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第123节

  鼓队站在门口扭着秧歌舞。

  一块大牌匾抬着进院。

  那可是功臣之家的牌匾啊,暗红色的大匾,配着金色的字体。

  这种“功臣之家”进院的震撼,在乡土气息浓重的村子里,可比什么去南方打工赚多少钱,还让人震撼,羡慕啊。

  周围围观的人群,嘴巴看得都差点合不拢,要知道,陈家大娃子去年还经常在村里碰到呢。

  这咋就进部队几个月,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呢?

  跟陈默关系比较要好的发小董柯洋,刘少培,听到动静赶过来时。

  俩人更是直接傻眼。

  因为跟着送功队伍里,不光有穿军装的人,还有他们一高的校长,还有几个校领导,全都是满面红光。

  那可是校长啊,学生对其他部门的人没印象,可学校的领导有着血脉上的天然压制。

  “乖乖,陈默去当兵这是都干啥了啊,咋成功臣了?”

  董柯洋嘟囔了一声,悄摸的跟在人群后面,挤进家里。

  此时。

  院子里送功队伍的人基本齐了。

  赵宏盛环顾了一圈陈默家中的情况,也没选择往屋里进,主要是人太多了。

  进屋会更拥挤。

  电视台的人,报社的人,有些站跟前拍摄,有些手脚麻利的,干脆骑到墙头上,还有些挤不到跟前的,索性站柴火堆上。

  “领导,屋里坐吧,喝点茶,饭啥的都准备的有。”

  陈学军试图继续邀请领导。

  赵宏盛则是笑着摆了摆手:“陈老哥,咱不用那么客气,家里什么也不用准备,孩子在外有出息,主要是高兴啊。”

  说着,赵宏盛拍了拍手,外面的鞭炮和鼓队,有人通知停下。

  功臣之家的牌匾也放在堂屋门口。

  赵宏盛嗓门洪亮的说道:“乡亲们,大家都不要麻烦了啊,今天咱们送功的同志,过来咱们兴隆村。”

  “是因为咱们村,出了一个特别有出息的孩子,陈默同志在部队荣获二等功,那是咱们整个父县的骄傲。”

  “好!!”

  曹德明带头鼓掌。

  满院子里的人,跟着一起鼓掌。

  天渐渐暗沉,可聚集的人群,积极性却是丝毫不低啊。

  陈学军心跳都加快了不少,这可是县里的领导在夸自己孩子啊。

  赵宏盛职位虽高,但毕竟不是地方军区的人,他把自己位置摆得非常分明,开头的话讲完后,就继续询问陈学军一些家庭上的事情。

  顺势跟村长了解村里的情况。

  电视台和报社,在旁负责拍摄一幅幅官民一家亲的美好画面。

  等掌声渐渐落下。

  曹德明伸手拽拽军装,接过了话头,言语激昂道:“老乡们,刚才赵书记也说了,今天来到咱们兴隆,就是为了给陈默同志送功,送喜报。”

  “陈默同志自从参军进入部队,表现非常好,曾多次受到军区的表扬,更是在竞赛中七项第一,以过硬的军事素质,力压群雄。”

  “年前曾获得过三等功,还受到军区嘉奖,这次又在执行巡逻任务中,勇立二等功。”

  “这些荣誉,是陈默应得的,当然了,没有部队的监督和关怀,没有家乡父老乡亲的鼓励和支持,陈默同志也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为表示祝贺,咱们父县不仅要给陈默同志送功,送喜报,咱们政府,县武装部,军分区,电视台,父县日报,民政部门,还有咱们县一高共同出资。”

  “奖励陈默同志立功奖金6000元。”

  “来,乡亲们,咱们大家再次鼓掌,一同为陈默同志取得的荣誉,表示热烈祝贺。”

  曹德明话音落下,他自己率先鼓掌。

  人群跟着一块拍手,如果说这一路上又是放炮,又是拉红条幅,送牌匾足够让村民震撼。

  那这立功奖金,可是实打实的羡慕啊。

  99年的六千元,几乎是大多数家庭的全部存款了,甚至还存不了这么多。

  接下来的流程就简单了。

  武装部的人过来给陈学军,刘凤兰身上挂上绶带,胸前都别上大红花,拍照。

  随行的工作人员,在取得家里人同意后,将功臣之家的牌匾,挂到堂屋最显眼的地方。

  慰问品更像是不要钱似的,一堆一堆的往屋里提。

  很多村民看着平日里,老实巴交的陈学军夫妇,如今日子越过越红火,还能跟着领导一起拍照。

  说不定过两天都能上电视。

  打心眼里高兴的人有不少,但羡慕的人更多。

  陈学军怀里捧着立功奖金的牌子,手上拿着厚厚的信封,这位坚强了一辈子的老父亲,此刻,早已激动的说不出话了。

  儿子在部队三番两次的立功,武装部的人,甚至县里的领导都过来慰问。

  这种事,他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如今,就在跟前。

  着实让他这个做父亲的,在村子里,狠狠的扬眉吐气。

  周围村民的羡慕,陈家人脸上的笑意和自豪,加上忙忙碌碌的送功人员。

  营造出一副热闹的画面。

  就是可惜。

  远在晋省的陈默,无法亲自体会了。

  他这时候,还正腰里栓着绳子,跟着八班的战友。

  在训练场上,继续泼洒着青春热血。

  场上。

  陈默的身影,越来越挺拔,自身信念也越来越坚定。

  这是他在找到新的目标时,最直观的体现。

  时刻激励着自己。

第105章 迎检,新兵的最后一站

  “速度都快一点,没吃饭啊?”

  “狗日的说你呢,看谁呢你?”

  陶村军营训练场上,一声声爆吼在附近炸响。

  惊得从旁路过的新兵,浑身一个激灵,也没人敢左右看了,集体使出嘬奶的劲,仰着脖子狂奔。

  此时,距离初二送功,已经过去了八天,到了初十的上午。

  新年战备已经结束。

  程东正带着侦察连的老兵,亲自盯着每天的训练。

  这越是临近下连,他眉宇间的疙瘩,就拧得越紧,整个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烦躁像个炸药桶。

  因为下连,就意味着新兵结业考核马上来临,旅司令部的作训处,随时都可能发出通知。

  关于考核,每年的规矩都不一样。

  有时候会要求一个大单位的几个连,放一块普考,有时候则是单独抽一个连队,甚至抽几个班。

  由旅里或者师里安排人,盯着完成所有科目。

  哪个连队或者哪个班被抽出来,表现得好,那万事皆休,你好我好大家好。

  司令部方面也不会说啥,记录完就收工回去。

  后面的连队慢慢考。

  可要是被抽出来的连队表现不行,那甭提了,自己的名字和前途,直接在直属单位就算挂上号了。

  这个挂号,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往年,程东没这么焦虑过。

  这不是今年七旅刚来人家63军,加上他们二连有个秀才,新兵期间接二连三的立功。

  如此高调。

  若是要抽的话,他带的连队八成是要被抽到,就算不看其他方面,旅里的政委对秀才那么关注,他们二连跑得了嘛?

  可真要抽二连

  程东站在训练场边沿,低头看看手里,最近各班的成绩记录单,那是越看越气啊。

  能特么不气嘛。

  就一个三千米,是考核按照惯例的第一项。

  练几把快仨月了,全连十一分半的及格率才百分之八十二。

  也就是说整个连队七十三人,能及格的还不足六十人。

  至于说什么特别优秀的类型,跑进十分钟以内的,那更别提了。

  整体表现较好的尖子非常少,除了秀才,没有太亮眼的兵,处于中游的成绩太多了。

  跟别的连队相比,缺少顶尖的竞争力。

  其他科目,比如全装五公里,四百米,射击,拆解和组装就更别提了。

  及格率能低到,瞅着都胸口隐隐作痛。

  这要是被抽到,前几天才因为立功,长得那点脸非丢光不可。

  指导员也知道结业考核的重要性,最近一段时间,干脆就不怎么出来晃悠了。

  全连发疯似的狠练体能。

  “特么的,口号,嘴让人缝住了?口号喊起来。”

  程东手里拿着成绩单,叉着腰,瞪眼命令着。

  跑道上,一群原本精神旺盛的小伙子,都快跑成软脚虾了,听见连长又开始要求口号,一个个扯开嗓子惨嚎。

  八班这边,陈默领着头喊口号,后面几个人接力,时刻配合着让班里的动静不至于变小,被那帮监督的老兵给盯上。

首节 上一节 123/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