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本来就有曲调,只是诗词能够流传下来,古人的唱法却早已流失。
后人无法得见当年秦淮河畔唱这首词的风采,但众人听到林晚晴唱的这首《但愿人长久》,第一反应就是觉得这就是原唱。
一千年前,古人也许就是在画船上喝着酒,唱着这首歌。
“牛逼!这首歌过后,林晚晴的天后的含金量又要再上一层楼。”
“我一直认为所有对古诗词的胡编乱改都是亵渎,然而想要直接用古诗词来当歌词,难度很大。”
“没错,诗词的写法,本身就跟现代语言的说话方式不同,改不好就是垃圾。”
虽然才唱了几句,但是观众们几乎一边倒地认可了这首歌。
舞台上,这首歌的舞台效果不多,月亮,云朵,雾气弥漫,营造出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
钢琴声,大提琴声,伴奏有些安静,不那么嘈杂。
一阵风吹来,舞台上雾气飘动,林晚晴像是真的变成了仙人一样,凭空而起。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林晚晴衣裙飞舞,像是踩着云朵一一样,优雅地飘向上方的月亮。
华丽的衣裙,空灵的歌声,林晚晴云端漫步,引发了观众们一阵尖叫。
即使是已经见过彩排现场的人也也忍不住喝彩。
太美了,人美,声音更是如同仙音。
吊威亚并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但是用在中秋这样的舞台上,用在这首歌,用在“我欲乘风归去”,居然真的给人一种乘风归去的感觉。
“我就说是嫦娥吧!”
“直接开始奔月!”
“在下不才,姓吴名刚,家住嫦娥隔壁。”
“什么隔壁老吴。”
观众们都被这首歌征服了。
最明显的特征是热搜榜上,半首《但愿人长久》登顶第一。
后面还有几条诸如“林晚晴天外飞仙”“魔都卫视嫦娥奔月”“苏轼《水调歌头》”的热搜。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今有半首《但愿人长久》占热搜。
月圆之夜,听着电视机里林晚晴唱《但愿人长久》,看着大屏幕背后的水墨诗词《水调歌头》。
离别和思念的情绪,一下子填满了观众的内心。
太应景了,苏轼《水调歌头》,本就是苏轼在中秋所做,用来抒发对“三苏”之一,也是他弟弟苏辙的怀念。
这一年,苏轼外放密州(今诸城)任太守,此时的苏辙任齐州(今济南)掌书记。
二人未能得见,苏轼有感而发,把对苏辙的无限思念,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
同时这首词也表达了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
苏轼之名流传千古,但同为“三苏”之一苏辙名气却远远低于苏轼。
不是苏辙不强,实在是苏轼过于强大。
这里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苏辙,历史上第一个“扶哥魔”,有人戏称两人的关系是“苏轼跟他的大冤种弟弟。”
苏辙这辈子,不是在捞哥哥,就是在捞哥哥的路上。
随着苏轼犯的错越来越大,得罪的人地位越来越高,苏辙的官也越来越大,最后甚至做到了守尚书右丞(副宰相)正二品。
哥哥苏轼不断被贬,弟弟苏辙一边升官一边捞哥哥然后被贬。
只能说不愧是千古第一大冤种弟弟。
听着这首歌,好像一下子让人体会到了苏轼当年的心情。
舞台上,林晚晴歌声还在继续。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弦乐安静典雅,月亮在静谧的空中散发着皎洁的银光,林晚晴飘然落地。
歌声里百转千折,回响在现场,空灵,缥缈,好似千年前的歌声穿越时空,来到了现代。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不疾不徐,不骄不躁的音乐,却把直遗憾体现地淋漓尽致。
中秋团圆之夜,亲人无法相聚,是每个漂泊者的遗憾。
今天的中秋晚会,《在他乡》《天之大》,不断地铺垫这种思念,《但愿人长久》让这种思念达到顶峰。
舞台上林晚晴声音不高,像是发出了一声长叹。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千古名句,是无数文人骚客在表达思念之情和美好祝愿必定会用到的句子。
这句话意思其实很简单,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可以用于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也可以用在朋友,恋人身上。
《但愿人长久》歌曲结束,很多人都还没回过神来。
这样的歌词,这样的演唱,又是一个封神现场。
《水调歌头》被誉为中秋词第一,加上林晚晴的演唱,这首歌也被粉丝称为“中秋第一曲”。
很夸张的评价,但是却又不少人认可。
要知道如今的网友要求极高,不管多牛逼,到了网上,网友都是一句:“还得多练”就打发了。
这时候居然有为数不少的网友表示支持,足见这首歌的魅力。
短短几分钟,热搜榜上风云变幻,但是《但愿人长久》热搜第一的地位始终无人可以动摇。
央视请的流量明星,新歌开场,也只能屈居次席。
芒果台更是只拿到了第六,其他卫视请的天王天后,也甚至都没能挤进前十。
关注度差距显而易见,这首歌结束后的收视率,给了魔都卫视一个大大的惊喜。
魔都卫视收视率第一,跟芒果台收视率中间还差了个第四名。
好评如潮,收视率爆炸。
直播间弹幕一边倒地点赞,网友纷纷点赞。
不仅是网友,还有不少专业人士表示肯定。
魔都卫视中秋晚会,成了!
第356章 唱一首军歌吧
2024-06-21
《但愿人长久》,火遍全网。
不少学生纷纷发言。
“如果高考前有这首歌,我起码能多得四分!”
“强烈要求把《出师表》写成歌!”
“我投《蜀道难》一票!”
“《桃花源记》也不能少啊!”
“我觉得《琵琶行》最难!”
“拯救我辈分数,就拜托你了!”
很多人纷纷艾特许诺围脖,要求大量改编古诗词,最好是标明“全文背诵”的,一个字都不要改,不然容易写错。
“《但愿人长久》挺好的,就是我写的比较慢,必须到那个节拍上才能写出来。”
“我期待有一天,所有的全文背诵,都可以用歌的形式唱出来。”
“交给你了诺言。”
许诺刷着围脖,十分无语。
背诵诗词,对他来说从来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自然也不会对“背诵全文”有什么阴影。
刷着刷着,许诺刷到不少话题。
#沉寂一个多月,林晚晴新歌宣告强势回归
#再出新歌,林晚晴回归!
#一个多月未发新歌,《但愿人长久》点燃中秋之夜
标题很离谱,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沉寂这两個字,跟一个多月都不可能连在一起用。
一个多月就算沉寂,那华语乐坛一大帮歌手可以称之为冬眠,或者已经死了。
一名歌手一年能出一张专辑,就能被称为是工作狂魔,正儿八经的劳模。
一年只出一首歌的大有人在,几年一首歌的人也不并少见。
而林晚晴,一个多月不出新歌,就得被称为“沉寂”。
网友们就是这么双标,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
货比货得扔,人比人该杀。
有篇文章说得很有意思:“一个多月放在其他人身上,大家只会觉得他在沉淀自己。一个月不发歌出现在林晚晴身上,大家只会怀疑诺言在偷懒。”
“当然我们知道诺言其实很忙,不光是忙着见义勇为1V5,《我是特种兵》进度也没落下,已经有演员宣布杀青,《守护江汉路》正式定档本周五,《天龙八部》一天都没少更,《蒙面歌王》里齐天大圣跟丑八怪一人唱了两首他的新歌,陈知秋加盟就获得新歌……”
“但以上这些都是“新人”,对待新人,诺言似乎总是格外关注,可能这就是“新手保护期”吧。”
“与之相反的是,沈凯文余洲林晚晴等人都不同程度淡出大众视野,一个月两个月都没有新歌问世,令人扼腕叹息。”
“通过分析以上种种情况,我得出一个结论:最亲的人往往容易被忽视!最亲的人是谁?这个答案想必不用我来多说吧?”
“在此强烈建议诺言不要“喜新厌旧”,强烈建议让林晚晴多出新歌。”
直到文章最后,作者才露出了身份——磕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