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别装,我都看到你摸金符了! 第144节

这都是摸金一门的前辈用生命总结出来的经验。

这些倒斗的“手艺人”往往没有栽在墓穴的机关中,而是死在了“明器”手里。

林逸端着蜡烛,仔细探查一番,石匣中没有毒雾飘散,也没有暗器释放。

这才放心大胆的走到近前,猛地一下挑开盖板。

里面装着两件东西:

一个两尺不到的锦盒,还有一块刻满了文字的龟甲。

第201章 云篆天书

林逸没有先去打卡那个锦盒,而是拿过那块龟甲放在手中仔细端详。

在初唐时期,华夏书法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

前有褚遂良,虞世南,欧阳询,薛稷,后有柳公权,颜真卿,更有怀素,张旭等人将草书提升到了更高的境界。

但是,刻在龟甲上的文字,非楷非草,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正常的文字。

仔仔细细端详了半晌,林逸脑中忽然浮现出一个四个字:云篆天书!

云篆天书,又称“丹书”、“天书”。

是道家的一种神秘的文字,传说是仿天上“三元五德八会”之炁,自然结成“天书云炁”而产生。

道家认为,云篆是天上的云气自然结成,天上的神仙临摹后,又将它传到人间。

从这以后,“云篆天书”接着又演变为道教重要的文化——符箓。

实际上,在“云篆天书”出现的初期,它并不是天人感应的载体,一直是作为一种道家的加密文字出现的。

类似于道门的密码本,可以用来传递一些重要的文字内容。

而且,这种文字写在不同的载体上,意义也大不相同。

“龟甲”算是规格最高的那一种。

足见这些文字内容有多么的重要。

林逸不敢怠慢,把蜡烛放在石匣上,开了瓶水洗净了双手,捧起龟甲,开始研读上面的文字。

当他看到前面几行的时候,就已经被里面记载的内容震撼到了。

原来,这处建于西周时期的吕尚衣冠冢,从唐朝的时候,就已经被发现了。

发现这处风水宝穴的不是别人,正是唐朝的大风水师、大相师-李淳风。

他本人就是唐时岐州雍县人,也就现在的西岐人氏。

其更是“堪舆八魁”当中,关中李氏一族的祖先。

他虽说是岐州人氏,可父亲因为在官场久不得志,于是辞官为道。

在李淳风9岁的时候,就带他离开岐州,远赴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投身玄门。

他发现这处风水宝地,纯属意外之举。

起因就是那次著名的,袁李二人受二圣之一的武则天,择风水吉壤一事。

当初,两人从唐都出发,一人往东,一人往西。

袁天罡长李淳风几岁,而且成名较早,跟武家又是早有交情。

就故意在路上耽搁了一些时日,没想到,还是比李淳风早一步找到了后来的乾陵所在地-梁山。

于是,他便在这里埋下一枚通宝为记号。

等到李淳风来到这里的时候,也发现了这处吉壤,于是拔下自己道簪插进土里。

最后,一枚道簪扎在一枚铜钱上,两人共同选定吉壤这件事一度被传为美谈。

其实,李淳风早在自己拔下道簪,插进土里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晚到了一步。

在到了“二圣”面前,便是落了下风。

于是,李淳风便将自己回乡发现一处上佳吉壤的事情,告知了武则天的亲信。

武则天得知此事后,立刻着手秘密派人前去探查,最后得知,这里居然是西周时期,周公旦为吕尚建立的衣冠冢。

这里不但发现了“青州鼎”,还有一个周公旦昭示天下的鼎器铭文:

上面写明了周公旦亲自从镐京赶往西岐为吕尚主持大典的缘由。

当时西周建立不久,武王姬发英年早逝,将天子之位传给了儿子周成王。

成王年幼,周公监国,帮助侄子处理政务,虽然问心无愧,可还是少不了各种风言风语,说他功高盖主,有取而代之的心思。

这个时候,又传来齐国国君吕尚亡故的消息。

吕尚与周公是武王的左膀右臂,而且两人的封地一个在齐一个在鲁,算是邻居。

但是周公常年镇守镐京,他命儿子伯禽前往齐国凭吊。

自己赶回西岐主持吕尚衣冠祭祀的大典,以“青州鼎”为祭品随葬。

“九鼎”缺其一,即便登基坐殿也名不正言不顺,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告诉世人,自己没有不臣之心。

后来周公旦的所作所为也的确如他所说,辅佐周成王,鞠躬尽瘁,直至成王长大之后,周公旦还政,返回了自己的封地。

武则天对此深以为意,命亲信占据了这里。

并就此找了个借口,让高宗可以疏远袁天罡,重用李淳风。

最后,失意的袁天罡只得辞官回乡,远赴阆中,走的时候还给李淳风留了一封信,嘱咐他在风云突变之时再打开。

就在李淳风春风得意之际,传来高宗驾崩的消息。

李治先武则天一步趟进了乾陵之中。

武则天借此机会,将这处吉壤占为己有,秘密修建不说,而且开始插手朝政,拿李家人开刀。

李淳风冒死进谏,却被武则天告知,她只是效仿周公故事,想当个辅佐李唐王朝的人罢了。

意识到事情不对之后,李淳风立刻赶回家中,找出袁天罡留下的那封亲笔信。

这才发现,袁天罡早就算准武则天有称帝之心,只是缺少“天示”。

李淳风发现的这处吉壤,正好弥补了她的缺失,还让她得到了“青州鼎”。

称帝对她来说,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李淳风这才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悔不当初,可当他回到这里的时候,却发现,当初的吕尚衣冠冢早已经被那群武则天找来的胡僧破坏殆尽。

一座暗藏山腹的通天佛陀拔地而起,太公的衣冠冢被踩在脚下。

就因为长孙无忌当初在太宗面前说了两句武则天的坏话,凌渊阁二十四功臣全都被做成了表面功臣,背后罗刹鬼的机关傀儡。

还引入了无数西域毒虫,设下重重恶毒机关,并在主墓室安置了“三毒藏”。

悔不当初的李淳风此刻只能远赴阆中,找袁天罡求助。

袁公听了他的讲述之后,与他二人将这些机关推演一番,交给李淳风一个锦囊。

李淳风返回岐州,将锦囊中所标注的记号,依次用在了这座隐秘的墓穴之中。

至于“青州鼎”,李淳风借着武则天对他的信任,来了个偷梁换柱,着人用相同重量的石匣,将铜鼎换了出去,带去了阆中由袁天罡保管。

至于吕尚的衣冠等物,早已腐败不堪。

不过,周公旦将自己的佩剑也一并随葬在了墓中,被那些胡僧斩成两段。

李淳风只找回了后半段,带回唐都,找当时最好的铸剑名师张鸦九,将残剑重铸之后,制成了一把“障刀”。

看到这,林逸诧异的目光转向了石匣中的那个锦盒之上。

第202章 滴血认主的障刀

林逸双手端起锦盒,放在手上掂量了一番。

重量倒是不重,拢共有个七八斤的样子。

拿到烛火底下仔细观察。

盒子外面蒙着一层黑金色的锦缎,年深日久,用手一碰就成了灰烬一般。

倒是盒子本体散发着一股幽香,应该是用了檀香木作为盒子的主体,用于防虫。

锦盒没有上锁,也没有任何的玄妙的机关。

林逸上下一番就打开了。

底下也是一层盖板,板子上有一封写在羊皮上的书信。

打开一看,文字是用唐楷写就,内容跟“障刀”有关:

相传,春秋时期的铸剑大师欧冶子,到了晚年就不再铸剑。

后人问其缘由,欧冶子答:此生铸剑太多,杀戮太重,因此封炉。

欧冶子一生之中,除了收干将、莫邪二人之外,再没有收徒,世人都以为他这一身铸剑的本领就此失传。

没想到,一直到了唐代,有位铸剑师名叫张鸦九,此人对铸剑颇有些心得。

但是为人脾气古怪,不愿结交权贵,终日里身居山野,打造些农具,铁器。

有一天,来了位渔夫,说在河里打渔的时候,捞上来一柄锈蚀的铁棍,说要找张鸦九换副些农具。

张鸦九收下这铁棍准备回炉重铸之时,却将欧冶子赋于其中的“剑灵”唤了出来。

原来,欧冶子虽然自己晚年封炉,可这一身技艺就此荒废,实在可惜。

生前铸出泰阿,龙渊,工布,湛泸,巨阙,鱼肠,纯钧七大名剑,未能凑成足十之数,心中还是有不少的遗憾。

于是便取了自己最心仪的一块材料,将自己铸剑的心得化作“剑灵”封入其中,投进渭水,以待后人能够知晓他的心意。

张鸦九将这块原料锻打之后,切成三段,作为备料。

开炉的头一把,便是李淳风拿来的这把周公残剑。

至于李公用了什么条件作为交换,羊皮卷中只字未提。

西周时候士大夫的佩剑,多为装饰和利器,仪式感大于实用性。

周公这柄佩剑也是一样,长度接近两米,被那群胡僧取出来之后,斩成了数段,跟那些深谷中的青铜器扔在了一起。

捡回来的就剩一个剑柄和一部分剑刃。

张鸦九用那块欧冶子留下的原料,将此剑重新铸造锻打,将其打造成了一把“障刀”。

唐时,佩刀的类型共有四种:

仪刀是装饰豪华,美观大方,是贵族专属的礼仪用刀。

横刀简洁实用,携带方便,是征战、公务、出行必备的防身利器。

陌刀专克骑兵,威力巨大,是经过战争洗礼的实战刀具。

这三样刀具,需要的原材料都太多,只有“障刀”合适。

首节 上一节 144/4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