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股东 第72节

  唉,自己胡思乱想毫无必要,还是找个机会和谷雨好好谈一谈,试探一下他的看法。

  只要环太党和谷雨不做老毛子的傀儡,他耿继周就会一直为四路军效命,至于家产田宅什么的,他也早就卖光了,自然也就无所谓了。

  再说了,热河那种富人家财万贯,穷人卖儿卖女,土匪遍地,到处都是罂粟的现象也确实要好好改一改了,这样下去真得不行呀,实在太乱了.而就在耿继周心潮澎湃之际,另外一座山林之中,王庸同志正在和他的副手邓铁梅说起中国环太党的革命宗旨,而对这一切,邓铁梅已经有所了解,他也已经为这一天做好了所有准备……

  邓铁梅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的成为夏国环太党的一员,一点都不奇怪,邓铁梅部与四路军有着异常的相似。

  在组织建设上,邓铁梅部相当完善,下设秘书、参谋、副官、军械、军需、军法、军医、财务等八大处,并成立器械、被服、印刷等工厂,保证部队军需供应。

  邓铁梅还注重军队宣传工作,抽调文化基础比较好的11名队员,组成专职宣传队,通过张贴标语,编歌曲、画漫画、讲战绩等形式扩大抗日宣传,这些宣传工作激发了广大军民的抗日热情。

  为巩固革命胜利果实,邓铁梅非常重视根据地的建设。

  他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禁止粮食外流,制定了合理的税收政策。

  缴获了50多万公斤敌伪的官盐,掌握了盐滩,没收了逃亡地主大量财产,并印发了东北民众自卫军流通券。

  所有这些措施,对安定后方,巩固根据地和支援整体抗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思想建设方面,他为部队制定了严明的纪律。

  对于个别违犯群众纪律的,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律给予严励惩处。

  有一次,发现自卫军队员孟广志到老乡家索要二两大烟土,家里没有,逼其进城买。

  邓铁梅知道后,立即派稽查队将孟抓来,召开了军民大会,当众讲明孟的违纪事实,给予严惩。

  每逢部队离开驻地时,他总是派稽查队前去老乡家了解是否有违犯纪律的。

  若有发现,必须回去向老乡当面检讨错误。

  行军作战时,邓铁梅和战士们一样步行,从不骑马,也不许别人骑马。

  他向干部战士们说:

  “一匹马一天吃的粮食够一个人吃好几天,我们吃的粮都是来自老百姓,负担够重的,你再养几匹马,老乡们能负担得起吗?”

  有一次,从本溪来一批抗日义勇军加入邓铁梅的自卫军,他们途中从老乡家拉来一些牲口。

  邓铁梅在欢迎大会上向前来参加自卫军的战士们说:

  “咱们吃粮靠乡亲们支援,你们把乡亲们的牲口拉来,他们用什么种地?

  地种不上,拿什么来支援我们抗日?”

  经过教育,战士们都把牲口送还原主。

  由于他注意军民的团结,和群众的关系好,群众主动地为自卫军送情报、当向导,积极支援自卫军的抗日斗争。

  邓铁梅还从抗战的实际需要出发,重视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他除招收了300多名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青年组成学生大队外,还多次举办营、团以上干部学习班。

  分别对学生队和干部进行军事技术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邓铁梅对指战员们的战斗素质要求也是十分严格。

  他为部队提出行动方针:

  “不怕死,不爱钱,打日寇,除汉奸,要与百姓同甘苦,要为死难同胞报仇冤。”

  他在行军作战中要求指战员:

  “不露军情,服从命令,遇敌前进,不要怕死。”

  他经常向指战员们讲:

  “人生不就是一个死吗?

  怕死就不能抗日。”

  自卫军佩带的臂章上印有六个醒目大字:

  “不怕死,不爱钱。”

  鼓舞民众抗日斗志,提高军队战斗力。

  这种种操作下来,邓铁梅部战斗力提升很快,迅速成为了辽南义勇军的主力,当然即便如此,邓铁梅部的种种做法只是自发的,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引,直到他遇到王庸率领的四路军……

  而随着邓铁梅加入中国环太党,随着耿继周开始考虑环太党,中国环太党北方中央局也正在迅猛的壮大之中,中国革命离成功又进了一大步。

第84章百团大战之收复上锦西

  葫芦岛一带无险可守,四路军在一月份曾经利用日军兵力不足的缺陷,攻克了锦西县城,那一仗干掉了日军一个联队长,抢夺了日军联队旗。

  战后日本人不敢再留下破损了一半的县城,而是迁到了江屯一带驻守。

  经过侦查,我军已经知道,当地日伪守军有一个中队、一个伪军团,并且还当地构筑了很多暗堡、炮楼以及一些隐蔽火力点,是一处易守难攻的据点群。

  而在绥中县城,日军兵力相对更多,有一个大队部,一个中队和一个伪军团,另外两部日军还加强了机枪分队和迫击炮分队,依靠绥中县城防守,两处日伪军加起来共有五百多日军,一千六百多名伪军。

  在之前的战斗中,我军虽然试探过围歼中队单位活动的日军,但都没有成功,所以日军比较放心的使用一个中队防守县城,日军还将大队部放在绥中,很显然日军仍然比较骄横,这是典型的攻击姿态。

  日军保留这个前进基地当然是为了攻击山海关的需要,但日军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四路军决心这么大,竟然想一口气吃下两个县城。

  根据战前计划,四路军的主力锦西支队三个团五千多人负责阻击锦州日军,一纵一旅近四千人作为预备队随时增援阻援部队,保证攻坚战的顺利进行,以三分之一强的兵力负责阻击援敌,也可以看出四路军决心之大。

  与此同时,邓少章同志指挥八旅和郑桂林将军指挥的义勇军近万人,围住绥中县城,假装攻城,吸引敌人的注意。

  一旦日军选择破围,两部需要迟滞日军的突围,避免影响到江屯攻坚战。

  而王庸则需要指挥主力二旅、四旅和教导旅虎口拔牙,全力拿下江屯,消灭该部日伪军。

  这三个旅约九千人是四路军的核心主力,四路军集中优势兵力,在所有炮兵的协助下,力图迅速消灭江屯日伪军。

  一旦江屯日伪军被消灭,腾出手的我军主力就可以根据形势的需要,进行下一步安排,是继续攻打绥中,还是迫于日军压力撤兵走人,到时候都比较主动。

  说白了,此战的核心意义不在于攻城拔寨,而在于实战检验四路军大兵团正规化作战能力,为接下来消灭汤玉麟部做准备。

  这一仗是四路军建军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动员了三万人之多,兼有运动战、攻坚战和阻击战,这一仗打好了,四路军核心主力的战斗力将会很大的提升。

  胜利永远只属于有准备的人、勤奋的人,为了打好这一仗,柳明昭同志特意让人赶工修筑了一栋炮楼、几个地堡、开挖了一条一百多米长的战壕,推出了江屯的模拟沙盘。

  野外巨大的练兵场上,教导旅和先期到达的二旅、八旅各一部正以团为单位,喊杀声震天地进行攻坚演练,总部派出的几个参谋来回跑动,主持部队的演习指挥和导演事宜。

  “预备!

  放!”

  机炮营的一个连级干部一声大吼,“轰”的一声沉闷爆炸,一枚小巧的抛射弹电射般地飞了出去,几秒钟后,没有装战斗部的抛射弹狠狠地撞上了三百米外的炮楼。

  兵工厂经过长足的发展,也已经开始自产迫击炮弹,其工艺水准、爆炸威力、准确性和射程都大为提高,虽然抛射弹个头看上去小了很多,但是其战斗部的威力却并没有减小。

  练兵场的一侧,柳明昭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指着沙盘的模拟阵地,对四路军的旅团级干部们说道:

  “夺占江屯的据点群,首先要控制周围的制高点。”

  说完他,看了看干部们,继续说道:

  “所谓攻坚战,无非就是良好的步炮协同作战!

  所以步兵展开攻击之前的炮火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的旅团级指挥员们听完,纷纷点头,百团大战第一阶段,四路军攻打敌人各个车站,事实上也是攻击战,只是规模小一些,但本质一模一样。

  这些攻坚战有打得不错的,也有打得一般的,甚至还有啃不下的,这里面有胜利的经验,也是失败的教训,总的来说,核心确实就是炮兵如果更好的掩护步兵的进攻,最好是协同一致,炮打到哪里,步兵就冲锋到哪里,当然这有些理想,目前部队还做不到。

  柳明昭看了看一干主力部队的干部们,又接着讲解战术,“日军武器装备好、官兵素质好、实战经验丰富、战斗力强,而四路军装备差、大部分部队进攻时习惯于一面平推、队形密集,因而伤亡比较大,但是战果却比较小。

  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我们重点攻击日军的车站,虽然大部分都获胜了,但伤亡都比较大,损失了不少骨干力量,总部仔细研究过打得不好的几仗,主要问题都出在突破口过大。

  因而总部研究决定,我们以后攻坚,一定要执行一点两面的战术原则,所谓一点两面,就是将主力兵力集中一点上,采取纵长攻击点与分散包围面相配合的办法。

  因此,突击队形的前列只需投入两、三个排,就像一柄头尖尾巴长、后劲极大的尖刀……

  将七至八成的兵力放攻坚点上,一至二成的兵力放面上。

  必须集中兵力攻打阵地某一个点,以保证这个点上打垮鬼子。

  一旦鬼子阵地的某一点被我突破了,部队不要和鬼子继续争夺周围的阵地,而是迅速向纵深发展,只有这样鬼子才会陷入全面被动,其余的阵地也会跟着全部垮掉……”

  总指挥说完,参谋长邓少章同志笑着说道,“一点两面的道理,大家伙都知道。

  大家伙家里都有纳鞋底的长针吧,长针的头很小很尖锐,但是用力一刺,厚厚的鞋底都能戳一个洞!

  咱们这一点两面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面对的鬼子,是一头又厚又硬的公牛,牛角还很长,一不小心牛角就能伤人!

  以前,大家伙的做法就是挥舞着大刀砍这头公牛;我们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砍出一道伤口,但即便如此,对公牛来说,也只是皮肉伤,一不小心还会被鬼子的牛角扫中,摔一个大跟头!

  现在呢,我们要换打法了,咱们要把部队,变成一根很长、很长的锥子,拼命往鬼子这头公牛要害上捅,把鬼子厚厚的牛皮里面,藏着的那些五脏六腑统统捅穿,这样做,不仅事半功倍,而且对鬼子,还是致命伤!”

  邓少章形象的比喻立刻引起了满堂喝彩,大家哈哈大笑,也就对一点两面,有了非常形象的认识。

  柳明昭同志对自己这位参谋长异常的满意,他笑着点点头,然后又说起了攻坚战中,另外一个战术原则,那就是四组一队。

  所谓四组一队,那就是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组成一个突击队,三个人组成一个组,四个组组成一个班,通过科学分工,互相协作打击敌人。

  战争不是逞匹夫之勇,它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只有突破过去传统意义上一拥而上的混乱局面,才能更有效更有利的打击了敌人。

  但四组一队真正的精华并不仅仅在合理的搭配突击队,四路军作战时,各部指挥员,都会搭配突击队,只不过搭配的水平,因人而异,多少有些差异,这一次之所以强调,还有另外一点,而这一点同样符合四路军的战术原则。

  柳明昭同志笑着说道,“我们打仗要讲究以我为主,攻城事实上同样如此,攻坚作战为什么难打,就是因为守城一方,苦心孤诣搞出了一大堆火力网点、陷阱、破坏与障碍物。

  攻击方被这些障碍物困扰,要是一个又一个拔点硬啃,正好遂了敌人的心意,攻击方伤亡惨重不说,还不能打击守城一方的有生力量。

  咱们第一阶段的牺牲很大一块就出现在这里,现在咱们换一个办法。

  咱们二旅和教导旅都有不少煤矿工人,精通爆破,我们完全可以主动选择一个最有利于出击的地点;从建筑物内以连续爆破的方式逐一炸穿墙壁,任意穿行于建筑物内部,主动选择任何一条最有利于歼灭敌人的进攻路线并达成战术企图。

  穿行于建筑物内部的攻方,反而可以得到建筑物的有效掩蔽与保护,使守方打无可打,防不胜防,从而化城市地形的不利特点为有利特点,牢牢掌握住城市攻坚战的主动权,真正达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样的最高战术境界。”

  听到这里,下面的指挥员们恍然大悟,确实是这个道理,大家伙以前都把注意力放在敌人的火力点上,为什么不能从别的地方找一找突破口呢,凭什么按照鬼子的思路来,被鬼子牵着牛鼻子走。

  想到这里,好些指挥员不停地拍自己脑袋,尤其是负责攻打新立屯车站的李国清同志后悔不已,当时要是想办法爆破鬼子车站侧面那些墙壁,也许根本不需要牺牲那么多同志,而且还有可能抢下鬼子的弹药库,不至于打了一个亏本仗.而就在李国清同志后悔的时候,柳明昭同志又说到了三猛战术,他立刻抖擞精神,继续听讲,“一旦我们选择了主攻点,就应将各种机关枪、各种炮秘密地尽量接近敌人,适当的配备起来,以便统一向主攻目标射击,并于同时猛然开火,必须拼命打,只管拼命打,是谓称猛打。

  绝不能零敲碎打,把火力到处分散使用,我们本来就没有那么多机枪火炮,要是再分散了,对鬼子的火力点,那就是挠痒痒,鬼子的牛皮上连伤口都不一定有,所以一点两面确定主攻点之后,就要猛打。

  而一旦发起了主攻,火力猛然开始射击后,我军突击部队应乘此际敌人一时发呆发慌拿不出主意,来不及调整时猛烈冲锋,跃然奋进,以刺刀、手榴弹向前冲击,迅速打垮敌人的战斗意志。

  第一梯队打不下来就换第二梯队打,第二梯队打不下来就换第三梯队打;照原计划硬打下去,是谓猛冲。

  对于已经被我军冲动、开始溃乱的敌人,应实行猛烈追击,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拥上去,发扬冒险精神,要一直压下去,尽量消灭敌人。

  一切战术中最重要的战术就是死打,不要怕情况不清楚,追就是了,以乱对乱,冒险扩张战果,死追、硬追、穷追,力求取得最大战果。

  是谓称猛追。

  我们这一次需要面对的日军不过一个中队,两百人左右,其余的都是伪军。

  伪军的战斗力与日军相差甚远,我们的突破口要选择在伪军身上,集中所有的火力,重点突破。

  一旦突破了,各部就要穷追猛打,犹如猛虎下山,用士气压倒敌人,用武力征服敌人,用大无畏的精神震慑敌人,伪军乱了,鬼子就算战斗力再强,也会被伪军彻底冲乱,到时候我们的兵力优势就可以完全发挥出来!”

  这些谷雨提出来的战术原则,柳明昭同志自己理解之后,通过多次实战检验,柳明昭同志发现非常适合四路军,而且简单易懂,非常形象,故而这一次战前准备,他开始耐心的教授这些指挥员。

  而下面的指挥员听到之后,有些埋头思索,有得则立刻恍然大悟,八旅旅长苏世杰同志,虽然加入苏区时间不是非常长,但他是黄埔出身,又打了一年多的仗,经验十分丰富。

  以前缺乏总结,这一次听到这些理论之后,他发现自己对步兵战术的理解,猛然间高了一大截,想到这里,他就决定试一试,八旅虽然是新兵为主,但辽东南的义勇军多少打过仗,这段时间又分散锻炼了一个多月,打鬼子不行,打一打伪军还是可以的。

  八旅一团也是煤炭工人出身,爆破能力并不差,绥中县城又不是什么特别坚固的县城,郑桂林部甚至都攻进过,也十分熟悉,两家联合起来,按照一点两面的原则,狠狠的刺一锥子,或许根本不需要等到主力过来,就能攻进县城,重创这帮子日伪军……

首节 上一节 72/4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