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这些钱都是人家出版社的,但这笔钱到了出版社手里,跟到了机械厂手里也没啥差别了。
现在哪个单位不缺现金啊,如今有这么大一笔现金流进来,哪怕是借一阵钱应急呢,那效果也是杠杠的。
更不用说,曹志强如今还凭着一己之力,养起了保卫科跟运输科这两个部门五百多号人,这更是大大减轻了红光机械厂的负担。
除此之外,红光机械厂还在外地津门建立了销售点,且第一炮就打了个开门红,一次性就预售五十万套。
这么看来,红光出版社只凭着这个自己建立的销售渠道,或者叫销售部,以后还会有更大的进步空间,或者说赚钱空间。
这一切的一切,源头都指向一个人,那就是曹志强。
是曹志强的出现,带来了这一切,所以这绝对是机械厂最需要的人才,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情况。
在当下这个关键时刻,曹志强跟周怀恩以及牛淑芬起了冲突,李厂长第一时间做局请客当和事老,太应该了。
而且据说,酒席上大家都还不错,已经相逢一笑泯恩仇,正是应该将相和,齐努力的时候。
没想到啊没想到,居然后续出现这种丢人的事情。
再然后,对于李厂长后面的做法,董书记也是很赞同的。
因为当时那么多人在场,而且是明摆着的捉奸在床。
在那种情况下,李厂长要是敢私下压制下来,绝对会出更大的麻烦。
因为总有人会不满意,不满意就会走漏消息,走漏消息……那到时候丢人的就不光是李厂长,还要包括整个红光机械厂!
所以,李厂长在发现事情不可挽回后,第一时间选择报警,而不是选择封口压制,充分显示了李厂长的冷静果断,以及李厂长的大局观。
董书记想了想,换了他在场,也做不出比这更好的处理方式了。
话又说回来,这件事虽然很丑陋,但要分怎么看。
如果什么都公事公办,那么这件事就只是牛淑芬跟周怀恩两个人的事情,属于私下的个人作风问题,不牵扯工厂。
但这必须从重从速,必须在事情发酵之前,提前给出明确的态度。
因此,这个缺席审判的公开批评大会,就这么匆匆的举行了。
这也是李厂长的建议,但这个建议跟董书记的想法也是不谋而合。
只有用这种及早进行公开批评的方法,才能及时切割牛淑芬跟周怀恩私下搞破鞋的恶劣影响,并且趁机对全厂职工进行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督促大家注重个人道德建设,甚至借此增强大家的荣誉感。
另外,趁此时机,也可以对红光出版社进行一次整改,投入更多力量进出版社,让出版社与机械厂进行深入捆绑,让机械厂可以吃到出版社的更多红利。
如果真能这样,也算是坏事变好事了。
“咳咳,我说几句。”董书记面色严肃的对麦克风道。
“关于李厂长的问题,我们经过仔细调查,证明不关李厂长的事,他也是出于好心,做法并无不妥。
唯一有问题的,无非就是他们在私人酒席上喝酒有些过度的问题,以及是否涉及公款吃喝的问题。
根据内部调查,那场酒席是下班之后举办的,而办酒席也好,开房间也罢,都是红光出版社的曹志强经理个人自掏腰包,属于私人消费,不是公款吃喝,算不上违规违纪。
但不管怎么样,李思明同志在酒宴上饮酒过度,这都是不对的。
对此,我已经代表组织,对他进行了口头批评。
接下来,我宣布组织上对周怀恩同志以及牛淑芬同志的处置决定。
有鉴于周怀恩同志跟牛淑芬同志的行为极其恶劣,且触犯了法律,所以我们一致决定,取消周怀恩同志跟牛淑芬同志的挡员身份,取消他们在工厂内的所有职务,并即日起开除出厂!
至于周怀恩同志跟牛淑芬同志所触犯的具体罪行,则由工安机关等相关部门依法处理,我们绝对尊重有关部门的决定,绝不姑息!”
说到这,董书记清了清嗓子,略微一顿后,才再次大声道:“在这里,也请全厂各位干部职工引以为戒,不可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有再犯,法不容情!”
董书记说到这,陈秘书立刻站起来,高举起右拳,对着麦克风高声喊口号:“洁身自好,以厂为家!”
陈秘书这么一喊,各级干部立刻同时站起来,几乎同时举起右拳高呼口号:“洁身自好,以厂为家!”
再然后,被干部们一带动,几乎所有人都一起站起来,右手握拳,跟着喊口号:“洁身自好,以厂为家!”
“洁身自好,以厂为家!”
“洁身自好,以厂为家!”
“洁身自好,以厂为家!”
……
7017k
267 第三产业综合管理办公室
就这样,这场匆忙而又声势浩大的全厂大会,就在一片高昂的口号声中正式结束。
此次大会过后,是否坏事变好事,借此增加全厂职工的凝聚力,曹志强并不知道,但他却知道,至少从此之后,全厂职工都多了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且经此一闹,牛淑芬跟周怀恩这俩人就算是被钉在耻辱柱上了,就算最后没有被判罪,他们的人生也完了。
不过真正让曹志强没想到的是,对于他以及红光出版社来讲,这件事并没有因此结束,而是借此又出现了很多新变化。
就在全场大会召开后的当天下午,红光机械厂就派出了十名资深财务人员入驻红光出版社。
十人中有男有女,平均年龄都在四十岁左右,其中会计六人,出纳四人,都是真正经验丰富,身家清白的财务精英。
这些人的到来,一下就填补了红光出版社财务人员不足的空缺,也等于是接管了红光出版社的财务工作。
除此之外,红光机械厂还任命曹志强为红光出版社的正式社长,总经理一职务也继续兼任。
这样一来,曹志强无论在名义上还是实际上,就都成了红光出版社的一把手,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名义上是二把手了。
但是,红光机械厂在正式任命曹志强为社长的同时,还派了陈家邦秘书过来,担任红光出版社的副社长兼人事部的部长。
换言之,以后红光出版社的人事工作,实际上就由陈秘书,或者叫陈家邦来负责了。
当然了,虽然如此,但终究曹志强是一把手,所以只要是红光出版社的人事问题跟财务问题,最终还是曹志强拍板决定。
也就是说,陈家邦虽然调过来负责人事工作,但依旧在曹志强之下,要服从曹志强的领导,不会再出现越俎代庖的现象。
另外,陈家邦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了两名手下,来协助陈家邦处理人事问题以及行政问题。
陈家邦的那两名手下,原先也都是厂长办公室的行政秘书,内政经验很丰富。
他们干别的不行,但管理一个出版社的内部行政工作,还是绰绰有余的。
本来嘛,红光机械厂就是管理岗过多,通俗讲叫人浮于事,效率奇低。
但不管如何,这些人的办公管理经验还是很丰富的,至少在这个时代来讲,你除了这些大国企内部培养的行政人员,别处还真没地儿找。
别的不说,你现在去大街上,想要招聘个会写报告的人,那是千难万难。
不客气的说,此时国内的行政管理人才,九成都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跟国企单位,私营单位么,目前只有个体户,而个体户根本也不需要那么多行政人员。
可对于一家国字号的出版社来讲,行政人员是必须的,因为有些程序只有这些人懂。
比如报税交税,账务往来等等,一般不懂这些的人还真玩不转。
这种情况对此时的红光机械厂来讲,确实是很大的帮助,但实际上看,也是一种夺权行为。
余德利就对曹志强说过这事儿,不过曹志强没说什么,当然也没拒绝。
首先,是拒绝不了。
其次,是对曹志强来讲,他根本不需要拒绝,因为这对他的利益并没造成伤害。
严格来讲,红光机械厂的这种行为,虽然实际上就是一种夺权,但只是夺了其他人的权,并没有夺曹志强的权。
因为在总厂在派人夺权的同时,他们还把曹志强本人的职务提高了,直接变成出版社的社长。
与此同时,董书记跟李厂长,还成了曹志强的入挡介绍人,让曹志强火速成为入挡积极分子。
另外,曹志强工转干的身份转换流程,也正式开始。
如无意外,一年之后,曹志强就可以完成工转干,最多一年,他就可以成为正式挡员。
换言之,一切顺利的话,一年之后,曹志强就可以成为具备正式挡员资格的干部身份了。
别小看这两个身份,在这个时期,这两个身份依旧是含金量杠杠的,也只有这两个身份都补全了,曹志强的国企社长身份才能坐的更稳,更没人质疑。
当然了,要做到这些,哪怕是这个时期也很难,但谁让一二把手都站在曹志强这里呢。
有董书记跟李厂长亲自出面,又是改开最开始的阶段,各个国企工厂的自主性很强。
简单说,就是目前这个阶段,一切皆有可能,因此曹志强的的这个转变,也就没啥阻力可言了。
你要进入九十年代,再想这么随意转身份就很难了。
不过最最重要的,或者说最让曹志强放心的一点,就是当初的那一纸挂靠合同没变。
红光出版社依旧只是每年交够一定数量的挂靠费,就可以自主经营,红光机械厂没有借此更改合同,把挂靠买断变成分成。
从这个角度看,董书记跟李厂长他们并不是要杀鸡取卵,看红光出版社赚钱就眼红,要抢夺曹志强的劳动成果。
相反,他们的做法更高明,是通过提高曹志强职务地位的方式,深度绑定曹志强跟红光机械厂的关系。
这不是因为董书记跟李厂长不馋钱,而是他们知道,真正有价值的不是那个出版社,而是曹志强本人。
只要绑定了曹志强本人,让曹志强逐步真正的融入机械厂,那凭着他的本事,自然有办法带领机械厂走出困境。
以红光机械厂目前的处境,是不能再搞内部斗争自伤元气了,反而要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而李厂长纵观全厂,目前有希望带领全厂走出困境的,似乎只有一个曹志强勉强靠谱。
至于其他人,都完全没可能。
所以,李厂长也好,董书记也罢,现在都是真心实意的帮助曹志强。
因为他们相信,只要真心付出,曹志强一定会知恩图报。
或者说,他们相信,一个红光机械厂的下任厂长,远比一个红光出版社的社长更有诱惑力。
毕竟从体量跟权力来讲,两者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在调派足够的行政人员入驻红光出版社,帮助红光出版社渡过难关,重整旗鼓的同时,红光机械厂的上层也进行了一个小改革。
这个改革,就是正式确定了李厂长当初提出的设想,也就是“厂长办公室综合事业组”,简称综合组。
想当初,搞这个厂长办公室综合事业组的时候,主要是方便曹志强指挥机械厂的运输科跟保卫科,顺便养起这两个科的人员工资,减轻红光机械厂的负担。
由于这只是李思明厂长本人的意思,所以只是一个隶属于厂长办公室的内部组织,本质上还是厂长办公室的一部分。
说白了,原先那个什么综合组之所以能说了算,完全是靠着李厂长本人的势,等于是李厂长本人的权力延伸。
这在这个时期,也是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因人成事,然后根据需要,某个领导临时搞一个部门,比如什么处,什么组,什么办公室的,然后去具体处理某个事情,一旦这个事情处理完了,那个临时成立的部门就会被解散。
但是这样一来,这个背靠李厂长本人权力的综合组,在权力方面其实是有短腿的,严格说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全靠李厂长的个人威望。
这要是没事儿则罢了,如果再出现像牛淑芬那种人,硬要反着来,硬要不听命令,有时候还真的很难办。
因此,或许也是因为牛淑芬事件的影响,董书记跟李厂长呢,就专门召开了一个高层会议,会议室正式提出,要在工厂内部,组建一个方便企业转型的新领导班子。
最终经过组织内部的投票表决。
当然都是形式上的。
毕竟红光机械厂的组织表决,其实就是工厂管理委员会的内部表决。
而在这个工厂管理委员会里,除了董书记外,其他委员都是李厂长的人。
所以,一旦召开工厂管理委员会,基本就可以算是李厂长的一言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