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良才!
这一下子,把所有人都整蒙了。
因为这字迹,越看越是熟悉。
“喂,这不会是……”
“不用怀疑,你猜得没错。”
“我的天,怎么又是他。”
“又是白高兴的一天……”
……
观众们看到这四个字,几近崩溃。
小可却异常兴奋,接过了信封:“这是爸爸的字!”
谁说不是呢?
黄老师不禁以手扶额。
现在基本确认,木板本身就是岳扬留下来,想要隐秘的传达某些信息的。
木板后藏着岳扬的字,自然也不奇怪了。
“黄老师,爸爸写的这是什么意思啊?”
小可好奇的向黄老师询问道。
她虽然不太理解这种书信的意义,但从封面上就知道,应该不是写给自己的。
“我觉得,这里面装着的,应该是你父亲祭奠子良的文章。”
黄老师摸着下巴,若有所思的推断道。
“那需要打开看看吗?”小可问。
“还是算了吧,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我也不想看,怕给我恶心坏了。”
“嗐,看一眼也没什么吧,岳扬虽然人烂了点,但祭奠先辈的心总归是好的。”
“我也觉得可以看看。”
……
弹幕在这时发生了两极分化。
一部分人,对岳扬有着相当大的成见,怕看了书信影响心情。
一部分人则想要看看岳扬作为岳家后人,对先辈有什么看法。
但很显然,观众的意见,只能起辅助作用。
真正的决定权,还是在黄老师等人的手上。
“先给我吧。”
黄老师从小可的手中拿过信封。
他觉得,还是应该先过滤一下书信内容比较好。
如果里面有关于他们岳家的私事,就不方便公之于众了。
然而,当他打开信封,取出里面的信纸,却迅速的感觉到了不对劲。
似乎自己的判断,出了极大的差错。
“这……”
黄老师嘴角抽了抽,一时竟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师父,怎么了?这到底是什么信啊!”忆兴又着急又担心的问道。
“黄老师,不会是岳扬出了什么事吧?”陈梦溪也十分担心,只不过担心的对象是岳扬而已。
“不,不是。这封信和岳扬没什么关系。”
“岳扬应该只是怕信纸损坏,所以特意将其收纳了起来。”
“这一封信,是岳子良的遗书!”
黄老师慨然说道。
岳子良的遗书!
“快说啊,上面写了什么!”
“看来这下可以知道子良真正的心声了。”
“哎,家族中兴之才,最后竟只留下了一封祭文,一封遗书。”
“天啊,这么一想,我头皮有些发麻。一封给妻子,一封给自己。”
“哇,别说了,我起鸡皮疙瘩了。”
……
这下子,观众们的意见出奇的一致,想要尽快知道遗书的内容。
黄老师倒也没有卖关子,直接将遗书内容展示在了镜头前。
遗书的篇幅很小,延续了子良一直以来的行文方式。
“子良生平,并无憾事。”
“唯独愧疚有三。”
“愧对吾妻婉茹,在她弥留之际,未能与其相伴。”
“愧对先祖,山河再复,未能立下寸功。”
“愧对开成县百姓,百姓危难之际,弃之而去。”
“近日身心俱疲,恐时日无多,待到九泉之下,再与诸位当面谢罪。”
“或是临近死期,常回忆往昔之事。”
“少年时,我与子武子云抱负不同。”
“子武子云一心想要继承先祖遗志,收复中原领土。”
“我却不愿再生战乱,想要踏入仕途,为百姓谋福祉。”
“到头来,子武子云舍身取义,我却一事无成。”
“昔日壮志,徒成笑柄。”
“近二十年,朝廷多次来书,想要我出山为官。”
“可我一前朝旧臣,于大明开疆辟土无半分功劳,有何颜面坐享其成?”
“我,不过是一前朝罪臣,岳家逆子罢了!”
“我死后,休要立碑,裹一草席,葬于婉茹之侧即可。”
“子良,绝笔。”
沉默。
没人知道在这种时刻,该说什么才好。
一个利国利民的大英雄,晚年竟一直生活在自责之中。
这和所有人的猜想,都是背道而驰的。
岳子良作为岳家青黄不接之际,唯一一个中流砥柱。
明明已经倾尽了他的所有,做到了最好。
可他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这已然不是谦虚了。
或许,他的内心,早就满是疮痍,只是硬撑着,走到了最后……
第38章 情侣对戒!大家的八卦魂!
“我觉得,作为岳家人,敢于走进元朝的朝廷,才更需要勇气吧?”
突然,一条弹幕打破了沉静。
其实,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个时候应该做些什么?
安慰古人吗?
告诉他,他不是罪人,而是英雄?
告诉他,就算他拿的是锄头,也是民族的骄傲?
告诉他,让苍生吃得饱饭,比打下江山,更加重要?
不,他听不到。
他也不需要。
而这一条弹幕,无疑给了其他人一个非常好的思路。
我们虽然因为古人而感慨,为古人而叹惋。
但为什么一定要和古人对话呢?
自己聊自己的,不就行了?
“这已经靠的不是勇气了,是顶着背负千古骂名的风险,去追寻自己的理想。”
“我觉得,子良的理想应该非常远大,大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想要的,绝对不是在一个小地方当一个小官,而是青云直上,自上而下的改变社会。”
“等等,他想要的,不就是今天的华夏吗?各个民族和谐共存,携手共进!”
“天啊,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他已经放下了民族之间的偏见?”
“你们说得越来越玄乎了,可我怎么觉得挺有道理……”
子良虽然到死都没有将自己当官的最终目标说出来。
但是,现代的人们,在传承了先祖的智慧后,却能够体会到他当时的心境,推断出他的最高理想。
这并非是特别难推理的东西。
因为这个理想,正是潜藏在每个华夏子女内心深处的东西。
当然,若是岳子良在元末的时候,就已经初步窥探到了民族融合的可能性。
那么,他即使距离他的最终理想遥不可及,也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
“这间屋子里,还有什么有研究价值的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