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休息的时候我就把作业写完了。”
现在小猪娃子很能吃,猪食主要是麸皮混和着剁碎的猪草一起煮一锅。这时节能让猪吃的草,也只有灰条、野苋菜等少数的几种。还好现在荒地足够多,这些其实人也可以吃的野菜比较好找。
李强破天荒的没有跑出去玩,而是跑着往院外,追上李娟,两个人一起说说笑笑的找猪草去了。
李龙一边收拾院子一边等着陶大强。为了把两个收音机都买上,这鱼肯定还是要逮的。
“小龙,你在啊,我有事找你说。”李龙正在检查轮胎的时候,院子里来了人,不过不是陶大强,而是谢运东。
谢运东三十多岁,和李建国差不多高,不到一米七,很老实本份的一个庄稼人。
“运东哥,啥事你说。”李龙放下轮胎问道。
“队长让我带着副业组的人去山里编抬把子。我听队长说这活是你揽下来的,现在和你商量一下要带的东西,你看齐不齐。”
谢运东曾经在山里干过一段时间的活,对那边的生活比较熟。李龙记得去年的副业队就是他带队,回来的时候给队里带来了两百多块的收入,副业队的人也个个有收获。这人有能力,踏实,能服众。
“运东哥,进山的事情你负责就行了,我可没你经验那么丰富。其实我就是个牵线的,交货的时候检查一下抬把子的质量,其他的还是你来。”
“不不不,”谢运东很谦虚,“我听队长说,这活是你接的,而且你这一冬天在山里呆的时间也不短。现在据说山里成立林业队了,有些事情都有规矩,和以前不一样了。多听听你的建议没错,你听听,看我准备的齐不齐。”
他从兜里掏出一张纸来,小心的打开,然后开始念:
“铺盖一床,砍刀或镰刀一把,铁锨一把——这是挖地窝子用的;火柴两盒,盐一包,辣面子一袋,苞谷面十公斤……”
说到这里,谢运东抬头给李龙解释了一句:“队长说要带一个做饭的过去,我问了一下又和队长商量了一下,让老顾,顾博远去。”
“顾叔会做饭?”李龙有些意外,两世为人,他对于顾博远都不是特别了解,没想到他还能做饭?
“当然会了。这生产队成立的时候,你大哥和老顾都是做过饭的。大食堂的时候你哥当司务长,老顾是大厨——”
没想到还有这段历史啊。李龙想想上一世对于自己来生产队之前,大哥所做的事情,真的没有仔细了解过。
他也发现了,现在谢运东还是把许成军叫队长,应该是叫习惯了。
“那顾叔不用编抬把子是吧?算工分吗?”
“对,算工分。现在队里工分涨了,一个工两毛钱,副业队一天按两个工算,老顾除了做饭还能干点其他事,这一个月比在队里强。”
“那他家的地咋办?”李龙又问道。虽然顾晓霞吃了商品粮,顾博远家就只有两亩口粮田,但那也是需要照顾的。
“他说交给你大哥了。”谢运东笑笑,那笑容让李龙觉得有点不一般,他便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提醒了一句:
“运东哥,我觉得可以让每个人买些红豆腐。一块两分钱,现在山里野菜应该还没完全下来,买上红豆腐能坚持一段时间,便宜又下饭。”
“嗯,这个我记一下。”谢运东从善如流,从兜里掏出个铅笔头来,在纸上小心的写了下来。
他和李龙又商量了一些需要带的东西,要离开的时候,李龙问了一句:
“这次除了你和顾叔,都还有谁?”
“陶大强嘛,”谢运东说,“林河,王大贵,许建军、田四平、魏忠华……”
林河是老实人,听话,大家有啥事喜欢找他帮忙,他有啥事别人也会主动帮一把,这人没问题。
王大贵是王财迷的弟弟,王财迷的本名叫王大富,这也是个精明人,挺能干的,会的东西也多,他编抬把子速度也挺快。
但听谢运东说许建军,李龙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许建军是许成军的堂弟,这人有点游手好闲,而且不听话,要说干活,那事很多,但他进山的话,指定干其他副业比编抬把子用心多。
“这是队长定的名单,我其实也不想,但没办法。”谢运东苦笑一下,“不过还好,有大强,有大贵,任务肯定是能完成……”
“那个应该没问题,不过运东哥到时你得说好,检查要是质量不合格我打回去,别说我不给咱队里人面子。毕竟如果不合格的交上去,人家要退货,那损失可就不一般的大了。”
“这个你放心,编一个抬把子一块钱呢,要因为这事把大家挣钱的路子给砸了,那不用我说,其他人都能把他给锤一顿。”
知道利用大家赚钱的心态去解决个体不听话的问题,这个谢运东脑子里还是有点东西的。
谢运东还没走,陶大强就走进了院子。他看到谢运东也是愣了一下,然后憨憨的笑着,也不打招呼。
“大强来了啊,正好给你说一下,刚才我和小龙商量了一下咱们这一次进山要带的东西,你记一下……”
说着,谢运东照着纸给陶大强念了一遍,问他记住了没有。
“运东哥,你再念一遍,我脑子笨……”陶大强红着脸说。
谢运东也不急,又念了一遍,陶大强这才点头记住了。
谢运东离开后,陶大强问:
“龙哥,还逮不逮鱼?”
“逮,今天再下一次网,明天就不下了。明天我要进山一趟,你们也要准备东西了。”
“好。”陶大强点点头,“这回进山,我听你的。”
“你好好编抬把子,有挣钱的路子,我到时给你说。”
“嗯!”陶大强用力的点点头。
两个人检查完轮胎和网,提着就去了小海子。
为了确保这一次还能多逮点鱼,李龙把网下到了距离昨天有两三百米的芦苇边上。
鲫鱼比较好卖,芦苇边上鲫鱼比较多,李龙这一次带的网是两指半两条,三指两条,三指半和四指各一条。六条网就差不多够了。
下好网后,两个人没再撒网,直接就回了队里。
李建国和梁月梅已经回来,李娟正在院子里剁猪草,李强已经不知道跑哪里玩去了。
第二天照例早起,李龙和陶大强两个一起去把六条网收回来。
果然没出李龙所料,这一次六条网上挂满了鲫鱼,一条两指半的网上鲫鱼密密麻麻,至少得有十五六公斤。
“昨天我在麦地看麦子的时候,地里有不少小鲫鱼。”往回走的时候陶大强说,“也能看到有大点儿的,闸门放水,把鱼也放下来了。”
鲫鱼特别能产籽,这时候逮到的母鱼,哪怕是五六公分长的,肚子里也是满满的黄籽——那句“劝君莫食三春鲫”,在这里真不实用。因为那些鲫鱼随水流入田里,水一干,全死了。
每年每季浇水的时候,水渠里、田地里都能看到一坑一坑的死鱼,这时候苍蝇的盛宴就来了。
陶大强提着一些鲫鱼回去说中午炖着吃,李龙则将分捡好的鱼放在自行车上,带着李娟匆匆离开村子。
把李娟放在小学,李龙路过中学的时候没看到顾晓霞,他也没停,这一次他还是要去石城卖鱼。
之所以匆匆赶路,李龙是担心卖鱼晚了,回来收音机买不到了。
石城老街依然人流量很大,路口对面昨天李龙摆摊的地方已经有人摆下了摊子,卖腊肉、卖野菜的,还有拿着一小把一小把的芫荽来卖的。
地方大,李龙也不挑,把鱼一部分倒盆子里,拿着秤就大声吆喝起来。
今天的鱼比昨天还多一些,大板鲫和大鲫鱼更多一些,白鲢和草鱼几乎没有,看着鱼都很活泛,也很漂亮。
果然,鲫鱼是更受欢迎一些,今天不到一个小时,李龙就将鱼卖完了,最后四公斤多鲫鱼被一个人包圆了。
这次卖了五十多块钱,李龙连早餐都没吃,直接骑车回了玛县,赶向了百货大楼。
果然如他所想,柜台里就只有一台收音机了。
“你还买?”小刘记得昨天李龙说的话,“就这一台了,不过收音机是好的,你可以试试。”
保险起见,李龙买了一盒电池,当时装上就试了起来。
还是能收到民族频道,李龙笑了,交钱开票,李龙说了一声谢谢,小刘小声说:
“不用谢,后面你需要什么,可以提前给我说,要到货了,我可以帮你留着。”
“那太感谢了。”李龙真心感谢,无论是家里还是山里,需要的东西都不少。有些时候一不注意就没货了,那真只能是遗憾。
不过这个女孩这么热情,倒是让他也有些意外。
没想那么多,李龙去了大院子,拿上先前那个收音机,包在一起后,带着小口径步枪就进山去了。
他要给哈里木他们一个惊喜。
第145章 真诚是必杀技:李龙和朋友互相的惊喜
一路骑行到山边,李龙看到从县城到山里这段路,两边的草木都已经绿了,越到山边,色彩就越发灿烂,大片大片的老哇蒜,也就是后世非常出名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XJ野生郁金香在坡地开放着。
之所以本地人叫这玩意儿老哇蒜,因为其根茎类似独头蒜,吃着还带点甜味儿,所以一到春天,孩子们都会挖着吃。
这个老哇,其实就老鸹,乌鸦,本地人就叫老哇(wa)。
再往山里走,野生的蔷薇也开了,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在漫山遍野的绽放着。
外围几层山的雪已经化干净了,山沟里水挺大,偶尔能看到泛起的水花下面,有黑灰色的游鱼拼命往上窜着。
这里的鱼基本上就两种,小沟鱼——也就是高山泥鳅,还有就是在水库里看着声势浩大其实就小鱼一条的白条,本地人叫面鱼子。
看来有空可以搞点小网在这里抓鱼了——当然,是指长期在山里呆的时候。
往山上蹬车子挺费力的,李龙现在有点怀念上一世那辆汽车了,这样的坡度,一脚油门不是轻松就上去了嘛。
碰到难走的路段,他还得下来推着走,不过心里想着,等回程的时候就好走了,一路都不用费力,把握着方向和车刹一路溜下去就好了。
等到哈里木他们冬窝子的时候,李龙发现冬窝子边上已经堆了很高的一垛木头,牛羊圈都开着,哈里木应该是放牧去了。
李龙把自行车停放在路边,锁好,取下挂在车把上的包,提着就往沟里走去。
现在化了雪,这沟走起来就不太方便了,好在到了这里水不是很深,李龙一跳就跳了过去。
那边黑狗开始叫了起来,边叫边窜到了沟前,在李龙身前两三米的地方停了下来,摇头尾巴。
“还行,还认识我啊。”李龙笑了,冲这狗摆摆手,向着冬窝子走了过去。
听到狗叫,哈里木的妻子从冬窝子里出来,看到李龙后,脸上露出笑容,然后冲冬窝子里喊了两声,随后就看纳森从冬窝子里跑出来,看到李龙后,嘿嘿一笑,然后跑到冬窝子边上,解开缰绳,麻利的爬上一匹没鞍的马,一扬缰绳,马一下子窜了出去。
哈萨克牧民的孩子,两三岁就已经可以上马了——这是李龙亲眼看到的。不怎么会走会跑的时候就已经会骑马,这是传统了。
李龙走到冬窝子跟前,然后就看到哈里木的母亲提着一个麻袋从上山走下来,他猜测老人应该是捡拾牛粪饼去了。
哈里木的妻子不会说汉话,她伸手招呼李龙进冬窝子,李龙摆摆手,哈里木的妻子便去煮奶茶,李龙则帮着哈里木的母亲把麻袋拿过来。里面果然装的是晒干的牛粪,按老人的指示,李龙把粪一块块摆放在冬窝子的东南面墙边上。
然后他就好奇的看着那堆的很高的木头,哈里木搞这些木头干嘛?
十几分钟后,哈里木和纳森骑着马一前一后飞奔到冬窝子跟前。
哈里木从马上跳下来,大步走过来,满脸笑容的对李龙说:
“阿达西,你怎么才来——你知道吗?你上次带来的药,救了纳森的命!要不是你的药,纳森就麻烦了……”
李龙有些意外,不过随即笑着说:
“这不算啥,能帮上你们的忙就好。对了,我这次给你带来了好东西……”
他打开麻袋,取出里面的收音机来。
“收音机?”哈里木一脸的惊奇,“有这种……不带电线的?”
哈里木显然是见过收音机的,这让李龙也有些好奇和意外。
“是的,装电池的。我听着里面有民族台,就给你和玉山江一家带了一台,这里也不知道能不能收到信号。”
“这个……太贵重了!”哈里木摆着手,“不应该,你不应该买的……”
“哈哈,这真不算啥。你们给我换的那枝枪,就比两个收音机还要贵了。”李龙摆手,“咱们不说这个,来,咱们试试看看。”
李龙拿出收音机的时候,纳森就好奇的凑了过来,哈里木的妻子也在冬窝子的门口张望着。
就连晒太阳的老人家也乐呵呵的看着这边。
李龙拧开了收音机,里面传来了“丝丝”的电流声,这让李龙有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