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只是理想状况,此时环太党的工业产能和农业水平,根本不可能满足八百万军队的装备和物资需求,但二战期间,谷雨相信表现出极强战斗力的中国军人会成为美苏拉拢的对象,老常都能搞远征军,更不要说此时已经杀出名气的环太党军队了。
到时候如果苏美愿意出钱,同时愿意提供不少工业设备,让环太党完善产业链,谷雨非常愿意把部队派出去,他坚信得到了良好装备的环太党军队,肯定可以二战战场表现得很好。
而只要在二战中表现好了,至少三十年内,中国将获得一个从所未有的发展环境,而不用在担心中国周边再爆发针对中国的战争,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这一套战争动员方式,佛采尔将军听说之后,吓了一大跳,原来还可以这么玩,虽然新编成的的军师相比于常备军和师,整体素质肯定要差一些,这一套影子部队模式更适合于步兵等非技术兵种的扩充,只要给人一把枪,这人就能成为一个合格士兵了。
但在东亚地区,中国士兵的素质本来就不高,技术兵种数量并不多,不仅仅中国如此,中国的对手日本人也是如此,环太党这一套动员方式却非常适合,和平时期少养一些兵,战时可以迅速扩编。
远东想完了,佛采尔将军自然联想到欧洲,也许对于欧洲中小国家而言,意义不大,因为一场大会战就可能决定命运,但是对于国土面积异常辽阔,士兵素质同样不高的苏俄同样非常合适。而环太党的扩军办法,苏俄肯定也会参考……
8
佛采尔将军如何想,谷雨不管,就算纳粹德国知道了苏俄的战争动员模式又如何?这两家政治立场南辕北辙,打起来是必然的,他只希望希特勒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学着搞一搞影子部队,到时候自然就热闹了,两家打得越激烈越好。
当然了,要想影子部队的战斗力得到提升,最重要的是军师团三级指挥员,不管是正职还是副职,都必须有较高的军事素质,都必须进行进修,以提升他们的战术素养。
团一级放在各大军区进行,而军师一级则放在中央,谷雨还要给他们上一上国际形势和国家战略课,同时也要与这些将领见见面,对他们增加了解,这也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军队的领导。
在十月下旬,根据军委的统一安排,祝玉珍、徐子敬、董绍仲、黄容彪、徐元清等一大批红军时期的高级将领,还有四路军系统的兵团司令员顾慎为、邝继成、徐达三、刘明荣等兵团和纵队级别将领相继来到了中央,被安排学习进修。
品性宽厚的军委常委祝玉珍同志被任命为整编委员会主任,总政治部主任贺国正、总参谋长邓少章为副主任,负责一百多万军队的整编和各军区的建设,开始实际执行这项异常繁琐的工作。
为了加强祝玉珍的权威,谷雨提议,书记处研究决定在军委委员层次上再设立军委常委,谷雨作为军委书记,自然是常委成员。
军委不设立副书记,李润石同志作为中央书记,也是常委一员,再加上五位同志柳明昭、祝玉珍、王庸、贺国正、邓少章就形成了七位常委的布局。
谷雨和李润石是党的代表,柳明昭、祝玉珍、王庸三同志是军事干部代表,他们是环太党武装最高领导层,代表着军队。
贺国正和邓少章作为总政、总参负责人作为常委一员,代表的就是总部的权威,邓少章资历也许差一点,但他是总长,他就应该是军委常委。
七常委确定下来之后,军委委员的数量就可以增加不少,军区和兵团司令员、政委,除党委领导兼任的以外,全部安排到军委委员中,按照姓氏笔画区分,大家都是同级别的。
未来谷雨想用谁,从军委委员中挑选就可以,可选择余地比较大,同时军委委员数量较多,也可以让一些暂时赋闲的同志保留级别。
比如董绍仲这样的兵团司令员,资历不足以安排到国防部担任副部长,等到他们学习结束后,不可能担任军长。
但是暂时又没有集团军司令员的坑位安排他们,那就先休息休息,有一个军委委员的位置,他应该可以满意。
六大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此时已经确定,中央军区各项工作由总部直接指挥,下辖绥远、山西和陕西三省,司令员由总参谋长邓少章兼任,政委由总政治部主任贺国正兼任,具体工作由参谋长邓锦生和政治部主任黄永兴主持。
华北军区司令员由段裕后同志担任,第一政委由陈宝安同志兼任,政委赵英华同志;中原军区司令员为王庸同志,第一政委为何光生同志,政委吴焕先同志;
西北军区司令员为邓铁梅同志,第一政委为蔡永皓同志,政委林中符同志;西南军区司令员为柳明昭同志,第一政委为王运生同志,政委张庚农同志;
中南军区司令员为陈世俊同志,副司令员寻怀周同志(负责野战部队)、第一政委为陶尚行同志,政委李光同志。
按照中央规定,六大军区负责指挥辖区内的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部队,原来的方面军、兵团一并取消,由军区统一领导。
而二十个野战军军长和两套副手班子,目前还没有定下来,先抽调学习培训,接着还有缅甸战场的实习,拿英国人练兵,表现好的同志,自然会被安排为军长;要是表现不好,那么只能去军区担任副职了。
而且步兵员额也没有削减那么多,此次整编首先削减的是各部的辅助人员,尽量保留战斗人员,到了战时只要补充上辅助人员,一个师将迅速扩充到万余人。
而各个技术兵种事实上还在扩建当中,每个军的技术兵种高达六千人,总兵力就是12万人,员额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规模增加。
在缅甸实战中得到验证的火箭炮将装备到师一级单位,每个师先装备一个营; 60mm、82mm和120mm三型迫击炮将全面列装到连,营,团,师一级火力则使用76.2mm山野炮,高射机枪和20mm机炮装备到团、师两级。
军一级单位则根据需要配备152mm重炮,76.2mm高射炮,107mm榴弹炮等,未来如果生产出37mm高射炮,也将配属给军师两级单位。
空军也将进一步扩充,并成立专门的空军司令部,按照计划,未来两年空军将以采购和自产木制飞机为主,建立起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和教练机部队,并按照计划,将最优秀的飞行员留在后方,培训学员。
而新一代战斗机的采购,目前国际上能够购买的都是双翼飞机,事实上没什么卵用,此时航空技术进步太快了,宋美龄有一句话说得没错,买回来没多久,就落伍了,但她把钱放在银行,而谷雨把精力放在培训飞行员上。
从苏俄买入一百架木制教练机之后,谷雨计划在1936年实现教练机的自产,同时还要引进一批教练机,努力将飞行员人数增加到一千五百人。
目前真正有希望得到的单翼飞机是苏俄研发的第一代单翼机,短小精悍的小毛驴伊-16,这一款飞机相当便宜,生产难度也不大,这架飞机采用的是钢管,木质机身,用少量硬铝材以及布蒙皮,生产难度很低,环太党同样可以在中国生产。
但是苏俄同志也才刚刚装备,但限于中立条约不愿意卖,不过谷雨还是有办法的,他让廖德华和苏俄探讨获得生产许可证,这并不违反苏日中立条约。
环太党又从美国搞来了一款发动机,基于这款发动机,让苏俄飞机设计师搞一款用中国的特殊型号,把布蒙皮和开放机舱改一改,尽量多塞两挺机枪,增强火力,放在中国组装,苏俄提供一些配件,这总可以吧。
这款飞机虽然打不过BF109和零式,但战争初期还是很有作用的,如果飞行员不够,也可以从苏俄请来志愿飞行员,顺便用实战锻炼一下苏俄空军,摸清楚未来战争的方向,对苏军发展也有好处。
谷雨相信钢铁同志会动心的,毕竟伊-16战斗机属于双翼机到单翼机过渡阶段的飞机,有很多问题,苏军自己也知道,在战场上通过英国人和日本人检验一番,对苏俄空军未来的发展很有作用。
按照这样的方案,也就意味着,初步的航空工业将优先建立起来,以自造为主,一开始的产量肯定跟不上,这也就意味着战争初期日子很难熬,谷雨也知道,所以随着高射机枪和76.2mm高射炮可以自产,他要求大规模增加产量。
做好防空,尽可能多生产高炮和高射机枪,同时有一只可以保护战略工厂的小空军也就差不多了,全方面与日本空军对抗,不要想得太美,目前国力做不到的。
航空工业除了飞机高射炮以外,还需要雷达,现在世界上并没有靠谱的雷达,概念早就有了,但因为缺乏靠谱的空腔磁控管,想生产出雷达,自然非常困难。
现在环太党电子管的生产线还没有搞来,实现生产还需要时间,想搞出空腔磁控管,必须等一等,不过相关生产技术事实上已经有了,谷雨准备把简单的概念提一提,让下面试探研究,进步不就这么一步步来的吗?
同时谷雨也开始了海军建设,成立了海军筹备处,先从建造最简单的浅水运输船只开始,同时也要对长江三峡水道进行一些清理爆破,将无数明礁暗礁炸毁,便于通航。
从德国人引进的潜艇和相应技术,现在环太党没有靠谱的海港,武汉也没有解放,当然了现在着急也没用,还需要把人派到德国学习,最起码要过好几年,他先准备起来,制造一艘合格的潜艇可不那么容易,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谷雨最在意的是第四军种,也就是未来战略导弹部队,两弹一结合,就是战略导弹,而要想研究导弹,一要解决燃料问题,环太党已经有合成氨设备,其中的压缩机和空分装置可以用来生产纯氧。
在侯德榜先生的指导下,合成氨实验装置已经投产,几个小型合成氨工厂也将在未来半年陆续投产,这就为未来安排在四川泸州一带的大型合成氨厂奠定了基础。
而高浓度酒精的研制,就是酒精蒸馏后,再用氧化钙脱水就可以,这是高中化学的知识,实现一点不困难。
真正制约火箭发展首先是火箭发动机的设计,火箭发动机燃烧和喷出的气体在2500度以上,一般的金属材料根本就扛不住,必须用耐高温金属材料,这本来就非常艰难,需要科学家们想办法研究。
即便解决了燃料和发动机问题,也还不够,众所周知,“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压力也是如此,高压力的气体或液体若处在开放环境中会向低压区域扩散。
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的燃料的高温燃烧所产生的自带压力的气体混合物也会向低压区域快速移动,如果燃料加注端的区域压力小于燃烧室内压力将会出现倒流。
这就需要涡轮增压技术,必须设计一款火箭专用涡轮泵,而涡轮增压技术同样可以在液冷发动机上使用,虽然航空航天有差异,但肯定要先想办法引进航空用涡轮增压技术,还是要从欧美搞技术。
另外还有导航问题,首先自然是惯性制导,这就需要涉及到陀螺仪的生产,这是真正的超级精密仪器,即便是老毛子愿意给,他们的质量也不怎么样,谷雨只希望从德国交换来一些技术,但也不那么容易,只能慢慢来。
总之一句话,导弹目前难度不小,有太多的功课要做,而这些功课事实上也是航空、汽车发动机未来发展必须的,这一关也必须过。
相比于火箭目前希望渺茫,只能培养人才,向欧美相关领域派出研究生不同,原子弹的研究相对顺畅不少,在1935年10月,王淦昌教授在实验室成功发现了核裂变现象,很快他又发现了链式反应,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始了!
谷雨对原子物理领域投入巨大,党内多少有些争议,在两船三千多吨铀矿石运到根据地之后,谷雨召开了书记处学习会,特别邀请了王淦昌先生介绍当今物理学的最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