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挖宝,你挖出了帝王古墓 第220节

【棺材】:属性:三国。价值:?

看见问号,陆元确定,这下面就是诸葛亮的棺材。

他沿着棺材四周,将泥土挖开。

铜钱,墓碑,棺材,埋的都不深,只有一米多。

而棺材与下面的祭坛,几乎是贴着的,中间只隔着一层二十公分厚的泥土。

棺材两米多长,一米多宽,楠木材质,可常年不腐,在古代普通人是用不上这么好的木材。

可尽管如此,楠木棺材也有些配不上诸葛亮的身份。

“老“五零零”陆,快开棺看看,是不是武侯!”

“肯定不是,诸葛亮是忠武侯,这墓碑就写错了。”

“堂堂蜀汉丞相,这墓不能说简陋,只能说凄惨。”

“关键连个陪葬品都没有,哦忘了,有十几个铜钱,如果那算陪葬品的话。”

众人不太能接受这是诸葛亮的墓。

如此人物,死后竟是只有一口木棺,连墓碑都是木头的。

别说他们,要不是陆元有系统提示,他都觉得扯淡。

但结合整座大山风以及此地布置,他对武侯埋葬此处,倒是明白一些原因。

他将鹤嘴锄放在一旁,拍去手中的泥土,就坐在棺材旁。

棺材里,有几个金光,里面应该是有宝贝的。

但应该不会是多么贵重的宝物,估计也就是随身的佩玉一类。

看着直播间争吵不停歇的众人,陆元微微一笑,一锤定音道:“不用争,这就是诸葛亮的棺材。”

“武侯墓怎么解释?”

“墓碑就是最假的地方,古人死后可不是这么立碑的,而且卧龙是忠武侯,什么武乡侯。”

“主要是太寒酸了,就十几个铜钱陪葬,这你自己信么?”

陆元道:“别着急,我开始也纳闷,不过仔细一想,这地方估计还真是武侯墓。”

“这附近的风还记得吧?国运之气,不适宜下葬,皇帝都不行,因为压不住。”

“昨天挖到的玉柱,石碑,还有下面的祭坛,都能证明这地方是用来祭祀的。”

“但祭坛很多地方布置的不对劲,昨天挖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但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布置。直到挖出诸葛亮的棺材,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布置了。”

一听他说诸葛亮的棺材,又有人要反驳,陆元自顾自道:“诸葛亮临终前留下一句话,你们应该都听过。他说,待他死后,一切从简,抬棺南行,绳断埋棺,不封不木。”

“关于这句话历史上传的版本很多,有说那几个士兵抬棺进入定军山,见绳索不断,不知要抬多久,于是把绳索割断,隔天就回去了。后被刘禅得知,将几人处死,处死后才想起来忘记问他们将棺材放哪里了。”

“这句话真假不得而知,但因为这句话,诸葛亮的墓究竟是在定军山,还是在别的地方,成了个迷。”

“定军山脚下的武侯墓,说法比较多的是衣冠冢,毕竟墓没被打开过,里面到底是武侯还是衣冠冢,没人能确定。”

他抓起一旁的铜钱道:“我比较相信第一个版本,五丈原距秦岭不远,诸葛亮死后由士兵扛着一路南行,进入秦岭。但是并非将绳子割断,而是一直走到了绳子自己断,这才就地埋棺。”

“就刚好落在祭坛?”

“这是不是太巧了?”

陆元道:“两种可能,第一,他生前已经安排好了,那句话是对外说的,真实的下葬位置,那些士兵已经知道,直接抬棺来到这里埋了下来。”

“第二种可能,诸葛孔明神机妙算,多智近妖,且精通周易之术,他算到了绳索会在这里断。”

“理智上我相信第一种,毕竟想要将棺材抬到这儿,绳索又刚好断,太不可思议。但我更希望是第二种,毕竟这种听上去比较牛逼,具有传奇色彩。”

“所以这地方是诸葛亮生前就弄好的墓?”

“埋在这儿有什么讲究?”

“不是说这地方不适合下葬吗?诸葛亮精通周易,会看不出这地方的风?这自相矛盾啊。”

陆元道:“我都能看出来的问题,诸葛亮会看不出来?他当然知道,但他的确就是特地葬在这里的。”

“这里不是墓,是祭坛!”

“从一开始,这里就是祭坛!八块汉碑以金泥银绳相连汉室国玺,四方天灵以金泥银绳接连祭坛,引国运之气灌溉大汉皇室。”

“你们仔细看八块汉碑与玉玺的位置,再看四尊玉柱与祭坛的位置。玉柱和祭坛是蜡烛,玉玺是烛心,国运则如涛涛烛油,点燃蜡烛,照耀八块汉碑,光耀汉室。”

“而这里!”他指着木棺:“这是祭坛中心,也是整座祭坛的核心。”

“他以蜀汉丞相之躯为火引,纵身死也要以这残躯为汉室续香火!”

“这里可不是他的墓室,而是他为续汉室香火打造的祭坛,以身为祭的祭坛!”

这一番话,让直播间顿时安静了。

陆元望着这口以简陋称呼毫不突兀的木棺,说道:“生前鞠躬尽瘁,死后以身献国,忠武侯,实至名归。”

不愧是能在史书单独列传的臣子。

纵观整本《三国志》,给臣子单独列传的,就两位,一个陆逊,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也的确配得上这份重量,不论个人能力还是道德品格。

他想到了来到这里后,发现的那一百多颗人参。

现在看来,那些人参,也是诸葛亮生前洒下的种子。

人参长寿,寓意汉室之火永不熄灭。

诸葛丞相希望汉室如人参般,千年不落。

不知过去多久,直播间的弹幕才逐渐恢复。

“这祭坛,不是用来祭祀先祖的?”

“不懂风,但老陆这么说肯定不会错。”

“忠武侯,实至名归!”

“可是墓碑怎么解释…”

陆元道:“士兵受令抬棺,行至此地,就地埋葬。虽然武侯说了不树不封,可士兵岂能眼睁睁看着武侯死后连块墓碑都没有?这墓碑,应该就是当时抬棺的士兵刻的,这些铜钱,大概是他们自己留下,给武侯的陪葬品。”

“至于武乡侯,这是刘禅继位后封的,忠武侯是他死后刘禅追谥的。刚死不久,还没追谥,士兵们以武乡侯立碑没什么奇怪。”

“这要真是武侯墓,那可真是大发现了。”

“这可称不上墓吧?就一口棺,墓室都没有。”

“唉,死后还想着兴复汉室,真是忠心耿耿。”

众人不免唏嘘。

陆元忽然一笑,抬脚踩了踩脚下,说道:“这下面应该是空的。”

“空的?”

“我去,有墓室?”

“我就说嘛,怎么可能就这么埋着。”

陆元道:“埋在这肯定是提前就定下的,至于这下面,应该也不是墓室。既然布置了祭坛,就不会想着往墓室方面去建造。这底下可能就是个不大的空间,蕴养皇室之气,用作续火的。”

当然,他猜测应该会有个几样物件用作陪葬。

从零散的金光来看,不会太多。

至于怎么下去,简单。

他挥动锄头,将木棺附近的泥土挖开,一直挖到底下的祭坛。

不过二十公分厚的泥土,很轻松便是挖开了。

挖开之后,他在棺材正下方的石砖四周,看见了一个个被泥土堵实的孔洞。

孔洞约拳头大小,绕着半个棺材。

从孔洞分部可以看出,这个位置应该才是诸葛亮生前为自己定下的落棺点。

可惜下葬时偏了点,只有三分之一的棺材在孔洞围绕的地方。

他沿着孔洞继续挖,挖着挖着,一锹下去,“哗啦啦”,“咚咚”。

脚前的泥土,突然坍塌似的,向下面掉落。

陆元吓一跳,连忙跳开。

那一瞬间,他想了很多。

诸葛亮生前布置的机关?

诸葛亮不仅是蜀汉丞相,还是发明家。

什么木牛流马之类,据说很是神奇。

等了一阵,待泥土停止坍塌,他才慢慢靠近。

“老陆小心,估计有机关。”

“卧龙先生已经料到会有人来盗墓,备好了个机关。”

“都说了不是墓,有个屁机关,估计是祭台中间塌了。”

陆元走过去,细细观察,从坍塌的泥土中,看见了一点缝隙。

他伸出锄头,将缝隙边上的泥土扒拉开,又是一阵“哗啦啦”,泥土直接往下降。

这一次他没那么慌了。

不是机关,而是入口。

他快速的将这一片泥土刨开,一个一米见方的口子,就位于环绕的孔洞正中间的位置.. .....

看着这个口子,祭坛完整的图案,此刻已经在他脑海中自动构成。

形似八卦的祭坛,布满各种文字纹路与线条。

而在祭坛正中间,以孔洞围成长方形。

在这长方形正中间,则是一个一米见方的开口。

既然是续汉室香火,就不能封死。

诸葛亮的棺材为火引,从这开口向下。

周遭孔洞则为出处,国运之气从此而出,汇入国玺,再从国玺向着八块汉碑渡送。

但人力难胜天,不论他身前如何努力扶持汉室,即使死后以躯献国,汉室最终还是走向消亡。

他站在这一米见方的入口前,拿出头灯戴上,又拿出手电筒向下照去,只能看见底下空旷,至于下面有什么,一概不清。

保险起见,他还是拿出了防毒面罩和小型氧气瓶。

下墓的步骤不能乱。

虽然不是墓,但这种封闭性的环境,就得按照古墓对待。

首节 上一节 220/3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