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帮人早就顾不上交替撤退的命令,而是在沿着公路,拼命往应县逃跑,试图抢在四路军的主力追上之前,通过雁门关,进入内长城。
晋绥军的装备很好,一个师就装备了75mm山野炮4门,24门迫击炮,36门重机枪,242门轻机枪,但在逃跑的时候,这些东西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累赘。
更夸张的是,炮兵团丢掉了他们的75生大炮,重迫击炮团丢掉了晋绥军独家的120mm迫击炮,两个重机枪团也丢掉了他们的四百多挺重机枪。
为了减轻负担,各种各样的大车小车,大炮小炮轻重机枪,炮弹子弹,甚至于连步枪都丢掉了,以至于一路追上来的四路军战士,吃惊得发现,大同到太原的公路两旁,到处都是武器。
这些战士一边高唱得胜歌,一边继续穷追不舍,四路军各部的建制此时已经完全混乱,旅找不到团,团找不到营,但不管哪一种,沿着公路往南追总没有错,怎么打,上级早就说清楚了,猛冲猛追猛打,把敌人彻底打散。
四路军的骑兵部队,作为此战的锋尖,哪里有大股敌人,他们就往哪里冲锋,随着晋绥军的抵抗越来越弱小。
到最后,除了王靖国师和骑兵军残部一万多人跑的最快,首先到达了应县以外,其他两个师,还有辅助作战的三个炮兵团,大部分没有跑掉,在一片混乱之间,被消灭于大同以南。
三月十一日下午,晋绥军大崩溃已成定局,被败军裹挟,终于来到应县的徐永昌,开始收拢残兵败将,到了晚间,看到统计数据之后,这位一向不苟言笑的“军事家”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不顾颜面,嚎啕大哭。
一天一夜之间,大同前线的五个师,到现在,除了王靖国师基本保全建制,其他四个师,只有他随身带着的66师带回了大部分,其他三个师都只回来了很少一部分。
而四个骑兵旅剩下一小半,更要命的是,五个炮兵团,只带回来了四个炮兵连,十六门75mm野炮,其他炮兵全部丢失,而缺少了重武器,接下来晋绥军还怎么防守太原?
稀里糊涂输得这么惨,实在太窝囊了,徐永昌都不知道怎么跟阎锡山交代,不过再难交代,也得交代呀!
阎锡山看到徐永昌的电报之后,同样也是顿足捶胸,嚎啕大哭,这输得也太惨了一些,怎么会输得这么惨?
怎么能输得这么惨?
损失这么大,太原还怎么守呀!
关键是他还没办法处理,王靖国违反节度,带头撤退,导致了晋绥军大崩溃。
但相比于其他各部,他好歹把70师带回来了,以后的战斗还要靠他,怎么可能处理他?
没看徐永昌都让王靖国当前敌总指挥吗?
所以思前想后,阎锡山只能安慰了徐永昌一样,现在毕竟是用人之际,有什么事情等回到了太原再说,现在必须守住太原,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
不过世上的事情,往往总是一个噩耗接着一个噩耗,也就在三月十一日夜间,冲入忻代盆地的四路军先头骑兵,竟然闪电般的冲到了代县。
而此时从忻口前往代县增援的晋绥军独立旅,甚至还没有完全入城,该部疏忽大意,城外部队一个多团,猝不及防,被四路军骑兵彻底冲垮,惊慌失措间,该部竟然让四路军的骑兵冲进了代县成。
随着四路军的骑兵不断增援入城,该独立旅和守备营胆怯畏敌,主动放弃了代县,这样一来,储存在代县的大量后勤物资,全部便宜了四路军。
阎锡山在代县存储了数量巨大的后勤物资,每天通过汽车向应县运输,再由驻扎在应县的徐永昌分配,保证前线的需要。
阎锡山作战有个很坏的习惯,他总是扣着前敌部队的武器弹药,担心给他们太多了,前线部队脱离控制,这一次也不例外。
大同前线的晋绥军,也只保留了七天的作战物资,按照过去军阀混战的规律,七天的物资已经足够了。
但这一次完全不一样,四路军的攻势太过凶猛,一波接着一波,各种物资消耗太快,阎锡山不得不把大量物资提前运到代县。
随着代县被四路军奇袭得手,老西储藏在代县的大批后勤物资就此便宜了六纵,六纵缴获了大批罐头和枪炮弹药后,根本不用担心后勤问题,此时反而是应县的晋绥军残部,要考虑怎么办了。
输红了眼的阎锡山,下令枪毙了那个旅长,并下令撤退到应县的晋绥军夺回代县,不过十二日早上,看到阎锡山电报的徐永昌,魂飞魄散之余,这个时候,反而冷静下来。
徐永昌知道自己手下这一万多人是晋绥军所剩不多的本钱,现在装备弹药奇缺,要是通过雁门关,反攻代县不成功,这么多人估计就会全军覆没。
所以徐永昌一边给阎锡山汇报,一边利用应县储存的后勤物资,补充部队,然后放弃了应县,于十二日上午转向西南,前往朔州,通过朔州回援太原。
再不走不行了,北面的四路军不断向南,先头骑兵已经冲到了应县,现在代县又失守,雁门关天险反而成了禁锢晋绥军的牢锁,这个时候只能走朔州,才有机会。
阎锡山在应县有一批卡车,徐永昌以骑兵护佑左右,以卡车运输残兵败将,一路上虽然有四路军骑兵骚扰,但毕竟处在内线,相对比较顺利的转移到了朔州,保住了晋绥军的残部。
当然了,这也跟四路军主力都放在围歼公路两旁的晋绥军有关,王庸实在抽不出兵力,阻拦晋绥军残部的撤离,只能用骑兵拖延。
徐永昌的残兵败将,也没有在朔州多停留,在朔州停留一日,又收纳了一千多败兵,再加上朔州留守部队,还有在西线阻滞四路军的晋绥军一部,终于凑够了两万人马。
这只残兵一路向南,沿着汾河河谷,准备撤到太原防守,为了提升速度,避免被四路军追上,他们甚至抛弃了所有的重机枪、迫击炮和75mm火炮,反正太原仓库里,还有很多,只要人回去,就不担心没有装备。
而到了三月十二日傍晚,公路两旁的围歼战全部结束。
四路军各部统计数据,两天一夜的公路追歼中,四路军伤亡不到一千人,基本消灭了阎锡山两个主力师又一个独立旅,外加66师一个团,三个炮兵团,还有其他地方部队数千人,毙伤敌人三千多人,俘虏两万余人,获得了重大胜利。
与此同时,傅作义73师和一个独立旅,三个旅又两个炮兵团,加起来一万五千多人,已经成了瓮中之鳖,被四路军团团围住。
另外脱离战场的李生达72师完整送给四路军的一个炮兵团,战役发起刚刚十天,大同地区作战的四路军一纵、二纵、三纵一部和四纵就获得了辉煌的胜利。
只用了不到三天,四路军前后完整消灭晋绥军四个炮兵团,缴获75mm山野炮128门,至此四路军炮兵纵队的75mm火炮增加了一倍,变成了六个炮兵团,重火力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除了重武器以外,四路军还完整缴获了120mm迫击炮72门,各种小炮四百多门,轻机枪一千多挺,重机枪六百多挺,各种枪支一万五千多只,各种子弹加起来两百多万发,各式炮弹两万多发。
而在内长城一线,六纵同样战果辉煌,成功突破平型关之后,六纵开始穷追猛打,在入关之后不久,就遇到了李服膺亲自率领的增援部队。
在这场遭遇战中,晋绥军不善野战的缺陷,彻底暴露出来,面对六纵凶狠的骑兵突击,枪炮猛攻,以及近乎疯狂的白刃格斗,李服膺的援兵兵败如山倒。
该部一路溃逃,李服膺想退守滹沱河防守也已经来不及了,到了第二天上午,李服膺一个师又一个炮兵团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被消灭了大部分。
随着李服膺部崩溃,六纵正面已经没有对手,六纵工兵部队利用民船,补上了被李附庸炸了一半的浮桥,当天中午,四路军先头部队骑二旅就通过了滹沱河。
李服膺率领败军想逃回繁峙据守,依靠县城阻击,不过骑二旅,按照寻怀周的命令,根本就没有理睬李服膺部的阻击,而是迅速绕过繁峙,直接扑向代县,目标很明确,夺取晋绥军的后勤基地,并堵住敌人沿雁门关退往太原的道路。
四路军主力部队,用了半天一夜,渡过滹沱河后,沿着蔚代公路,紧随骑二旅继续穷追猛打,寻怀周下令各部抛弃一切不必要的包袱,不要在意被打散的敌人,也不要攻打县城。
这些残余敌人交给跟在后面的红24军和后勤旅,六纵主力就一个任务,猛冲,猛打,猛追,先取代县,再取忻口,直扑太原。
四路军的动作实在太快了,完全出乎了阎锡山的意料,六纵突破平型关的第二天晚间,也就是三月十一日夜间,先头骑兵已经冲到了代县,并占领代县。
到了三月十四日,徐永昌部放弃朔州,沿着汾河河谷一路惨兮兮的往南,试图经过宁武,从山路绕回原平,守备太原。
不过让徐永昌绝望的是,六纵行动实在太快了,他们这两万残兵败将刚刚到达宁武,就得到消息,四路军的先头骑兵部队竟然连续绕过了醇县(现在的原平市)和忻州县城,直接冲到了太原附近,并发动了对忻口的第一轮试探进攻。
醇县和忻州防守的晋绥军闻风而逃,这样一来,太原外围只剩下忻口这最后一道屏障,无奈之下,徐永昌不得不继续沿着汾河河谷继续向南。
他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带着这两万残兵败将参加太原保卫战,要是这两万人再丢了,光凭孙楚那三个旅和晋南杨澄源最后一个师,根本守不住太原。
三月十七日,四路军六纵主力赶到了忻口,四路军用缴获的阎锡山32门大炮和27门150mm重迫击炮,猛烈进攻忻口,寻怀周支队在正面进攻,六纵又分兵,由纵队副司令员刘明荣和红24军一起,沿着山区进攻盂县,阳泉,准备截断正太线。
孙楚的正太路护路军也不过三个旅,其中两个旅都放在了忻口。
而在太原城内,阎锡山只剩下了一个师,可以说极端空虚。
虽然这段时间,阎锡山编制了不少二线部队,但四路军进展太快,短短半个月就打到了太原,这些兵能做的只能是守城,甚至放在忻口防守都做不到。
相持两天之后,四路军二旅一团成功攻占忻口防御锁钥南怀化村,而东线的四路军和红24军,又沿着山路,冲到了盂县,阳泉盂县的护路军第三旅被打得节节败退。
无奈之下,三月十九日晚,晋绥军不得不全线撤退,此时已经输光了大部分筹码的阎锡山不得不考虑万一太原守不住,他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不,这已经不是万一,而是大概率事件了,这半个月,晋绥军就丢掉了六个炮兵团,还有配属各师的炮兵,四路军缴获的75mm山野炮,不下于200门,有这么多火炮在,他又怎么能守住太原?
无奈之下,阎锡山不得不给还在爬山的徐永昌下令,你们不要来太原了,还是前往晋南韩信岭,我会把四个师的武器装备运到临汾,你到那里给我整顿新军,一定要给我守住临汾盆地,要是韩信岭再丢,那就完了,彻底完了!
第144章应对
下达命令之后,阎锡山一挥手赶走了部下,然后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十分失态的低头捂着脸,半天没有动,二十年辛苦经营才有今天的一切,没想到这么快就不行了!
一败涂地,真得是一败涂地,李服膺一个师,守备平型关这样的天险,竟然只挺了几个小时,这谁能想得到?
他甚至都不能怪守备旅长,整个旅都打光了,人也自杀了,拼到这个地步,你还要他怎么样?
怪李服膺吗?
也没办法怪,李服膺也没有保存实力,他同样尽心竭力。
一看情况不对,李服膺就立刻增援,并没有懈怠,繁峙被四路军攻破,李服膺也战到最后,到现在生死未知,对得起他的提拔之恩了!
也许王靖国是罪魁祸首,不应该提前撤退,可以前几次大战,不都是这么撤退的吗?
又有哪一次成功的做到交替防守,节节撤退?
王靖国这一次只不过是第一个这么做,其他部将和他又有多大差距?
也许只能怪四路军,为什么这么不讲武德,日夜不停的进攻,跑得比晋绥军还要快?
阎锡山已经意识到,这一次大败特败,只有一个原因,他苦心经营的晋绥军,远不是四路军的对手,不仅仅战斗力差异太大,而且兵力上,四路军也有绝对优势。
这帮人能够与日寇周旋,能够消灭日军旅团支队,战斗力很强,他是知道的,但差距这么大,晋绥军据险而守,都守不住;野战遭遇,更是被一举冲垮,他又哪里想得到?
也许不仅仅是四路军太强,晋绥军恐怕也比他想象得要弱。
中高级将领吸食鸦片,吃空饷,晋绥军不中用,他不是早就知道了吗?
为什么又这么侥幸呢?
还有四路军的兵力,战前他得到消息,四路军一个纵队三个旅,万余人,也不过一个师的兵力,可打起了才知道,集宁那边的四路军一纵竟然有五个旅,五万人!
还有那个六纵,战前一直隐藏,无人知道四路军竟然隐藏着这么一大股力量。
大战发起之后,这个六纵突然出现,十天时间,从蔚县,转战千里,打到了忻口,明天就要到太太原了,前敌侦查报告说,这个纵队全部都是打过鬼子的老兵,怪不得李服膺会败得这么惨!
那么迅速!
战前要是想得到这些,他哪里敢把主力放在大同,后悔莫及呀!
四路军从崛起到现在,不过一年多一些,竟然拉起了这么多、这么强的武装,谁能想得到?
四路军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环太党的鼓动真的就有这么大的作用吗?
还有另有其他原因?
张学良的支援,不可能,小六子再傻,也不敢这么干,他要有这个本事,还不首先壮大他的东北军?
亦或是从汤玉麟和孙殿英身上缴获太多?
就算有一些,也不至于有能力养活十几万大军呀!
上下五块大洋难不成就能多养这么多部队?
而且还能保持如此强悍的战斗力?
也许,也许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北面的苏俄,他们肯定给了四路军不少支援,要不然他们绝不可能强大如斯?
要是早想到这些,他把主力放在内长城,何至于有今天之失?
悔之不及呀!
阎锡山微微摇摇头,现在想那么多干什么?
能解决问题吗?
眼前这一关到底怎么渡过?
太原外围屏障尽失,太原这座孤城还守不守?
不能守,他知道不能守,可那是自己苦心积累二十年的家业呀!
西北实业,这一丢,什么时候能拿回来就不知道了。
四路军一过平型关,他就同意中央军入晋,三天前他再次向常凯申求援,常凯申都答应了,可是中央军在哪里?
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到?
难不成非要等到晋绥军全军覆没,山西尽没于环太党之手,常凯申才会出手援助?
常凯申的援助,哪有那么容易拿得到,再说了,请神容易送神难,阎锡山又一次微微摇摇头,现在想这些太早了,还是先想想怎么赶走环太党和四路军吧,要是让他们在山西成功搞起了土改,他就再也回不来了,时间真得不多了!
相比于环太党,常凯申缺乏基层支持,根本不可能在山西站住脚,现在他还有机会,还有可能东山再起,不过不管怎么东山再起,手里都必须有部队,没有部队说什么都是虚的!
精于算账的阎锡山又一次盘算自己剩下的筹码,大同的傅作义那里有一个师一个旅两个炮兵团,回是肯定回不来了,已经陷入重重包围当中。
不过这北方的环太党不太一样,他们对抗日还是比较执着的,要不然李生达绝不可能顺利进入关内。
也许效仿李生达故技,让傅作义以抗日的名义,名义上脱离自己,前往北平,甚至骂自己几句,也没什么,这样也许就能保住这一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