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个我知道,大娘说过,没有无缘无故对人好的,不是冲着恩情,就是冲着财帛。”
“大娘还对你说这个呢。可惜,这次回去,没见到大姐。”
“大姐对我可好了,那年……”
兄妹俩聊着故乡人情。
颜明的假期结束了,只得把妹妹交给何雨水照顾,他又回到了轧钢厂。
杨鸿昌看到徒弟回来,满心的高兴。
“明子,把妹妹带回来了?”
“带回来了。”
“户口什么的,好办吗?”
“有小雪在,还能不好办。”
“礼拜天,带着你妹妹和小雪,到我家里吃顿饭,让我跟你师娘也见见你妹。”
“成。师父,这几天没什么事吧?”
“没事儿。就是从咱这儿到办公室的那几位,现在又下到车间里干活去了。”
“哦?杨厂长他们这么快就开始精减人员了。”
“可不嘛,老杨还专门把他的老领导请来坐镇。办公室里吃闲饭的,都给调了岗。那些没转正的,就给两个选择,要嘛去生产一线,要嘛回家呆着。你是没见到,那几个小子,一个个脸比驴难看。还想再回咱机修科,门也没有啊。”
“他们的后台不会找咱麻烦吧。”
“不能够。你小子当初的套路,你以为老杨看不明白。他亲自安排那几个人去的锻工车间抡大锤去了,还说他们要是不服从,就去翻砂车间,再不服从就滚蛋。老杨这是在保护你,你心里要有点数。”
“明白。”
转眼到了八月底。这段时间里一切都很平静。
不过这只是对别人来说,而刘海忠则没有这么轻松惬意。
因为他举报颜明,被何雨柱记恨在心。他给自己食堂里人打过招呼,只要是刘海忠来他们食堂打饭,一律减半。
刘海忠天天吃不饱,气得他先找食堂马主任举报何雨柱克扣工人的粮饷。
马主任的回答很有意思,为什么别人没反应这种情况,偏偏只有你一个人吃不饱。看看你这副身架,一定很能吃,你加一倍的饭票,一准儿能吃饱。
刘海忠听了马主任的话很无语。但他是一个欺软怕硬的角儿,哪里敢跟领导对着干,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又过了几天,刘海忠实在饿得受不了,他去找后勤的张处长(张科长)举报傻柱克扣工人的粮饷,品德败坏。
张处长上下打量着刘海忠,抽了一支烟后,才慢悠悠地说,“情况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我过后会去调查。”
“那不行啊,您最好现在就去,我这都饿了一个多月了。”刘海忠为了口腹,很是着急。
“你这个同志,干什么这么着急。再说,你是领导还是我是领导,你命令起我来了。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我也不能只凭你的一面之辞吧,总要调查研究一下吧。我们可不能冤枉一个好人。就这样吧,吃不饱,你就多买点嘛。”
刘海忠又被张处长挥挥手,撵出了办公室。
刘海忠欲哭无泪,这都怎么了,我的管事大爷没了,现在在厂里,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还有天理嘛……
其实刘海忠哪里知道,保卫处的邵军,自打李干事向他反应了刘海忠举报一事,就在平日干部之间闲聊时,给大家通报了此事。
再加上何雨柱现在是后勤处的宝贝疙瘩,敬着还来不及呢,哪里舍得批评教育。
第97章 易家有后
刘海忠回到家里,一张狗脸耷拉着,两只眼里带着血丝。两个小儿子害怕,不敢离他太近。在他们的眼里,老头子像头饿狗,看谁都想咬两口。
不过两个孩子大概是猜对了一半,他真是饿,至于是不是狗,那看他吃饱后是不是狂吠。
二大妈一共蒸了六个棒子面窝头,又蒸了十个菜团子。
菜团子是这年头的特色,粮食不够,瓜菜来凑。当然不会像后世那样,又是胡萝卜又是肉,象征性地放些杂粮,当成美味。
这年头的菜团子,真就是菜团子,野菜或青菜切碎,掺上黑豆面、高粱面什么的,用手攥成一个个球团,上锅一蒸,一个个黑得赛煤球。
虽然不甚好吃,可它压饿扛时候。
现在粮荒已经很厉害了,相关部门已经对城镇人口(即非农业人口)的口粮进行了下调,重体力劳动者就不说了,轻体力劳动者的口粮下调了9至13斤,一般人员的口粮,统一定量为22斤每月每人。
城市户口没有工作的人,包括10岁以上的儿童,每月定量15斤。
……
今天刘海忠家里的饭食,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很是难得。更何况,二大妈,不,现在应该称她刘黄氏,还给当家的煎了个鸡蛋。
刘海忠一口就把鸡蛋给吃了下去,接着又干掉6个窝头和两碗菜粥。然后头往后一仰,长长打了个饱嗝。
“特么的,终于活过来了。”刘海忠回到家里的第一句话,就是这。
“我说当家的,你怎么饿成这样。前段时间就算中午没吃饱,你也没这样过。”刘黄氏(二大妈)很是奇怪。
“我中午根本就没吃饭。我去后勤处找处长,向他反应傻柱克扣我口粮的事,没想到张处长根本不问,随便说了几句,就把我给打发了。等我再去食堂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了。”
“我说当家的,你们厂又不是只有那一个食堂,你为什么偏偏要去傻柱呆着的食堂打饭?”刘黄氏很是不解。
刘海忠听到媳妇的发问,他懵了。对呀,厂里一共五个食堂呢,我为啥一棵树上吊死?
“行了,那什么,你们吃饭吧,我出去溜达溜达。”刘海忠一想通,心情好了许多。
拿个小木棍,边投着牙,边往屋外走。
刘光天、刘光福弟兄俩对视了一眼,然后默契地点头又摇头。
装,真特么装,吃个棒子面窝头,还能塞了牙,真不要脸。你好歹买块猪皮放家里,出门前在嘴上蹭蹭,别人再看你投牙,多少也能相信咱家吃了肉。
三十一号,颜小齐第一天报到,她很紧张。
“小齐,哥明天送你去报到。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小雪姐都给我备好了,她送了我一个挎包,两支钢笔。可漂亮了。”
“你嫂子疼你吧。”
“那可不。哥,你真会找媳妇,比家里的大嫂、二嫂她们都好。”
“你个小没良心的,两个嫂子对你那么好,你还背后褒贬她们,小心我写信回家告你的状。”
“嗯……,哥,我想大爷大娘了。”颜小齐的眼睛一红,快要哭了出来。
“小齐,等你开了学,我正要给大爷寄些东西,你好好写封信,一起寄回家去,你看好不好?”
“嗯,哥,我回屋了。”颜小齐扭头出了书房。
颜明听着妹妹的脚步声,有些伤感,也有些欣慰。妹妹是个有良心的,她对养大她的人,还是很思念。
秋去春来,转眼到了60年的3月。
秦淮茹的肚子又挺得老高。没有了婆婆在身边,她跟贾东旭的日子还算好过。
易中海的孩子梦,还是没有圆上。这段时间里,他和一大妈也去过孤儿院几趟,偏偏就没遇到合适的。
看得上眼的,基本上都已经确定了人家。剩下的,这两口子根本就看不上眼。
就这么着,孩子的事,一拖就是一年多。
其实是王主任看不起易中海的为人,看到可怜的孩子,就帮着找个人品好的人家,她可不希望好好的孩子,让易中海之流给教成伪君子、真小人。
这天,王主任遇到了难题。一上班,门卫就告诉她,一大早,门前饿死一个老头,他身边还留着两个孩子。大的看样子也就三四岁,小的刚会走。
老头死之前,说了那么几句话,托付了孩子的事。然后再怎么救,也没救过来。
王主任给孤儿院打电话,院长一个劲地推脱。现在全国人民都吃不饱,孤儿院里的孩子们就更可怜了。院长如果再没有底线地接收下去,就连原来的孩子们,也得一起饿死。
王主任又盘算着自己辖区里,有能力养孩子的人家。算来算去,也没有一个。原来还有那么几家,都陆续从街道办领养了孩子,哪里能够再一下养两个。
王主任愁得头发又白了几根。
易中海一大早要去上班,看着秦淮茹的肚子又大了起来。他很羡慕贾东旭的繁殖能力。
天天都快吃不上了,月月到我家里哭可怜,还特么敢要孩子,真是不知道饿字怎么写的。
我特么也真是冤大头,借给贾家多少东西,连个回头钱也没见过一分。图个什么?图他们给我和老伴养老?屁,谁信我都不信。
不行,我还得去找王主任,无论如何得让她好好想想办法。听说现在好多人奔城里来逃难,保不齐就有那个不愿意养儿养女的。
易中海心急,顾不得让人帮着请假,小跑着来到街道办。门卫跟他都熟了,也没询问。
“王主任,忙吗?”易中海敲了三下门,然后探头问了一句。
“老易,我正要去找你呢,正好你来了。”王主任一看到易中海,眉头舒展了一些。
也就眼前这个人,有能力收养那两个小可怜。虽然他人品不怎么样,可他媳妇那人还不错。料想还是他媳妇带孩子的时间长,应该不会把孩子给养坏吧。
一听到王主任这话,易中海心中一紧,莫非老天保佑,孩子的事有着落了?
“老易,你现在就回家,把你们内当家的也叫过来。正好有两个孩子,跟着爷爷来投亲。也不知道是找孩子们的表叔还是什么姨儿的,没找到。大的是个女孩,四岁了,小的是个男孩,刚会走。孩子就在我们街道办,我看着两个孩子不错。正想去叫你们过来看看。”
易中海听到王主任的话,有种想落泪的感觉。
“那我现在就回家,叫我家李翠过来。”
易中海大步如飞地朝四合院跑去。平常也就五六分钟的路,易中海感觉今天的路很遥远,总也到不了家似的。
二十来分钟后,易中海带着一大妈到了街道办,易中海心切,连户口本都带在了身上。
王主任带着他们到接待室里,他们一眼就看到角落边的长椅上,有两个孩子,一个坐着,把另一个小的搂在怀里。身上的衣裳很褴褛,脸也有些脏,人很瘦。坐着的那个女孩,眼睛很亮很有神。
“老易,小的那个有点发烧,小郑刚给他喂过药。”
“好、好……”易中海嘴里一连串的好,他的眼里现在只有孩子。
一大妈很激动,她感觉和眼前的两个孩子很有缘似的。她试着和孩子说说话,希望这份缘是真的。
“妮呀,叫什么名字?”
“大花。”
“你几岁了?”
“四岁。”
“弟弟叫什么?”
“小海。”
“大花,你姓什么?”
“姓易。”
老天爷呀,真是缘分呢。听到孩子嘴里嘣出来的姓,易中海想哭。老天待我不薄,送来了易家的骨血。
“你爸爸、妈妈呢?”
“在土里。”
“你老家哪儿的?”
“我不知道。”
……
三四岁的小孩,还真问不出什么来。不像后世的孩子,吃得好,营养也跟得上,启智就早。而现在不行,三四岁也就刚刚不抓屎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