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生同志主动提到罗明,而负责监委的罗培国同志甚至说出了那样的话,警告的意思很明显,罗明那封信把你称为党内的领袖,这是他被收拾的最根本原因,你还纠缠着不放,你是不是有什么不该有的心思?
而罗培国同志这番话一出,李润石同志只能偃旗息鼓,没办法说下去,紧接着,谷雨做结论,来了一个各打八十大板,算是把这件事糊弄过去了。
但谷雨也知道,这些破事能糊弄一时,不能糊弄一世,不过没关系,谷雨年轻,他能熬得住,等把这些同志一个个熬退休了,到时候给他们一个很好的结论,提高一些待遇,这样他们晚景愉快,又不至于影响了局面。
对于目前的政治局面,谷雨真心算不上多喜欢,但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这样的混沌局面,恰恰是党内各派真实的实力对比。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改变呢?反正他还年轻,时间在他一边,他根本不需要着急,甚至于党内存在一些矛盾,反而是好事,谁不老实,他完全可以启用对立面的同志,这样谁也不会有机会做到……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迷雾也慢慢掀开,谷雨发现,有些事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比如赣闽根据地,虽然李润石同志丢了兵权,被闲置了一年多,非常憋屈,甚至据他所言,一段时间,他甚至有生命之危,但这只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在谁也不知道的情况下,赣闽根据地一笔几百万大洋被秘密库存,一直掌握在李润石同志的亲信部下手中,前段时间才被交给了李镜湖同志,而之前几任书记,不管是吴冠生、还是秦则民、王嘉祥、陶尚行都不知情。
谷雨知道之后,非常震惊,他终于彻底搞清楚了这些经历过无数风雨的老政治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物,在坚持党性的同时,他们同样有着非同一般的灵活度,毫不客气的说,他们不仅仅是英雄,同样也有枭雄的一面。
事实上,何止李润石同志一人,把三军团经营成铁桶一块的秦石川,还有那位胡文常同志,各个都非同一般,谷雨并不责怪他们,因为有着太多的教训,逼得他们小心翼翼,而不如他们狡黠的人,是什么下场,每当谷雨看到段裕后同志都会不寒而栗。
但作为党的第一书记,谷雨绝对不乐意看到这样的局面,赣闽根据地如此,其他根据地呢,甚至于谷雨身边呢,又没有这样的同志? 谁也不知道。
既然如此,又何必太过苛责那些空降兵呢?要说起来,谷雨同样出身于留苏派,各个根据地有很多人都是他的同学, 他为什么要把他们全部打下去呢?那些根据地的本土派,没有这些人盯着,鬼知道会搞出什么?
记忆里,这些人也搞出了无数幺蛾子,要说素质,他们就真得比空降兵强很多吗?不见得,真得不见得,所以谷雨最后的结论就是,陈绍宇一个人背锅就够了,其他人,包括秦则民同志都应该给他们出路……
当然了,让陈绍宇配合这件事不太好做,谷雨肯定不做,李润石同志也不会做,谷雨也不希望罗培国同志做,他需要罗培国同志保持严肃、认真、谨慎、公正的态度,那么只能是吴冠生同志来做了,他也擅长做这一类的工作……
所以谷雨推荐吴冠生同志为组长,接下来怎么做就交给最熟悉情况的吴冠生同志了。至于吴冠生同志如何让这个臭狗屎认识到自己的处境,那是吴冠生同志的活,反正谷雨同志坚决不沾这个臭狗屎。
对于谷雨的推荐,其他同志都表示了支持,最后吴冠生同志只好为党接下了这份重要的工作,反正类似的事情他也做过了……
整风的事情说完,廖德华同志接着汇报了一番苏俄进展,廖德华此行基本上达成了预期目的,谷雨还是很满意的,既坚持了原则,又比较灵活,敲定了西域问题。
至于外蒙,听说那个根登已经被捕,就让老毛子去搞吧,老毛子干初一,谷雨在做十五,来一出平反昭雪,时间还是有的,来得及!
接下来就是八十个项目的落地,现在第一批苏俄专家已经飞到了南方,他们将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内考察南方多个大型矿产,很快就应该能拿出设计图。
设计图出来之后,苏俄那边立刻安排设备生产,尽可能的早挖大挖,不仅仅是环太党的设想,也是苏俄的设想。
随着纳粹德国的崛起,苏俄也需要南边的小兄弟有一定的生产能力,保证苏俄不至于两面作战,甚至到了战时,还可以帮苏俄一把,加大这些战略物资的开采对苏俄同样意义重大,谁也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爆发。
不过讨论到矿产资源80%市场价时,罗培国同志还是很不满意,他总觉得让步太大了,这涉及到很大一笔钱,按照两亿美元计算,这就是五千万美元,一亿多大洋,咱们得省吃俭用多久,才能赚回来。
李润石同志摇摇头,“培国,不舍不得,我们不让出20%,苏俄同志未必肯真心教我们东西,多花一点钱,早日实现生产,比什么都重要!”
谷雨点点头,“科技知识是无价的!而且随着各国备战速度的加快,各种私有金属的价格上涨还是比较可观的,能够覆盖折扣部分,这个账我们不算亏!”
这件事到此为止,但其他四位书记内心深处,都很不满意苏俄的民族利己主义做法,是,那些教材、员工培训手册和详细的生产工艺确实很珍贵,但大家是什么关系?是兄弟党呀!
老美问我们要钱,你也问我们要钱,还占着我们的地死活不让,比老美还过分,我们凭啥给你当小弟,低三下四的,我们又不是天生的贱骨头。
苏俄尚且如此,中国环太党怎么也不能吃大亏的,而在内心深处,吴冠生同志对国际共运的未来充满了不安,所以,吴冠生同志对谷雨又多了一番理解,也许谷雨的想法才是对的,有多大碗吃多少饭,管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就够了,但没必要,唉,不想了……
除了这八十个项目以外,还有与美国的合作,美国的卡车组装线和无数零部件、拖拉机和工程机械相关生产线,已经运过来了,这一块被安排在洛阳,正在安排项目施工,除了建设以外,还需要培养人才。
大规模的汽车流水线生产,是一个新鲜事物,教工委的建议是专门建立一个重庆汽车技术学校,利用美国派来的技术人员,专门培养汽车相关人才,会议很快就审议通过了……
这一次会议结束之后,谷雨回到了办公室,开始做起了批示,他拿起了工建委航空工业局的文件,认真看了起来,看完之后,站起来走了走,然后才下定决心,再次坐了下来。
目前波-2的仿制已经没有大问题,俄国已经提供了波-2发动机所有关键资料,环太党需要从发动机零部件的开始,一步步实现完全组装,毕竟是100马力的轻型发动机,苏俄也没有怎么保密,这一次所有的资料都提供了。
至于其他的关键配件,比如起落架、比如飞机仪表,相应的工厂设备都会从苏俄运过来,等建成之后,波-2的全国产自然没有问题不大。
波-2是第一步,主要是练手,现在最重要的是仿制伊-16战斗机,伊-16战斗机作为苏俄主力战斗机,苏俄同志提供了大修线和组装线,一开始所有零部件都由苏俄进口,等到组装成功后,比较简单的零部件可以在中国生产。
苏俄过来的同志除了指导生产以外,还将帮助环太党建立起航空发动机产学研相关体系,并回答多个为什么,这一点甚至比引进飞机还要重要。
这一点苏俄就比美国人厚道多了,环太党付出了不少钱,美国人确实提供了莱特发动机绝大部分资料,也提供了生产线以及检测设备、标准,还答应教会环太党组装生产。
但有三样最关键的没有提供,他们只教你怎么做,但不会告诉你为什么,而且那些高规格合金材料需要从美国买,至于配方和生产工艺,那是人家吃饭的家当,不会提供的。
还有美帝独步天下的机械增压装置,美国人提都没提,不要说环太党,其他任何国家他们都没有卖过……
但即便如此,美国的莱特R-1820发动机也相当不错,这款1931年研发的发动机,在海平面上可以达到635马力,在2300米空域,可以达到700马力。
事实上,伊-16发动机使用的是莱特另外一款R-1820发动机的苏俄仿制版,当然这也不奇怪,气冷发动机,美国的莱特和普惠是王道,大家都得向美国学习,苏俄、日本同样不例外。
从这一点来说,环太党发动机工业的起步也不算晚,只比苏日晚上几年,但在这个航空工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晚上几年,已经算是比较大的差距了,这也是美国愿意转让发动机的根本原因。
这样一来,环太党反倒是省了不少事,苏俄同志看到美国拉过来的发动机之后,哭笑不得,美国人真是贼狡猾,要是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我们赚这笔钱。
苏俄同志研究了一番,答应提供相关技术资料,交换环太党手里这款发动机所有原研资料,以查漏补缺,同时答应帮着环太党早日吃透,让这一块被谷雨命名为歼-3的战斗机可以迅速国产化。
这样一来,制约歼-3生产的所有因素,都将陆续排除,谷雨要求科工委想尽一切办法,尽快组装生产出一批歼-3,装备空军,他下的第一批订单就是五个中队,150架飞机……
当然了波-2和歼-3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运-3的研制,目前委托美国专家研究的运-3木制飞机,进展不是很顺利。
对于帮助环太党研发一款木制运输机,美国人事实上并没太大兴趣,都什么时代还搞这种落后东西,还不如从我们这里买运输机,不过客户有需求,自然只能接受,但态度上多少有些敷衍。
此时对木制飞机的研发比较有经验,也很喜欢搞木制飞机的是英国的德.哈维兰公司,该公司生产DH-84/86/89型系列轻型运输机,采用木制双翼,是比较有名的木制飞机。
环太党一直想和和德.哈维兰公司合作,不过谁让环太党与英国打仗呢,没办法合作,但中国人不行,美国人还是有办法的。
也不知道美国佬用了什么办法,据说从德.哈维兰公司搞来了一些研究人员和技术资料,很快他们就拿出了一个双发双翼中型运输机比较类似的研发草案,提供给了环太党。
这款飞机采用双翼布局外加帆布蒙皮,整个一战飞机,速度自然也不怎么样,但载重量还算不错,号称可以达到2.5吨,因为是军用运输机,采用了后三点固定式起落架,具有突出的短距离起降性能和优良的低速操纵品质,应该说已经达到了环太党方面的基本要求。
但设计师并不知道,谷雨想要的是一款类似于蚊式轰炸机的轰炸机,而不是一款慢腾腾的一战运输机,他已经有了Ju-52运输机,虽然数量不多,但短时间内够用了,这种飞机意义真心不大。
这一次过来的苏俄专家是几位年轻人,在征求意见时,其中一位搞滑翔机的29岁年轻人,也不知道怎么被派到了环太党地盘,可能是想让他得到锻炼,毕竟这么年轻。
这位设计师就认为美国飞机公司拿出的设计草图太普通了,然后他指出了一大堆不足,最后还自告奋勇,表示给他一点时间,他能够设计出一款速度更快,载重量同样达到3吨左右的单翼双发运输机/轰炸机。
一些过来的苏俄专家,对这个大言不惭的年轻人多少有些不以为然,你一个搞滑翔机的,一架动力飞机都没有搞过,你也敢吹这个牛!
不过毕竟是专家意见,还是报了上来,谷雨在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后面划了两条线,奥列格·康斯坦丁诺维奇·安东诺夫,竟然是这个名字,安东诺夫设计局那位?是不是他,不知道,但很可能是。
想了想 ,谷雨在文件上开始批示起来,要求这位滑翔机设计师,同时研究两款飞机,先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一款与滑翔机比较类似的单发木制双翼机设计图 ,以证明他有动力飞机的研发能力,然后再开始设计这款双发运输机,为此谷雨愿意给予等待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