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两人初见面,海杰甚至有些羞涩,不知道说什么,看到他这样,李润石同志却再也忍不住了,他伸出大手,把儿子拉到身边,从上到下细细打量了一番,然后含着泪花说道,“大了,大了!”
李海杰这才想起来,低声喊了一声爸爸,李润石连不迭的点头,然后才小心的问起了以前的事情。
对于幼年时期发生的种种,李海杰的记忆并不算很清晰,当时他虽然小,只不过他还是牢牢记住了母亲带着他一起入狱的情景,以及与母亲的诀别……
李海杰说着说着,眼泪汪汪,他最后问道,“爸爸,妈妈说,你不要妈妈和我们了,是真的吗?”
李润石同志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搂住了儿子,“海杰,爸爸不是不要妈妈和你们兄弟,是为了革命,不得己!过去的事情,是我对不起你妈妈,也对不起你们兄弟!”
李海杰默默得点点头,想了想说道,“我知道,两位爷爷都说,爸爸不是不要我们,是为了国家大事,你是忠于国家,不顾自身!”
他接着问起了妻子牺牲后的种种,李海杰兄弟三人被身体不好的舅舅送到了上海二叔那里,很快就被送到了一家幼稚园,那里有几十名和他们兄弟一样的小朋友。
弟弟海龙在到达上海后不久,即得了痢疾,上吐下泻,住了很长时间的医院,幸亏两位爷爷救治及时,要不然真得容易出事。
他们兄弟每天跟着两位爷爷读书识字,他学会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不过这样欢乐的时间没有太久,到了前年,幼稚园办不下去了,他们所有人都被送到了苏俄, 被安排在苏俄的幼儿园和小学读书,奶奶、阿姨和哥哥也和他们一起来到了苏俄……
李润石同志知道长子口子的两位爷爷、奶奶、阿姨和哥哥都是谁,心里很有些感触,次日一早,他和长子一起,一起来到了幼儿园,准备看看孩子,又拜会了谷雨的母亲,与老太太聊了一番。
随着环太党在苏俄的分量越来越重,老太太在苏俄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日常待遇相当不错,老太太怕寂寞,一直和这群中国过来的孩子住在一起,以慰晚年。
对于李润石同志的感激,李老太太倒也挺坦诚的,“这群孩子怪可怜的,要么没爹,要么没妈,有的甚至爹妈都不在,我一个孤寡老太太,能够照顾他们,也是行善积德。孩子们照顾好了,菩萨也会保佑学道平平安安的!”
李润石同志哈哈大笑,笑着说道,“谷书记现在身体很好,也有很多人保护,不仅会平安,而且还会做成很大的事业!”
李老太太叹了一口气,“老二这个孩子,一向聪明,但脾气急得很,润石呀,你一看就是慈祥人,他要是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看在三个孩子的面子上,你可不要放在心里去!”
李润石同志心里感慨了一番天下父母心,然后告诉李老太太,党内同志很团结,互相友爱,你老人家就放心吧!
李老太太听完,微微摇摇头,没再说下去,老太太也是一家之主,自然很清楚环太党的地盘那么大,不可能安安稳稳的。
李老太太也知道,老二那个环太党,要听老毛子的,老二位置要是真这么稳,早就把她接回去了,有必要把她留在这么个冻死人的地方吗?她又不傻, 哪里还看不出来是怎么回事?
李老太太转移话题,对李家三兄弟评价了一番,说老大小小年纪,就懂得照顾兄弟,平时做事一板一眼,非常周到,是个好孩子,比他那个大孙子要靠谱的多,以后肯定能成大事,又说老二虽然有些慢腾腾的,但心眼好,人实诚,老三机灵,各个都是好苗子……
李润石同志听完,十分高兴,又感谢了一番老太太照顾得好,老太太这个时候,夸奖了一番本家族长和亲家公,说他们对孩子们都很喜欢,也都很不舍得他们来苏俄,不过还是出国好,留在国内也不安全。
李润石同志连连点头,两人谈得比较热和,也说起了在苏俄的生活,熬了几年之后,李老太太慢慢熟悉了苏俄的生活,不过还是吃不惯苏俄粗糙的饮食,实在太难吃了,就没几个像样的菜。
李老太太想出了办法,自己搞出了一块菜地,和外甥女一起种了不少蔬菜,给孩子加加餐,改善一下伙食。
每一次中国同志过来,李老太太都会让他们带一些蔬菜的种子,这一次也提到了,李润石同志也早有准备,把准备好的一些菜种交给老太太。
说到这里,李老太太感慨的说道,“这苏俄虽然冷,粮食只能种一季,但地方是真大,到处都可以好地,可惜呀,这些好地不少都是荒了!”
李润石同志笑着说道,“苏俄不像咱们国家人少,当然种不了那么多地,他们只要够吃就行,多余的地可以用来养牛养羊,要不然他们也不会有那么多好牛奶!”
李老太太摇摇头,“够吃什么呀,他们同样也会饿死人,听说那个什么乌啥兰的,饿死了好多人,当官的不让人逃荒,还到处抓地主富农抢粮食,把好多人都抓起来,流放几千里到一个冻死人的地方!”
李润石同志听完,大吃了一惊,“不会吧?”
“我听不懂那些鸟语,不知道真假,不过我儿,嗷,外甥女已经会说了,她说那些老毛子私底下议论这些事,还有好些人偷偷哭呢!”
拜访完老太太,又看望了两个幼子以及其他的烈士子女后,李润石同志正式开始了考察,看过苏俄的国粹芭蕾,又参观了莫斯科地铁。
虽然对俄罗斯的艺术看得不是很懂,但是并不影响到,李润石同志对莫斯科宏伟地铁工程的赞赏,竟然往地下挖了这么深,这得花多少钱才能办到呀!
作为一个大军事家,李润石同志敏感的意识到,有了这个东西,到了战争期间就不用担心会被敌人轰炸核心目标了。
看完了地铁,以参观苏俄伟大成就为第一目的的李润石同志参观了莫斯科大学在内的苏俄几所高校,充分感受到这个近代崛起的强国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
接下来才是李润石同志的重头戏,那就是苏俄两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无数庞大的工厂,在太原期间,李润石同志多次参观了育才钢铁厂、太原兵工厂、中化的几个工厂,他还跑到正在施工的包头参观了一番,对这些国有企业的发展深以为傲。
原来我们已经搞出这么好、这么大的企业,竟然一年可以生产出上千门大炮,几万只步枪,还有数之不尽的炸药,子弹、炮弹,甚至还有了自己的飞机。我们的力量如此强大,对内对外自然很有底气。
可是到了苏俄之后,李润石同志才发现自己简直是井底之蛙,看到苏俄这些工厂,整体感觉就像小孩子看到了大人一样,差距太大了。
同样是钢铁厂,环太党在山西的钢铁厂完成施工投产后,也不过是几十万吨生铁,十来万吨钢,而且还是分成几个厂子,但即便如此,这些小钢铁厂占地同样不小,相当于一个个小镇。
而苏俄的钢铁厂,动辄百万吨、几百万吨产量,到处都是铁路轨道和大大小小的吊车,一个个大型工厂就相当于一个城市,规模之巨大让人叹为观止。
还有苏俄从美国整体引进的汽车厂的流水线,整个工厂就是一个钢铁森林,无数职工就如同一个个蚂蚁一样,将一辆辆卡车打造成型,这就是现代化流水线生产,确实如同流水一般,不断生产出一辆辆卡车。
如果说太原几个厂子,让李润石同志对现代工业的强大生产力有一些了解的话,那么这一次苏俄之行,他才真正切身体会到大工业生产的巨大能量,也终于明白世界顶尖强国为什么那么强大。
也是因此,李润石同志对谷雨多了一番理解,怪不得从苏俄回来的谷雨会对办厂子那么执着,那么疯狂,不惜代价也要大力发展中国的工业。
凡是看过这样工厂的人,第一时间就会认识到,中国要想不再落后,不再被动挨打,这样的厂子非办不可。
在感慨这些钢铁巨兽的同时,李润石同志也仔细研究过这些工厂的建设历史,他发现,在十月革命时还很小或者没有,他看到的这些工厂,都是这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发展壮大的,说白了,也就不到十年的历史。
因而李润石同志对苏俄同志杰出表现赞叹的同时,也坚定的认为,中国同样可以走苏俄的道路,苏俄能做的,中国也能做得了。
可以从极小的修理汽车、修理飞机的工厂,发展到制造汽车、制造飞机的大工厂,现在没有的,将来我们同样可以制造出来。
李润石同志的自信也是有理由的,他在询问这些工厂的建设过程中,也基本了解了苏俄的路数,而这些路数,环太党同样也在做。
比如优先发展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军事工业,环太党正在全力以赴的进行,只是国力有限,还没有统一,规模小一点;
又比如苏俄通过农业和采矿为工业建设筹集资金,环太党大力发展养猪、桐油、生丝、油料等特色农业,又大量开挖中国特有的钨砂、锑、汞等等,换成机器设备;
又比如科教优势,环太党仿效苏俄全力培养技术人才,又在根据地全面推广扫盲……
既然苏俄正在做的,环太党也在做,甚至于苏俄没做的,环太党也在做,比如重视民族资本家和海外华侨,鼓励他们在根据地的发展,虽然这样会带来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整体上自然会促进中国国力的迅猛发展……
在李润石同志看来,苏俄只有一亿多人口,而中国拥有四五亿人口,又有那么多爱国的海外华侨,没理由,中国环太党搞不出来这些工厂,而且应该搞得更快才是。
现在我们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决心,就肯定会有,而一旦有了这么多强大的工厂,未来的中国一定会从民族沉沦中翻身,壮大,恢复往日的荣耀……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革命家,李润石同志在参观苏俄时,对苏俄的农业和集体农庄也相当在意,尤其是听说了谷雨母亲那番话之后,他更是十分不安,决定要仔细看个究竟。
这个时候苏俄的集体农庄并不算非常大,平均下来,一个庄子只有十几户农民,但竟然拥有一百公顷用地,集体农庄里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大型农具属于集体所有,农民个人可以保留一定的园地和小农具,而为了保证农庄的生产,苏俄政府在各地设立了拖拉机站点,帮助农民种植。
李润石连忙询问,这么大的农庄,竟然只有这么点人?是不是所有的集体农庄都这样?
俄国人点点头,农庄大小虽然各不相同,但人均占有的土地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