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戏腔都不会,你懂毛线京剧 第188节

  锣鼓经,急急风!

  马谡与王平,带着八蜀兵横枪望山下。

  张郃带着魏兵再次杀将过来!

  张郃举枪刺马谡!

  双方互相拉枪,马谡不敌!

  王平来救!

  马谡、王平同时用枪压住张郃枪!

  张郃用枪挑开!

  马谡、王平同归小边,张郃归大边!

  三人持枪过合,张郃换至小边,马谡、王平换到大边!

  马谡往里走,张郃用枪刺王平,王平横枪阻挡!

  马谡向前,张郃用枪刺马谡,马谡横枪上下阻挡!

  锣鼓越敲越急!

  紫色、红色、绿色靠甲靠旗不断纷飞,煞是好看!

  引得台下叫好声不断!

  最终,张郃以一敌二。

  逼得马谡和王平,战退下台!

  场上四魏兵高呼,“得了街亭~”

  台上,魏国大将张郃,右手持虎头铲,左手捋须,意气风飞!

  大笑道,“报与都督知道!!!”

  而后,张郃引魏兵下台!

  自此……

  街亭失守………….

159 失街亭结束,空城计开唱!(3更求全订)

  此时的弹幕里,依旧许多戏曲内行的人在那刷着弹幕。

  【都说京剧慢,其实如果看懂的话,就会发现,京剧其实非但一点都不慢,甚至比起电影都要快!】

  【确实,感觉埋怨京剧慢的人,是完全不了解戏里的故事。

  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九场都已经结束了,而且这九场,就把失街亭的这个历史事件,说的差不多~了。】

  【你们想想,一部90分钟的电影能讲多少事?一出-戏呢?】

  【戏腔歌是快,可是一首几分钟的戏腔歌,能表达什么?单单-就一个好听?】

  【………………】

  看到这样的屏幕,依旧有不少戏腔圈的人,继续嫌弃。

  但翻来覆去,无非也就是京剧落后,如果真这么好怎么现在没落了,等等……

  反而许多网友。

  随着这出戏的演出,对于字幕以及直播间中的戏台内容,反而看得越来越仔细,也越来越投入了……

  正如弹幕所说。

  鲨鱼塘村的戏台上,这已经是第十场戏了。

  此时的锣鼓经,已经换成了乱锤!

  乱锤!

  京剧锣鼓经,在人物焦急、慌乱、愤怒时使用!

  很明显,这样的气氛,适合的也只有败北的马谡与王平了。

  两人一脸垂头丧气的样子,尤其马谡,像是突然换了个人。

  “嗳~~~”

内部羣梧一韭依er祀⑵思(三)

  戏台上,狼狈的马谡和王平,共同叹了口气。

  而后,再也没有之前气焰的马谡悔恨道,“悔不听将军之言~~~~

  街亭失守,如何是好~~~”

  王平回道,“事到如今~只好丞相台前请罪!”

  马谡耷拉着脑袋,“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

  王平低声道,“走哇~”

  “走哇~”马谡又叹了口气,却没动脚。

  “走哇!!”王平语气加重了几分。

  “走~~~哇~~~”马谡更加不情愿了。

  旁边的王平一瞪眼,手一指,音调陡然拔高!

  高声怨忿,“你与我~~~走!!!!”

  王平这句话尾音音调拉的极长,似乎要将之前的愤怒发泄出来一般。

  说话的同时,他几个大步,已经把马谡逼到了台后。

  马谡哪里还有脾气,愧疚的连连摆手,“走~走~走走走走~~……”

  锣鼓经,大锣原场起!

  待二人向下场门缓行之后。

  王平突然转身望着马谡,怒道,“马谡!俺王平的性命,就断送你手!!!”

  说罢,王平的枪耍了个花,头也不回的下了台。

  锣鼓经,崩登仓起!

  崩登仓,或作八答仓,配合“亮相”的动作,表现某种戏剧情绪动作的突然变化。

  戏台上的马马谡将枪倒至左手,而后向旁边一望!

  左手横枪,右掌高拱,托髯凝思……

  甩髯,左手横枪颤抖,右手扬至脑后,抚脖颈往下矮身,悔惧交加!

  大锣原场起,马谡一脸胆怯的下了场……

  …………

  幕布落下!

  台下又响起了喝彩声和掌声。

  至此。

  《失空斩》的第一出戏——《失街亭》就此结束!

  其实看到现在,包括一些之前不懂戏的网友们,也已经明白了。

  《失街亭》的主角,其实并非是向小园扮演的诸葛亮。

  反而是程尤扮演的马谡!

  也正如之前弹幕说的那般。

  许多人都在抱怨京剧慢腾腾的,其实那只是针对里面的唱腔和念白。

  但其实。

  京剧这种程式化的夏国独特艺术,还有一个艺术特点。

  而这个艺术特点,也是夏国许多艺术的统一特点。

  那就是以简写繁!

  比如夏国的国画,只有墨色的一幅画,却无比写意。

  又比如夏国的古诗词,寥寥数字,便能勾勒出美轮美奂的意境。

·· ··求鲜花··· ····

  京剧同样如此。

  若是把三国演义的失街亭整个事件拍成电视剧,单独一段可能也就需要这么些时间。

  但要是像这出戏一样。

  单独拎出来,不仅把整个事件讲明白,而且把其中每个角色,前前后后的缘由都解释清楚呢?

  怕是几个小时也不止吧?

  而京剧里呢,就像诸葛亮出场时候的引子。

  羽扇纶巾,四轮车,快似风云。阴阳反掌定乾坤,保汉家,两代老臣。

  二十多个字,就把诸葛亮这个人物介绍完了?

  还有……

  40分钟,出场了多少人物?

... .... .......

  诸葛亮、马岱、赵云、王平、马谡、司马懿、张郃……

  尤其诸葛亮、马谡、王平、司马懿和张郃。

  这些人的人设,也交代的很明白了!

  可能还有人没有想到的一点。

  一百年前,夏国哪里能像现在一样,拥有那么多的群演,拥有那么多的后期技术和资金。

  去真正还原历史中的事件呢?

  还不是靠着这三尺戏台?

  恰恰是因为这种以简写繁的艺术特点。

  一张桌子,能当军帐,能当寝帐,能当官府大堂,甚至还能当山头。

  几个人,就能当做千军万马。

  一个马鞭,就能充当战马。

  这些,都是国粹的程式化艺术。

首节 上一节 188/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