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钱升直接瞪着俩眼珠子,半张着嘴,呼吸都变得急促了起来。
“这...这‘轮静天宫’居然真的存在?我的妈呀,这也忒神奇了,这么多年以来,可一直都是当民间故事那么听的,这玩意它...它怎么会真的存在呢?”
“什么轮静天宫?云山雾罩的,这是个什么玩意,说来听听。”
钱升清了清嗓子。
“这可就说来话长了,话说在北魏年间出了位奇人,名叫寇千之...”
他嘴里说的这位奇人,那是真的确有其人。
在北魏年间,拓跋家族入主中原之后,全部改弦更张,学习汉族文化和习惯,对本族进行了一次从上到下的改造。
信仰方面,灭巫术,灭佛教,全国上下改信道教。
还曾一度将国号改为了:太平真君。
而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因为背后有高人指点。
这个人,就是寇千之。
这位可谓是真的天降猛男级别的人物。
古长安人士,少奉正一盟威道,早年间,师从成公兴修道于嵩山。
后来据说因为太上老君托梦与他,赠予《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令其“清整道教,除去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
要知道,张家现在依然坐着龙虎山天师府的正牌传人,早年间无论是天师张道陵的“天师道”还是张鲁的“五斗米道”,信众都是数以万计。
就连当初曹老板攻打阳平关,都要给张鲁三份薄面。
寇千之在那个时候,就敢公然跟“张家道派”叫板,成立“新天师道”,社坛传法,真可谓是艺高人胆大。
他越是这样,信众就越相信他才是太上老君亲传弟子,是来普度众生的。
当时的北魏皇帝拓跋焘,就对他的言论深信不疑,屈尊亲至道坛,受符箓,自称“太平真君”,改元“太平真君”,拜寇千之为国师。
至此,寇千之的风头一时无两,身兼“新天师”和北魏国师两职于一身。
在北魏都城洛都设下玄都坛,开坛讲道,信众无数,盛况空前。
就在这个时候,寇千之向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提出要建一座天宫的要求。
在寇千之策划中,这座道宫要顶天立地,在高层听不到人间鸡犬声音,闻不到人间烟火气息,要与天神相接通。
至于这座天宫建在哪,他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地点。
于是,辞别了皇帝,顺着龙脉一路往西,如果在半道上碰到合适的地方,就拿出金牌令箭,召集工人开干,如果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那就一路直奔昆仑山而去。
“现在看来,寇千之不但找到了这处营造‘天宫’的好去处,而且还没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这是肯定的了,《魏书》当中记载着的,就只写到说国师辞别太武皇帝之后,一路西去,十余载,杳无音讯,传闻其早已羽化登仙,独享仙境。
这才让北魏后面的皇帝对道教失去了信心,慢慢的开始把信仰转向了佛教。”
听到这,汪强一拍脑门。
“哦,合着那洛都龙门的壁画《帝后礼佛图》是这么来的?那这寇千之绝对算得上是个大忽悠了,都把皇帝给忽悠瘸了。”
“先别那么早下结论,走,过去瞧瞧。”
这最后一尊,也是最高一尊的玉石人像是中空的,内部是有一个螺旋状的石砌楼梯,楼梯当中漆黑一片,墙上留着安置灯台蜡烛的位置,只是里面的灯油蜡烛早已经油尽灯枯。
强光手电在这种绝对黑暗的地方起不到作用,整个中空玉人的腔体内,还留存着煤油火把的气味。
由此可以断定,老管和老周他们肯定也找到了这里,现在应该已经进入“轮静天宫”里面去了。
众人不由得立即加快了脚步,从玉石人像的脚后跟处,有一扇小门,出来之后,眼前就是一片平坦的太白玉铺就的广场,尽头就是这座宏伟壮观的“轮静天宫”的入口。
在宫殿的正前方,有一只硕大的赑屃,身量足有一节火车车厢大小。
身上驮着一通太白玉石碑,石碑也是无比巨大,上面依然用斗大的道篆,刻写着营造这座“轮静天宫”的经过。
林逸站在碑前,仔细研读着上面的内容。
前面记载的事迹,跟钱升刚才说的史料和野史当中的内容都大差不差。
唯独写到后面寇千之登上太白峰,一路向西来到这里的时候,他有了一项重大发现。
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竟然还存活着一支远古时期的氏族后裔-防风氏。
第557章 巨人的后裔
“防风氏!居然不是传说?”
姚一言听到林逸口中念诵的译文,直接就傻了。
她的专业就是研究远古人类,对这些传说中的远古部族肯定是有所了解的。
“关于华夏巨人的传说,早在《列子·汤问》中就有所记载:渤海之东有五座仙山,极高大,漂浮在海上。天帝担心五座山漂到西极,就命令海神禺疆派十五只巨龟,用头托着山根,六万年轮一次班,把山固定住了。
后来龙伯国的巨人来了,一下子钓走六只巨龟,扛回去烧骨占卜用。
结果五座仙山里的岱舆和员峤漂到北极,沉入了海底,很多神仙族群无家可归。天帝发怒,降灾于龙伯国,龙伯国的人一代一代变得矮小了。不过直到伏羲、神农时期,龙伯国人的身高还有几十丈。”
“几十丈?一丈就算三米,十丈那就是三十米,十层楼那么高?我的亲娘嘞,这玩意一脚下去我不就成肉饼子了?”
不单单是汪强,听到这数字,在场的人无不咋舌。
现代社会,有准确记录的最高的人类,身高也不过才两米五左右,而且还是个半残之躯,离了拐棍就走不了路的那种。
“十多米高的人,确定不是从赛博坦星球来的?”
“都说了这些只是传说而已,后来到了夏朝,大禹治水时,曾号令天下部族前来相助,防风氏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在了史料当中。
根据《国语》记载,这防风氏本是治水的主力,但是他迟到了,大禹为了警示其他部族,当场将防风氏的族人斩首示众。
据说他的一节骨头就能装满一个大车。
后来到了春秋时期,会稽曾发现了一枚巨大的腿骨,吴国使者前去鲁国拜问孔子,孔子告诉他这可能是防风氏族裔的遗骸。
经过史料,野史,传说记载,防风氏最早出现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曾被称为‘狄’,戎狄戎狄,最早就是从这来的。
防风氏因为体型硕大,普通的民宅他们根本住不进去,就只能久居山岭之中,一度被民众认为是山神,从而对他们进行祭拜。
据说防风氏的后裔随着时代变迁,身形也在慢慢的缩小,后来也就长到一丈二左右的身高,有关他们部族的记录,在两晋南北朝之后,基本就断绝了。
我一直以为这都是传说故事,没想到这竟是真的!”
“什么真的假的,咱们现在可啥都没瞧见呢,那个大棋盘能说明什么问题?还有那个大蚯蚓,还有那两个‘白毛’,就算防风氏这个部族有身形高大的基因,他们还能影响到别人?
他们究竟对蚯蚓做了什么?这你都不敢细琢磨。”
林逸抬手给了汪强一个栗子。
“没正行了是吧?好歹注意点影响,你这口无遮拦...”
“好了好了,这点玩笑还是开得起的,小林你再接着往下读。”
姚一言从包里取出笔记本,将要点一一记录在案。
这碑文上其余的内容,讲述就是‘天师’寇千之来到此间之后,跟防风氏的后裔结识,然后给他们传道,并最终决定在这里修建‘轮静天宫’。
在他看来,这些远古先民的后裔,一定跟神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天宫”修建在这,一定能够引得仙人下凡尘。
天宫的建设,有防风氏的后人们参与其中,为其营造了他们此前看到的巨大棋盘和眼前这些巨大的玉人雕塑还有眼前这座雄伟的“轮静天宫”。
当然了,这活儿人家也不白干,部族的首领也对寇天师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想让他炼制一种丹药,让他们这个部族的人种可以恢复到正常人的体型。
防风氏一族,传世这么多代之后,已经很难再继续繁衍下去,说难听一点,他们都属于近亲繁殖。
新生儿的死亡率越来越高,夭折的风险也越来越高,平均年龄甚至连八岁都不到。
部族眼看就有灭族的风险。
他们希望寇天师能够帮助他们恢复到正常人的体型,然后下山,跟汉人通婚,让他们这个部族得以延续下去。
作为交换,他们愿意让出自己的领地,为他营造“轮静天宫”。
寇天师便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在这太白山与鳌山之中,采仙草,炼仙丹。
为防风氏回归正常人的体型,做着各种尝试。
“药人”就是他的尝试的结果。
“说实话,真是成了‘白毛’的身材,那倒也不是不能接受,可你这玩意他至少得是活人啊,是不是这么个理?”
“你刚才没听言姐说嘛?有关防风氏的记载,到了两晋南北朝之后,彻底没有了,说明什么问题?
要么,防风氏就此灭绝;要么,他们的后人恢复了正常体型之后,离开了鳌山,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啊。”
林逸接着往下看。
至于巨型蚯蚓和“药人”,碑文中也有解释。
寇天师的“药人”可没有当年那些,从小就用活人做试药人的狠毒手段。
这些“药人”是寇天师着人,从山下捡来抛尸荒野的野尸,加以药草煨服,佐以道法炼制而成。
最终在他的努力之下,丹药总算炼成了。
防风氏后人的身形逐渐变成了正常人,最早的一批,也开始慢慢的迁居到了山下寄养在汉人家中生活。
防风氏至此,彻底消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种群跟汉人慢慢融合到了一起,现在已经完全找不到当年的痕迹。
而那个巨型蚯蚓,寇天师也在碑文中提到,说他在晚年,炼制出了能够让人身形巨大化的丹药。
他深知这些丹药如果存世,就会引起恐慌,于是又亲手将其毁掉。
深埋地底,没想到被山中的蚯蚓误食,这家伙遁入地下,不见踪影。
而他本人,也因为没日没夜的炼制丹药,使得自己自己油尽灯枯,“轮静天宫”最终还未完工,他就已经羽化,驾鹤而去。
防风氏的族人遵守他的遗言,将他的“遗蜕”留在了这“轮静天宫”之中。
随着太白金星的运转,每隔七年,就会大开山门,供后世前来悼念。
第558章 蜂巢
看到这里,林逸之前的种种猜疑基本上就算找到了答案。
这位寇天师,果然是个奇人。
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一个古老种群的未来。
“可惜啊,现在已经没人记得这位寇天师了,也没人来祭拜他了。”
“谁说没有?我们这不就来了吗?”
汪强这一句话,好像突然点醒了林逸。
管文图!
这个家伙,一定知道这山中“轮静天宫”的存在,所以才会大费周折的找到老周,然后把他们所有人引进了这里。
照这碑文的内容看下来,这座“轮静天宫”之中,除了寇天师的“遗蜕”之外,应该没有什么价值连城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