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他和镜中的自己对视着,发现这家伙的眼神看上去没什么锋芒,却似乎在发光。
走出房间之前,他给自己套了一件黑色长款羽绒服。
这天气毕竟挺冷。
套上羽绒服也能让他显得平易近人一点。
隐藏自己的锋芒,早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他没急着去找举办颁奖礼的大厅,而是先来到二楼餐厅,要了一碗虾仔面,填饱肚子。
吃面的时候,他给王婧发信息,问她颁奖礼在这家酒店的哪个厅举行?顺便询问已经到了多少作者?
当他走进颁奖现场的时候,看见工作人员还在舞台上调试话筒,也看见十来个疑似作者的男女,三五成群地分坐在三张圆桌周围。
有衣冠楚楚的,有穿着普通的,也有衣着寒酸的。
有长得帅的,长得普通的,也有长得歪瓜裂枣的。
他看见四名女性。
其中有三个,是二十出头的年轻姑娘,有一个四十左右的中年女子。
曹胜一边走过去,一边打量他们的时候,他们也纷纷看见他。
有人条件反射一般起身,惊喜地跑过来。
有人面现惊讶之色,跟着也站起身来。
那些反应稍微慢几拍的,见其他人都起身,他们也迟疑着站起身来。
“中原一点灰!我是看你的书长大的!”
第一个跑过来的青年,一边向曹胜伸出右手,一边满脸笑容地开玩笑。
曹胜被逗笑了。
眼前这人分明比他要大几岁,竟然说是看他的书长大的。
“你好!幸会!请问您是?”
曹胜握住对方伸过来的手,笑容温和,语气也温和。
“今何在!我是今何在啊!您知道我吗?”
今何在紧紧握着曹胜的手,神情有点兴奋。
曹胜脑中闪过《悟空传》这本书,他当然知道今何在,他还记得原时空,曾在一篇采访中,看见今何在自曝喜欢在浴缸里码字,面对采访者的惊讶,他还反问:“不在浴缸码字,那应该在哪里码?”
他俩寒暄的时候,现场其他作者都聚了过来。
曹胜一眼看去,每个人脸上都有笑容。
现场一时间仿佛变成了粉丝见面会,大部分作者都上前跟他握手,也都寒暄两句。
每个人和他握手的时候,还都自报了笔名。
只有曹胜不需要说自己的笔名。
因为这两年他上过不知多少次报纸和电视新闻,互联网上,早就有他不少照片。
也许别的圈子,不太会关注他长什么样。
但在网文圈,几乎每个作者都看过他的照片。
能一眼认出他这张脸。
说他是目前网文圈的明星作家,都没问题。
舞台旁边,朱威廉等人看着被一群作者包围的曹胜,王婧露出笑容感慨:“这就是咱们曹总在圈内的影响力呀!这些作者应该都是他的读者吧!”
朱威廉微微颔首。
另一名女编辑附和:“那肯定呀!曹总不仅是第一个在网上写小说的,至今还是人气最高的新锐作家,现在写小说的,谁敢说没看过他的书呢?”
这时,大厅入口处,走进来两男一女,都是三四十岁的模样。
他们也是来参加这次颁奖礼的。
和曹胜等人不同的是——这三人在榕树下,是写诗歌和短文的传统作家,诗歌、短文曾经是榕树下的主流,至今仍然是榕树下的作品分类之一。
这次他们三人也受邀请来参加这次颁奖礼。
他们刚刚走进大厅,就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起有说有笑,气氛很融洽,这一幕顿时就吸引了他们目光。
三人下意识停下脚步,好奇地望着那边。
三人中的女子眼睛一亮,喜道:“中原一点灰?那个是中原一点灰吧?怎么真人比照片上还帅呀?”
她看得眼睛发亮。
身旁两名男子闻言,脸色却都不大好看。
他们不是女人,看到同性,本来就会习惯性地挑毛病。
看见中原一点灰,他们更是脚后跟的气都涌了上来。
想当初,他们在榕树下也是风云人物,是数以千计的读者眼中的人气作家、诗人。
就是因为中原一点灰,一本小说写起来没完没了,读者人数不断累积,很快就把他们这些写短篇的甩到身后、踩到脚底。
最可恨的是——中原一点灰的作品火了之后,大部分作者都去模仿,去写长篇,硬生生把榕树下变成了写长篇小说的地方。
让他们这些写短篇、写诗歌的,变成了榕树下的小众作者。
就连这次过来参加颁奖礼,他们仨也不是被读着票选出来的,而是榕树下的编辑们讨论之后,觉得应该扶持一下短篇和诗歌,这才给他们发了邀请函。
收到邀请函的时候,他们还很惊讶,没想到自己也有资格参加这次颁奖礼?
但惊讶之后,就是怅然。
想着要不是榕树下写长篇的作者突然多了那么多,他们写短篇、写诗歌的就还是主流。
这样的颁奖礼,本应是为他们这些作者举办的。
现在却沦为配角。
“哼!浓缩的才是精华!中原一点灰?靠着字数多,吸引读者而已!”
两人中的国字脸冷哼一声,语气不屑。
长脸男子也冷笑一声,“帅有什么用?咱们搞写作的,看的是才华!他要是敢来写诗歌,你们看他还能不能这么风光?”
刚才夸曹胜比照片上还帅的女子,诧异地看向这两人,眨了眨眼,下意识往旁边挪了挪。
第197章 颁奖现场,曹胜登台
上午10点,榕树下举办的首届网络文学作品奖正式开始。
现场来了几位魔都的领导,职位最高的是一位秘书长,还来了几座城市的作协领导。
还请来了内地十几家出版社的代表,以及七八家湾湾出版社的代表。
还来了不少媒体记者。
有的在前面拿相机拍摄,有的架着摄影机在后面拍摄。
受邀参加这次颁奖礼的作者,约莫五六十人,每桌坐八人,加上那些领导、特邀嘉宾等人,一眼看去,一百多人,倒也济济一堂。
只是相比那些领导、嘉宾,以及记者,今天到场的作者们就显得有点穷酸了,特别是像青蛙丸子这种至今都还没赚到稿费的作者,身上的穷酸气就更浓了。
相比之下,和朱威廉等人坐一桌的曹胜,简直不像是这个时代的网文作者,不仅衣着光鲜,发型都那么精致,乍一看,倒是更像混娱乐圈的明星。
曹胜偶尔扫过后面那几桌坐的作者们,忽然想到重生前,听说过的一个传闻。
那传闻说,起点被盛大收购后,第一次举办作家年会的时候,有大神作者还在用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老年人手机。
穷得让人侧目,让当时执掌盛大文学的CEO忍不住当场承诺会提升作家们的待遇、改善大家的生活。
想到这个传闻,他下意识瞥向身旁的朱威廉,心想:朱总看见今天参加颁奖礼的这些作者如此穷酸,会不会也想提升大家的待遇?或者说给大家一点待遇?
毕竟,榕树下至今没给作者们发过一毛钱的稿费。
纯白嫖。
极少数作品能出版的作者还好,收入在这个时代算是高的,但那些至今还没有一本作品出版的作者,可就纯粹是用爱发电了。
身为榕树下的股东之一,曹胜也想过提议让榕树下开启付费阅读,让作者们能挣点稿费。
付费阅读,看似对读者们不太友好。
其实,也有好处。
因为开启付费阅读后,作者们能挣到稿费了,创作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都会提升一大截。
也会吸引更多对自己文笔有信心的新人,尝试创作。
会让网文进入高速发展期。
读者们也就能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
还有,一些本来不可能被出版社看中的小众作品,在付费阅读的模式下,也有机会出现在读者们眼前,有时候只要有几百个读者付费订阅这本小众作品,这本书就可能一直写下去。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是小众作品,那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没有就没有呗!
但网文这一行一直有“小众出精品”的说法。
那些写小众题材的作者,难道不知道写热门题材,更容易出成绩吗?
可他们为什么还坚持写小众题材呢?
一般都是因为热爱。
因为这份热爱,在写这些小众题材的时候,他们会非常投入,他们也知道自己写的这个题材没多少人看,所以写的时候,一般都会很追求质量,精益求精,只为将为数不多的读者尽可能地多留住一些。
所以,渐渐的,就有了“小众出精品”的说法。
不过,理智告诉曹胜——现在还不是开启付费阅读的时候。
一是目前榕树下的读者数量还不够多;二是读者们充值的渠道太少了,也太不方便;三是内地盗版太严重。
这一行收藏和订阅的比例,一向很低。
十比一的收订比,已经算是很高的了。
大部分都是二十比一、三十比一,甚至五十比一、一百比一。
这是什么概念?
即便是很漂亮的十比一收订比,也意味着你好不容易积攒的一万个读者,最终只有一千人会付费看你的书。
剩下那些读者纯白嫖。
所以,如此低的收订比,如果读者的总数不够多,那即便开启付费阅读,作者们也赚不到几个钱,榕树下还可能因此流失大部分读者。
得不偿失。
因此,曹胜不打算提前建议实行付费阅读,他担心如果榕树下提前尝试付费阅读,结果却失败了,最后可能会导致其它网站再也不敢尝试付费阅读。
如果出现那种局面,网文想快速发展,恐怕就遥遥无期了。
他心里在转着这些念头的时候,受邀前来的领导们,已经先后上台发言,包括朱威廉,也上台讲了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