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婆洗头被骂?我选择离婚 第26节

对于第一次出远门的小儿子,她自然是放心不下。

“知道了,你们都回去吧。”

刘洪昌说罢,转身便跟随着人群,走入了火车站当中。

尽管现在随着两千万知青返回城市,社会的治安开始有些混乱起来,但毕竟还没有到两三年后的那种程度。

尤其是现如今政策还没有放开,再加上火车票比较贵,所以除了那些需要出差的人,很少会有其他人乘坐火车,小偷自然也就极少,也不会遇到那种半路扒车抢劫的歹徒。

毕竟,这些出差的人身上虽然会带有钱票,但也不会携带太多,一来是没必要,二来也是没有那么多的钱。

等到几年后政策放开了,乘坐火车的人当中,就会有不少身怀巨款的商人了。

进去后,刘洪昌没等多长时间,就开始排队检票。

接着,刘洪昌便随着人群一同前往站台。

这时候火车的窗户都是能够打开的,一些人不想从入口排队进去,就会从窗户翻进车厢。

刘洪昌所去的是卧铺车厢,人比较少,自然不用像他们那样翻窗进入。

因为睡眠充足,刘洪昌也没有在火车上补觉的心思。

他就那么靠在窗边,静静地看着窗外的景象。

随着火车不断向南行驶,刘洪昌发现越是靠近南方,工业就越是发达,城市发展也就越好。

尤其是江南区域毗邻沪市,自古工商业就很是繁华,如今随着全国开始改革,江南地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更是形成了日后的江南模式。

……

现在的绿皮火车速度本就慢的要死,再加上中途还要磨蹭,所以哪怕刘洪昌早早就上了车,一直快到下午两点,这才到达了省城。

江东省的省城便是“六朝古都”金陵,它虽然是江东的省城,但实际上与皖省的联系更加密切,时常会被人称作是“徽京”。

出了火车站,刘洪昌坐上一辆公交车,朝着培训场所而去。

他们培训的地点在金陵的外宾餐厅,是由一家国营食堂改造而成。

自从对外开放以后,外国以及港岛的游客便开始进入到内地当中。

为此,京城、沪市、廣州等城市,开始修建高级宾馆,而其他一些重要城市,则是开始建立外宾餐厅。

事实上,这次刘洪昌能够来省城参加厨师培训,也是沾了这个光。

如果不是外宾餐厅建立,请来了京城的特级厨师,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参加这次的培训。

拿着介绍信在外宾餐厅报道后,刘洪昌就被安排到了附近的一家招待所。

他们各个城市来的厨师,都被安排在了这家招待所。

登记完,刘洪昌在前台的带领下,来到了自己住的地方,一个双人间。

说是双人间,但根据前台所说,每张床上要挤两个人,也就是说一个房间要住四个人。

对此,刘洪昌尽管颇为无语,但也不好去搞特殊。

毕竟,他这次来省城不是旅游来的,而是来学习本事来的。

第三十七章 室友

“哒~哒~哒~”

刘洪昌来到门口后,抬手敲了敲门。

“进。”

“门没锁。”

随即,两个声音便从房门内传了出来。

刘洪昌打开房门进去后,发现其中一张床上,有个年轻人正在那里闭目躺着。

而另外一张床上,则是坐着两位三十多的大汉。

那年轻人与两个大汉之间,看起来好像有种隔阂存在。

刘洪昌笑呵呵的向三人打了个招呼:“大家伙啊,我叫刘洪昌,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咱们四个就是室友了。”

说话间,他将手提箱放下,然后从兜里掏出一包香烟,冲着几人扬了扬,道:“哥几个谁抽烟?”

其中一个大汉说道:“我来一根吧。”

刘洪昌走上前去,递给了对方一根,又对另一个大汉说道:“这位老哥也来一根?”

“谢谢啦,我不抽烟。”那位大汉摆了摆手说道。

这时,接过香烟的大汉突然惊叫一声:“这……这是……牡丹烟?”

牡丹烟虽然比不得中华烟,却也是属于甲级烟。

在以前有个流行的说法,叫做“省中华,市牡丹,一般干部前门烟”。

也就是说,牡丹烟都是市级干部的特供烟。

当然了,这说的是以前。

随着我国轻工业的发展,牡丹烟的产量开始暴增,所以在满足干部的需求后,还会有一些富余。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满足一部分底层干部和民众的需要,牡丹烟开始在一些节日的时候,对外进行售出。

别看它在当时一包五毛多的售价,但依旧属于紧俏商品,普通人没有门路的话,根本还未购买就会全部售罄。

刘洪昌的牡丹烟,自然不是买来的,就他那身份,想买那也买不到。

不过,谁让他是有着系统傍身的挂比呢。

一般人需要费很大心思,才能得到的东西,他随随便便就能得到,而且还是免费的。

刘洪昌拿着香烟走到另一边,问道:“小同志,你要抽烟吗?”

闻声,那躺着的青年男子猛地坐起身来,说道:“那就来一根吧!”

很显然,牡丹香烟对他的诱惑还是很大的。

“嚓!嚓!”

大汉是个老烟枪,随手从兜里摸出一盒火柴,然后点燃了手中的香烟。

细细品尝了一口,吐出一个烟圈,他这才说道:“不愧是给干部抽的烟,就是好。”

说着,他又看向了刘洪昌,笑问道:“这位同志,你也是江南来的?”

“不。”

刘洪昌摇了摇头,说道:“我是北边的,宁州。”

“额……”

刘洪昌的话语,让大汉有些意外。

在他看来,对方能够随随便便就拿出牡丹烟,那应该是来自富饶的江南,而且应该还跟沪市的人有关系。

毕竟,这牡丹烟就是产自沪市,如果说哪里相对容易搞到牡丹烟,那就是沪市了。

可谁成想,对方竟然会是江北来的。

而那青年在听到刘洪昌的话后,不禁喜道:“哥,我也是江北的,江北东海人。”

好吧,这下子刘洪昌终于知道,为什么这三人之间会有种隔阂感了。

很显然,这是因为他们分别是来自江北和江南。

江东省有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底下能内斗。

一条长江将江东省分为了江南和江北两部分。

虽说江南区域,仅仅占据了江东省不到四分之一的区域,但由于毗邻沪市,自古以来工商业就比较发达,所以,哪怕建国以后,江南地区也是江东省主要的工业区域。

而改革开放后,江南地区更是开展了诸多的乡镇企业,并率先发展出了一个江南模式。

反观江北地区,虽然也有许多工业,但更多的却是农业,如此一来自然比不得江南地区。

再加上语言、文化、历史等诸多原因,使得他们分成了两个阵营。

江南人嫌弃江北人穷、粗鲁、没有文化;而江北人则是嫌弃江南人小气、狡猾、以及刻薄。

正是两个区域间的相互歧视,使得两地之人相互间也是有些不对付。

这也是为何刘洪昌进来前,青年男子不与两名大汉说话的原因。

甚至刘洪昌还暗自猜测,如果不是他先拿出了牡丹香烟,震慑住那两个大汉的话,恐怕他也会被对方瞧不起。

这就跟后世那些大城市里,本地的土著会歧视外来者一样。

由于相互之间并不熟悉,所以刘洪昌在房间里坐了一会儿后,就独自离开了。

反正今天是他们报道的日子,根本没有安排学习,所以他倒也不用担心自己外出会耽搁。

离开房间后,刘洪昌从前台那里,打听到了省城年轻人喜欢聚集的地方。

跟宁州一样,也是在一处广场那里。

对此,刘洪昌内心大胆猜测,后世那些跳广场舞的大叔大妈们,说不准就是现在这些天天跳舞的人。

接着,他便离开了招待所,然后乘坐一辆公交车,来到了省城的一处广场。

下了车,他并未直接到广场去,而是先找了个隐蔽的地方,三下五除二就给自己戴上了一个硅胶头套。

反正现在还没有那么多的摄像头,只要自己没被人看到,那就不用担心会出什么问题。

等刘洪昌再次现身后,他的相貌已经与之前完全不同。

可以说,比他原来的相貌要帅很多。

随后,他便来到了广场边缘,并戴上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墨镜。

他这一亮相,很快就被人注意到了。

不过,眼下这年代的人脸皮都比较薄,人们虽然惊奇,但都是相互间窃窃私语,而没有一股脑的围拢上前。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的脸皮都那么薄,有几个穿着时髦的年轻人,犹豫了一会儿后,最终还是凑了过来。

其中一人走上前来,笑了笑,直接问道:“诶,同志你好,请问你这大麦克镜从哪儿买的啊?”

所谓的麦克镜,就是蛤蟆镜。

因为被《大西洋底来的人》当中的男主麦克·哈里斯佩戴过,所以也被人称作是麦克镜。

刘洪昌淡淡的瞥了对方一眼,说道:“这是我一个朋友,从米国给我邮寄回来的。”

第三十八章 钓鱼

“哇!竟然是米国货!”

一听刘洪昌的话语,那几个年轻人纷纷露出了羡慕的神色。

首节 上一节 26/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