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进行到一半,陈咏荔忽然告诉爷爷她想辞职的事情。
和她想象中一样,爷爷并没有太激烈的反应,只是微微一愣,随即笑着说道:“怎么了?是不是找到了更好的工作?”
奶奶欲言又止,最后还是低头吃饭。
“没有!”
陈咏荔回答的很干脆,说道:“电视台的那种工作和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不想这里路灯坏了要我们去报道,那里停水停电,也要我们去采访。”
爷爷耐心地说道:“可这件事情总要有人去做!而且想进步,成长,总得经历这一步。”
陈咏荔说:“辞职后,我想成立一家安全机构,或者以独立媒体人的身份,专门检测市面上不合格的商品食品,以此来规范大家的生产标准。”
陈大爷听后微微点头,说道:“你这样的做法也不是不行。小荔,不管你做什么,我和你奶奶都支持你。我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做什么之前,你得先考虑清楚再做决定。”
“嗯!”陈咏荔如释重负,其实和想象中的情况一样,爷爷并没有对她的辞职表现出反对的意思。
她知道,不管自己做什么,爷爷奶奶都会支持的。
只是她的心里觉得有些辜负了爷爷奶奶对她的期望。
“爷爷,我觉得小荔这样的做法其实相比于在电视台当记者,更有前景。未来互联网高速发展,人们接受消息的渠道就多了起来,可能某个小县城发生了什么事,不到半个小时,全国的人就知道了。”
李扬察觉到气氛有一丝丝不对,大家都没怎么说话,于是赶紧打起了圆场:“我知道,小荔非常在乎各种安全事件,上次我的早餐店也成为她重点调查的对象。但如果小荔想要有更大的影响力,而且不受拘束,辞职单干或许根据容易成功。”
陈大爷笑呵呵地说道:“我们年纪大了也帮不了年轻人,只能在背后默默的支持她。小李啊,你年轻,有见识有头脑,将来小荔在工作上还要你多多照顾。”
李扬知道妥了。
“爷爷你放心,小荔的事就是我的事,将来不管她干什么,我都会倾尽全力的去帮助她。”李扬说话时表情非常的郑重和认真,他想让陈大爷他们和陈咏荔知道他的态度。
“好好好!我们难得聚一聚,就不要再谈工作上的事情了,来来来,喝酒!”
陈大爷和李扬碰杯,随即夹菜吃了起来。
李扬知道他的酒量,见酒到底了又赶紧给他满上。
期间陈大爷和奶奶对李扬的手艺赞不绝口,陈咏荔完成了一桩心事,或者说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抉择,也如释重负,不停的给爷爷奶奶夹菜。
最后她还给李扬加了一片爆炒腰花,低声说道:“你辛苦了。”
也不知道她说的辛苦是哪方面。
吃吃喝喝到了下午,陈大爷今天有未来的孙女婿陪着,也不出去找伙伴下棋,两人就这么在客厅里玩了起来。
通过交锋李扬发现陈大爷的水平进步了,不过距离自己还是有些差距。
“小李子,你是不知道,和我同龄的那群老家伙,现在根本就不是我的对手,大部分的人都服了,只有一个人技术臭,脾气差,嘴巴还硬。”
陈大爷用炮将了一军,顺手用车收掉了李扬的一个卒子,说道:“你知道我每天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吗?就是把他的子吃的一个都不剩,然后看他乖乖的投子认负。这人脾气也是奇怪,即便这样,但嘴上还不肯服输,不停嚷嚷着要再来一局。”
李扬听的有趣,陈大爷说的这种人其实并不少见。
很多人都说棋品见人品,李扬觉得这句话并不准确,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棋品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脾气。
要么急躁,要么沉稳,经常悔棋也能从侧面反映这人平时说话不太算话。
奶奶听到陈大爷这副得意的样子,嘟囔道:“你们又不玩什么赌注,输赢哪有那么重要?”
陈大爷呵呵笑道:“你不懂,下象棋可比打麻将什么的好玩多了,哪怕没有任何赌注,但我们也是全力以赴的去下好每一盘棋。”
李扬点头赞同,除了象棋之外,可能再也没有任何一项智力运动,能够在街边吸引几十个人围观了。
不过科技越来越发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活动多种多样,大众已经很少会选择下象棋了。
李扬故意输掉两把,让陈大爷误以为自己的水平真的提高了,晚上又继续吃饭,聊到很晚,他才回家休息。
陈咏荔依依不舍的和李扬分别,这才美滋滋的进屋,洗澡的时候竟然还哼着周杰伦的《简单爱》,回到房间打开电脑,把今天的心情给记录下来。
之前的那些博客全部被她给锁住了,仅自己可见,以后类似于这样的心情记录,同样会被锁住,只有一些她愿意让人看的,才会被放出来。
奶奶洗完碗筷,忙完了所有家务活,这才坐在沙发上看起了电视:“小荔要辞去电视台的工作,难道就任由她这样吗?”
陈大爷盯着电视,虽然内容有些无聊,但他连头都没有回过来,说道:“那有什么办法?你又不是不知道小荔的性格,她决定了的事情,是不会轻易改变主意的。好好让她去干吧,我看小李有头脑,到时候她帮衬帮衬,说不定是真的可以做出一番成绩来。”
“我就是觉得放弃这么好的工作,有些可惜。你又不是不知道,小荔为了进这一行,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奶奶轻轻叹了口气。
“算了!只要小荔觉得快乐那就行了!我多次和小李接触,看他做的一些事情,觉得这人还是值得托付的!至于其他的东西就不要强求了!”
第223章 超市的经营策略
大概过了几天,超市所有的商品就被市民们抢购一空。
在华夏,任何时候降价处理都是王道,属于商家屡试不爽的手段。
高端大气上档次那没用,便宜才能够获得广大消费群体的认同。
很快超市搬了出去,上下两层什么都没有,空荡荡的。
这两天李扬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将超市给做好。
还是那句话,不是说把货架摆满,然后便宜售卖就行。
要不然的话,这家老板就不会这么轻易的关门了。
李扬想利用现有的优势,和超市结合起来,起到那种1+1>2的结果。
然后再提前布局,为将来的千团大战做准备。
李扬很快就有了思路。
并且仔细思考过后,觉得这种方案在眼下的时代,应该会有很不错的效果。
首先,他打算把超市分为四个区域,第一个是生鲜专区,专门售卖新鲜的肉类,蔬菜,水产等品类。
李扬考虑直接和农民签订包销协议,以略低于批发价拿货,而且承诺每个月订购一定数量的蔬菜。
这样做农民省去了运输和人力推销成本,批发价格虽然稍微低了一些,但主打就是一个稳定,省心,走量,说起来还是挺划算的。
而李扬会亲自派人去这些地方取货,每天早上凌晨出发,在6点之前,所有的蔬菜就会摆在超市的生鲜区,确保新鲜,甚至还带着刚刚从地里拔下来的泥土。
要知道扬子洲是蔬菜种植基地,到时候李扬去那里和一些农户直接谈就行。
水果就不一样了,有些高端的品种甚至还需要从外地进货。
前期的量也不大,李扬只能签订协议,确保每个月有一定的销量,以批发价拿货。
解决完蔬菜水果的供应,猪肉和水产这些东西,李扬则打算到屠宰场去订购,然后再请一个屠户帮忙杀猪卖肉。
当然如果有屠户想要合作那也行,只需要交一定的场地费,管理费就可以了。
像鱼,虾这些东西,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超市里设置生鲜区,那么就可以满足绝大多数顾客的日常生活所需,他们不用再专门去菜市场了。
而且还要确保每天的品类新鲜,假如今天的蔬菜没有卖完,第二天就会进入特价区,直接标明原因,让顾客们有知情权,再按照他们的需求购买。
当然在确保这些食材新鲜,安全的同时,售价也不会太贵,李扬会根据市场来进行标准定价,做到真正的便宜,实惠。
李扬的盈利策略是薄利多销,同时通过这种模式带动超市的客流量和口碑。
这是李扬设立的第一个区域。
第二则是高频日用品区域。
像什么纸巾,酱油,婴儿尿布,洗发水,各种各样的零食,都属于正常的超市销售品类。
这一点倒没有什么特别,但李扬会确保货物的品质和质量,严格按照国家的执行标准去对待。
由于前期刚起步的原因,李扬会暂时砍掉一些低频日用品,比如家电这些东西。
第三个区域是熟食区。
主要售卖的东西是一些食品类。
比如现包的饺子,馄饨,还有包子,豆浆等等。
顾客来到超市,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购买这些半成品,制作的整个步骤清晰可见,用的材料也完全是放心安全的。
这样做可以直接省略顾客平时做饭的一些,买来就能下锅。假如上班比较忙,或者想偷个懒,直接来超市购买新鲜的半成品就行。
主打的就是一个新鲜,便捷。
甚至顾客还可以在现场指定特殊的口味。
比如不喜欢吃猪肉大葱馅的包子,又希望在饺子里面多放点大葱,那么超市员工就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当场制作。
总之就是怎么方便怎么来,将李扬一直信奉的服务至上这四个字,做到极致。
第四个区域,叫做生活服务区。
能够提供免费餐食加热,长期开水供应,甚至坐着休息一会,也完全没问题。
甚至还能共享工具,比如借个锤子,螺丝刀之类也行,主打就是社区客厅的性质。
到时候不管是环卫工人还是小学生,来到生活服务区,遇到了相应的麻烦,超市员工都会帮他们解决。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生活服务区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帮助来超市购物的顾客加工食材。
买了鱼烧的不好吃?
没事!
生活区会帮你解决。
红烧肉做的很柴,像饭店里那种油润透明的感觉,根本做不出来?
没关系!
生活区还会帮你解决。
甚至不管顾客是不是在超市购物,拿着食材过来,生活服务区就会帮你加工。
当然也不是说完全免费,但是收费极低,只要能够赚回各种调料,煤气等成本就行。
哪怕在超市买了一份水饺,来到社区服务角,都可以直接帮忙煮好。
因为现场就有餐桌,可供堂食。
可能到时会有顾客询问既然要吃水饺,那为什么还要来超市,而不是直接去店里?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的食材新鲜啊!
这是李扬初步的一个想法,目前整个洪城市还没有一家超市可以做到这点。
他可以断定这种模式一推出,绝对会颠覆整个行业,并且火热的受到大家欢迎。
最后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大家不跟着李扬一起卷,那就会被市场给无情的淘汰。
但要是如果跟着他一起卷,其他人又没有李扬的这种优势。
除了这种服务至上,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外,李扬还有什么优势呢?
那就是打通吃了吗,李记明厨,还有即将开业的超市账号互通功能,只要注册一个账号,那么所有的积分都可以累积,不管是在李记明厨,外卖网站还是超市,都可以通用的兑换物品。
因为不管在哪里消费,这个统一的账号都会有积分累积。
等将来大数据时代来临,再通过算法优化用户的需求,以一种面面俱到的体贴优势,拉开和所有竞争对手的距离。
李扬不仅仅要在千团大战脱颖而出,还要将本地生活服务与互联网结合,将冰冷的数据,转换成用户对公司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