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扬取消保证金的一系列费用,而且还给出了两个方案,老王当其表态:“我愿意加入网站。李老板,我选择抽成的方式。”
说实在的,李扬能把网站做成这样,老王之前真没有想过。
送外卖就送外卖,没想到还能送出这么多花样来。
和他想的一样,李扬一开始也让他们缴纳一定的费用,但最后的方案却是按订单抽成或者类似买断制。
老王的想法是试一试没什么损失,反正也不需要先付钱,通过网站曝光,如果能提升一定的外卖数量,平台的抽成就当做是宣传费了。
而且其中的因果关系,老王也搞得很明白。
是因为他生意好,网站才抽的多,不是因为他给网站交了很多的钱,生意才会变好。
本来一些人还在犹豫,但老王都率先表态了,而且选择抽成的方案,成本没有太高,完全可以试一试。
所以他们一个个也全都加入了网站。
事情比较顺利,因为不想被抽成而拒绝加入外卖网站,就会像原来一样只能守着店里的那些生意,等着顾客上门,他们也无法做出很大的改变。
入驻网站后,外卖业务的曝光量大大增加,毕竟抽成才10%,把这部分利润让出来,换取数量上的改变,整体来说商家是很划算的。
当场这些人就同意全部加入外卖网站,李扬统计了一下,包括没来的那个老板,一共有七家。
其中三家炒菜的,两家卖夜宵,还有两家是早点。
一些卖包子馒头的没有加入,主要他们从业务上来说,和李扬没有竞争关系,也就没有参与之前的事情。
另外就是关于配送的问题,有五个人选择让李扬的专业配送队送餐,因为他们是烧菜和做夜宵的,他们单价高的同时利润也高,拿出一块钱一单来也没什么问题。
主要是生意真要忙起来,特意让一个人出去送单,有些划不来。
抽成方案的好处这时候就显露出来了,毕竟还是那句话,只有卖的多平台抽成才多。
李扬让他们回去后准备好资料,比如店铺的名字,营业执照信息,还有菜单,价格,写好后全部拿给自己。
他们不会用表格,只能通过这种传统的方式记录,再录入电脑上传到网站。
这群人的速度倒很快,几乎当天晚上就把所有的资料发给了李扬。
李扬整理好后便把陈默约来网吧,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之后,让他把这些店铺上传到网站上。
陈默没说什么,看样子对李扬的这个做法并没有感到很奇怪。
他向李扬表示,他会尽快做好,三五天内就可以在外卖网站上看到这些商家的信息。
可能是怕李扬觉得效率太慢,他沉默了一会儿,解释道:“上传这些信息很简单,主要是网站要重新排版,整个界面都要改动。”
“不急。”李扬点点头表示理解,陈默能做到这个地步他已经很满意了,要知道许多网站可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他还是强调了一点,那就是尽量要让网站操作逻辑简单点,不要搞得太复杂,这样会让很多顾客用不惯。
陈默点头。
然后李扬便问他定位器的事情有什么进展,他回答说快了,目前在尽力解决发热的问题,而且也确保了续航。
听到这个结果,李扬越发觉得陈默是个人才,如果不是阴差阳错的原因认识了他,可能就埋没了他的这种才华。
陈默的速度很快,大概在第四天的时候,他便打电话叫李扬过去看新版的网站。
李扬进入网站,整体的界面和之前相差不大,不会让人产生一种不习惯的感觉。
只不过之前品类的列表,则是换成了一家家新上线的店铺。
而且陈默还按照李扬的要求,在网站最醒目的位置上写下了宣传语:“恭喜老王烧菜馆等商家入驻吃了吗外卖网站,新老用户首次免单。”
前世有许多把老用户当狗的案例,李扬想说在吃了吗外卖网站,是把这些老用户当人看的。
免单的这个事情,李扬和商户们商量过,他们倒也没有反对,既然入驻了外卖网站,那就应该全力配合李扬宣传。
很快,外卖网站新一轮的宣传开始。
李扬的这些员工下班后到处贴海报发传单,其他商户也加入其中。
这些刚刚入驻的商家,一个个都在期待着加入网站后的生意。
他们也想看看,这个年轻人的新鲜做法,是不是真的这么与众不同,真有这么好的效果。
经历过三天的宣传后,这些商户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单。
第78章 第一天的成绩
首先接到订单的是老王。
他家的烧菜馆本身生意就还行,这也是为什么他那么乐意加入外卖网站的原因。
强强联合嘛!
他接到的第一个订单是两个烧菜。
那时候已经九点多钟,老王都准备关门了,谁知接到了李记打来的电话,让他做一个小炒黄牛肉,再做一个红烧猪脚,还有4瓶八度啤酒。
一开始让这些人入驻外卖网站,李扬就考虑到他们有的年纪大了不会用电脑,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东西,所以前期是通过电话通知他们。
假如有顾客从网站下单,那么李扬他们在后台看到消息,第一时间就会打电话通知这些商家。
李扬对桃花小区这个范围的业务量有一定了解,知道生意不会特别忙,所以暂时采取了这个方式。
但如果将来业务量大了,这样肯定不行,还是得弄出一个更加简单的方案来。
李扬有考虑过教这些人使用网站,给他们开通商家权限,登录后台就可以看到订单,但仔细想想还是不现实。
现在的宽带毛病其实挺多,而且速率不高,一般都是一兆两兆,和后来的那种千兆光纤根本没法比。
开机之后要先拨号,连上网之后再进入网站后台,可能他们连鼠标左右键各自代表的功能都不知道,还是算了。
而且网络动不动就出问题,有的商户年纪大了,连普通的老年机都玩不明白,更不要指望可以顺利的操作电脑了。
年轻人还差不多。
但这可以算一个补救方案。
李扬考虑的另一个方案,还是通过网站后台统一接单,然后通过短信的方式发到他们的手机上。
短信内容大致为这样,【李记外卖】新订单:牛肉面×2,地址:桃花小区5栋302。
不过这可能得和电信公司合作,李扬打算哪一天去和他们谈谈。
吃了吗网站最注重两点,那就是服务好,速度快,后台接到订单,李扬特意打电话让老王快一点,他还没做好送餐的老刘就已经在等了。
老王店里人手不多,怕去送餐时做不来,所以选择了李扬的专业配送队送餐。
“哪有这么快?”老王一愣,心想难不成要起飞啊?
老刘解释道:“我这单刚好顺路,等一等也没关系。”
老王不由的加快了手中的动作。
做好后交给老刘,老王看着他麻溜的骑上自行车,用毛巾擦了擦汗。
“还别说,入驻网站后外卖生意是好了一些。”虽然这才第一单,但这几天除了来店里吃炒菜的客人,外卖这边可是好几天没开张了。
这才刚刚入驻李扬的网站,就接到了订单,足以说明对方的这个业务做的是真好。
关于这些商户每单外卖如何收钱的问题,李扬也统一和他们解释过。
因为有的人是通过网银或者支付宝付钱,他们肯定当场接不到,毕竟订单也是通过李扬他们转发的。
虽然也有一些付现金的顾客,不过他们是直接拿给外卖员的。
不可能这些商户每卖一单,外卖员就及时把钱送过来,因此每天晚上9点钟,李扬会统计这些人卖了多少钱,扣掉提成,再把钱给他们。
绝大多数都同意李扬的这个做法,虽然也有少数人心里有些不乐意,但目前除了这样,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
有些人心里打的是这样的算盘,反正李扬的店在这里,他一时半会也跑不了。
毕竟当晚就可以接到钱。
本身李记的外卖就很多,现在又加入了其他商户,顾客们多了选择,订单的数量又一次的上升,原本的几个外卖员已经忙不过来。
目前入驻的七个商家,有五家都是选择李扬的配送队,只有两家自己配送,他们生意本身就不怎么好,时间挺多的。
好在这几天放假,李扬让熊飞把王磊和蔡宇找过来,这两个学生脑瓜子灵活,再加上国庆假期又各处跑宣传,对周边情况也熟悉,让他们临时送一下外卖刚好合适。
到了晚上李扬统计订单数量,网站加电话一共有170单,其中31单是其他商家的,李记的订单数量是139。
网吧那边占了一半,他们用电脑下单的比例几乎达到了90%。
剩下的客源则是附近的上班族,其中电话和电脑订单各占一半,李扬一看营业额,所有外卖加起来竟然接近一千块钱!
这个成绩突破了记录,在小店重修装修以前,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也才卖四五百块钱,如今单单外卖的营业额就能达到4位数。
这放在以前几乎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
店里的生意非常稳,一直都是2000多块钱,但因为现在菜市场改造好后重新投入使用,其他小区的人也过来买菜,人流量自然就大了,有好几天营业额甚至都超过了3000。
李扬特意算了一下今天的总收入,一共4129块5毛钱,哪怕减掉各种杂七杂八的固定开支,稳赚个2000块,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里的营业额还不包括送给食堂的那些米粉。
一家卖米粉的店,单价两块钱一份的拌粉,一天的利润超过了2000,几乎是普通上班族一个月的收入,让李建军经常感叹,真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莫欺中年穷。
他老李原来也有翻身的一天。
他有时候也幻想过开豪车抽好烟,过年的时候带个大金链子,腋下夹着个黑色的公文包,回村时大家都恭恭敬敬的叫他一声李总。
那多威风啊!
没想到这一天似乎就这么来了。
李扬一直都有记账的习惯,他一般是手写和电脑同时记录,有时他不在店里,到了晚上就会让爸妈记下来,等第二天再誊到电脑上。
每一笔开支都非常详细,比如10月9号进了50袋米粉付了多少钱,或者进购了一批打包盒和一次性筷子花了多少都清清楚楚。
堂食收入是一档,外卖又是一档,看起来一目了然。
李扬记完账后,便拿着现金去这些入驻的商家店里,按照自己已经算好的金额,付钱给他们。
在他来之前,其实很多人心里面就已经算得清清楚楚,这份外卖的钱虽然不多,但至少可以肯定曝光量是真的增加了。
有些老板还以为李扬会直接抹零,毕竟抽了10%后,钱肯定不是整数,几毛钱不给也正常。
谁知李扬拿着草稿本和笔,挂着一个腰包,把账算清楚后,连几毛钱也给了这些商户。
“这是你今天外卖的总收入,你算算。”
第79章 外卖用户的吐槽
有的老板也不是那种啰啰嗦嗦的人,见李扬把账算得这么清,甚至都算到了每一毛钱:“李老板,这几毛钱掉到路上,都不愿意弯腰捡,你算的这么清楚干什么。”
李扬笑着说道:“做生意就应该这样,老话不是说亲兄弟明算账吗!咱们邻居平时抽烟吃饭,那都无所谓,但是每天的钱一定要清清楚楚。”
这些老板越发佩服李扬,真的,就像老王说的那样,方方面面挑不出毛病。
别看他年纪轻轻,但做人做事就是他们都快当爷爷的人都自愧不如。
他们闲下来的时候始终在想,为什么自己开饭店这么多年,就从来没有一个人想到过李扬的这条路?
从最初的无法理解,慢慢变成了惊叹不已,最后简直是五体投地了。
李扬说以后这样的餐饮方式会成为主流,但这群中年人的眼光狭隘,做事踏实稳重,历史上的很多机会都没有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