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单活动对他们没什么影响,因为第一天的时候,很多顾客就已经用掉了名额。
在整条街上,除了李记明厨,可能就属六朝门的外卖最好了。
而得知自己首天的外卖营业额破千,六朝门很庆幸自己做出的包月决定。
有时候人就是应该搏一搏,不能太过稳重。
富贵险中求。
结果显而易见,六朝门赌对了,不过他的信心是直接建立在店铺实力上的。
但八宝碗就不一样了。
他今天的外卖额也有好几百块,换算下来选抽成的方式似乎亏了啊。
我大意了。
第143章 两开花!(第三更,求月票!)
李扬前几天统计外卖的营业额,实际上是包括了活动在内的。
也就是说用户的第一单虽然免费不付钱,但也依旧算是营业额。
不过每个用户只能免一单,而且还只限定一份,所以实际上对整个数据影响不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营业额还在慢慢上涨。
毕竟真的想点外卖吃的人,也不会在意这一顿饭钱。
当活动彻底结束,一切都恢复正常,李扬一计算,吃了吗24小时的流水竟然达到了4万多。
这里自然包括桃花小区周边和中山路附近。
李记明厨一点没受影响,反而还因为活动的火爆,外卖营业额出现了上涨的情况。
而且李扬还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为期三天用户首单免费的这个活动,似乎还帮助网站增长了很多新用户。
原本用户总数是一条稍稍往上倾斜的直线,也就是每日新增用户不多,但可能这些上班族或是附近的居民想薅羊毛,为的就是能够蹭到首单免费的这个活动,要么自己重新注册了账号,要么则是让朋友注册,代为下单。
说实话不管怎样,对于网站的数据来说都是很漂亮的——而且,反正这个活动是和商家一起举办的,李扬也不亏。
看到4万多的营业额流水,李扬默默的在心里计算了一下。
哪怕前三个月只抽取10%的费用,但一天4万的营业额,李扬也能够拿到4000,一个月下来那不是12万了?
扣除网站的运营费,服务器的租赁等杂七杂八的费用,再留下一些备用资金,拿个五成利润应该不过分吧。
一个月轻轻松松就能赚6万。
目前这还只是洪城一个小范围,等将来外卖配送区域覆盖整个城市,一个月上百万的收入那还不是轻轻松松?
关于分店的日常打理,已经完全不用李扬操心了。
就像是桃花小区那边的总店一样,业务发展起来之后,有一个人负责让它按照正常程序运转就行,李扬在不在是无所谓的。
他是属于开疆拓土的人,守店交给手底下的人就行了。
吃了吗在美食街的成功扩展,让李扬觉得有必要租个写字楼用来办公了。
而且吃了妈和李记明厨本身就是两个不同业务,只是说目前尚在起步阶段,两边才绑在一起发展。
但一个属于互联网,一个是实体行业,将来要走的路自然不一样。
将两项业务独立出来,单独办公对网站的管理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好处,
其实不仅仅是吃了吗网站,这些李记的配送员,李扬也想把他们单独成立一个体系。
到时候就会形成虽然配送员送的是吃了吗网站的食物,但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公司业务,只不过全部由李扬控制而已。
这么做自然有着李扬自己的考虑,到时候配送队发展起来,不仅仅可以送外卖,也能够提前布局本地生活服务。
还有,目前所有的配送员穿的都是李记名厨的工作服,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后肯定是不能这么穿了。
李扬得重新给他们设计服装。
包括logo,以及新的名字等等。
李扬的速度很快,一想到要将业务独立出来,在接陈咏荔下班的时候,便逛起了整个洪城。
首先那些郊区可以直接排除,李扬打算把公司的地点定在了一江两岸的范围。
红谷滩将来会成为最新的市中心,但如果在东西湖区域选址,离两个店铺又近。
李扬其实更倾向于把办公地点定在红谷滩。
陈咏荔听了李扬的话,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你说的都有道理,不过并不能因为两个店的地址在东西湖,你就想把办公的地点也定在了这边。你不是说了要把李记明厨开便整个洪城吗?那么在哪个地方办公不一样都离店很近?”
其实李扬的想法也是这样,反正将来也会把分店开到江的那一边,也就是说吃了吗办公室在哪个地方都可以离店很近。
李扬想不到这姑娘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现在红谷滩的房租并不是很贵。
远远比不了东西湖这种核心地段。
李扬一连和陈咏荔跑了好几天,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适合的写字楼,大概有200多平米,地段也非常不错,站在落地窗前可以看到整个赣江,自然也能够看到江对面的风景。
租金也不是太贵,经过双方一番拉锯战,一个月6000块钱。
也就是现在红谷滩尚处于发展时期,要不然这200平面的临江写字楼,6000块钱一个月,根本拿不下来。
李扬本来想一次性签10年的合同,但老板不肯,最后在一番讨价还价之下只签了6年。
也还可以了,6年的所有房租也才40多万,但是在6年的时间里,这家外卖公司或许可以给李扬创造无数个40万的利润。
李扬记得很清楚,饿了么的创始人将将公司卖给阿里,成功套现600多亿美元,直接实现了财务自由。
不说直接把这个对手扼杀在摇篮,最起码自己比它抢先一步发展,优势在我。
而且李扬虽然不懂技术,但他作为重生者,可以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怎么觉得你这一次步子跨的太大了。”陈咏荔看着被搬的空荡荡的写字楼,还有李扬说的一些打算,笑着说道。
“这些早就是我计划中的事情了。”李扬心想我重生都快半年了,才将外卖网站稍微打开了一点知名度,我都嫌太慢了。
接下来就可以重点发展外卖网站的业务了。
不过开分店也不能停下来,虽然和那些互联网公司相比实体赚钱很慢,但这可是妥妥的现金流收入。
而且李扬上辈子也是靠餐饮东山再起,只是没让家乡的美食走向全国。
这一次李扬有机会了,当然得实现上辈子没有完成的目标。
我要实体店和互联网两开花。
“李扬,将来你不管把业务做到多大,不管赚了多少钱,我还是希望你能够不忘初心。”
陈咏荔目光灼灼,她坚信李扬一定会成功,但这时候她却忽然说了这么一句话。
李扬一怔,虽然不明白陈咏荔为什么这么说,点点头。
他知道陈咏荔的意思,赚钱的同时不能丢了良心。
第144章 你不当记者了?(第四更,求月票!)
李扬看中写字楼后,当场就签了租赁合同。
过几天还得找几个人来打扫,然后简单的进行装修。
租金方面本来也是一年一付,最后通过讨价还价半年付一次,看来陈咏荔的那20万还得再借一下,以备不时之需。
美食街的分店算是彻底站稳了脚跟,这个行业投资相对较小,以李扬的业务体量,除了房租稍微贵一点之外,其他的投入成本真的很少了。
李扬打算把写字楼弄好之后,将吃了吗网站独立办公,然后再继续开分店,同时将采取更粗暴的地推方式,推广网站。
这一次他的想法很激进,准备一次性同时开多家分店,反正李记明厨的模式可以复制,开一家和同时开三家五家没多大区别。
只要确保三样东西,再配合李扬的宣传和营销,分店同时开业应该不难。
三件取胜法宝是什么?
第一是味道要好。
这个没得说,李扬当初就是靠着独特的味道,才在小小的桃花小区站稳脚跟,然后一举成名。
虽然其中也有很多营销的因素,但味道如果不行,再厉害的营销也没用。
第二就是价格得实惠。
这个也容易做到,洪城拌粉的价钱本来就不贵,而且李扬更在意的是顾客口碑,讲究薄利多销,店里食品的定价一般都很便宜。
属于物美价廉。
最后一项就是服务态度了。
这是李扬时时强调,也非常注重的一点。
任何员工上班之前,李扬都会对他们进行短暂的培训,合格了才可以正式上班。
如果接受不了,就无法上岗。
这三点是李记明厨的立身根本,但说起来简单,真正要做到并不容易,要坚持下去更是难上加难。
至于开业之后几家分店谁去负责,李扬也有自己的想法。
可以从老员工里面选几个合适的人出来,让他们去分店担任店长之类的职务。
然后由黄毛和爸妈统一联系这些店长,汇报店里每天发生的事情,然后则由爸妈他们转告给自己。
李扬到时候虽然不在这些分店,但对任何事情都了如指掌。
其实也必须按照这个经营模式去发展,不然所有分店都让李扬亲自去负责,根本就不可能。
将来李记明厨在全省开了几十家或者上百家店,那总不可能也要李扬每个店到处去跑。
所以李扬只要定下了规矩,那就一样可以把分店做好。
在回去的路上,李扬把自己要开多家分店的想法告诉了陈咏荔。
这姑娘并不了解商业上的一些东西,但有很多问题。
“你一次性开这么多分店,在管理上岂不是很困难?李扬又不会分身术,万一接我下班的时候,那哪能照顾到店里?小王也只有一个。”
陈咏荔说着便笑了起来。
她知道黄毛现在是李扬的得力助手,很多事情不用李扬教就能处理好。
类似的问题陈咏荔还有很多,李扬一一向她解释。
最后陈咏荔撑着下巴,若有所思的说道:“你说,我能不能帮你做点什么?”
李扬偷偷的看了这姑娘一眼,也没想到她会说出这句话。
了解她的身世之后,李扬知道她选择成为记者是她信念所使,而且肯定下了很多功夫,费了很多心思。
如今说这话,难不成不想当记者了?
“你不当记者了?”李扬心里很感动,询问道。
陈咏荔笑着说道:“我空闲的时候来帮你,这样又不冲突。
“有时候我也在想,在台里当记者,解决民生问题,重视老百姓的食品安全,那也仅仅是在本地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