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2004开始 第394节

  王树拍完这部戏,其制片成本,不足500W。

  在演员片酬不高的前提下,一部没有大场面较为写实的艺术片,正常情况下省一省300多万差不多就能搞定。

  能花500W,主要是剧组的待遇相当不错,开支因此拔高。

  不过500W只是制片成本,若是再加上宣发,其成本将高达2500W。

  500W为制片成本,2000W宣发成本。

  别看2000W的宣发成本是制片成本的4倍,其实一点也不多,且还有些少了。

  以王树现在的名头,在内地已然具有一定的票房号召力。

  因此,将宣发成本提高到3000W,完全没有问题。

  只是王树想了想,《人山人海》终究是一部艺术片,2000W的宣发成本已是差不多了。

  若是宣发投入的太多,吹的太久太过,可能会适得其反。

  至于2500W的成本,其实一趟威尼斯电影节之行,通过卖片不仅已经收回了成本,还小赚了一些。

  王树在欧洲三大上已经小有名气,再加上《人山人海》又是威尼斯最佳导演银狮奖获奖电影,压根就不愁卖。

  区别在于价格的高低而已。

  不管怎样,《人山人海》尚未在内地院线上映,王树就已经小赚。

  而后上映,无论票房多少,都是赚。

  元旦假期结束,一棵树公司的员工相继收心上班。

  当天下午,光线的王常田组了一个饭局。

  王树、韩三坪、以及上影的任中伦到场。

  这次的饭局,四人中,韩三坪作为中影老大,地位最高。

  其次是任中伦,上影再怎么说也是国内电影业的老二,任中伦还是有面子的。

  再次是王树。

  最后便是光线的王常田。

  并不是说王常田堂堂光线老板比王树的地位低,而是在这场就《台北行》项目的饭局中,王常田没有多少话语权,完全就是附带的。

  相对之下,王树是有话语权的一方,所以地位更高。

  只限这场饭局。

  若是场外,王常田堂堂光线老板,又比王树高一个辈分,自然不可能比王树的地位低。

  至于韩三坪和任中伦,这两人都背靠国企,毋庸多说。

  “韩董.”

  “任总.”

  “王导.”

  “王总.”

  四人都是场面人,先是笑呵呵的打着招呼,然后在王常田的张罗下坐下吃饭喝酒。

  等到差不多的时候,又在王常田的提及下聊到了《台北行》。

  顺理成章的进行到国内一大特色,酒桌上谈项目。

  在这顿饭局之前,任中伦和王常田已经知道王树将要执导投资两个亿的内地首部丧尸片。

  说实话,当听到王树要拍这种类型电影的时候,任中伦和王常田都有所迟疑。

  毕竟上影和光线并不像中影那般财大气粗,手里的钱一直都得精打细算,不能瞎几把乱花。

  而后想到王树未尝一败的战绩,双双一咬牙,跟了。

  两人都知道,王树这是给他们面子,才有他们两家掺一脚的机会。

  如果这次不跟,下次有机会掺不进去,就怨不得谁。

  “我这边需要50%的份额。”韩三坪笑着说话,他对王树是有信心的,相信王树能成。

  眼见任中伦和王常田看过来,紧接着又道,“这50%并不是中影全占,其中会有很大一部分分给国外。”

  “你们也清楚,2亿投资,单凭内地市场不足以收回成本。”

  “想赚钱,还得加上海外市场。”

  对此,任中伦和王常田一清二楚,虽说不带上国外的影视公司,《台北行》也能进入海外市场。

  只是,以这种方式进入海外市场,不仅做不到短时内同步上映,还基本都是打包卖片,无法参与票房分成。

  比如港片进入宝岛,就是被宝岛那边的地头蛇要求打包卖片。

  又好比国内引进外语片,一直以来都是为了借助外语片刺激市场,以及加入WTO的条件之一,才限量引进。

  除非是被中影选中的影片,其它影片压根就进不了内地市场。

  海外市场,是同样的道理。

  本土巨头或者政府层面,轻易不会让一部外来影片跑来圈钱。

  除非是一些具有多地区发行能力的影视公司,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这一点,无论是张一谋执导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还是冯小钢执导《夜宴》,以及陈可新执导的《投名状》等等面向海外市场的电影,皆有海外的影视公司参与投资。

  简而言之,要么大家一起投资一起赚,要么滚蛋。

  任中伦和王常田于是看向王树,王树不动声色的说道:“一棵树公司占比25%。”

  50%+25%,还剩25%,任中伦与王常田松了一口气。

  两人对视一眼,任中伦当即抢白说:“上影20%。”

  王常田听到这话话,双目圆瞪,到了嘴边的话直接噎了回去。

  合着他忙前忙后的组了这顿饭局,光线只占5%?

  任中伦眼见王常田脸色有些不对,幽幽的说:“2亿的投资,5%也有1000W的资金投入,不少了。”

  1000W的资金投入确实不少,但王常田相信王树,愿意赌一赌,咬着牙说道:“光线10%。”

  10%,也就是2000W的投资。

  上影剩下15%,即是3000W的投资。

  这年头,一部电影,一家公司投资三千万,已经算是非常大的投入了。

  要不是相信王树,任中伦和王常田压根就不敢这么投。

  而是会多找几家公司,一起共担风险。

  毕竟,3000W的投资只是占比15%,仅是内地市场百分百回不了本。

  比如《台北行》如果内地3亿票房,那么制片方和发行方共同能分到1.23亿左右。

  再扣除发行方的分成,制片方也就剩1.1亿左右。

  上影占比15%,即为1650W的票房分成。

  3000W的投资,就算《台北行》的票房在内地院线高达3亿,上影也是亏本的。

  不仅亏本,还亏了近一半。

  想保本甚至大赚,赌的就是海外市场。

  换做其他的导演,任中伦和王常田不敢这么赌。

  眼前的是王树,就不一样了。

  《恐怖游轮》的成功,历历在目。

  更何况,对于任中伦和王常田来说,这次的投资就算砸了,也得上船。

  有了这一次,日后好合作。

  若是退了,以后或许再难有以后。

  任中伦和王常田已经知道,韩三坪这厮压根就不想带上上影和光线,一门心思只想吃独食。

  要不是王树比较讲情意,根本就没有今天这事。

  “上影18%。”任中伦做出让步,吐出一个数字。

  韩三坪和王树两人坐在一旁有些无语,怎么还讨价还价上了?

  “光线12%。”王常田也不示弱,继续往上加。

  任中伦眼见王常田不退让,也拉不下脸继续讨价还价,随即叹了一口气,说道:“行,上影15%。”

第359章 亿投资?

  第359章 3亿投资?

  王树的这25%,是剧本+导演片酬+投资,三部分组成。

  别看25%只是四分之一,实则占比已经非常多了。

  想把蛋糕做大,需要将利益分润出去,别人才愿意与他一起将蛋糕做大。

  不然连蛋糕都做不起来。

  而且,蛋糕做大,虽然风险随之增加,但收益本就也更大。

  比如3000W,这笔资金在国内都能独资拍一部中规中矩的电影了。

  而在《台北行》这部电影中,只占有15%的份额。

  又比如王树的25%,等同5000W。

  5000W,放在新起的互联网行业,自然不值一提。

  但在电影业,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单就5000W的资金,只要不找港岛那些片酬超高的演员,都能制作一部大制作电影了。

  2008年上映,陈嘉上所执导的《画皮》,其投资也才7000W。

  其实,《画皮》号称1500W美元的投资,这话听听就得了。

  这部电影的真实投资是7000W人民币,上映后算上票房以及卖出的其他版权等等,纯利润2500W。

  7000W的投资,最终票房2.3亿,再加上版权收益,纯利润2500W。

  看似好像有点少,实则再正常不过。

  这年头,盗版横行,网络播出版权尚未成型。

  电影由于是在影院已经放映过的影视作品,再加上各大上星卫视台本就不播电影,因此电影的电视播放版权费一直不高。

  尽管有着秧视6套,但这台通常就花几十万、一两百万购片,爱卖就卖不卖拉倒。

  甚至说,正是因为有秧视6套花钱兜底,很多电影才能卖出电视播放版权,不然卖都卖不出去。

首节 上一节 394/4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