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这其中的松茸,在吸收了火腿香润的油脂之后,香气更是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细细咀嚼,火腿片咸香甘甜,口感柔韧,松茸香润脆嫩,齿颊生香。
而两者之间的芸豆泥香甜软糯,正好充当了火腿和松茸二者之间的润滑剂,把着两种极致美味的食材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
而糯糯的芸豆泥,同时又给这道菜提供了更加丰富和立体的口感,简直是太完美了!
但要说唯一的缺点就是份量实在太少,每人只有区区两片,刚刚才感受到美味,就已经被三两口给吃完了。
这倒不是苏醒舍不得多给些量,而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客人可以品尝后面的更多的美味。毕竟现在上的不过只是开胃小菜而已。
就在众人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时候,下一道菜已经准备好了。
只见小白和张晓维把菜分好后,端着托盘快步走到餐桌边,然后把托盘的菜品放到众人面前,同时把上一道菜的留下的餐具给撤下。
这是一个方形的小木盘,应该是直接用松树原木制作而成的,表面还能看见棕黑色的树皮,而正面是一圈圈的木纹年轮,木盘似乎被涂上过一层松油,表面还泛着金黄色的光泽。
而里面盛放着的是一些用油炸的干香的黑褐色蘑菇段,正泛着诱人的油光,蘑菇上还沾着切的细碎的红色辣椒段,上面还有点缀着一些白白的芝麻粒。
虽然看着是很简单零嘴小吃,但那扑鼻的异常香味,还有那看着就干香油润的模样,简直就让人立刻就想送入嘴中细细的咀嚼。
“第四道菜,油鸡枞。”小白放好菜品,然后依旧很负责的给众人开始讲解这道菜的情况。
油鸡枞的主要食材是产自滇南深山老林的野生菌种,鸡枞菌。
鸡枞菌,在自然界是和白蚁共生的菌类,白蚁构筑蚁巢的同时培养了鸡?菌菌丝体。所以这种这种菌只能生长在野外的森林之中。
鸡枞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因其内部纤维结构、色泽状似鸡肉、加之食用时又有鸡肉的特殊香味,可与鸡肉媲美而得名鸡枞。
鸡枞菌被称之为菌中之王,从古至今都是极为珍贵的山珍美味。
鸡枞菌通常以颜色分为青鸡纵、白鸡纵、黄鸡纵三大类,其中以形貌俊秀、肉质细嫩的青鸡纵为上品。
而这道油鸡枞苏醒选用的是比青鸡枞还要稀有,滇南才有的品相极好的黑皮鸡枞。
这种鸡枞不仅口感好,还带有一种独特的香气,用来制作这道油鸡枞最为合适不过。
稀有的黑皮鸡枞菌
而制作这道菜的第一步就是要清洗鸡枞菌,这一步看似简单但却极为重要。
因为菌伞有很多褶皱,这些细小的缝隙里面藏着很多不易清洗的泥沙。
如果处理的不干净,这道菜就会吃到沙子。但又不能清洗的时候又不能用力,不然会破坏菌伞,容易洗烂了。
所以鸡枞菌的清洗是很讲究的,首先用小刀把根部削掉,先用流水清洗掉表面的泥巴,然后用细毛软刷,轻轻的将缝隙里的泥土刷干净,这个过千万不能太用力。
当然还可以洒上一些面粉或者淀粉,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把菌伞里包裹的细沙和杂质清洗得更干净。
接着把刷新干净的鸡枞菌撕成小条,还有继续倒入水里洗,一定要多洗几遍,这样才可以完全洗干净了。
把洗干净的鸡枞菌条沥水控干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制作了。
做法也很简单,将炒锅上旺火烧热,倒入菜籽油,烧至起青烟,再放入几个葱头炝锅,先去菜油的苦涩味。
然后放入花椒、干辣椒段、八角微炸,接着就放入晾干水分的鸡枞段,用小火煎炸至鸡枞水分收干,黄而不焦的程度即可。
最后淋上一点提味的鲜鸡油,洒上一把白芝麻,翻炒均匀就可以装盘起锅了。
这油鸡枞吃起来甜、鲜、香、麻辣,不但可以当做零嘴小吃,还可以作为酒佐佳肴。
油鸡枞
“真香!”
这油润干香的鸡枞吃起来鲜甜脆嫩,清香可口,而且还越嚼越香,咸香的味道更是让人忍不住就想要小酌两杯。
只见王总放下筷子感叹道:“想不到刚回国,就能吃到这么地道的家乡菜。而且这味道比我之前吃过的都还美味的多。”
端起桌子上的酒杯,王总对身边李总道:“今天我就借花献佛了,感谢李总的热情款待。”
“王总客气了,今天这顿饭是给王总的接风宴,我们一起来敬王总一杯,欢迎到厦屿市来投资,相信我们两家公司合作,一定能大展宏图。”
对于商场上打交道,双方还是很熟悉的,李总态度谦和,脸上带着微笑,一副和气生财的模样,顺便趁着对方高兴,借机提到了合作的事宜。
华夏人有个约定习俗的规矩,不管什么事情都讲究吃个饭再商量。毕竟有些话饭桌上才好说,而今天这顿饭,至少让合作的事成功了一半。
“李总说的不错,等我回去之后,会和公司董事会好好谈谈我们双方合作的事宜。”心情愉悦的王总顺势应下,这样的小要求,他当然会答应。
“哈哈哈,那就太好了,王总我单独敬你一杯!”
这才开宴不久,饭桌上的氛围已经十分的和谐了,就这么你来我往的边吃边交谈中,双方都露出了有更近一步合作的意思,下面就看接下来的这顿饭能否还能继续愉快的吃下去了。
就在双方愉快交谈的时候,从包房里升起一股烤豆腐的香味。
众人闻着香味看去,但见包房里小白正在一处炭架上烤着豆腐块,还一边刷油,一边不停的翻动,铁丝网上的豆腐块已经被烤成了好看的金黄色,正滋滋的冒着油。
木炭用的是松木炭,而且铁丝网上还铺着一层松针,这样烤出来的小豆腐还带着一层特别的松香味道。
这就是最后一道菜,「炭烤包浆小豆腐」。
第134章 包浆小豆腐及其蘸水饮食文化
包浆豆腐由石膏豆腐制作而成的,而所谓的包浆,就是豆腐的外层烤熟之后,内层依然是浆液,吃起来香甜软糯,十分美味。
制作方法也很简单,把新鲜豆腐放入小苏打和食盐调配的清水中,放入冰箱冷藏浸泡一晚上,第二天把豆腐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表面,水分干掉后就是包浆豆腐了。
当然众多的包浆豆腐中,风味最独特的当属滇南石屏的爆浆小豆腐了。
跟普通的豆腐不同,无论外皮烤得多么焦黄,包浆豆腐里面依然和豆腐脑一样鲜嫩。
而这正是石屏包浆豆腐所独有的特色和魅力,甚至还曾作为贡品,成为皇室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石屏包浆豆腐的美味,当然这也与当地的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豆腐之乡,这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首先为优质豆腐的制作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
另一方面是源于优质原料,选用的黄豆颗粒饱满,色泽明黄,出浆率很高,去除外壳只用豆仁,这样做出的豆腐口感更柔嫩。
而且去壳的大豆还要经过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浆、包浆等十多道传统工艺,使用纯手工的制作。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同之处。那就是其他地方的豆腐一般都是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而成。但石屏包浆豆腐采用却是当地特有的地下井水点制。
这种井水带有淡淡地酸味,不能直接饮用。因此被称为「酸水」,但它天然含卤,可代替石膏点浆,做出的包浆豆腐细腻滑润,嚼之有劲,嫩滑Q弹,鲜香细嫩。
而且经炭烤后的豆腐慢慢变得圆滑和丰满,颜色也变成金黄,掰开来看,熟透的豆腐气孔密布,清香四溢,为其他豆腐所不比。
炭烤包浆小豆腐
这时候,一个个包浆小豆腐都已经被烤得金黄膨胀,外酥里软,然后和苏醒特制的蘸水一起送上了餐桌。
众人只觉得一股难以抗拒的浓香扑鼻而来,一份简简单单的炭烤豆腐,竟然成了每个人都拒绝不了的美食诱惑!
为了充分激发出包浆小豆腐独特的美味,苏醒还特意调配了干、湿两种风味蘸水。
蘸水,一种用于给菜肴调味的东西,最简单也最原始的蘸水就是盐,当然地域不同叫法也不同。
比如有的地方叫做「蘸料」、「油碟」、「味碟」「 蘸酱」等等。
每一种蘸水都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每一种蘸水都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格。
但说到滇南美食,就不得说一下是滇南以及西南地区的蘸水。因为蘸水在其日常饮食文化中更是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同时蘸水也是滇南菜的一大特点之一。特别是滇南人的餐桌上更是离不了蘸水,而且不论什么菜都可以用蘸水,可生可熟、可荤可素,滇南的蘸水已经达到一种「万物皆可蘸」的地步。
比如涮个火锅蘸一蘸、烧个豆腐蘸一蘸、煮个苦菜蘸一蘸、吃带有腥膻味的羊肉和鱼肉蘸一蘸,新鲜的黄瓜蘸上一蘸,甚至就吃个水果也要用辣椒面蘸一蘸……总之在滇南,没有蘸一蘸的食物都是没有灵魂的。
而且滇南的蘸水种类繁多,具有「千滋百味、野趣天然」的特点,甚至有百种菜就有百种蘸水的说法。但其中最为常见的可以分为辣蘸水、素蘸水和干蘸水几种。
辣蘸水又叫「红蘸水」,一般有放酱油、香醋、味精和红彤彤的油辣椒、烤得香喷喷的糊辣椒面,最后加入一勺清汤调匀。
素蘸水又叫「白蘸水」,因为里面就只有盐、味精、花椒面和水。
还有一种「干蘸水」、即干作料,里面有盐、味精、花椒面、糊辣椒面等。
此外就是一些比较有特色的蘸水,比如需要现场制作的「宾川海稍鱼」的蘸水,这种蘸水是用鱼汤汁淋在辣椒面上。
因为刚出锅的辣椒面还是有热度的,而汤汁一倒就会发出「滋啦」的声音,所以又叫做「滋啦蘸」。
不过这些蘸水一般都是用加盐的的干辣椒面、葱花、香菜之类组成。
当然还会根据情况加入西南地区必不可少的灵魂食材「折耳根」,也叫鱼腥草。
除去以上种种蘸水,在滇南还有一款名气最大,堪称全民最爱、家喻户晓的-「单山蘸水」,这也是和包浆豆腐搭配最适合的蘸水了。
单山蘸水属于干蘸水,不需要用到热油。但需要把各种香料一起炒香后再混合在一起。
苏醒的做法是先取一口干净的热锅,锅中不放油。但必须用小火烘烤加热后,开始依次放入粗、细两种辣椒面、青、红两种花椒粉、小茴香粉、生姜粉、五香粉、孜然粉,一边炒出水分和香气,一边把各种香料充分拌匀。
等到锅中开始升腾白烟,就立刻关火,加入味精和椒盐,最后撒上一把白芝麻,利于锅中的余热翻炒均匀即可。
需要用到的各种香料
另取一个小碟,放入刚刚做好的干辣椒粉,接着放入一些洗净后切成碎末的大葱和香菜,用筷子拌匀后,这款具有独特的香味特制的干蘸水就做好了。
秘制干蘸水
而另外一款湿蘸水,苏醒制作的是同样比较有特色的「糊辣椒蘸水」。
这款糊辣椒蘸水最大的特色当然就是一个「糊」字,制作蘸水的风格也很「粗放」,在燃烧的松木炭中里扒出一些烧热的木炭灰,然后把干辣椒随便丢进去捂上几分钟,等辣椒的糊味散发出来,就可以取出来用石钵捣碎了。
当然也不用太细,糊辣椒粗一点反而会更香。
捣碎的糊辣椒加上姜蒜末,洒点香葱颗,炒香的芝麻粒,放上盐巴味精,再加上芫荽薄荷和折耳根碎,淋上几点麻油和提香味的桂花醋,最后盛上满满一勺热汤烫一下……
「哗啦……」一声。
一份香浓完美的糊辣椒蘸水就制成了。
糊辣椒蘸水
第135章 开胃菜品尝结束
“想不到居然还有包浆小豆腐,这可是好久都没吃到过了。”
在国外就一直惦记着这些家乡风味的小吃,王总也是有些嘴馋了。
包浆豆腐一定要趁热吃,而经过烘烤过后的豆腐香气四溢,再配上精心调制的秘制蘸水,保准一口一个,让人根本就停不下来。
只见王总夹起一块烤得金黄的豆腐先在干蘸水里沾了沾,金黄色的豆腐粘上一些红红干香的辣椒面,立刻变的更加诱人了。
这包浆小豆腐样子十分娇小,每一块都只有方寸之间大小,刚好一口一个,香嫩无比。
轻咬之下首先是一层焦脆的外皮,接着就是内部如同鸡蛋白一样嫩滑的包浆,再配合干香提味的辣椒面,以一股难以抗拒的浓香顺着舌尖,在口中迸发,再直达鼻腔,这一瞬间充满了满足感。
“又脆又嫩,又香又软,这包浆小豆腐道真不错!”
王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吃的十分开心的王总丝毫没有停歇,而是再次夹起了一块小豆腐,这次他准备再试试旁边一碟的糊辣椒蘸水的味道。
而和刚才直接蘸辣椒面不同,这次王总是先把还带有余温小豆腐用手从中间一分为二,撕开了三分之一,露出了里面还冒着热气蜂窝状的中心柔软的部分。
接着拿起一个勺子舀了一些糊辣椒蘸水,灌入到了小豆腐撕开的中间部分,紧接着就一口送入了嘴中。
小豆腐中间蜂窝状的结构,形成了许许多多密集的空隙,这样就可以吸收更多蘸水的味道。
所以这一口下去,豆腐的脆软和糊辣椒蘸水香辣浓郁的味道立刻在穿梭于唇齿之间,给味蕾带来的刺激竟然比刚才的干蘸水还要强烈。
特别是其中满满的折耳根碎,那独特的味道更是让王总眼前一亮,仿佛此刻就已经置身在滇南省一般。
“这烤好的包浆小豆腐,就该这么把蘸水汁灌进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