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这行为还真是十分的古怪。
自己死了,他后悔了,活着的时候但凡他多想一想自己也不至于有如此结局吧!
卫子夫这个皇后被汉武帝这最后的这一个举动弄得此时也是如鲠在喉。
感觉就像她小时候逃荒时吃的树根一样,又涩又硬,梗的喉咙难受,可不吃又要被饿死,吐也不是,不吐也不是。
她暗自嘀咕,怎么感觉陛下这行为有一些马后炮的嫌疑?
第159章 难堪的刘彻
思子宫,望思台……
她记得自己的儿子活着的时候,陛下这个父亲也没见有多亲近呀。
卫子夫想到这里,她的思绪陷入了回忆之中。
其实也不全对,在刘据这个儿子才出生的时候,陛下是十分的激动的。
因为这是他的长子,也是后来的嫡子,既嫡即长,所以也顺理成章的被册立为太子,那时候他们父子的感情是十分要好的。
只是在后来才变的!
呵,可笑!
终究是敌不过皇权。
或许是后来他的儿子多了吧,所以也就不稀奇她儿子这个太子了!
可既然都不稀奇了,那他逼死了又在那里假惺惺的做什么?感动自己吗?
也不知道是做给自己看还是做给外人看……
卫子夫稳沉着一张脸,心中却吐槽不断。
反正现在的卫子夫是对刘彻这个她的丈夫完全没有了任何的爱意。
其实早就没有了……
在他帝王之威越发的重了,在他一次又一次的宠爱别的女人的时候,自己就已经恪守着自己身为皇后的本分了。
如今又从天幕这里听到了以后皇上会这样的荒唐,她就更是小心翼翼。
只是,卫子夫庆幸还好如今皇帝不在自己的身边,如果他在的话,卫子夫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
……
不说卫子夫和刘据是这样的感觉,所有看着天幕的人都有这种感觉。
一个字,装……
知道历史的朱元璋可是知道被他逼死的戾太子还是有一个孙子在的。
可据历史记载,当时汉武帝可是下令斩草除根,若不是有人不忍心没有下手,恐怕都没有后来的汉宣帝了!
“太子,你瞧瞧你前面的太子,再对比一下你自己,是不是觉得我这个父亲很合格呀?”
朱标神色复杂的看了一眼朱元璋,但不得不承认,对比起来,自己这个太子真的是前所未有的稳固。
皇父信任,弟弟也尊重,大臣们爱戴,朱标觉得也不是不可以帮父皇多处理一点奏折。
朱元璋可不知道朱标差一点儿就对他的龙椅心动了,他此时正蛮有趣味的看着天幕。
……
【不过导火索朱安世为何能够得知公孙贺会大祸临头,史书中并未揭晓,他又为何能够在狱中向武帝上书,也没有过任何说明。
但是巫蛊之祸仿佛是一场有策划的政治斗争。
对于武帝而言,外戚之中只有公孙贺的权力最大,很有可能是武帝为了做出平衡而创造的朱安世这个角色,继而以无数的理由削减卫士氏的外戚势力。
而江充的主动请命也许只是武帝的顺水推舟,却没想到因为江充的私心牵连了太子,进而引发了所谓的太子造反,最终导致了这么多人命丧其中,汉武帝也因此过失成了孤家寡人。】
这一段话中包含的信息太多了,震得众人一时之间都回不过神来。
所有的大臣们此时鸦雀无声,就连刘彻也被这段话其中的意思给震撼到了。
他虽然对那个自己的用意有所猜测,可这样大咧咧的被后世之人当做天下人的面说出自己的阴谋诡计来,虽然是另一个自己,可还是让刘彻感觉到难堪。
两任皇后都是因为这个,连自己的儿子都被逼的谋反,逼的卫子夫自杀以证清白。
刘彻觉得自己应该是没有这么信奉那些东西的呀?
毕竟他现在也不怎么信奉鬼神之说,所以刘彻不明白为什么那个自己年轻的时候都不信,到了晚年就这样深信呢?
第一任皇后因为陈阿娇因为这个被废刘彻姑且还能说是自己不想陈阿娇做皇后而借助了这个原因。
可那卫子夫呢?
卫子夫这个皇后可是自己立的,况且还是有儿子被封为太子的情况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就让刘彻自己都有些搞不懂以后的自己了。
甚至因为这种莫须有的原因而逼的太子谋反,皇后自杀,卫氏一族覆灭,还牵连那么多的人进去……
即便刘彻再不想承认这时他自己也觉得天幕说的是对的。
或许江充这个人还真的就是自己杜撰出来的。
因为自己老了,而太子正是盛年,所以他的本意是为了打压太子的外戚势力,只是过程失控了,然后后面的结局就一发不可收拾!
也或许这其中还有别的势力存在,借机搅浑了这一摊清水。
这些现在的刘彻不得而知,但他敢肯定这样大的谋划绝不是江充这样一个人能做到的。
……
“还不得不说,这个卫家的血脉还是挺强的,其实若真的的认真起来,汉武帝是不是刘彻这个人都可以,换作是别的人娶了卫皇后都有可能做到。”
大清乾清宫。
三阿哥一脸深沉的说道。
不过那话中还是隐隐有些羡慕的。
想想汉武帝这一生,感觉有些像吃软饭的样子。
年少时靠他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得了太子之位,要不然就汉景帝也不止刘彻一个儿子,他也不是最受宠的,外家也没有什么势力,就这样什么都不出众的人太子这个位子怎么可能会轮到他。
在自己坐稳皇位之后又把助他起来的人踹掉,娶了第二任皇后。
这个卫子夫又给他带来了卫青和霍去病这样的助力,打通河西走廊,收服匈奴,祝他成就千古霸业!
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两个千古名将却都死的早,好像就是上天派他到世上走一遭收复匈奴的。
这样有能力又不事儿多的人才,简直就是每个地方都梦寐以求的人呀!
到了临死了,留下顾命大臣霍光又忠心耿耿的给他收拾晚年的烂摊子,保住大汉几百年的基业。
三阿哥觉得汉武帝简直就算是个奇葩。
史上最强软饭男!
三阿哥对此十分的莫名羡慕,虽然说世人大多对吃软饭的男人不屑鄙夷,但是这样强度的他想还是可以吃吃的。
康熙!!!
老三这个棒槌,要不要看看你自己在说什么??
这么大的人了,连自己的情绪都不会隐藏吗,你是怕别人不知道你那脸上的羡慕吗??
咋滴,你也试试??
“老三,你熟读史书,难道你就是这样想的吗?”
康熙的嘴角抽了抽,考虑到现在还这么多人在,还是问的委婉了一点!
这个儿子从小就就文绉绉的,喜欢那些诗书礼乐,也算是他们如今爱新觉罗家最有文化的人之一了。
康熙对他虽然不像是前面老大和太子那么看重,但心中还是比较疼爱的。
毕竟他是荣妃在失去几个孩子后才存活下来的,康熙对他唯一的期望就是能活着就好。
所以康熙现在说的这一句与其说是责问不如说是提醒!
提醒他不要这么放肆的展露自己的情绪。
第 160章 平等创死每一个人的汉武帝
可三阿哥却不知道康熙的苦心,他看康熙的神色还以为他是对自己刚刚说的话不满呢。
毕竟,康熙积威极重。
所以三阿哥这个人一向对康熙这个皇阿玛又敬又怕,此时康熙黑沉着脸,三阿哥自然是不敢多说什么!
旁边的太子笑了笑道;“三弟怕是只从史书上了解到汉武帝那浅浅的记载,倒是没有了解汉武帝这个人本身的性格吧!”
“哦,那太子你说说,汉武帝这个人是不是真像老三所说的那样?”
康熙倒是要看看太子要怎么说。
大阿哥也在旁边满含着笑意,挑衅的看着太子。
胤礽并不在意大阿哥的目光,他想到自己所了解的汉武帝娓娓道来。
“的确,汉武帝这个人是有一些运气在身上的,可后面他敢凭一己之力重用根本没有什么功绩的卫青和霍去病这就是一种豪赌,就算卫青和霍去病他们本身就是少年将才,可若没有一个敢大胆启用他们的君王,恐怕他们也不会这么容易。”
“再说了,后面的这一场巫蛊之祸,在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立马就昭告天下,承认自己的失误,这也是一种勇气。”
在他们这种君王代表了无上权力的人敢向天下承认自己的错误却不是任何人都能办到的。
“君无戏言” 这句话向来不是说说而已。
许多的皇帝即便是意识到自己错了,可他也没有勇气去承认,只会借别的事情来掩盖。
要不然后来的李隆基也就不会在马嵬坡杨玉环上吊自缢借以掩盖他本就昏庸的事实。
宋朝的岳飞之死,后来的人都是在骂秦桧的,可没有帝王的同意,没有帝王那十二道金牌召回,秦桧又岂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这样遗臭万年的事情来。
大阿哥在旁边虽然觉得太子说的很对,但是作为他的死对头,他自然是不可能助长他人之志气的,自然脸上表现的一副对太子卖弄文采十分不屑的样子。
上边康熙点点头,胤礽这话说的不错,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又怎么可能真的会是靠吃软饭留下如此的名声。
至于大阿哥和太子之间那种隐隐对立的关系,康熙不是没有看到,他只是选择了无视。
毕竟这也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不过,正如天幕所说,汉武帝是一个极度爱好战争的人,但他之所以敢这么做,也离不开前面两代帝王的拼搏。
若是没有“文景之治”的盛世,汉武帝又怎么敢那样毫无顾忌的对周边发动战争。
再说了,就像老三所说的“吃软饭”这个事儿,谁又能说这样的运气不是一种实力呢。
要不然为什么别人就做不到他的那种地步,难道其他皇帝在位的期间就没有能人异士吗?
每个朝代都有许多的能人异士,可为什么他们就做不到汉武帝这样名留青史?
所以说呀,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公元前89年,汉武帝召见群臣下《轮台诏》追悔过去的错误,表示自己以后将与民休息,拒绝战争。
一年后,年近70岁的汉武帝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于是托孤于霍光,要他辅佐幼子刘弗陵登基,考虑到母强子弱,为防止后宫干政,武帝处死了刘弗陵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