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第121节

  鲁院长解释了一下,然后冲着王孟德道:

  “王孟德同志,过两天,会有全国最大的报社,来采访你,伱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

  “是,院长。”

  王孟德也喜滋滋的说道。

  他又要上报纸了。

  这几年来,他上报纸的频率,是除了领导人以外,最多的人之一了。

  而且,他还打算,到时候让几个师弟和师妹们也露一下脸。

  就算是不能把照片放到报纸上,也得在里边提一下他们的名字。

  这样一来,不仅不会对他有影响,还能让师弟和师妹们感激他,以后会更加的努力,也会对他更加的死心塌地。

  “这是一件事情,第二件事呢,就是上级领导,想让王孟德同志及其他几个人,和京城市生物制品研究所一起,联合成立一个研制疫苗的小组。

  这个小组,以后专门负责研制各种疫苗,办公地点,离咱们研究院不远。

  王孟德同志,上级领导的意思,到时候你任疫苗研制小组的副组长,主要是给组里提供一些建议和研究方向,平日里,还是以中医研究院的工作为主。

  当然,如果是你提供的建议和研究方向,一旦研究成功了其他的疫苗,这个功劳,还是你占大头,你的意见是?”

  聊了几句,鲁院长又说出来第二件事。

  这是他据理力争的结果,本来上级是想著让王孟德全面负责疫苗的研制工作,以后的侧重点也要放在研制疫苗上。

  他听了之后,差点吓得跳了起来。

  这个决定,是想断中医和中医研究院的根呀。

  虽然研制疫苗也是个重要的任务,但王孟德可和其他人不一样。

  不说别的,就是这几年来,研究出来的很多成果,对中医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助力,也让领导们更加的重视中医。

  以后,随著年龄和知识储备的增加,肯定会有更多的成果。

  可以说,他就是振兴中医的希望。

  这要是以后把大部分心思放在研制疫苗上,其他的研究,可就要落下了。

  他还指望王孟德能继续出成绩呢。

  于是,鲁院长也顾不上其他,直接和上级领导以及京城市生物制品研究所的领导们争论了起来。

  最终的结果,就是王孟德还会在疫苗研究小组里,只是工作重心,要继续放在中医研究院这边。

  “院长,其他的我没有意见,本来这次麻疹疫苗的研制,我在实验室的时间也不多,都是几个师弟师妹根据我的方案和想法在做试验。

  等研制疫苗的小组成立后,我的工作方式没有变化,对我其他的研究影响不大。”

  王孟德首先答应了下来,然后接著提出了一个意见:

  “就是有一个问题,我的几个师弟师妹,除了其中一个,以前是药学院毕业的外,其他几个,都是没有想关的基础知识。

  如果他们进研制疫苗的小组,恐怕会对以后的发展不利,您看,是不是让他们别进研究疫苗的小组了。”

  “嗯,你反应的问题,确实存在,这样,我会和上级领导以及京城市生物制品研究所那边进行沟通,应该问题不大。

  京城市生物制品研究所那边,巴不得除了你以外,其他人都是他们研究所的人呢。”

  鲁院长想了想,答应道。

  大家都看得明白,参与研制麻疹疫苗的这些人里,除了王孟德以外,其他人,都不是主要的,完全可以替代。

  而且,蒲老的这几个学生,还是‘周院长’亲自交代选拔的,要是荒废了,对谁都不好。

  再说了,这些学生,跟在一个天才的师兄身边,耳濡目染之下,以后说不定也会成长为中医的顶梁柱呢。

  从鲁院长办公室出来后。

  王孟德和蒲老两个人边走边聊,主要聊的内容是几个师弟师妹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先生,他们几个,学习的劲头都非常的高,天分也不错,以后的成就,就算比不上先生,也能跟志孝师兄比一比。

  以后他们有的留在研究院,有的去一些大的医院,不出二十年,就能成为这些医院里的专家。”

  “呵呵,他们有你这个师兄,想不出色都难。”

  蒲老乐呵呵的说道。

  现在,这几个学生,基本上都是王孟德在带,他也乐的轻松。

  偶尔兴致来了,才会把他们叫到身边,教导或者考究一番,发现,他们成长的速度都超乎意料之外。

  回到办公室里。

  刚坐在椅子上,思索著事情。

  孙小茹就敲门走了进来。

  “师兄,您回来了。”

  “嗯,我刚回来,对了,你把大家都叫过来,我有事情跟你们说。”

  王孟德吩咐道。

  “好嘞,我这就去。”

  说著,孙小茹就转身快步往隔壁办公室走去。

  很快,几个人都来了。

  看了他们一眼,王孟德笑著说道:“先给大家说一个好事,那就是,过两天,全国最大的报社,因为麻疹疫苗的事情,要来采访我。

  到时候,我会叫你们一起过去,我估摸著,就算不能露脸,最少名字也会出现在报纸上。”

  说完,就一脸笑意的靠在椅子上看著面前的众人。

  办公室里,在沉默了几秒后,就被各种欢呼声打破了。

  几个人不仅脸上露出了狂喜的神色,还七嘴八舌的大声表达著谢意。

  其中,孙小茹和张巧玉的声音最大。

  “师兄万岁。”

  “谢谢师兄,呜呜呜,我也要上报纸了。”

  “太好了,我们也要出名了,师兄,您最好了。”

  当然,也有人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只能一边在眼里闪烁著泪花,一边用感激的眼神看著王孟德。

  几分钟后,等大家心中的激动消退了不少,王孟德才用手往下压了压,示意大伙安静,然后接著说道:

  “除了这个事情以外,还有一个事情,那就是上级部门准备成立一个疫苗研制的小组,我任副组长。

  你们几个,除了黄师弟以外,以前都没有经验,我就没有推荐你们进这个小组,以后,黄师弟多辛苦一下,两边跑一跑。

  其他人,就专心跟我在中医研究院里好好的学习,不要再分心做疫苗研究了。”

  之前让他们参与进来,主要也是因为没有信任的人可用,再加上想著肥水不流外人田,让几个师弟和师妹沾一点光。

  “师兄,我都听您的安排。”

  李响作为几人中的老大哥,率先站出来说道。

  “对,师兄,我们都听您的安排。”

  其他几个人也连忙异口同声的说道。

  他们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这次麻疹疫苗能够研制成功,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个师兄给出了细致的研究方向和试验步骤。

  大家都是按部就班的做著试验,就算没有他们,随便找一个医药学院的学生过来,也都可以。

  而且,以后跟在师兄身边,不仅能学到东西,机会也更多。

  至于黄四忠,则是一脸感激的使劲点了点头。

  他不善于表达,但在心里,却是牢牢记住了师兄的恩德。

  同时也暗暗给自己鼓劲,以后两边跑,要多辛苦一些了,在中医的学习上,一定不能拖后腿。

  看到大家都没有异议,王孟德满意的笑了笑。

  时间很快就到了四月下旬。

  一大早,周晓利就背著一个木头药箱,来到了姑姑周玲玲家所在的田各庄。

  田各庄。

  因为野菜和各种蔬菜的成长,村民们现在勉强能混个半饱了。

  当然,营养就别想了。

  “姑。”

  周晓利推开院门,伸头朝里喊了一声。

  “哟,晓利来了,你这是刚从县城回来么?”

  周玲玲从堂屋里出来,看到是娘家侄子,连忙笑著问道。

  她这个娘家侄子,因为在扫盲的时候,学习比较认真,去年被选中到昌平县城参加培训。

  据说,学的好不错。

  “姑,我昨天就学成毕业了,这次回来,以后就要在这附近几个村子,给大家看病了。”

  周晓利一脸笑容的说道。

  去年乡里找到他,想让他去县城学医的时候,他还有些犹豫,觉得就去学个一年半载,可能连皮毛都学不到。

  纯浪费时间和精力。

  还是这个姑姑,帮他问了别人,仔细的分析了一下,最终才下定了决心。

  他抱著忐忑的心情,到了县城以后,才发现,这次学习,居然和想像中的不一样。

  只要识字,然后努点力,就能学会。

  于是,凭著稍微有些聪明的大脑,以及努力,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填鸭式学习,他顺利毕业了。

  “哎呀,晓利,你现在也成了大夫了,真不错。”

  周玲玲惊讶的说道。

  “呵呵,姑姑,我刚学出来。

  对了,我要去找村里的队长,您能带我过去么?”

  周晓利说起了正事。

  他毕业的时候,从县城回来之前,就接到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大力宣传麻疹疫苗的接种好处。

  等疫苗生产出来,运到这边后,还要组织各村的婴幼儿进行接种工作。

  到了队长家,说明情况后,便在队长的带领下,来到大队部,用广播,宣传了好几遍。

  宣传结束后,他挎著药箱,就开始在周围几个村庄转悠。

  遇到病患,就从药箱里,珍重的把那本深红色封面的《赤脚医生手册》拿出来,一边翻看,一边治病。

首节 上一节 121/3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