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 第206节

大家一起去北平饭店吃了一顿谭家菜,事后曹志强还每人送上了一份礼金。

然后呢,作家出版社就不再追究红光出版社再版的问题了,并且还跟红光出版社写了个合同,正式授权红光出版社,可以无偿出版《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那本诗集里的所有内容。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当初曹志强找作家出版社,出版那个诗集的时候,是签过分成合同的,合同里规定,五年内这本诗集的版权,都归作家出版社所有。

所以理论上,在这五年内,那本诗集里的所有内容,其他出版社都不能出版,否则就是侵权盗版。

不过前面也说了,由于国内目前还没有真正的著作权法,所以版权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个唬人的玩意儿。

或者说,版权合同这玩意儿,约束的只是作者个人,却约束不了其他出版社。

严格来说,曹志强当初跟作家出版社签的那个合同,只能约束曹志强,让曹志强不能拿着那本诗集,找其他出版社出版。

因为曹志强那本诗集的版权,已经卖给作家出版社五年了。

那么在这五年内,曹志强如果跟其他出版社合作出版那本诗集,曹志强就要付违约金。

然而,如果是其他出版社,以借鉴的名义,直接盗版这本诗集的内容上市,作家出版社就没一点办法,不能问其他出版社要版权费,也不能让其他出版社下架盗版书。

这就是典型的欺软怕硬了。

原因很简单,作家出版社跟曹志强签的合同,属于商务合同,大家是按商务合同办事儿。

但作家出版社没跟其他出版社有合同,所以就不需要按照合同办事儿。

换言之,如果当初的曹志强,不跟作家出版社签署那个合同,可能就没这些事儿了,因为没合同的情况下,版权默认还是曹志强的。

但话又说回来,不签署那个合同,作家出版社也不会同意跟曹志强玩版税分成制,曹志强也不可能凭着一本诗集,在短短时间内,就赚到五十多万。

总之,因为当初曹志强跟作家出版社签署过一个内部合同,所以理论上讲,曹志强是不能跟红光出版社签出版合同的,只能不签合同,直接出版。

但这样的话,一来后期麻烦事儿多,二来也不能搞什么原作者签字版,失去了正版的噱头。

所以,曹志强才去专门找到作家出版社的社长,问他要了个授权。

反正作家出版社已经赚的盆满钵满,就算不同意也没用。

因为红光出版社,一样可以在不跟曹志强签合同的情况下,直接出版那本诗集。

作家出版社,无法用曹志强跟作家出版社签署的内部合同,去约束红光出版社!

更何况,就算红光出版社不出版那本诗集,其他出版社也早晚会盗版。

再加上有新华书店的一把手跟出版局的局长出面,那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小。

既然如此,何必做那个恶人?

无非就是给个授权,问题不大。

写这个授权给红光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不得罪人,社长本人还能拿到一笔诚意金。

不给这个授权,不耽误红光出版社出书,但却得罪了曹志强这个大作家,顺便得罪了新华书店的一把手跟出版局的局长,甚至有可能得罪曹志强背后的“大领导”,自己一点好处没有,何苦呢?

反正在作家出版社看来,给个授权没啥大不了的。

但在曹志强看来,这却意义重大。

因为这就意味着,红光出版社接下来的行动,是得到授权的行为,属于光明正大的出版,不能算盗版。

别看这一点点区别,其实后期影响很大的。

这也是为何曹志强坚决不肯盗版港台那些已经成名作家的武侠一样。

盗版一时爽,事后拉清单。

曹志强有系统外挂,“原创”就能吊打同行,何苦去跟人争夺盗版那块儿发霉的蛋糕?

所以,曹志强事后否决了杨守文的提议,并且定下一个基调,那就是在红光出版社里,只做原创,不做盗版!

对一家新生的出版社来讲,自律自爱,过程正确,这才能走的更长久,更安稳。

别说,曹志强定下这个“只做原创,不做盗版”的基调后,大家反而更加敬佩曹志强这个总经理了。

毕竟盗版虽然很爽,但是个人都知道这不对。

做正确的事,才能理直气壮,才能挺胸抬头。

同样道理。

红光出版社,在得到作家出版社的版权授权之后,再在《江湖行》这个新诗集中,出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里的内容,就显得名正言顺,底气十足。

并且《江湖行》中借用的诗歌中也写明了,是“正版授权”四个字。

只有那五首新诗没有写“正版授权”,但却写了“首发新诗”四个字。

除了这些外,附赠的《破碎虚空》也写明了“首发新书”这四个字,表明这本武侠是强子的首发版。

总而言之,曹志强虽然预料到这部买一送一的套餐会卖的很火,但却绝对没想过,竟然会出现排队购买的情况。

更没想到,排队购买的人群,居然有很多大妈大爷。

于是曹志强又问那个大妈,难道你也喜欢那个诗集,所以排队来买?

结果得到的回答是,大妈不看那个,是替儿子来买的。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本书太火了,一上架就很快被抢购一空。

虽然因为这部作品的存货量很大,尤其是在京城的书店,可以及时补货,但补货需要时间。

在这个时代,补货的效率是很低的,所以在书店补货期间,渴望购书的人,就自动排成长龙。

然而,喜欢这部作品的,大多数是年轻人或者中年人,但这部分人,除了无业游民外,大多数都是要上学或者上班的,不可能天天在这排队。

于是乎,那些年轻人跟中年人,就动员了家里没事儿干的老人过来排队,这样就可以工作买书两不耽误。

当然,如果是正常情况,也不至于变成这样。

毕竟一开始的时候,曹志强就给新华书店进了很多货,正常来说,就算卖的火,也不至于上架不到一小时,就全部卖光了。

实际情况是,有很多人发现这本书卖的很火,于是发现了商机,就开始大批量购入,然后再高价倒卖。

对,这就是一群倒爷,或者叫二道贩子!

这些倒爷购书,根本不是买一套两套,而是一次买几十套、上百套,甚至上千套的都有!

可以说,只是这一小部分人,就直接买空了这个书店的存货,逼的书店不得不重新补货。

但新华书店现在是国营单位,这时期的补货效率跟服务态度么,懂的都懂。

然后呢,这些从新华书店购买了大量图书的二道贩子,再拿着这些书,以十二元一本的价格,批发给小摊小贩。

这些小摊小贩呢,再以十五元一本的价格,去卖给那些排不上队,或者没空排队的真正求书人。

时间一长,一些爱占便宜的老头儿老太太也发现了商机,就更乐意来排队了。

这些老头儿老太太没那么多钱,不可能一次买几十套上百套,没办法当大倒爷。

但他们来排队,等那些大倒爷走了,趁机买个五六套,当个小倒爷还是可以的。

在这里花一百元,买十套定价十元的书,回头就以十五元一本的价格卖出去,每本书一倒手就赚五元,一次就赚五十元!

如此高的暴利,这谁能不动心?

什么?卖不出去咋整?

这根本不存在!

现如今,这套买一送一的《江湖行》,或者叫红光版的“强子诗集”,在各大高中跟大学附近,基本上是一书难求。

只要这些老头儿老太太,在学校门口蹲着,一到放学点,这些“黑书”准被那些学生一扫而空,都留不过半小时的。

说白了,是根本不愁卖!

所以,来这排队买的,除了自己委托家人来买的,就是二道贩子了,且主要的购书人群,其实都是二道贩子!

7017k

212 总之,咱上头有人!

“这种情况持续多久了?”

问话的是曹志强,而被他询问的人,自然是这个新华书店的销售负责人,沈振华跟刘东海。

嗯,严格来说,这里的负责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刘东海。

至于沈振华, 他作为总经理秘书,没有固定的地方,属于流动作战。

或者说,沈振华是所有的主要销售点都可以去看一看,然后随时汇报情况给曹志强,是曹志强的耳目, 起的是总览监督的作用,类似于明朝的锦衣卫, 是妥妥的狗腿子。

只不过呢,当初曹志强给沈振华下的命令,是如果一切顺利,或者没重要事情的话,就不要烦他,毕竟曹志强还要集中精神在家读搞录音。

所以,沈振华虽然各个地方都跑了个遍,但由于在他看来,最近的一切都进展很顺利,没什么麻烦出现,这才一直没给曹志强打电话汇报情况,免得打扰到曹志强这个总经理。

开玩笑,沈振华现在可是正经单位的正经人,而且收入还很高,属于要面子有面子,要里子有里子的人。

所以沈振华很珍惜这個机会,更珍惜曹志强这个伯乐,当然是完全听曹志强的。

也正因为这样, 他大部分时间呢,都是呆在这个王府井书店里。

毕竟这里是新华书店的晴雨表,只要这里不出问题,其他地方就不会出大问题。

另外,在曹志强躲在家里当甩手掌柜的时候,沈振华这个总经理秘书,也确实需要轮流坐镇各个新华书店。

因为销售的情况太好了,都需要补货,而补货这个事情呢,不光是新华书店要派人去,还需要出版社这边也派人接洽。

别的不说,就说跟印刷厂的仓库联络出货,还有账务往来,这都需要沈振华这个秘书来负责监督,并且还需要他的签字。

是的,在曹志强不在场的时候,能做主签字的,确实就只有沈振华了,毕竟他掌握着公司印章。

所以从某种情况来讲,沈振华又有点像掌印太监。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曹志强忽然到访, 又忽然问出这个问题,却没有指明谁来回答,那到底是沈振华这个秘书回答,还是刘东海这个书店销售点的实际负责人来回答呢?

就这样,沈振华跟刘东海面面相觑一番,然后还是刘东海对着沈振华点点头,再努努嘴。

意思很明显,是让沈振华出头,毕竟沈振华才是曹志强的真正心腹。

看到刘东海是这个意思,沈振华眨眨眼,摇摇头,再对曹志强努努嘴。

这意思是,你是这里的负责人,这边的情况该你去汇报。

看到沈振华是这个意思,刘东海才硬着头皮的小心问曹志强:“总经理,您说的这种情况,是指哪方面?”

“当然是排长队的情况。”曹志强指了指新华书店外面排起的长龙,“什么时候开始这样了?”

听了这话,刘东海松了口气,笑着道:“总经理,严格来说,这边是从前天下午开始的,之前还没这样。”

顿了顿后,刘东海继续道:“前天下午之前,咱的书在这卖的虽然还不错,但还不至于让人大排长龙。

但是呢,前天下午大概四点多的时候,这边忽然来了几十个人。

然后呢,这几十个人就这个开口要一百本,那个开口要一千本。

就这样,三下五除二,这里的三万本存货,就全部都卖出去了。

这里的存货卖光之后,没买到的人不乐意,嚷嚷着要补货。

我就想让新华书店的人去咱仓库拉货补货,可他们这的人不干,说他们当天的工作已经做完了,要补货的话,让我们自己负责。

我一看没办法,就打电话给了其他书店销售点的负责人,想找其他书店的存书调剂一下。

可结果呢,其他书店销售点,也都卖光了,卖光的速度比我们这里还快,还打算找我借书过去卖呢。

首节 上一节 206/3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