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老周实在是被问的烦了,手机直接关机,躺在摇椅上,盯着今天的那份报纸。
“你现在啥想法?”老板娘问。
“要不,我们试试看吧?”老邹隔了半天,忽然开口。
……
其实不仅仅是邹记小吃,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三大高校区所有未入驻商户的店里。
李扬派推广人员到他们店里推广了很多次,但这群人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缘故,没有和上外卖网站。
李扬知道再这么推广下去,也无法说服他们,如果真有合作的意向,这伙人早就同意了。
所以只能换一个思路,如果以合作者的身份去和他们沟通,没有实质性的进展,那么让这些顾客去和他们聊,效果就好的多了。
虽然没有一句顶一万句这么夸张,但顾客的一句为什么没有上网站,能抵得上地推成员的十句推广。
一时间,这些未入驻商户的电话几乎被打爆了,可以说这种情况是开店以来,都前所未有的。
有的学生只是询问没有上外卖的原因,还有的更夸张,问店家是不是营业执照这些东西出了问题。
如此一来,可把这些商户给吓坏了,要知道这种话说出去,那可是直接会影响生意的。
于是店家赶紧解释,并不是营业执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前段时间店里太忙,所以才没来得及谈合作。
不少商户直接告诉学生,他们店里和外卖网站的合作正在洽谈当中,会以最快的速度让店铺上外卖网站,希望他们再耐心的等一等。
挂断电话之后,商户松了口气,从垃圾桶里面翻出一张吃了吗网站的传单,上面有公司的联系方式,毫不犹豫的拨打了过去。
当然,商户接到的这些咨询电话,有的是真学生,还有的,是李扬公司的工作人员。
尤其是说营业执照出了问题的,全是李扬教他们说的!
第168章 外卖挺方便的,没必要没苦硬吃!(求订阅!!)
不仅仅是报纸渠道。
还有网络论坛,一时间也全都炸开了锅。
稿子的整体内容都差不多,只改动了一些细节的东西,比如接受采访者变成了形形色色的人,说到底也是一篇推广软文。
反正就是以一个消费者的视角,去告诉大家外卖网站有多么的方便,言语间全是赞美。
潜意识的让所有人觉得,这外卖网站是挺不错的,值得大面积的去推广。
“我是农业大学的学生,不久前吃了吗外卖在我们学校推广,等正式上线后我特意去订了外卖,发现是真的方便,要是早有这样的模式就好了。”
“我今年刚从外地来航空大学读书,之前从来不知道原来洪城还有这样的外卖模式,感觉是真的很方便。”
“不是,洪城的冬天这么厉害的吗?我一个北方人都受不了,根本不敢出门,好在有吃了吗外卖,要不然的话,我得饿死在宿舍。”
在各大论坛的评论区,不少人都在现身说法,反正言语都是说外卖网站特别方便,说什么巴不得早些推广云云。
后来加入讨论的网友越来越多,一些不是学生群体的网友也在呼吁要尽快扩大外卖的配送范围,像这种造福人类的好事,为什么发展的这么慢?
……
都市现场。
后期制作办公室。
荧幕里的陈咏荔正在各大高校实名采访一些学生,这则新闻报道,会在今天晚上播出来。
记者陈咏荔拿着话筒,“随机”找到一名学生,问道:“同学你好,近期学校里出现了不少推广外卖的业务员,关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待?”
这名学生回答:“额,我觉得这种外卖模式非常的棒,额,现在天气冷了,许多同学并不愿意出去吃东西,额,所以外卖这个东西就很有必要了。”
“你认为这种外卖模式是否值得大面积去推广?听说现在各大学校的论坛都在讨论外卖这件事,不少学生都支持这种模式。但也有人认为这样会让大家变得懒惰,对此你怎么看?”陈咏荔按照李扬事先准备的台词提问。
这是电视台领导的要求,因为李扬花了钱的——不存在陈大记者特意帮李扬。
“我认为这种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一个人懒不懒惰,怎么能从愿不愿意出门去吃饭体现出来?我认为大家完全可以把出去吃饭的时间,用在学习上面,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再说现在天气这么冷,还专门出去吃饭的话,简直是没苦硬吃。”
当听到没苦硬吃这几个字,陈咏荔尽量的忍住没笑。
李扬这家伙经常会蹦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词来。
“好的,感谢这位同学接受采访,祝你大学生活多姿多彩。”
“谢谢。”
接着陈咏荔又找了其他的学生进行采访,主要内容全都是围绕外卖网站改变了大家的生活,这种模式更加应该值得推广。
最后找到了王浩,按照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回答几个问题之后,他最后说道:“我认为这种外卖模式非常的好,而且全球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人面临失业的风险,但外卖公司直接提供了上百个人的就业机会。
“外卖公司不仅仅为我们学生群体带来了福利,更是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我觉得外卖网站更加应该去大力的推广。”
看到这里,陈咏荔忽然想起了当时采访的情景。
关掉摄像机之后,王浩忍不住问旁边的李扬:“学长,我这个回答有没有漏掉啥内容,要不要再重新录过一遍?我觉得我刚才表演的不够激情,还想再试一下。”
陈咏荔当时听了之后直翻白眼,你当这是拍电视剧啊?
还想再来一遍?
李扬笑着说道:“不用了,这样挺好的,太刻意的话反而没那种味道。”
……
洪城大学。
胡学弟正在为明天下午的元旦联欢会忙碌着。
因为大学的人数实在太多,最后校方决定在体育场搭建临时舞台。
好在天公作美,这两天天气不错,没有刮风下雨,温度是低了一点,但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受到那种魔法攻击,多穿点衣服,还是没啥问题的。
“大家各自检查一下自己负责的内容,千万别出错了。尤其是宣传部,确定一下所有的海报都拿来了没有。吃了吗公司给我们赞助了1万块钱,别到时候做的让对方不满意,你们可担不起。”
有人立刻回答:“放心吧,主席,所有的横幅海报,还有节目播报时吃了吗出现的频率等等,我都已经确定好了,保准让你满意。”
胡学弟纠正道:“你让我满意没用,你得让赞助方满意,这钱是我给你的啊?最好是再检查一遍,还有让主持人也排练一下,不是说不出错就行了,我们要让赞助方觉得这钱花的值。另外,别主席,主席的叫了,叫我学长就行。”
胡学弟也没说李扬是他的学长,一直都是以李扬为赞助方的名义,和这些学生会的成员交谈宣传吃了吗的事。
金主爸爸拿了钱,肯定给把人家伺候的舒舒服服。
“好的,我会让大家多排练几遍。”
“宣传的频率也要注意,不能太频繁,以免引起大家的反感,也不能间隔的太长,到时候让大家没印象。”
“我明白。”
除了洪城大学,几乎所有要举行元旦联欢会的学校都有类似的谈话。
有的学校李扬赞助的钱虽然不多,但也排在第一位,而且他单独给了负责人好处。
对于学生来说,几百块钱的红包可不少了,他们当然会卖力的替李扬做事。
有钱难使鬼推磨。
还可以让女孩子叫爸爸。
而且这些学校相较于洪城大学,并不是那么的严格,他们多宣传一下,更没什么关系。
再说了,学校方面不也默认李扬的团队进来宣传吗?
那人家对元旦联欢会进行了赞助,帮忙宣传一下有什么关系?
……
李扬差不多全天都在公司坐镇,现在属于业务推广时期,很多事情都必须要他去做决定。
当然手底下的员工也可以处理,但总的来说,他们有些事还是拿不定主意,必须得李扬定夺。
电视里正在播放《都市现场》,面对陈咏荔的采访,学生们对外卖网站一致好评,并且呼吁大力推广。
甚至陈咏荔刻意的提出一些不好的言论时,学生们还会进行反驳。
而且,这些学生甚至还语出惊人,什么没苦硬吃,为社会人员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增加了洪城市的GDP等等。
李扬很满意,如今不管是报纸,电视台还是网络渠道,关于吃了吗外卖讨论的热度都非常的高。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不是消息获取渠道完全被屏蔽,那洪城人绝对会知道吃了吗外卖。
哪怕老人家搞不懂什么新型外卖模式,他肯定也会在电视里或者报纸上,得知吃了吗这个名字。
“你好,我是昌北区矮子拌粉的老板,我想问一下,我要搞外卖,应该怎么操作?”
“入驻网站是咋样做的?什么?哪里?你们昨天不还派人上门推广了吗?我是前湖高校区这边,对对对,就是洪城大学门口,那个卖包子的。”
“歪,能不能上门来帮我弄一下,我没电脑也可以搞外卖吗?”
“……”
从今天上午开始,就有不少商户陆续的打电话过来,咨询关于入驻的一些事宜。
李扬知道他们看了刊登的报纸,也经历了一些真学生和假学生的电话咨询。
在多重渠道轰炸之下,这些商家再也坚持不住,完全抛弃了那种老旧的观念。
哪怕前几天面对公司成员上门推广,显得非常抗拒,现在也主动打电话表示要上网站。
公司这些员工已经上了好几天班,但只要一有空闲,隔三差五的就会被蔡宇他们进行培训。
现在他们处理一些很简单,又比较常见的网站问题时,得心应手。
面对商户的种种疑问,全都能给对方满意的回答。
因为订单量突破3万,甚至有直接冲向4万的迹象,李扬再一次的增加了电话数量,现在一共有52位客服,负责100部电话。
还有20个是专门的推销人员。
其实那些后来增加的电话客服,是从一开始的推销人员里面选出来的。
李扬发现他们的推广能力,相较于其他人稍微弱一点,再加上现在也用不上这么多推广人员了,于是就让他们担任电话客服,反正这个岗位也忙不过来。
根粗略统计,一上午至少有30家商户打了电话过来。
李扬的速度很快,准备让这些推广人员直接去和他们签订合同,蔡宇,王磊,周强都得去。
他自己也得出马。
好在中午的时候,这些商户也忙,并没有出现和顾客抢线的情况。
等中午业务忙完,这些推广人员直接前往打电话过来的商户店里,和他们一对一进行签约。
李扬费尽好大劲,向一位上了年纪的老板解释清楚各种条款之后,签完合同,正准备前往下一家,谁知一个老板忽然把他给叫住了。
“你好,你是吃了吗的员工?能不能谈一下?”
李扬也穿着工作服,所以对方一眼就认出了他。
他看了一眼,这家店的名字叫做邹记小吃。
周强,蔡宇他们和自己透露过,这家店的老板非常的固执,其他人没有合作意向,最多只是客气拒绝,有些脾气不好的会直接赶人。
但邹记小吃根本不带理人的。
他们当然不知道老邹的一些经历,还以为这人非常的顽固。
李扬听到他想谈一谈,也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