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天晚上,两路大军就纷纷开始度过淮河,开始了进攻。
东海国这边很快就做出反应,一边积极防守,一边就给北燕和大渝发去消息。
北燕这时候哪有时间管他啊,自己这边还抢皇位呢。
但是大渝那边,在经过商量后,立刻就做出决定,趁机对大梁发动了进攻。
这样既帮了东海,又能趁机看看,能不能捞到便宜。
这下陈放这边就是东边进攻,西边防守。
在过了一段时间后,陈放这边进攻的还算顺利。
毕竟东海国相较于其他两国是战斗力最差的,又地处平原,无险可守。
西边的防守也很顺利,毕竟已经被他们三国打了一百多年了,都寸地没丢,大梁这边早就有了十分丰富的防守经验。
而北燕由于皇位一直定不下来,在朝堂上谁说谁有理,谁都要当皇帝。
刚开始他们还是很克制的,怕打起来了,会被他国占了便宜,所以他们才吵了这么久。
要不然就以北燕人那能动手就别吵吵的性格,也不会吵这么久。
可现在他们这看光靠吵也实在是没用了,再加上周边三国打的是热火朝天,应该也不太能顾不上他们,三个皇子就开始动武,各占地盘,直接就打起来了。
第344章 一统天下
在北燕中,其中实力最强就是大皇子了。
不过大皇子占据北边地盘,在他背后有北狄对他们虎视眈眈,他就派人去北狄,希望北狄能支持他夺嫡皇位。
不过北狄在听了他的想法后就提出,让他把晋北的地方划给北狄,作为帮他夺嫡皇位的回报,而且还是要先给。
大皇子一听这要求就不干了。
别的可以,但给领土肯定是不行。
转天他就给其他两个发消息,跟他们商量,换一个争夺皇位的方式。
要是像现在这样,他们北燕很可能会被人趁机灭了,倒不如他们就来场比赛。
三人同时攻打北狄,看最后打完仗后,谁杀的人最多,谁打下的地盘最大,综合下来,谁的功劳最大,谁就当皇帝,并且其他两个人不能不服,今后还要尽心辅佐。
其他两个皇子一听有道理,就同意了这个提议。
然后北燕就向北狄宣战,三路大军齐出,各个如狼狮虎,跟北狄打的热火朝天。
现在就只有夜秦国,在自己跟瘟疫战斗。
转眼一年多过去。
大梁终于是拿下了东海国,把地盘扩展到了北方。
陈放为了方便劝降,也没杀东海国皇室,而是跟对南楚一样,把东海国那两个长的不错的双胞胎公主给收入后宫了,以安东海国皇室的心。
这时候北燕跟北狄打的双方消耗都很大。
而在这一年多里,北燕的实力虽然被分成了三股,但他们打的比较狠,现在不仅没输,还占了北狄的一些地方。
现在北燕一看东海被灭了,接下来大梁很可能就会对他们下手,那到时候他们就完了。
三个皇子在对外上还是很一致的。
看到现在这个情况,赶紧就传递消息商量一下。
他们看陈放这几年往后宫收了不少人,就以为陈放又焕发第二春了,现在对女色挺有需求,就决定让他们的重华公主过来给陈放为妃,以结两国之好。
就在他们商量的这段时间里,陈放已经陈兵北燕边境了。
当陈放看他们商量出了这么一个结果,心里道:“这是把朕当成什么人了?”
“是那种贪财好色,见到女人就走不动路,把别的都放下的人吗?”
当陈放见到他们的使者,听他们提出这个想法后,直接就回复。
纳重华公主为妃没问题,不过前提是他们得投降。
到时候自己绝不会亏待他们北燕皇室。
当北燕使者回去的时候,陈放立刻就也安排让言候去北燕,劝降四皇子去。
由于四皇子的地盘在北燕的右侧,整个挨着原先的东海国,是大梁打起来最方便的,他受到的威胁最大,是被劝降可能性最大的。
陈放给出条件,只要他肯降,就给他公爵爵位,并给千倾土地,保证他们只要安心在大梁生活,世代无忧。
只要这个四皇子降了,那北燕基本就也是破了。
结果言候去了,就是磨破了嘴,四皇子也不愿意。
而北燕几个皇子在他们使者回去后,看陈放这边不同意,就又开始合计跟北狄求和。
北燕的条件是归还所有已经占领的地盘。
可北狄这时候不担心大梁会打他们。
他们觉得陈放这时候的目光是在统一中原上。
而且大梁也不会那么不明智的跟他们开战,否则大梁再拉上他们北狄这一个对手,那就会从大优势,一下就变成劣势了。
而且他们相信,这时候他们要是和北燕求和的话,北燕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是会愿意的。
而情况也正如他们判断的一样,现在北燕不就先找他们求和去了。
而陈放也确实没想现在就打他们。
北狄在接到北燕的求和后就提出,不仅要归还被占领的地方,还要把晋北地区给他们。
这下北燕真是难办了。
他们是既不想割地,可是不割地,现在情况又很危险。
最后他们一咬牙,答应了北狄。
不过他们也加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如果大梁打他们,北狄就要过来帮他们防守,并同时从北边对大梁进攻。
北狄一听这条件没问题,要是大梁在这种情况下还敢打的话,那就是一家打他们大渝,北燕,北狄三家,他们没什么压力,没什么可担心的。
甚至真要是打起来了,他们这边兴许还能在大梁身上狠狠咬下块肉来,甚至是把大梁给彻底分食了,也不是不可能,当场就答应了。
陈放看了这结果心道:“自己这还帮了你们北狄了。”
“这自己现在要是打,一打三,形势是不太有利。”
“可要是不打,这么好的机会。”
“……”
“等等也没关系。”
“现在北燕皇位还是悬而未决。”
“自己也正好可以趁着这个时候,巩固一下东海的地盘。”
“而且大渝那边打着,也不时的涌现出人材,。”
“就像这一年多,自己不断把大渝那边的人才调出来,增强东边军队的实力。”
“自己正好也趁着这个时候,有了东海国的收入,再扩扩军,增加一下实力。”
“再看着情况发展,再做决定。”
“不行自己也可以联合北燕,一起打北狄这个搅屎棍。”
“以前挨不上不觉得,现在发现,这北狄挺讨厌啊。”
“而且燕赵之地都在北狄手里,自己肯定也不可能放过他。”
“先等等看吧。”
就在陈放这边暂时停下进攻脚步,开始巩固自己的实力的时候,北燕那边三个皇子为皇位的事,真是头疼死了。
谁当皇帝他们都不服,再靠武力互相打,那是找死。
别说互相打了,就是一直保持现在这样,没有皇帝,三家分裂的状态,那早晚也得亡国。
就别说大梁一直看他们这样,绝对不会甘心不打,就是北狄和大渝,那也都不是什么好玩意。
有事的时候是盟友,要是有机会吞并的话,那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就比如现在的北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打过来。
最后这三个皇子就想出来一个办法来,那就是三王议政。
朝廷有什么事,就先这么三人和朝臣们商量起来。
这怎么说也比先前那么分裂着好。
愿先着急的大臣们,看实在选不出皇帝了,那就先这样也可以。
他们也觉得这样总比先前分裂着好。
而他们现在的当务之急,那就是怎么解决周边的威胁。
三个皇子召开了一次朝会,最终经过商量决定,联合北狄,在与大渝通气一下后,三国一起打大梁。
最开始他们也有过其他设想,比如联合大梁打北狄。
可是这样的话,就算是胜了,大梁过后不也得打他们吗。
而且到时候北狄肯定是要联合大渝的,到时候肯定还是他们遭殃。
最后商量来商量去,还是三家一起打大梁最划算。
当陈放看到他们商量的结果后心道:“好家伙,你们这小犊子,我们没去打你们呢,你们倒又要联合起来一起打我大梁了。”
“打就打,你以为三家一起打我大梁,你就不倒霉了?”
“倒霉的还得是你。”
然后陈放就下旨,前线军队从东南两个方向,全力进攻北燕。
很快3天过去。
北燕那边的使臣才刚出发去北狄,陈放这边的军队就开始进攻了。
这时候大梁在北面边境,原有部队再加上收编的东海国军队,一共有43万。
陈放留下10万的军队,让他们防守北狄,又把正在扩军的部队留下,让他们继续完成扩军,加紧训练,尽量增加战斗力。
剩下28万大军就从东西两个方向,分四路大军同时进攻。
北燕的军队本来就没有陈放的多,他还有一部分在晋南地区防御北狄,一时间根本就挡不住大梁这边的进攻。
南面和东面都顺利的拿下了一座城。
可是随着北狄的增援,和北燕把在北边的军队调过来,这难度就增加了。
而大渝在接到了北燕的求援后,也派出了一部分的军队进行援助。
陈放看这情形,就把一直镇守在南边的穆青军队,调了5万人过去,结合原先的军队,也开始攻打大渝。
再加上北燕内部三个皇子互相耍心眼,北狄还妄图从北面进攻,想要吃肉,对北燕的派出的兵力只是少部分,北燕也不是那么难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