电影《大撒把》,又拍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个顶个的叫好又叫座。

  而冯小钢也从美工摇身一变成了编剧,成了导演。

  同时,他也知道离开郑小龙,离开王硕,他什么都不是,他依然叫他们大哥,依然叫他们老师。

  而王老师一高兴,也就把他的几部小说都交给了冯小钢来改编。

  只不过,1993年《上海文学》发起了一场“人文精神”的大讨论,而矛头指向的就是“痞子文学”的鼻祖王硕。

  恰好那年月,冯小钢捧着王硕的《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月亮背面》、《我是你爸爸》去审批。

  遭受制裁。

  然后到了1995年,陈龙电影《红番区》在春节赚了快1亿票房。

  北影厂厂长韩三坪是个好大喜功的主,他找到了冯小钢。

  给了冯小钢100万的资金,让他去拍一部贺岁喜剧。

  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冯小钢找了很多人,葛悠、何冰、英达、叶京等等都来了。

  拍了一部,《甲方乙方》。

  这部电影上映,拿到了3600万票房。

  冯小钢本人也通过这部电影拿到了一百多万的收入。

  1998年,冯小钢再接再厉,又是一部喜剧,又是一部贺岁片《不见不散》,又取得了4300万的票房。

  喜剧电影拍到这里,冯小钢又动起了心思,要把王硕的本子拿出来再拍一遍。

  只不过没拍成。

  于是1999年,他又拍了贺岁喜剧《没完没了》,票房依然不错有3000多万。

  也是从1997年开始,冯小钢成为了中国贺岁导演的代名词,拍一部火一部,拍一部成一部。

  至此,冯大导演走上人生巅峰,指点江山,怼天怼地。

  其实,如果王树生在60年代,重生于80年代,他也需要像冯小钢一样一步步往上走。

  因为那个年代,无论是电视还是电影,都需要资质才能拍摄。

  而这,得有单位才行。

  进了单位,又需要一步步往上熬资历,没个七八年的时间的“沉淀”,难以进步。

  而且,那个年代,电影还处于统筹统销,拿奖还行,赚钱甭想。

  更别说,就算赚钱也是单位赚钱。

  到了王树这个年代,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没有限制与枷锁。

  只要有本事,少年干出一番事业都不成问题。

  王树没有与章紫怡多聊,还是起身走了。

  不管章紫怡内心如何在想,他并不在意。

  今日与对方这般客气,不过是社交礼仪而已。

  毕竟他不是陈大导演,没有那个用鼻孔看人的劲头。

  章紫怡看着王树离去的背影,尽管心里有些不爽,却也闷在心中。

  这次合作不上,不代表以后没有合作的机会。

  正是因为如此,她才会忍耐。

  次日,复试选角开始。

  “王导~”

  董旋一身白色的连衣裙,腿上是肉色的丝袜,脚上是白色的高跟鞋。

  她走进试镜室内,眼神略有闪躲的喊。

  之前与身后的人去到餐厅,很不凑巧的遇到王树。

  尽管王树没说也没有问,董旋心中却是清楚,王树肯定有所猜测。

  此后,董旋自觉丢脸,不仅埋下对王树有想法的心思,也少有再联系王树。

  而王树,本就是不主动的主。

  所以,久而久之,两人已经有很长的时间没有联系。

  这次要不是《环太平洋》这部合拍片的诱惑力实在太大,董旋也不会硬着头皮前来。

第562章 罪过罪过

  董旋的目光有些闪躲,王树却不会。

  他笑呵呵的看着眼前这位黑龙江妹子,笑道:“旋姐,好久不见。”

  王树如今是奥斯卡大导演,董旋自觉当不起这声旋姐,颇为受宠若惊的连忙接话道:“王导喊我董旋就好。”

  王树笑了笑,没有接这个话茬。

  国内,极为讲究这些表面的东西。

  董旋无论年龄还是出道时间都早于王树,如果王树一口一个董旋,董旋本人觉得没有毛病,网民们却不会乐意。

  保准嘲讽王树飘了,不尊重前辈、耍大牌等等。

  因此,这不是董旋乐不乐意的事情,而是王树需要将表面工作做到位。

首节 上一节 619/7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