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74节

  “晓霞当了老师,到时就能吃商品粮,我家里就只有两亩地,虽然我种地不在行,两亩还是能顾得过来的。”生活一切都在变好,一向有些阴郁的顾博远此时感觉未来也光明了不少。

  “没事,两亩地,小事情,到时有啥活弄不对的,过来找我。”李建国这时候也是意气风发,“我打算等开春了修个猪圈养猪,挣钱不能只看地里,现在地里能出来粮食,出不来钱。”

  顾博远笑着说:

  “这队里全都是鱼腥气,都是你家带起来的吧。有些人还没反应过来,等想起来,死鱼也没有了。”

  拿死鱼喂猪这事如果没有李龙的提醒,估计还要四五年后才有人琢磨过来。

  “小龙出的主意。”李建国有些自豪的看了李龙一眼,“小龙这两个月是真长大了。”

  李龙觉得有点脸红。

  一顿饭吃完,顾家父女临要走的时候,梁月梅将他们带来的东西分一半让他们带回去,顾晓霞不肯,梁月梅摆手说:

  “拿着吧,给你爸留着吃。以后是吃公家饭的人了,记得常回来看看。”

  一句话说得顾晓霞想哭。这两天天天到家里来凑热闹的那些人,说的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帮这个忙帮那个忙,又或者给自己介绍对象,只有到了李家,没提一点要求,却是希望自己能常回来看看。

  学校开学后没几天,田野里的雪差不多快化完了,这天下午,李龙去到了队长,或者现在应该叫村主任许成军的家里。

  “多大的羊?三岁口,二十公斤往上吧。”许成军见李龙过来问队里要的羊的情况,便随口说道,“你也知道咱们那些社员代表有多能吃,别看不到十个人,二十公斤的羊都不一定能够。”

  “行,那我尽量带大的。”李龙说道,“对了,主任,我听说是不是要分队产了?”

  “咦?你小子咋知道的?”许成军只是稍微的惊讶了一下,便笑了,“是不是又从哪里听来的消息?我听说顾家晓霞考试考的好也有你的功劳?说吧,有啥想法?”

  “我就是想问问,要分的话,这马号咋办?”

  “马号?马号拆了啊。”许成军理所当然的说,“马号现在也就上面的那些木头值几个钱,到时肯定是要算成一份,团成了一个阄,看谁抓住就是谁的了,咋的,你有想法?”

  “我想把马号买下来,养些东西。”李龙说道,“主任你看啊,这马号里的马虽然分了,但马号是个整体啊。

  要光把木头分了,剩下的墙啥的,不过两年就倒了。我就想着整体保存下来,养些东西。毕竟现在上面也是鼓励让大力发展副业的嘛。”

  李龙这么一说,许成军考虑起来。

  上一世马号就里面的木头算成了份队产给卖掉了,没卖多少钱。然后剩下的墙什么的不到五年就倒完了。

  其实马号挺大,半个足球场的规模,也分敞圈和暖圈,还有住人的地方,类似办公室。李龙想着要从山里抓些东西过来养着,比自己盖起来强。这马号的墙都是三四米高,虽然不是砖房,但当时建的时候全队拓的土胚,质量相当的好。

  废了,真的可惜了。

  其实李龙最终的目的是想把马号给租下来,当然现在提条件是买的好,如果买不了再租嘛。

  “你打算多少钱买?”许成军突然说道,“我给你说,那些木头少于两百是不卖的。”

  “三百?”李龙惊喜,提了个数字,“木头肯定是值两百的,院墙啥的就没那么多了吧?”

  “三百五。你出三百五,我就能村委其他人说服,然后卖给你。不过你得保证那里面养东西。”许成军咬了咬牙,确定了。

第125章 李家小二总能整事

  其实现在普通人家盖房子,就准备一些木头当檩子和椽子,这些基本上是要买的。剩下的都是自己备着。土胚自己拓,苇把子自己扎,打地基用的石头自己捡,土是自己拉。

  所以盖一栋三间屋子,花不了多少钱,主要是力气活。

  北疆现在的房子是土胚房,北高南低,但和甘肃那边的北高南低一面坡房子又不太一样。北面通常只比南面高半米到一米,因此一高一低不是特别明显。

  之所以北高南低,是为了保证上面不存水,下雨了顺着屋顶就流下来了。

  整个屋子在确定宅基地后,就要把上面的碱土挖掉,捡来排球大小的石头按房间划分垒出形状来,然后从其他地方挖来黄土开始往地基里填土。

  这边生产队居民点的房子都是盖在碱滩上的,所以如果不把上面的碱土挖走,房子盖好后,屋子里会返碱,长白毛。

  地基土填好,砸实之后,接下来就是用土胚盖房。

  拓土块是这里大人小孩的必备技能。大人要盖自己家的房子,小孩要在学校里完成勤工俭学任务。

  具体步骤就是找一处黄土区,挖坑把黄土挖松,然后放水泡,泡完把黄泥用砍土曼出出来,形成一个像坟堆一样的包,上面洒上麦尾(yi)子(就是麦穗上去掉麦粒剩下的壳),等黄泥略干,然后就用手卡出合适的一团来,放进事先准备好的土块模子里,压平——当然,手要从上按到下,有个比较潇洒的动作。

  会拓土块的,拓出来的形状方正饱满,不会拓的就看着干瘦的。

  等用土坯把屋子的墙扎起来后,顶上上木头的檩子椽子,然后上面铺一层苇把子——就是用长长芦苇扎成一小把一小把,形成致密层,上面再上房泥,抹平。

  等房泥干了,这房子就差不多盖好了,上窗户、门啥的步骤就在其中。

  而房泥也需要每隔两三年再上一次,因为下雨,屋顶雨水从北向南流下来的时候会带走一些泥土。

  这些除了买木头,剩下的基本都是力气活。因此马号在许成军眼里,真就只有那些木头值钱。这年头庄稼人的力气不值钱,这是公认的。

  这时候北疆还是地广人稀,一个生产队三个居民点,还真就没人对宅基地有啥想法,毕竟只要符合规定,队长就批了——一个宅基地加院子能批到两三亩,这在口里你敢信?

  “行,三百五。”李龙带着钱过来的,他当即就从外套的内兜里掏出钱来,“我现在就给你?”

  “别!你还真拿过来了?”许成军后知后觉了一下,“等我叫会计过来!”

  说着就打发儿子明娃去把村里的会计叫过来。

  会计陈强来了之后,听许成军说李龙要花三百五买队里的马号,他看李龙就像看傻子一样。

  那破马号有啥好买的,还要三百五?

  他想着自己家院子如果能卖三百五就好了,这李家小二,真就傻了吧?

  不过既然人家要买,队长也发话了,还写了条子,那就收吧。

  拿着村委写的收条和证明,李龙美滋滋的放进了内兜里,然后对许成军说:

  “主任,我明天一早就进山,去把羊拉回来。”

  “行,等过两天咱们村也就该分地了,就等你的羊了。这一趟用马车就不租了,这是队里的公事,我给你个条子,你去给老罗说。”

  回到家里,李龙把买马号的事情给李建国说了。

  “你咋想起来买马号呢?三百五可不是小钱啊!”李建国叹了口气,“那么大的院子,要了干啥?又不能当家住人……”

  “我听朋友说山里到春天,那些动物的小崽子都下了,我就想着能不能逮些养着,就算不能,也能养猪啊。”

  “在马号里养猪,也亏你想得出来。”李建国摇头,“买了就买了吧,说不定你真能抓到啥回来了。”

  李龙自从证明了他的赚钱能力和逮鱼能力,还时不时的有价值的小道消息之后,李建国已经不把他当小孩子看了。

  因此李龙买啥东西,那就是他的自由,有他自己的考虑,他不会干涉太多。

  第二天吃过早饭,李龙去马号套上马车往县里赶去。

  他到县里先去了大肉食堂,依然买了两个包子,吃完看上班时间到了,便又去了医药公司。现在县里还没有药店,国营的都没有,更别提私人的了。得病了,村里通常都是赤腿医生看病,县里就去医院。买药的话,去医药公司。

  李龙觉得季节变换,容易发病,所以就给哈里木带了一些感冒、消炎、治拉肚子等的常用药。

  等到了山里,也到了半上午,李龙看到哈里木正在冬窝子外面收拾着东西。

  “李龙,阿达西,好久没见了!”哈里木看到李龙,开心的叫着,旁边的狗也跟着吼了两声。

  马车赶不过冬窝子那边去,李龙就把它拴在了路边的树上。

  山里的雪也化了一半,好在路这里并没有形成泥泞,化了的雪水直接流进了沟里,路面很快就半干着。

  “我过来,替我们队里买只羊。”李龙说,“我们那里要分地了。”

  “我听说了,我们这边的草场也要重新的划分了。”哈里木笑着说,“这是好事啊。”

  进了屋子里,李龙喝奶茶的时候,把几盒药一一递给哈里木。

  “你自己标记好,这个是退烧的,就是发烧了吃的,大人一片,娃娃半片。这个是治拉肚子的,吃两个……”

  李龙一边说,一边让哈里木做好标记——他来的时候带了一根李娟的铅笔,让哈里木自己做记号。

  等休息了一会儿,哈里木便带着李龙去挑羊。

  “放心,我给你挑个大的,排场子(面子)嘛,有呢!”哈里木让李龙放心。

  哈里木从羊圈里拉出来一只大绵羊,看身形体重怎么也得有个二十多三十公斤,李龙很满意。

  因为不是当时吃,所以李龙要把活羊拉回去,哈里木知道李龙有事,也没强留他,送他下了山。

  他扭头看着自己冬窝子边上堆着的木头,笑了。

  这个时候,李龙购买马号的事情,已经在村里传开了。

  李龙又成了讨论的焦点——这李家小龙啊,真能整事!

第126章 分地开始,这号不错!

  李龙把羊拉回村里,交给许成军,又还了马车,然后回了家。

  第二天村主任许成军就把社员代表,或者现在应该叫村民代表叫到了一起,商量分地的事情,同时宰羊,大煮羊肉。

  分地首先要确定地块,然后进行丈量,毕竟全村几百人口,想要分的公平,就不能简单的一量了之。

  好在这些村民代表,包括李建国等人都是生产队的初创者,对于现在耕种的地都很熟悉,哪块地有多少产量大致也清楚。

  因此在宰羊、处理羊杂的时候,就基本上选定了要分的地块,评定好的产量——比如每个人的口粮田分两亩,这是以亩产二百斤小麦为基础的。

  那么亩产两百斤小麦的条田地块分完了,剩下的人要分到评定为亩产一百斤小麦的地块,一个人就得分四亩地,不然不公平。

  定好要分的地块和评级产量后,剩下的就是确定抓阄,和丈量土地的人员、定界的人员。还要削不少根木头桩子,作为界桩,零星的事情就是监督地块相邻的双方打田梗等等。

  村委和村民代表的效率很高,第二天就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将分地的章程说了一遍,解答了不少村民的问题后,开始抓阄。

  李建国作为李家的户主上前抓阄,抓到了一份田的1号,这倒是让李龙心头一动,他觉得大哥的运气挺好的。

  一份田就是亩产二百斤的地,这一块条田有不到三百亩,还不能满足分地的需求。

  上一世李家抓的地块在一份地中间,没有多少可操作的。现在在一份地的一号,他记得一份地边上就是碱滩,倒是可以做些小动作。

  这在后面几年是大家常干的事情。口粮田确定后基本上就不怎么动了,接下来耕地的时候,地南头是水渠,没办法动,北面是另外一条水渠,也没办法动,只有两边的地主可以往两边扩。

  而后来几轮土地承包,只要两头不是水渠的,大家不约而同的都在往外扩,一直到村里所有的荒地都被开垦出来后,到下个世纪的十年,因为要全部改良成滴灌节水田,全部重新丈量土地,才把乱了的土地亩数厘清了。

  抓阄结束,有人唉叹,有人欢喜,有人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去看看自己家地的模样了。

  接下来的两天都是在分地,全村的老少都跟着忙碌着、看着热闹,李龙却不在其中,他租了生产队的马车去了山里。

  哈里木对李龙到来没感觉到意外,李龙上一次过来的时候和他说过,现在山里的雪也在化着,冬窝子边上已经没有多少雪了,容易积蓄热量的粪堆更是已经露出了全貌。

  “我要拉几车,把我们家的地好好的上些肥。”

  “你拉吧,这些要不够的话,我带你去其他老地窝子。”哈里木笑着说,“对于我们来说,这些东西一点用也没有。”

  他帮着李龙装了满满一马车的粪——虽然马车两边和后面加了半米高的挡板,李龙又用先前拖鱼剩下的塑料布把马车里垫一下,以免粪漏掉。

  即使如此,一马车最多也就装一吨多粪,再多也装不下了。

  这时候,李龙万分怀念上一世他在将土地入股合作社之前的那辆小四轮拖拉机。

  那拖拉机的车斗子为了装棉花进行了改装,如果用来装粪,七八吨不在话下。

  “好了,我先回了,明天就会再来。”李龙说道,“我可能要拉好几天。”

  “天天来才好呢。”哈里木开着玩笑,“到时给你弄个冬窝子,你就两边跑吧。”

  李龙当他是开玩笑,喝完奶茶后,牵着马车就回了村。

  当李龙拉着一车粪倒进了自己家院子的时候,得知这个消息的村民们都惊讶坏了。

  这李家小子从哪里搞来的这么一大车粪?

  现在种地虽然已经开始用化肥,但化肥是要钱的。传统的习惯让大家都觉得农家肥还是比较安全放心,至少不用花钱。

首节 上一节 74/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30893